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贝卡利亚读书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3054418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贝卡利亚读书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贝卡利亚读书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贝卡利亚读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贝卡利亚读书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其人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 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 1738 年 3月 15 日生于米兰,于 1758 年 9 月 13日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回到米兰,加入当时很时髦的一个文人俱乐部“被改造者学社” ,在那里相识了民主主义者,经济学家彼德罗韦里,而后又加入了韦里在家中成立的“拳头社”。1762年 7 月,贝卡利亚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米兰公国1762 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此书为当时的金融改革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贝卡利亚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从 1763 年开始,贝卡利亚打算写一本主题是对刑事立法批判的书,而此时给与贝卡利亚主要帮助的是韦里的弟弟,担

2、任过“囚犯保护人”职务的亚历山德罗。到 1764 年 7 月 16 日,散发着油墨芬香的样书摆在了贝卡利亚的面前,样书既未署名,也没有印上出版社的名字, 只是赫然印着那个后来震动全世界的响亮书名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正如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书评中所写到的一样“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 正如服用了少许就足以缓解病痛的良药一样。当我阅读它时真感到解渴, 我由此相信这样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众多国家的法学理论当中依然残留的野蛮内容。”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在此书中,贝卡利亚深刻的揭露了旧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

3、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事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原则, 即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力倡无罪推定。此书的发表,立即引起了宗教和保守势力的惊慌和攻讦,有人因其不敢署名而指责他的懦弱,说他“只希望做人类的保卫者,但不愿为此做殉道者”。但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给贝卡利亚带来的更多是赞扬,敬佩和拥戴。伯尔尼的爱国者协会在尚不知作者是谁的情况下就向作者授予了金质奖章,70 多岁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它时, 称道“作者是我们的兄弟” “贝卡利亚是一位仁慈的天才,他的杰出著作教育了欧洲。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4、在起草人权宣言时,曾引用了论犯罪与刑罚意大利版的26处摘要。此书也不断的再版,据估计,在 18 世纪末,论犯罪与刑罚 的各种版本不下 60 种,成为自圣经以来译本最多的著作之一由于论犯罪与刑罚的成功,1768 年 11 月奥地利女王专门发布了一项命令,授予贝卡利亚米兰宫廷学校 (伦巴第地区与帕维亚大学齐名的另一所高校)经济贸易教授的职位,并规定其讲座是一切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1771年他被任命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委员,1785 年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被归为政府委员会, 职权扩大。 委员会划为 7 个部,贝卡利亚被任命为第三部的负责人,主管农业,工业,商业,后来被调任第二部,主管

5、警察,法庭,监狱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管教所。 1791年他成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而后,于 1794 年11 月 28日因中风在米兰的家中病逝,享年56 岁。论犯罪与刑罚一. 刑法的起源与犯罪的本质社会契约无疑贝卡利亚接受了卢梭社会契约论,认为刑法的起源, 惩罚权的形成是公民个人自由权的出让,犯罪只不过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贝卡利亚从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刑法的起源是公民个人

6、自由的出让, 在自然状态下, 正如贝卡利亚写道 “人类的繁衍尽管本身的规模不大,却远远超出了贫瘠荒凉的自然界为满足人们日益错综需要而提供的手段,这就使一部分野蛮人联合起来。为了抵抗者最初的联盟,必然又形成了新的联盟。就这样,战争状态从个人之间转移到国家之间。”一样,人类规模的扩大,资源的稀缺,生存的需要,自然的丛林规则促使了国家的形成。然而国家不幸的是,国家依旧不能把个人从自然状态的个人状态中解放出来,“离群索居的人们被连续的战争状态弄得筋疲力尽, 也无力享受那种由于朝不保夕而变得空有其名的自由”因而刑罚和惩罚权便应任而生, “法律就是把这些人联合成社会的条件。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

7、的享受剩下的那份自由,为了切身利益而牺牲的这一份份自由的总合起来, 就形成了一个国家的君权。 君主就是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着和管理者。 ” 但是, 贝卡利亚同时还指出, 君主实行这种保管还不够,还必须保证它不受每个私人的侵犯, “这些人不但试图从中夺回自己的那份自由,还极力想霸占别人的那份自由(犯罪本质) 。需要有些易感触的力量来阻止个人专横的心灵把社会的法律重新论如古时的混乱之中(刑法的目的) 。这种易感触地力量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刑罚” (刑罚的来因)。 并且贝卡利亚坚定的认为惩罚权是一份份最少量自由的结晶, “一切额外的东西都是擅权,而不是公正, 是杜撰而不是权力。”此外在庇护一节中,贝卡利

