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 .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一、研究的背景本课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史教学,本课例研讨活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二、研究方案的确定。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科学习,初三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在历史学习中已经具备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初步能力。但初三的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抑制了他们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初三学生相对成形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发展特点,又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默的大多数。经济史的内容是学生既熟悉又充满疑惑的。经济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
2、对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如何深入浅出的教授经济史,才能让学生通过对一系列经济史实的了解,能够在宏观的视野中自主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这对一个本身也缺乏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此同时,中考的日益临近,又要求新课教学必须承担一定的复习任务,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教学任务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2方案设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课例研究小组先后共进行了三次课例研讨活动。所谓好课多“ 磨” ,课例研讨活动采取的基本步骤是:教学设计 教学、观课 集体反思。通过对基本步骤的循环,不断对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 学”之间的动
3、态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发现本课例中心问题的解决路径。由于是比赛课,采用的同课异构方式是一人同课多轮。3课堂观察区别于传统的听、评课,课堂观察更强调从学生那里观察教学所带来的变化。因而在研讨活动过程中,我们选择以课堂观察作为研讨活动的核心。在整个课例研究过程当中,参与教师都将这一量表作为课堂观察的主要依据。观察教师是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当的情景,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始终强调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学习成效的变化是课堂观察的核心任务。三、研究的过程1第一次课堂观察: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于有高的立意?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4、:老师查阅了配套教师用书中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包括了:知识与能力: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通过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
5、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到罗斯福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2.引导学生懂得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的尖锐化。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 大危机 ” 与“ 新政 ” 的史学研究论文,结合教师用书上的三维目标,张老师按照自已的思
6、路独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结构,并进行了第一次试讲。一、导入:以长颈鹿在自然界“ 适者生存 ” 的进化现象为例,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一:人类社会是不是也适用这种优胜劣汰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人类社会的弱者?二、美国的悲剧 1925 年,德莱塞三、大危机 (大萧条)1导火线:“ 黑色星期四 ” 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2特点:( 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3)破坏性大3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四、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总统 1933 年2新政的措施:(1)( 2)( 3)( 4
7、)恢复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 核心和基础3新政的特点:政府干预经济、救助弱者4新政的作用: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5新政的性质: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五、小结:引申当今世界强者帮助弱者的例子,比尔盖茨、巴菲特裸捐的例子。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课堂导入采用长颈鹿争食的故事作为引子,激发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常见的优胜劣汰的规律是否适用于人类社会。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从自然进化论过渡到社会进化论,存在认知和理解困难,更加难于将这一问题与本课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课堂中引用了图片、表格、漫画、文字等丰富多彩的材料。但对材料的运用还没能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根据寒夜中美国煤炭工人家
8、里没煤烧的材料,确实能够形象的说明危机当中出现的尖锐矛盾。但是要求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家庭会有这样的困难,难度过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整节课老师讲述的东西太多,整个导入用时约15 分钟,大部分是老师在讲。课堂上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有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很快又自己解决了,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太少。学生只在一问一答的简单逻辑中完成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缺乏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在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经粗略统计,除费时较长的导入外,大危机之下的美国用时约12 分钟,用以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 罗斯福新政 ” 的用时却不到18 分钟,最后导致超时。本节
9、课涉及很多经济学的名词和概念,如经济危机、生产过剩、股市崩盘、大萧条等。这些名词概念内容的讲解难度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学完之后仍然一知半解。问题的分析:本课的导入角度较为新颖,令学生印象深刻,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后面又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时作出了呼应,特别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成功除了政府干预经济之外,帮助弱者也是关键因素。由此引申出当今世界文明在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种种现象和做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特色。在研讨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张老师在讲解这一教学设计思路时有这样一段话:张老师:历史是人文学科,一节历史课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10、,就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在课堂立意上下功夫。立意不高,这节课就没有特色了。可以看得出来,张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有关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储备已经非常充足,并且对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过透彻的理论分析。某些认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专业和深刻。但学生要理解到教师所理解到的这一层次,显然并非易事。由于教师追求这一较高的课堂立意,而大量采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授课,使本课的趣味性和时间
11、分配都出现不少的问题。授课老师必须思考如何调和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性与趣味性之间的矛盾。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应首先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为基础。由于本课的导入费时过多,影响到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因而必须缩减新课导入的时间,为后面教学组织的调整创造条件。张老师在吸收了研究小组的建议后,修改了教学设计,将长颈鹿争食的故事放到课后拓展中进行讨论。新课导入则采用了较为简单的问题导入法,以吸引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对于教师讲述过多的问题。研究小组建议张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在展示材料时,一般采取让学生看,学生说,不要由老师包办。教师的讲述在涉及到专业的经济学概
12、念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使表达更加形象和高效。例如讲到美国股市的疯狂,就可以联系石龙镇的企业“ 众生药业 ” 上市,使许多买到股票的人成为富翁;讲到大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时, 可以为学生提供数据:大危机使世界经济倒退了二十年。使学生对大危机的影响有更直观的认识。作为本课的重难点,罗斯福新政应该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的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罗斯福新政是增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性。而严格控制经济运行本来是社会主义常用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则是放松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控制。一紧一松,经济政策走向正好相反,但都是对原有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有异典同工之效。2、第二次课堂观
13、察: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在经过第一轮磨课之后,张老师针对第一次课堂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了本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德莱塞和 美国的悲剧 ,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从产生到爆发的过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对罗斯福新政解决经济危机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比, 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济危机材料的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按时间顺序整理历史事件线索的方法。2通过对比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的方法与胡佛时期采取的措施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性质,初步学会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对历史事件
14、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在面临经济危机时,关爱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责任。在这一新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张老师吸收研究小组的部分建议,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从胡佛总统的竞选承诺引入。呈现课本的内在逻辑体系:危机的背景;危机的预警;危机的爆发;危机的解决;危机的启示。以胡佛总统面对危机时的乐观与德莱塞的忧虑进行对比;以胡佛总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方法与罗斯福总统的应对方法进行对比;以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的调节与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调节进行对比;以罗斯福新政应对大危机的措施与2008 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做法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比较法运用的体会。通过对比,认识到面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的自我调节。最后总结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两个成功的要决:政府干预经济和关爱弱势群体,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