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思路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是阿基米德原理 这节内容的第 2 课时,希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结论。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多维的,就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重点放在探究过程;此外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溢杯。过程和方法包括通过情景观察体
2、验,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科学猜想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同桌和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实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以学生自身体验,猜想的引入, 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强烈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了很好落实上述的教学目标,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对教材及学习活动卡的内容做了调整。 教学的开展以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谜的动画引入, 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浸入浴缸的模拟实验,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3、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据手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测“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继而进一步猜想“浮力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 而如何让学生顺利提出猜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课堂小实验和问题的设置起了关键性作用。考虑到班级里学生的学力和个性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我设计实验,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先让全班讨论,请同学发言介绍、演示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帮助部分学生清楚实验过程。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分两人一桌, 八人一组,为了在有限
4、的时间内,进行有向的探究,每一组都有不同的要求,分工合作。在各组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实验,可以相互交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时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请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结论,全班交流,与其它各组分享,最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这样的设计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做了改变,不是一味地由老师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从最初将他们提出的猜想都罗列在黑板上,适度的点拨,由学生判断确定最合理的猜想; 之后的实验设计, 也由学生来补充、 完善;
5、最后归纳实验结论,也由各小组共同完成。二、 教学过程设计简述“阿基米德原理” 的教学设计由动画情景引入, 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谜;小实验, 如右图在满水的烧杯中,将泡沫塑料块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下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体验到的感受,提出初步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通过设问,进一步提出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接着全班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测;最后分析归纳
6、得出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并交流学习收获。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中,我先后在三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反思,对最初的教学设计许多方面做了相应的修改。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后,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没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学生提出跟泡沫块浸入的深度有关;有提出跟烧杯中的水有关; 也有提出跟泡沫块的体积有关等等,就是没能提出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课后反思中,就教师的启发提问做了调整。第一次上课时问,1“你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你有什么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感觉第2 个问题问得太快,学生不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与浮力联系起
7、来进行猜想。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问题细分了, 并且将第 1 个问题中的“浸入”换成 “按入”,1“请你把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体验你手的感受,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似不经意的换了一个词,但实际上是强调了手上的感觉,以及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方向明确。随后问2“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 ” “这说明了什么?” “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 “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很清楚的答复到“当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在变大”。最后再问3“通过刚刚的实验和同学的描述,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8、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关?”。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最后一问改成“通过刚刚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学生顺利的提出了猜测。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 答复下列问题、 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正确教学效果。 而一个不恰当的提问, 会使学生思想分散、蒙头转向、无所适从、甚至打乱教学过程。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二是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没有头绪, 不清楚需要测量比较哪些物理量,如何
9、收集排开的水等, 花了很多时间,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无向的,并且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教师更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 进行有方向的引导。这同样离不开恰当的设问。最初只有笼统的一句“请大家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测”,这个问题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学生给问蒙了,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后来改为“用实验来验证刚刚的猜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浮力呢?” “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在有序的三个问题后,学生踊跃答复,并上台来演示具体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同学跟着纠正,优化操作。 在明确了实验方案后,在接下去的学
10、生实验过程中,分成四组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验证,第一组:钩码浸没在水中;第二组:钩码浸没在浓盐水中;第三组:铝块或铜块浸没在水中;第四组:钩码部分浸在水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在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归纳结论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两次上课时,小组的位置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很难到达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课时,从新安排,将前后左右的四桌学生为一组,这样能够做到小组交流的目的,所选代表也能反映小组
11、的实验结果。此外,板书的设计也做了改良。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没有在黑板上做记录,因此之后的实验归纳存在一定困难; 在第二次课堂教学时, 先将每一组的实验前提写在黑板上,然后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填写完整。第一组: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第二组:浸没在浓盐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浓盐水的重力;第三组: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或铜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第四组:部分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每一组同学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结论 1:是浸没在液体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
12、体的重力。结论1与第三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结论 2 与第四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最后同学们在小结自己的收获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上的获得,更是能力上和精神上的收获。三、磨课、改良的过程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成晓俊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13、- -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小实验的观察和体验,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搜集证据、处理数据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实验结论等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落实三维目标。在试教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图 2 ab图 1 ab在第一次试教中,教师让学生先模仿阿基米德做小实验 如图 1a、b所示 ,然后设问“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能发现浮力有大小, 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并进一步提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做完实验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 如:浮力可能跟
14、泡沫块浸入水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烧杯中的水有关; 可能跟泡沫块的面积有关等,还有一些看法并没有结合实验,如: 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等,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按老师事先设计的方向发展。课后,通过教研员、执教教师和学校教研组的反思、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之所以学生的探究方向发生偏移, 与教师创设的情景和问题的设计有关,一方面实验的设计没有将“排开的液体”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水
15、平在客观上是有差异的,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所设计的问题也应该是有差异的。于是,我们重新设计了小实验 如图 2a、 b所示 , 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会增大的同时又看到了排开的水越来越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设问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觉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 “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3“结合刚刚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 在第二次试教中,学生非常顺利地进入到老师事先设计的方案中。这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示,情景具有诱导功能创设恰当的情景问题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引导思考,同时也能诱导探究活动的方向。在
16、第一次试教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1虽然学生能够根据情景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但很难进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限于学生的能力, 只有极个别小组能顺利完成, 而大部分小组连实验方案都未弄清,只是模仿别的小组,动动手而已,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无法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我们又对原先的教学设计作了这样的处理: 1在学生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后,由教师直接设问“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就等于排开液体的多少?”,通过对“多少”应该是指哪一个物理量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作出浮
17、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在实验前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一方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思维碰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可以逐步优化实验方案; 另一方面也为一部分存在困难的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改良方案确实起到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作用。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有序到无序,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
18、况,如果让学生一步进入较高的探究要求,就会使学生迷失方向。另外,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决不应该是一位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的探究应当是在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进行。在试教中,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让每一大组实验情况各不相同,而每个大组中的各小组的实验情况相同,想通过对小组交流和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性,经历完全归纳的科学过程。 但由于大组中各小组间的位置安排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使小组交流的目的很难实现,学生所归纳的结论只代表个人意见, 无法感受合作的作用, 也无法体会科学归纳是需要多次实验的。 这样一个细小的环节就导致这部分设计的目标得不到落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在活动的设计中,应关注细节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