8、亚从反面论证了犯罪的本质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 他写道 “如果某个罪犯对于其他的社会契约并没有造成破坏,那么它可以收到该社会最高力量的威吓,驱逐和排斥, 却不能收到依法律手续所做出的刑罚。法律只是社会契约的复仇者, 而不是行为内在恶意的复仇者。 ” (当然, 现今国际法上至普遍管辖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对这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理论被贝卡利亚的同代人,被誉为“意大利的孟德斯鸠” 的思想家菲兰杰里概括为一句话 “犯罪只不过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这句话被刑事古典学派奉为是对犯罪的经典定义。二.犯罪的原因是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统一贝卡利亚打破了先前法学家所认为的犯罪只不过是个人恶意的观点,坚决地揭示

9、出了社会因素, 诸如经济的贫富悬殊, 政治地位的不平等等社会因素亦是犯罪的重要根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在书中,贝卡利亚指出 “欲望促成健忘, 即使是对一些最紧要的事物,这种健忘也是自然而然的, 死刑所给与的印象是取代不了的”她虽然强调了个人欲望对财富,名誉,地位的追求,对肢体的愉悦的满足与泛滥是个人犯罪重要诱因,甚至是连死刑也无能为力, 但贝卡利亚更强调了各式各样社会因素在个人犯罪的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10、。 贝卡利亚借用盗贼和杀人犯的口吻说道:“我应该遵守的算是些什么法律阿! 它在我和富人之间设置了一道鸿沟。富人对我一毛不拔, 反倒借口让我常受他们所没有尝试过的痛苦。这是谁制定的法律呀?是富人和权势者。他们对穷人阴陋的茅舍从来不屑一顾,他们眼看着儿童们在节中哭嚎,妇女们在伤心落泪,却连一块发霉的面包也不肯拿出来。我们要斩断这给多数人造成灾难并为少数懒惰暴君服务的绳索!我们要向这不平等的根源开战!我将重新恢复自然的独立状态, 我将以自己的勇敢和辛劳来获取一定时间的自由愉快的生活。也许痛苦和忏悔的一天终究会来临,但那是短暂的, 在度过多年的自由和享乐的生活之后,我会有那么一个烦恼之日的。作为少数人

11、之王,我将纠正命运的荒谬,让那些暴君在被他们的奢侈侮辱的还不如他们的马和狗面前,面如土色, 失魂落魄。”社会的贫富分化, 底层劳苦大众痛苦的扩大化和上层社会的冷漠与暴虐,社会现实的严重不平, 是穷人们渴望以自己的勇敢和辛劳打破原有的社会契约状态,即犯罪,来摆脱现实的痛苦和烦恼, 以获取一定时间自由愉快的生活。接着贝卡利亚从功利主义的理论视角, 论证了个人犯罪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做出的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 他写道“一个人如果发现它将在生活于自由之中的本国公民的眼下, 在苦役和痛苦之中, 度过许多年岁甚至整整一生,成为曾经报复过他们的法律的奴隶,那么,它将这种结局to 能够成败未卜的犯罪,同他

12、可能受到的暂时的痛苦进行有益的比较。”一样,一旦穷人们发现现实带来的只有苦役和痛苦,那么他们也就会屈从犯罪所带来的意识愉悦生活的一线希望,进而铤而走险,即犯罪。并且“斩断这给多数人造成灾难并为少数懒惰暴君服务的绳索!我们要向这不平等的根源开战!”的信念充斥着那些几乎忘乎所以的罪犯的头脑,“它教给他去做一种简单的忏悔,并告诉他长时间的幸福是完全可能的,因而,也大大减少了他们对悲惨结局的恐惧。”因而犯罪不可避免。三,衡量犯罪的标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贝卡利亚在其著作的第二十四节 衡量犯罪的标尺 中, 开门见山的写道 “我们已经看到, 什么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 ”并且在此结论之上

