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及应用】-实践范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及应用】-实践范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及应用】 实践范式 摘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从创新思维培育、拔尖人才培养、学习能力培训三方面,凝练出相应的思维训练、竞赛教学及学习型团队构建的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浅谈如何将其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探索一种新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 关键词:思维训练;竞赛教学;学习型团队;实践教学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宗旨,对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力求从创新思维培育、拔尖人才培养、学习能力构建等方面探索一套适于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教学范式。 一、创新型、
2、研究型实践教学范式构建 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范式以科学研究为主线,沿着感知一抽象一应用这样的逻辑脉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科研体验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着重提升大学生两方面素质。一是能力素质,即思考、学习及研究能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二是行为素质,即在学习生活中与人相处、做事做人、应对挑战、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情商隋感的培养,旨在训练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能力素质的培养中,可以辅之以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如思维训练、团队构建、竞赛教学等;在行为素质的培养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心智发展,
3、从最初发现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未知、不安,研究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兴奋、挫折、低谷到最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通过不断的关注,总结和辅导,协助其完成研究心路历程的一次升华,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加增强了研究的兴趣与信心。 以下,分别就三种实践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1.有效应用思维训练教学法 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方法,核心理念认为“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代表人物有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0nvBuzan。在课程中通过一系列思维游戏、智力测验、情境设定等活动,诱发学生思考,可以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态度,系统地应用思维训练方法。首先要明确目
4、标,确定不同专业类别思维训练的重点。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应将思维训练的重点放在拓展开放思维方面,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再辅之以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使其在分析问题时有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然后是总体规划,整合课程体系,设计思维训练的全套系统方案。仍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将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会计学等课程综合构成理论一实践类课程体系,总体设计规划思维训练重点和内容,分别从策划、分析、建模等方面制定思维训练的系统方案,以实现全方位思维突破。最后具体落实,针对不同课程实施差异化思维训练方法。以统计类课程为例,适当加强数字方面的训练内容,增强对数据分析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而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
5、,更多偏重于规划建模,适当增加全局思维训练:营销相关的企划类课程则注重创意思维的设计,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2.设计竞赛式课程实践 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进取、消除懈怠,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在实践环节中引入竞赛,着重于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灵活应变、统筹规划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竞赛内容点面结合。可以由学生主导自拟题目,进行“知识点”考核。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自行设计竞赛题目对垒,竞赛内容紧紧围绕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充分提高学生
6、学习的主动性,扩展相关领域阅读量,发现并整理学习问题,以探索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教师需给出竞赛的具体要求,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数量等总体信息,并在实际竞赛前审核题目,合理分配时间,组织竞赛。考核标准既包括出题得分,也包括答题得分,从而避免了小组间题目过难,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也可以由教师主导设计命题式综合研究型竞赛,实施“知识面”考核。为了使学生对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由关联课程的教师组成某一学科组,集成各知识点,设计学科相关的复杂命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参考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的形式,提出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通过建立各种数量模型,运用自行
7、研发的“管理运筹学”软件以及其他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预测等,优秀成果还可整理为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3.构建学习型团队,强化大学生心智训练 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观点,彼此借鉴产生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团体智慧,有助于提炼出高于个人见解的团体智力。此外,学习型团队重在培养集体协作能力,不断关注大学生的心智变化,培养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学习型团队组建中,我们强调方式方法多样化。可以实现随机组队的方式;可也由班级学生民主选取核心组长,再由组长指定组员;还可以招聘会形式选拔,形式内容不限。通过开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施展才能,这对大学生创新精
8、神的培养十分有利。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心智成长。观察他们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反应,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团结协作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应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整体效果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任务结束后认真总结,从知识掌握及心智体验两方面做综合评价。通过总结学习型团队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借鉴,也为教师改进团队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范式的教学应用实例 下面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安排及课程设置,以具体课程为例简单说明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春季与秋季学期衔接的时间段
