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超级育儿师读后有感(20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超级育儿师读后有感(2021).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研读超级育儿师读后有感(2021)研读超级育儿师读后有感(2021)近期研读超级育儿师一书感触颇深。兰海老师提到很多父母都会说这句习惯句式“这个不着急等他长大就会了。”那么六岁以前有什么是不能错过的?这不能错过的成长内容肯定不是识字数学或英语而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却能影响终生的内容。她讲到了一个实例不到三岁的丢丢属于不会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他用尖叫用激烈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学习情绪表达的关键时期家庭转换生活地点三岁多的孩子还没有适应新环境就去了幼儿园。由于语言不通丢丢只能用“尖叫”让老师和别的小朋友明白他在害怕他在拒绝他在难过和愤怒。接下来的一年妹妹出生了父母注意力又转到了妹妹身上。父
2、母没有时间教丢丢应该怎么做所以丢丢只会有尖叫来表达自己因为周围的人能“听懂”。不过兰海老师说丢丢的问题不是没人教而是有一个不合格的示范对象不会控制情绪的妈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也许父母没有意识在教但是行为已经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们语言、行为方式都是在模仿身边的成年人。成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他们那些错误的、不恰当的行为其实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这些潜在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现实冲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然而父母很少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采取的方法大多是以道德上的劝说和口头上的训
3、诫为主的。一旦这些做法都无效他们就要采用鞭打和责骂的方法了。但是父母在拥有体罚孩子的权利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双重的责任:一是父母要在没有抵抗力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绝对的权威和说一不二的威严;二是父母必须在行为举止方面做孩子的榜样。父母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同一句谚语所说:“推动者摇篮的那双手掌握了整个世界的未来。”然而一位母亲即使她在童年时只靠耐心和练习便顺利学会了最简单的工作她也不会将这套方法用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而一位少年得志的父亲可能也会因为懒得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而不去用心观察孩子。结果很多父母都放弃了自己的重大责任。当一个纯真的孩子降生到一个家庭时原本孩子互相指责对方缺点
4、的父母现在突然一下子要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突然要面对一项新的责任完美无缺。教育孩子指导孩子改正缺点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再做父母。你是这样的吗?扪心自问谁没有说过谎?即使已经为人父母这种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我们一边教育孩子要诚实另一边却谎称生病跟领导请假。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就彻底瓦解了孩子会对成人的社交产生疑惑。父母费尽心思才让孩子形成诚实的意识而我们自己却从未反省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说谎行为。那些费尽心思想鼓励孩子养成诚实品德的成人其实常常让孩子被谎言所包围。作为父母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自从孩子成
5、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任务就是协助、引导孩子。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心理冲动并寻求帮助他们的方法。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有三项原则。第一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并努力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内在潜力是促使孩子在各个方面进行努力的动力。但我们却常常漠视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潜能。当谈到孩子的活动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只有孩子曾经被我们观察到的某些特定行为。事实上孩子活动的真正征兆并不是非常明显的。还记得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把手里拿的东西反复的扔到地上吗?我们并不明白他的真正目的或许他是想听各种声音再或许他是在研究自己的小手能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呢!发现新事物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请不要剥夺孩
6、子寻找快乐的权利。如果你在孩子不断扔东西的时候干脆把东西拿开你就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机会。第二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从一个孩子能持续做多少次同样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意志力如何。诚然“孩子能够自然而然的成长”但这句话只有在孩子获得了充分练习的情况下才能称得上完全正确。第三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法。因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敏感。如果我们在分辨孩子生活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时既没有足够的经验也缺乏爱心;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那么很可能只有在孩子出现激烈反应的时候我们才能察觉到孩子的异常。这就为时已晚了。当孩子感到不快乐时成人对孩子说“没关系不要紧”容易使孩子与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鼓励孩子面对情绪体验同时还能引导孩子自己排解情绪。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每一个孩子个性迥异。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通用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本书中的教育理论肯定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那么我们就抱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理念。孩子对父母来说是唯一的我们并不希望他的未来多么辉煌但我真真希望他的身心是最健康的。2021年11月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