13、,他对历史上之思想家法学家对衡量犯罪的几种错误标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首先,他批驳的观点是一犯罪人的主观意念为犯罪轻与重的标准。他认为因为主观意念具有不确定性, 人们主观意念的千差万别, 因而以犯罪时的意念作为定罪的标准, 不仅由于其缺乏更广泛意义上的可操作性,不足为取, 更由于“如果那样的话, 就不仅要为每个公民制定一部特殊的法典,而且需要为每次犯罪制定一条新的法律。 ”而与其带来的巨大成本还不如让犯罪进行,同时,有时因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14、 页 - - - - - - - - - “最好的意图却对社会造成了最坏的结果,或者,最坏的意图却给社会带来了最大的好处。”那么此种情况将会使是奖是罚无可适从。同时,贝卡利亚也对那种以 “被害者的地位, 而不是犯罪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为确定犯罪的标尺。 他批驳道“如果这时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志尺,那么,同谋杀帝王的行为相比, 对大自然的失敬行为就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现实中, 对自然的失敬行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却无人过问而对侵犯帝王行为的刑罚往往都一达到人之极限,批驳可谓一针见血。最后,贝卡利亚对那种 “罪孽的轻重程度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的论调进行丢了激烈的反击。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是平等的,只是为了解决欲望的冲突的和私利的对立, 才产生了共同利益的观念, 以作为人类公正的基础。 人与上帝的关系是依赖于上天和造物主的,只有造物主才同时拥有立法者和审判者的权利,因为唯独她这样做不会造成任何麻烦。”而“罪孽的轻重取决于叵测的内心坠落的程度, 除了借助启迪之外, 凡胎俗人是不可能了解它的,因而,怎能以此作为惩罚犯罪的根据呢?当然,从以上贝卡利亚对一些观点的批驳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卡利亚在某种程度上讲主张以犯罪所造成的客观危害作为定罪的标尺,而有些带有否定主观犯意在个人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因而有失偏颇。 但立足于宗教势力强盛的十八世纪的欧洲, 不可否认,为避免宗教势力插手刑罚领域,

16、贝卡利亚对一些主观标准的批判之伟大性。四.刑罚与犯罪相对称罪责刑相适应贝卡利亚在 论犯罪与刑罚 二十三节的开篇, 高声的宣称道 “公众所关注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 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小些。因而,犯罪对公众利益的危害越大, 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 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法与犯罪相对称。”然则,为什么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呢?对此,贝卡利亚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了充足的论证。从反面他认为,如果刑法失当,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反而会导致新犯罪的增生。 “如果说欢乐和痛苦是支配感知物的两种动机,如果说无形的立法者在推动人们从事最卓越事业的动力中安排了奖赏和刑罚,

17、那么,赏罚上的分配不当就会引起一种普遍反而被人们忽略的矛盾,即:刑罚的对象正是它自己造成的犯罪。 ”不仅如此, 刑法的失当还会严重导致人们普遍法感情的伤害与损失,“这种感情是无数世纪和鲜血的成果,他们极为艰难的, 缓慢的在人类心灵中形成; 为培养这种感情, 人们还必须借助最高尚的动力和大量威严的程式”。除此,他还从具体罪刑失当所带的适用刑法困难中对罪刑法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强调,“如果对两种不同程度的侵犯社会的犯罪行为处以同等的刑罚,那么人们就找不到更有力的手段去制止实施能带来较大好处的较大犯罪了。”从正面,他则从犯罪所构成的犯罪阶梯(在这两极 最高一级即是直接飞灭社会的行为,最低一级即是轻微的

18、非正义行为之间,包括了所有侵害公共利益的,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们称之为犯罪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沿着无形的阶梯,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出发,认为刑罚也应与此构成一座刑罚阶梯。他写道“如果说,对于无穷无尽, 黯然模糊的人类行为组合可以应用几何学的话,那么也很需要一个相应的, 由最高到最弱的刑罚阶梯。”在此之上,它对具体适用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有所论述,尤其突出了立法者的重要性,“立法者像一位灵巧的建筑师,他的责任

19、就在于纠正有害的偏重方向,使形成建筑强度的那些方向完全协调一致。”同时,他再三强调了刑法阶梯与犯罪阶梯相一致在具体适用这一原则时的重要意义,“对于明智的立法者来说, 只要标出这一尺度的基本点, 不打乱其次序, 不使最高一级的犯罪受到最低一级的刑罚,就足够了。”五.罪刑法定和刑罚的必定性与及时性虽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中没有单章论述罪刑法定这一现代刑法的根基原则,但在其著作中无处不闪耀着罪刑法定的神圣光辉,“每个公民都应当有权作一切不违反法律的事情, 除了其行为本身可能造成的后果外,不用担心会遇到其它麻烦。”这一原则,既可解读为法不禁止即自由,但在这本形式法学的著作中,我更相信作者将法不禁止即自由这