9、集中安排了小学期实践环节,为期3周左右,通常以实践课程为主,注重技能、操作的训练。这为我们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通常会在这一集中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研究竞赛形式,综合以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研究命题。待进入正式学期以后,进入长时间系统的课程学习阶段,分课程穿插课堂实践环节,如课堂热身,以lO分钟为宜,安排思维训练题目,活跃思维。改变以往小测验的形式,以学习型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间对垒竞赛,以检验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之后,再进入下一轮小学期实践,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技能、理论,组织团队学习或研究竞赛,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训练。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
10、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 1.课程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用 基于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衔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课程组、学科组之间充分沟通,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紧密配合。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依托的课程如图2所示。正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可掌握必要的数理分析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了初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正式学期课程中引入思维训练进行课堂热身。以“统计软件应用”这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为例,统计学分析并非简单的数学推导,强调学生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析角度会产生新的科学发现,数据是不变的,而分析却
11、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具有“横看成立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昧。因此,对于管理类学生而言,统计软件并非只是传授统计方法,更重要地是提升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充分调动他们对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数据挖掘的潜力。因此,思维训练环节贯穿于课程始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质疑问难等形式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能力,发现事物有关属性和规律的能力,概括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最初的数据分析阶段,为了拓展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维度,课程引入二维平面向三维平面扩展的思维题目,即必须通过三维分析才能解释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模式,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更加活跃,实现了对数据的多角度分析。 在多选题分析时,课
12、程引入了“重复计算”的谬论题目,加深了学生对应答次数(ResponseNumber)与样本次数(CaseNumber)的理解。在相关分析时,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理解数据间关系,而是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课程引入了关于“伪相关”的题目,如何理解日本谚语“风一吹,卖桶的会赚钱”,力求使学生掌握数据逻辑中的相关关系,并不能解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若想发现真正的影响因素还需更多的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 2.理论课与实践课中的竞赛设计 在正式学期的课程中定期穿插“竞赛式对垒实践”,学生们几人一组(5人为宜,视班级人数调整),互出题目分组对垒,出题测验某些章节的学习内容,由于要对试题难度进行控制,通常教
13、师会事前检验题目信息,必要时进行试题替换。由于出题环节也作为考核指标,因此学生们设计题目通常比较慎重,不会超出难度过多。竞赛式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由于角色的转换,从考试者到考官,使其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深刻。 小学期的教学多以短时间集中实践课程为主,如笔者整合“专业实践”及“计算机基础实践”这两门实践课,先由教师完整介绍一个综合知识运用的管理研究案例,再组织“研究型竞赛”。在与本专业其他教师沟通之后,综合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营销学”等课程知识,在暑期实践之前,下发研究竞赛
14、选题。由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组织调研,问卷调查,收集一手二手数据资料,利用小学期计算机课程集中上课时间,综合运用各类软件,包括运筹学、SPSS等在实验室完成研究课题及报告撰写。 在研究型竞赛题目的组织方面,主要参考大学生建模竞赛及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内容,设计问题导向的竞赛题目,可以是同一个问题背景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是不同行业背景下的相同研究内容,课程结束后要求各参赛队伍做小组陈述,重点对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结论等部分展开详细介绍,并安排现场提问及回答。教师最后总结并为每组打分,学生也参与打分,综合评价后,选出得分最高的3组,实施一定的物质奖励。 3.学习型团队的组织和安排
15、本文中所涉及的竞赛均为全员参与,且以团队形式组织,通常5人一组,完成各项团队学习任务,包括团队分工、团队学习及团队竞赛。在团队构建时,我们采取随机分组方式,之所以没有采用自由组合方式,一方面保证每组成员构成均匀,另一方面也是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现实中不可能根据自己喜好挑选团队,这其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适应能力。团队中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些组主要依靠核心领导,有些组倡导民主合作,还有些团队,组内分工,两两合作。总体看来,学生基本适应团队工作,而且气氛比较融洽,尽管组内可能会遇到矛盾,但对外表现得非常团结。非常有趣的是,还有些组专门派出外巡人员,了解其他组工作状态,颇有些实际职场竞争的味道。教
16、师在团队工作中要起到监督、协调工作,小组配置人员时,如果随机分组资源十分不均匀,可适当调整,在小组遇到问题时及时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到各个组里调研,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程总结学习 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要对学习体会、团队工作、心智体验做一次全方位回顾,包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对今后工作的启示等,通过整理这些经验教训,更多地锻炼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同时,也鼓励他们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一定奖励。 教师总结侧重于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具体意见,同时也对学生整体竞赛学习情况如分工、进度、协作精神等给予评价,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对于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队员,可推荐其加入学院的竞赛团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通过对学生的总结评价,教师在对今后实践环节的改进设计方面也收获良多。 责任编辑:周扬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