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前 言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
2、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 “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3、,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分层是教学形式问题,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学生,必须实施民主、开放的教学形式。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
4、新型人才,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丰收。分层次教学基于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三个相信,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与价值的利用将给教育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基础上,我们开始实行“分层教学”模式。第一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
5、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工、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即“三校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层次不齐,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发展?我们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统一的方式教育他们,就如同让所有的学生穿一样长的鞋子,有些学生会因鞋不合脚而落伍,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学生,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还认为,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
6、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把学生分为A(提高)、B(发展)、C(跃进)三层;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分层目标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根据各层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先解决共性问题,从基本要求步步递进、再次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程度加以启发,分类指导。分层递进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递进的目标是: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尖化。分层递进的原则是: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分层递进的方式是;科学分层、因材施教、评价鼓励、调整层次。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即按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层班、B层班或C层班,不同层
7、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班采用同一教学方法。另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同一个班级,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种操作方式各有利弊。“同层同班同法”的优点是:层次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各教学环节的压力减轻,课堂效率提高;缺点是:虽然是同层次,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种教学方法总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将造成新的差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专业学校,由于这种方式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异层同班异法”的优点是:不打乱
8、原来的自然班,便于班级组织管理,各层次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对学困层学生,他们可以受到学优层学生的积极带动。其缺点是:自然班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太大,要老师照顾到方方面面,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班额也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工者,并且根据学生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进行分类教学,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配备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
9、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在一
10、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
11、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叫“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学生
12、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职业学校中尤为突出。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多少年来广大教师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法因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已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分层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高职教学现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
13、模式,其核心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不同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等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层,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构成一个利于自我展示和相互竞争的平台,由于计划的可操作性和目标的可行性,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适应个性的机会。由于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
14、点,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更容易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第二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
15、迫切要求,也是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个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降低教学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让其分步走。那些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走快一点,走远一点;能力弱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走慢一点,走近一点。但同样必须达到及格线,这是分层次要求的最低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揠苗助长,应让他们稳步前进,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进步,就应该鼓励和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面对层次参差较大的学生,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而以分数划线,只认可学生的读书成绩,不太承认其它的
16、天赋或个性发展,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因此,正视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分层平价,而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应技工生源现状的教学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和技工教育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填鸭式”、教师“一言堂”、按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培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大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材施教”是我国
17、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因材施教”四个字出自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归纳而成的。由于这一思想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被近代教育家们沿伸并传颂下来,成为我国传统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因材施教之所以成为我国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它本身的正确性被世代教育家沿用,二是当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时,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分层教学正是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中专教育的实际提出并广泛运用的。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它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知识水平、不同的职业取向,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18、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而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
19、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
20、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分层教学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它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划一带来的种种弊端,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学习。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个
21、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谈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
22、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策略,不同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结果。第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高职院校中实行
23、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对当前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尽快建构功能
24、完善、科学实用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已显得非常迫切。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即改革过去那种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等,都极需要进行改革探索。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表现为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基础羞的学生“吃不好”,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25、,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与能力不强等。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招生数额不断增加,目前学生的数额与教师的比例相差较大,由于学生较多使得课堂教学有时都是合班课,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是一个目标、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个考核标准,针对性差,区别对待性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最优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发展和提高,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高职院校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
26、素质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老师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间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只能采取面向大部分学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传统式的教学方法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方法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培养大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研究的方向。特别是近几
27、年来,面对由于金融危机和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实力的大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站有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弄潮儿。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模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
28、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尽快研究并建构功能完善、科学实用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体系,探究出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影响因素,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在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意义重大。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水平差异较大,按专业自发组班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因而水平提高很慢;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学生就会因无法跟上学习节奏而自暴自弃,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29、最终一无所得。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成为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分层次教学,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而使学生可以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加工信息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构建有关只是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构建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可以使学生恢复学好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分层次教学符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专
30、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对学生水平的要求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只有分层次教学才能满足各专业的不同要求。“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分层次教学要以确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分类要求,教学目标管理,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和认知信息加工者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学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分层教学法面向了全体学生,使
31、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生的差异分成不同的教学班级来进行教学,然后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同的教学班级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按照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进行学习,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一个预定目标,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分层次教学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