20、一宪法政治理念注入了刑法的机体,因而解读为罪刑法定也许更符合作者的初衷。与此同时, 贝卡利亚着重强调了其重要性“这是一条政治信条, 他本应得到人民的信任, 本应得到廉政地守护法律的,高尚的司法官员的宣扬; 这是一项神圣的信条, 舍此就不会有一个合理的社会;这是对人的一种正确补偿, 因为它已经牺牲了每个感知物所共有的,在自己力量范围内作一切事情的普遍自由。这一信条培育着生机勃勃的自由的心灵和开明的头脑;他为了使人们变得善良, 赋予他们一种无所谓畏惧的美德,而不是逆来顺受者所特有的委曲求全的美德。 ”我想,这也许是一位人道的先驱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人道情怀吧。 并且在著作的租后一节的总结中,贝卡利亚

21、尤为强调了刑罚 “由法律规定的” 。由此可见, 罪刑法定原则也应是贝卡利亚伟大刑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刑法的确定性和必定性,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的二十节作了精辟的论述。 开篇即高屋建瓴的指出 “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究其原因“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是令人心悸。”并且基于此,贝卡利亚要求立法者应当是仁慈,执法者必须是严肃认真, 他写道“仁慈是立法者的美德, 而不是执法者的美德, 它应当闪耀在法典中, 而不是表现在单个的审判中” “司法官员谨守职责, 法官铁面无私,严肃认真”。其实,在贝卡利亚的这本著作中所论及的基本原则,刑罚的

22、及时性不可不说是经典的论述的之一, 他并将其作为著作的第十九节单章论述。起始句就点明了要意“惩罚犯罪的刑法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 之所以贝卡利亚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此看重及时性在惩罚犯罪中的如此重要地位,是因为他相信 “犯罪和刑法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在人们心中,犯罪和刑罚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就越突出,约持续,因而,人们就很自然地把犯罪看作起因,把刑罚看作不可缺少的必然结果。” “只有使犯罪和

23、刑罚链接紧促, 才能指望相连的刑罚概念是那些粗俗的头脑从诱惑他们的,有利可图的犯罪图景中立刻猛醒过来”相反推迟对犯罪的处罚, 或是对犯罪处罚的不及时就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推迟刑罚只会产生使这两个概念分离的结果。推迟刑罚尽管也给人以惩罚犯罪的印象,然而,他造成的印象不像是惩罚,倒像是表演。”六.刑法的人道化严酷的刑罚无效,废除刑讯,实行无罪推定读贝卡利亚的 论犯罪与刑罚 ,其实给人最大震撼的是全书洋溢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作为其最好体现就在第十二节 刑讯第十五节刑罚的宽和第四十一节如何预防犯罪 (后将单独论及,故不重述)等内容,它从刑法的目的开始论及,进而再在刑讯死刑等具体章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

24、释。在刑罚的宽和 中,贝卡利亚首先写道“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清除业已犯下的罪行” “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 并规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站在社会防御的立场, 贝氏认为: 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一是要求刑罚的坚定性, 而是要求犯罪既得利益的损失。 “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是蛮横的。 ”为什么是蛮横的呢?贝氏不仅从严酷的刑罚的客观局面进行了分析,即“严酷的刑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罪犯所面临的恶果越大,也就越敢规避法律。 为了摆脱对一次罪刑的刑罚,人们会犯下更多的罪行。 ”而且深入人的内心世

25、界进行了剖析,“人的心灵像液体一样, 总是顺应着他周围的事物,随着刑场变得日益残酷, 这些心灵也变得麻木不仁了”这些精当的论述都是不无道理的,其中蕴涵的人文情怀也是了然可显。至于刑讯, 贝卡利亚认为这是在用 “耻辱洗涤耻辱”。 他认为若要一个人控告自己的罪行, 那么它就是要求一个人既是控告者,又是被告者, 这就是想混淆一切关系,“想让痛苦成为真相的熔炼炉,似乎不辛者的筋骨和皮肉中蕴藏着检验真相的尺度。”若要一个人揭露同伙的罪行,“为了其他人的罪行而折磨人,难道是公正的吗?难道通过考查证人和犯人,通过各种证据和物证 还揭露不出被告人道同伙吗?” 总之,贝卡利亚坚决反对刑讯逼供, 他认为那是建立在

