【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070288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德班气候大会看中国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德班气候 气候变化议题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科学议题转变为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议题,其背后彰显着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利益和外交力量的角逐。不久前闭幕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在这种复杂利益矛盾的背景下,经过激烈的谈判,最终通过了体现发展中国家根本诉求的决议。虽然仍留有遗憾,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和利益得到体现,与两年前哥本哈根大会相比,可以称得上是为气候谈判交出了一份“积极的答卷”。同时,对于中国而言,相对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被动失声,德班气候大会上的中国气候传播更加主动,传播策略更加多元,国际舆论相对也更加主流。 一、德班会上中国气侯传播可圈可点 随着中国综

2、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也与日俱增,自1988年中国首次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成立大会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国际气候谈判的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谈判技巧以及信息与舆论传播能力逐渐提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本次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在气候传播方面的表现更加可圈可点。 一是谈判策略灵活主动,立场坚定明确,充分展现积极负责的大国形象。中国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率先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并随后表示愿意签署未来的减排协议,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死板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为气候大会谈判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同时,立场态度明确而坚

3、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气候大会上,公开表明立场,并批评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不作为,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是积极展现节能减排成果,强化环保形象传播力度。中国代表团首次在德班气候大会举办“中国角”系列活动,活动为期9天,共举办23场主题活动,参与者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界、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用数据和事实,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与进展,促进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三是受关注度高,影响力提升,国际舆论更加积极正面。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积极主动的谈判态度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国际谈判的影

4、响力明显提升,各国媒体对中国环保形象的报道也更加积极正面。加拿大环球邮报12月5日称“中国成了德班气候大会的明星。中国的每句话都占据了新闻头条并引发了谈判各方的分析”。德国每日镜报12月8日以“中国减排比美国进步大”为题的文章说,“世界对中国充满期望,中国在环保上的努力和成绩,例如引进环保技术、环保工程等,比美国进步更大。”日本读卖新闻12月6日则发文称中国国际谈判的主导力正日益增强。 四是媒体积极参与中国环保形象建构。气候变化作为事关国家利益和人类前途的重大议题,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德班气候大会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展示与有效改善,是同媒体传播分不开的。中国媒体的气候报道数量增多,报道版位更加突

5、出,在报道视角上,注重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相结合,报道内容全面客观,报道主体多样化,而且实现了多媒体联动全程报道。以中国互联网媒体为例,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搜狐、新浪等都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网页。外宣媒体强化对外传播能力,中国日报、今日中国、北京周报等涉外媒体积极传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果,编辑多语种的气候变化专刊,注重展现政府、公众、企业和NGO多层主体的环保行动。在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期间,中国媒体派出一百多位记者前往采访,其报道被境外百余家媒体转载或引用。 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积极努力,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的国家环保形象得到了较以往更好的展

6、示,国际影响力也获得了提升;然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目标、实际效果以及各种困难,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充分理解和客观认识。在气候变化报道领域,中国的国家形象仍然以负面形象居多,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塑造正面积极的国家环保形象,依然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之路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后德班时代中国气候传播策略须未雨绸缪 德班气候大会之后,中国媒体在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方面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环保形象的定位。中国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与世界环保事务中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中国在国际媒体和国外民众中环

7、保形象的塑造,都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环保形象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然后据此定位制定正确的传播策略,以期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获得更多国际舆论支持,在未来气候变化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认为,一个良好的国家环保形象是一个多方聚合的叠加效应,它应该包括遵守既定国际规则、关心人类未来生存、建立明确减排目标、积极兑现减排承诺、加强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以及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等,只有在上述目标的叠加和聚焦下,中国积极健康的国家环保形象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二是政府作为气候谈判和气候传播主体要积极提供信源。政府是气候谈判和气候传播的重要主体,必要的话语表态和相关的数据发布,能够及时消除各种不确定的信息、舆论、传

8、言与猜测的传播。在德班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更加积极明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对西方国家的据理力斥被境外媒体冠以“东方式怒吼”,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在表明中国立场的同时,适时批评了部分西方国家的不作为与不合作态度。同时,我国代表团主动发布中国环保数据,消除西方国家和媒体对中国的猜忌和丑化。以纽约时报2000年至2009年所有涉华气候报道为例,来自中国的消息来源仅占5.4,来自西方主流媒体、政府机构与专家学者等的消息占94.6。美国媒体对中国消息来源的遮蔽,契合了美国的国家主义环境立场。 三是政府要积极参与不同社会机构、团体的气候传播活动,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德班气候大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新

9、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乐施会在德班共同举办了“气候传播国际论坛”,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先生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这是中国代表团的主要官员首次出席由中方机构组织的主会场外的边会,这显示了政府愿意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决心。这一举动也为今后政府与媒体及NGO在气候传播领域的沟通互动确立了一种机制与规范。 四是建立多层次的传播主体,形成传播合力,突出气候传播的人性化和真实感。在传播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环保的成果上,不仅要突出中国各级政府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科研机构以及普通民众等多方力

10、量,通过多种行为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来传播中国环保的具体成效。以科研机构为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2010年率先在国内启动了中国气候传播研究项目,2010年12月在坎昆举办了“基础四国与墨西哥气候传播边会”,2011年3月,又启动了“走向南非气候传播战略研究”的新项目,并出版中国第一本研究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气候传播实践与理论,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效地展示了中国科研机构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和努力。总之,从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展现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以及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以使中国环保形象更具人性色彩,也有利于体现中国“低碳减排绿色”行动的真实性

11、和立体感。 五是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推动全民传播与全民参与。公众作为气候变化与环保问题的利益攸关方和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气候与环保传播的参与有助于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低碳”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美国气候与能源方案中心的TimothyJuliani说:“大多数美国人都不认为气候变化是个问题,对此持怀疑态度,很难向公众解释这个问题。从传播的角度讲,在美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聚焦于多数人都认同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认知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开展气候变化知识普及工作,推动公众从气候与环保传播的受众向传者转变,是气候与环保传播的效果扩展和深化的有效途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乐施会共同组建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组,2012年将把气候传播研究与行动实践的重点转向公众,要开展全国性公众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并且要组织气候传播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的活动,这对促进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共同意愿,需要每个人的热心关注与真情投入,我们的气候传播在推动全民传播与全民参与方面应当大有可为。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