32、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这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前体育教育的迫切要求, 也是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势。分层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缩小个体差异。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方面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在接受同一知识技能的学习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技能项目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技能项目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些差异造成了综合能力的偏差,也形成了自我意识、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区别。这些给高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
33、求,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缩小个体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企业的岗位特点进行分层,让其自主选择、重新分层、形成“先固定,后自选”的动态培养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也要求教师备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更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企业、了解生产一线的具体要求及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例如:针对学习中表现出缺乏主动创新能力,运用能力较弱,而性格较为内向,但肯做好做精固定训练内容的学生群,教师可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对单项训练内容的考核力度,不断进行重复训练,乃至运用学校实习的条件进行定
34、期的生产训练。针对基本专业技能较扎实,学习中有主动钻研精神,能注重学以致用,敢于创新,又能善于表达具一定组织能力的这一类学生群。教师可在教学中适量增加能力训练,综合运用课程的组合训练,开展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提升操作能力。但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与企业接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此类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于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人才。针对既缺乏创新能力,又不能勤学苦练的学生,往往此类对象在以往的教学中被教师以为“差生”、“一无是处”的学生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不能简单的放弃,或用传统的“干一行,精一行”的教育观念强加约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他们的兴趣培养;例如开展与人沟通能力训练,走市场搞
35、品牌营销调研,或开展创业的小尝试等等。针对这一层面的学生教师更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组织上以鼓励为主,教师在作为指导者以外更要作为一位参与者或称合作伙伴。从而将此类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于办公室文员、自我创业或营销人员等工作岗位。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教材规定的目标都应该达到,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并分别制订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能有所拓宽,对教材
36、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课程内容不是惟一的,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是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从而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位,加强了就业的导向作用,充分的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但此类分层培养不能简单的划分,应为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可以适当的重复
37、,但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放弃一些基础性训练,让学生获得较为基本的从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后针对岗位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第五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层次的划分是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法可以将现有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各项目不同的级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爱好进行选择,并参加相应的能力测试,根据学生选择和测试成绩划分好各层次。建立分层教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是前提。分层次教学目标的设置有有二种,一是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基本要目标,另一种是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
38、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准确确定知识点,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既要体现目标设置的层次化,又要让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初级班的目标要立足实际。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技术,以发展基本技能为主。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对于基本原理的讲解可以做一简单介绍,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在学生可以达到的范围以内,但在实践练习上要加大比重,在操作动手能力上与其他层次尽量缩小差距。中级班的目标要定位精准。这一部分的学生占的比重比较大,约60%左右,他们的特点是特长不突出,因此对这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参与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
39、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学习计划,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具体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课堂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高级班的目标要适当超前。重点加强对操作技术内涵的理解,拓宽视野,积极提高动手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学习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学习方式;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展示水平。掌握技能操作的知识和方法,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想使对学生的分层能切合学生实际,首先要做
40、好分层宣传工作,我们的做法是分层前向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使为了更好的教和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发展,从而消除了学生被分为C组而被认为是差生的疑虑和恐惧,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分层,自觉配合教师分层,并乐意选择和接受适合自己的“层”。其次,要使分层具有动态性,既学生不是固定在某一“层”里,如果学生在A层有进步,具备了进入B层的条件就让其进入B层,这就是“递进”;反之,如果在C 层里觉得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回到B层甚至A层里。这种动态分层的效果能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特别是使A层学生充满希望,树立天天向上的信心。教学分层必须确定各层次知识,能力目标的范围,如基础知识,记忆能力;理解、分析、
41、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综合能力,其次,摸清底子,认真备课。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情况老师必须了解,然后按学习情况A、B、C三类,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写出实用的教案。最后注意各层次全面提高。教学是一种有具体目标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探讨问题,这样有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要使分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使分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学生都想分到C层,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C层,因此,教师的工作是在新生入校半期后,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层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也要
42、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绝不能仅以成绩来分层。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 如何科学地确立教学层次十分重要。我们文科类课程确立教学层次的依据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二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层。一般说来,高考入学考试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考试的区分度也比较可信,因此我们认为根据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较为合理,同时也要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作为分层组班时的参考。科学合理地分级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生源复杂,但分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分为A, B两级最佳。A级班包括水平中上的学生,B级班包括水平
43、较差的学生。理工科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基础优劣的实际,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整合师生的力量,探索出“三分”教学与评价,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从研究学生入手,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教育诊测,将学生分为A、B、C三类,然后进行优化组合混合编组,分层教学,以每一个学生为目标,把教学落实到全班每个学生身上,保证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下达不同的分数目标,考试时采取分层评价方法,让各层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时时处于动态之中。 层次划分标准是多元的,以有效为佳。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学习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
44、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层次划分合理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大致将学生分为以下四个群体(也有分成两个群体或三个群体):A. 学习态度认真积极,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较稳定。B. 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力较强,但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中上,有时欠稳定。C. 有一定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但基础和理解力一般,成绩中等,有时偏下。D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足,缺乏信心,基础和理解力较差,成绩欠佳。教师针对A类
45、、B类学生,应注意扩大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用,加强其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C类学生,要使其牢固掌握“双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进行一定程度运用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对D类学生,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 在充分研究各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要认识到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等级之分。 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都有所不同。 要以发展变
46、化的眼光看学生,学生进步了,要及时调整对他的要求。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彻分层次教学。 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好分层组班后,“分层次”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基础和较高学习兴趣,而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属于提高班。因此,要适当提快教学进度,注重拓宽学生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的应用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构建能力,以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为主。D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兴趣小,学好的自信心不足,这部分学生属于基础班,需要在教学中打好基础,对D级学生主要以传授基
47、础知识和训练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教学上采取“慢进度、多鼓励、重进步、勤沟通”的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加强教书育人工作,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有所进步,具备简单操作的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也要有所不同,以利于教学顺利的开展。第六节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建构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征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关注人格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身心都得到和谐
48、健康发展。我们汲取了“同层同班同法”和“异层同班异法”两种操作方式的经验,吸收它们的优点,尽可能克服其缺点,采用“同层同班异法”的操作方式,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不仅仅依照考试成绩来划分层次,而是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做科学细致地调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学生层次;(2)双向选择,动态调整。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分层次教学的意义,让他们充分了解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愿与老师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同时,层次班可根据学生要求和老师考核随时进行调整,以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愿望。(3)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学科,A、B层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上课;不分层次的学科
49、,学生仍回原自然班上课。这样既不打乱原来的自然班,又实行了分层次教学。(4)对同一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学优层、中游层、学困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优层吃得饱,中游层吃得好,学困层吃得了”,造成“全面提高,拔尖增多,落后很少”的良好局面,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5)考核采用认知和非认知两个方面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传统的“一卷定终身、一俊遮白丑”的考核弊端,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个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未来的眼光着眼,从学校体制的角度来讲,要办出特色专业,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打破传统模式,接受新理论,并坚决地支持实施,仅仅停留在学习的阶段,永远也改变不了现状。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