26、 “根据一个无辜者筋骨的承受力和皮肉的敏感度,计算出会使他认罪的痛苦量” 之上的,因而必然造成一种奇怪的结果:无辜者比罪犯处于更坏的境地。对于无罪推定,贝氏认为 “在法官判决之前, 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时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她公公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在这项原则被奉若神明的时代,我想无需赘述。七.关于死刑死刑不是国家的权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关于死刑,现在可谓是个

27、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站在十八世纪的宗教气息弥漫的天空,能够高瞻远瞩的对这一问题作出蕴含现当代意义的人道化的死刑,不能不是一个奇迹, 而刑事古典派的鼻祖贝卡利亚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贝氏在其经典著作 论犯罪与刑罚 的第十六节对这一问题作了相当充分的论述。他站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高度, 开明见山的点出“滥施极刑从来没有使人弃恶从善”“死刑并不是一种权力 而是一场国家同一个公民的战争”,而贝卡利亚为什么强烈反对滥施极刑呢?我想除了他天生骨子里的人到情感之外,更多的是他在文中所描述的理由。 它从多角度, 多层次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力的论证,但我为了叙述方面将之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情感和客观效能。审视

28、主观情感, 贝氏从以下理由对死刑进行了抨击,从人之普遍具有的欲望层面来讲,“欲望促成健忘, 即使是对一些最紧要的事物,这种健忘也是自然而然的,死刑所给与的印象是取代不了的”,但同时贝氏也相信 “狂暴的欲望只能暂时窃取人心” 因而加以合理引导, 欲望并不都是会化为犯罪的,但无论如何死刑是扼杀不了的, 因为“人们在心灵的最深处, 在那个比其他任何部位都更多地保留着古老自然的原始状态的地方,总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受任何用铁腕统治世界的人的支配,除非出现这种必要性” 对于这种必要性,贝氏在对死刑的表态一文中指出:它只针对“阴谋颠覆他(国家),尽管被监禁并严加看守,但由于他的国内国外关系, 仍然继续扰乱社

29、会并使之处于危险之中”的罪犯, 也即贝卡利亚所说的“消灭这个公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除此之外,不应滥施极刑。而从刑罚的预防功能来讲, 贝氏认为“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 因为,最容易和最持久触动我们感觉的,与其说是一种强烈而暂时的运动, 不如说是一些细小反复的印象。”因为毕竟 “我们的精神往往更能抵御狂暴和极端的但短暂的痛苦,却经受不住时间的消磨, 忍耐不住缠绵的烦恼”。觉察客观效能, 贝氏更是认为: 死刑无效。 对于死刑犯而言, 用贝氏的话来说,他们常常以一种安定而坚定的表情对待死亡,根本起不到惩罚的效果, 因为他们要么是出于狂热, 要么是出于几乎和他一

30、直相伴进入坟墓的空虚,而另一些则是出于最后的绝望的试图。而对于其他人,死刑不仅起不到惩恶扬善的功能,反而唤起了对罪犯的怜悯, 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死刑与其说是为罪犯开放的,不如说是为观众开设”,当然这种局面正在消失。不仅如此,人们不仅仅是同情罪犯, 更为严酷的是他摧残了人们向善的道德情感,它不是教人悔过, 而是给人一付铁石心肠。并且滥施死刑也违背了其作为刑罚的刑罚目的,“如果说,欲望和战争的要求纵容人类流血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约束者,看来不应该去扩大这种残暴的事例。”除此之外,贝卡利亚在1792 年任职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时,作为少数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亚向考尼特兹大臣

31、递交了对死刑的表态一文,在此文中,贝卡利亚认为除上述情况 (侵害国家犯罪并且消灭这一罪犯是有益的和必要的情形)不应当使用死刑,理由是::第一,当死刑不是必需时,它是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正义的;第二,因为死刑的效果不如富有持续公开性的终生刑;第三,因为死刑是无可挽回的。从以上关于死刑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知,现代谈死刑,不谈贝氏的死刑观,那将是不完全的, 甚至是无知的。 而在十八世纪人类天空还布满阴

32、霾的时候,贝氏的死刑思想并不像今天那么幸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他的思想应是漂浮在“谬误好似无边的烟海之上的,稀少的 .混杂的 .彼此远离的真理” 。 “同信守蒙昧习惯的众人发出的喧嚣相比,一个哲学家的呼声确实太微弱了”“这些真理的出现只不过是一次闪电”一样,他处于少数的地位。 但现今,当废除死刑的全球风潮不断迭起的时候,我想贝卡利亚,可以瞑目了。八.预防犯罪光明伴随着自由关于这一节的内容, 贝卡利亚时将它放在全书的倒数第二节,即第四十一节加以阐述的。这一节的内容也是贝卡利亚少数几篇可以说是长篇大论的章节之一,其长度仅次于第十六节死刑第十二节刑讯,但究其内涵则涵盖了全书,因而这节在全书的地

33、位及其价值油然可知。贝卡利亚还是贝卡利亚的风格, 在这一节的开头一如既往的点名全篇的主旨“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 这乃是一切优秀立法的主要目的” , 随后便用“你想预防犯罪吗?那么 ”等五个震撼人心的段落囊括全篇。其主要内容也即以下五个方面:1.良法与良治,作为第一项措施,贝卡利亚就从法律本身来谈论法律问题,他充满激情的写到 “你想预防犯罪吗?那你就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明确和通俗;就应该让国家权力去保卫这些法律,而不能用丝毫的力量去破坏这些法律;就应该使法律少为人的某些阶层服务,而让他为人服务; 就应该让人畏惧这些法律, 而且是让他们仅仅畏惧法律。”2.光明伴随着自由,作为第二项措施,贝卡利亚

34、着眼一科学与技术,他认为“知识传播的越广泛,它就越少滋生弊病,就越加创造福利。”“知识有助于鉴别事物,并促进各抒己见, 使很多感情得以相互对照” 因而“当光明普照国家的时候,愚昧无知的诽谤将停息, 丧失理性的权威将会发抖, 法律的蓬勃力量将不可动摇。”3.防止腐败, “预防犯罪的另一项措施是: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 ”基于这一理念, 贝氏认为应当适当增加执行机构的人数,扩大其规模,一是减少集体腐败, “执行机构的人越多,践踏法律的危险越小,因为在互为监督的成员中,是很难营私舞弊的。”二是防止权威个人之腐化,“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威越小 (尤其是同冒险相比较) ,他们对于提高自己的权

35、威就越不感兴趣。 ” 这种理念虽有诸如不考虑成本费用, 调动工作积极性较差等不妥之处之外,更大程度上贯彻了“权力必须制约”的基本理念,因而也是可取的。4.奖励美德,这项措施也许是贝卡利亚对前一措施必要的修正了,他不再消极的监督与制约,而是通过对廉政守法奉公等美德的积极奖励来调动其成员工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之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如贝氏所言“科学院对于真理发现者的奖励促进了知识和优秀著作的繁荣, 那么,

36、慈善的君主所颁布的奖励为什么就促进不了道德行为的昌明呢?在明智的分配者手里,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5.最后一项措施,也是最有效而又最艰难的措施:完善教育。贝卡利亚在此问题上,他完全借鉴了卢梭在爱弥儿中的思想,他深情地写到“教育不在科目繁多而无成果, 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 当偶然性和随意性向青年稚嫩的心灵提供道德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摹本时,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 为了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教育借助的是指出需要和危害的无可辩驳性, 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命令, 命令地来的只是虚假和暂时的服从。 ”总之,正如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的“论犯罪

37、与刑罚这本小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 一样,全书到处闪耀着人道主义的思想火花,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研读, 正像它的中文译本的译者黄风先生一样,我们理应“把 论犯罪与刑罚作为我的第一位法学启蒙老师”,去潜心遵从,仔细研读。而对贝卡利亚的功绩与地位, 也无需太多的不必要的颂扬, 我只想将其这部作品的最后一节,即第四十二节总结全文引用,我想,从中我们应切实感受到其在刑法领域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内容如下:四十二 . 总结从以上论述中, 人们可以总结出一条颇为有益的普遍公理,然而它却不那么符合习惯某些国家中最普遍的立法者。这条公理就是: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 刑罚应该是公开的、 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 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2007 年 4 月 11 日于深圳大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