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关于我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关于我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富余劳动力转移方案关于我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途径是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为使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上水平,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当前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输出情况年初以来,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从输出数量看,截止20_4年8月5日,全县劳务输出总数为41000人,农村青年输出总数为28700人,占输出总数的70%,占全县农
2、村青年劳动力总数(61876人)的46.38%,其中内转9471人,占输出农村青年总数的33%,外输19229人,占输出农村青年总数的67%。从服务岗位看,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等体力劳动的占80%,从事饮食服务业的占14%,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仅占3%,其它占3%。他们大多从事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的工种,人均月收入500元左右,只有部分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月收入在800元以上。从地区分布看,我县农村青年向国外转移呈上升趋势,今年输往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地的有所增加,占输出总数的2%,但向沿海省份输出的较少;比重最大的仍是省内转移,约占输出总数的6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寻找就业
3、机会,依靠亲戚、朋友和同乡等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而超越省界之后,这种社会关系就大大减少了。从结构看,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在性别上,男性多女性少,比例为4:1;在年龄上,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而1824岁、3638岁的则较少,比例为2:1;在工种上,体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比例为15:1;在文化程度上,初中毕业居多,小学、高中、中专的较少,比例为20:1。二、制约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总数为33176人,能输出未输出人数有820_多人,占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总数的25%,占农村青年劳动力总数的13.4%。调查中表明,这部分人都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4、不能外出,主要表现为:1、受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缺乏积极性。现在我县仍有一部分农村青年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较强,重土厌迁,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缺乏风险意识和投资创业精神。许多农村青年认为土地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不愿意离开土地,忽视或者没有意识到土地是一种可以流转的商品。这些落后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2、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村青年在务工行业的范围上受到限制。当前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素质还较低,对他们外出务工产生了直接影响:一方面,不能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应该说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乡镇企业容纳农村剩余劳动
5、力的数量在减少,而质量要求却又不断提高,这样,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门槛有所提高,相对来说要转移出去就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影响了向农业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速度,妨碍了农业内部吸收和容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目前,农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农业的综合开发,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但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不能适应和满足这一要求。就我县的情况看,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只能实现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虽然今年外出农村青年就业数量有所增加,但他们转入非农产业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转入非农产业的绝大多数人,不敢完全摆脱农业、放弃土地承包权,仍然利用闲暇
6、时间或让家庭辅助劳动力经营农业。农业转移的劳动力近60%具有兼业性,属于亦工亦农的转移,他们大多数人的就业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低层次转移,受有关经济环境和客观原因的影响时,就很容易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回流的现象。因此,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3、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还顾虑重重。现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侵犯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在维权方面:大多数务工青年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很多人因担心被老板辞退而忍气吞声。同时有些城市实行地域限制政策,造成了许多工作不准外地人干、本地人还不想干的局面,既妨碍了企业发展,又容易造成“打
7、黑工”现象。这样,打工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等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有的外出务工青年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年、甚至几年也拿不到工资,而且有的人在向老板要工钱的时候找不到人,有的还遭到毒打。据统计,全国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已达千亿元。在婚姻方面:外出务工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少接触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错过了在家乡找对象的机会。并且一些外出务工的女青年宁可找差一点的城市人,也不愿选择肯吃苦、相对老实的外来务工者,这种取向往往使外来女性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在子女就学方面:借读费、赞助费、管理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对农民工子女就学产生了很大的阻力。另外,他们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老人身边,既
8、脱累了老人,又不利于对子女的管理,同时也可能给自身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三、加快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1、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基础工作。县、乡两级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以部署。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明确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制订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要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县到乡镇建立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对富余劳动力的技术特长一一登记造册,形成劳动力输出档案,构建待转移劳动力人才库,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要采取措施,增加
9、投入,加强沟通城乡的劳动力市场软、硬件建设,扩大农村人口接受技能培训的覆盖面。以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为重点,规范管理,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制和环境。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杠杆,鼓励农民创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组织程度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发展与我县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运输业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休闲
10、娱乐业等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广阔空间。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是连接农村和中心城市的纽带,是工与农,城与乡的交汇点,加速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发展繁荣城乡生活,增加就业数量。小城镇以广大农村为腹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工农并兼,亦农亦商,或者以工为主兼营农业,以商为主兼营农业,吃住在家,就地消化。通过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小城镇,使富余劳动力得到部分安置,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种产业结构转化,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人口转化。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使之
11、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4、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积极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鼓励农民跨区域流动就业,是帮助农民增加原始积累,锻炼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实行劳务输出产业化,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重视做好海外劳务输出工作,尽可能多地向海外输出劳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拓宽劳务输出的领域和范围。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12、。各乡镇、各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户籍、子女教育等方面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对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吸引力。5、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当前的现实是,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与走出去的劳动力和城市的居民素质相差甚远,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今后要千方百计改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现状,通过各种渠道和现有的各种教育设施,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并重的劳动用工制度,结合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岗位培训标准,加强职业证书考试的管理,使各类岗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在农村努力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农村
13、中学适龄青年的就读时间,推迟他们的就业年龄。要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要搞好上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另外,有条件的乡镇可将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组织起来,参加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对口就业创造条件。要把培训和相关教育以及一些企业对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新生劳动力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6、发展兼业生产,实现逐步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原理。按一定的顺序和阶段转移,鉴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离开土
14、地,从事第二、三产业,因此,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继续发展兼业生产,为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兼业机会。一方面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从事商品经济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认为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安全保险。从事第二、三产业仅被视为增加收入的“生财之道”,多数农民即使长期从事二、三产业,也视土地为“祖业”、“立足之地”、“生存的依赖”,根本不愿放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农业本身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周期中,劳动过程会出现中断现象,在这个中断期间,动植物仍在生长发育中,但不需要追加劳动或者只需较少的投入,发展兼业生产就能够转移农业生产季节性造成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事实上许多劳动者也正是这样做的,一到农闲
15、季节就纷纷外出打工。我县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到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不可能一下子就离开土地向高层次的二、三产业转移,这里有一个随着劳动者素质提高而逐渐转移的过程。7、整合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使更多的青年能够走出去。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经营方式,允许和鼓励有外出意愿的农村青年以股份的形式把土地出让,把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经验的种田能人手中,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同收益,这样有利于土地的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经营,真正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外出的农村务工青年还可以在打工的过程挣到另外一笔钱。8、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
16、的有序合理流动。一是成立各种专业协会。行业协会有利于形成覆盖面广的市场联系网络,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统一服务规范,防止过度竞争;有利于信息沟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二是开拓中介渠道。有条件的乡镇、部门甚至企业都可以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在先进地区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加强信息沟通、了解劳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为我县的劳务输出、技术输出打头阵。三是鼓励外派部分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外出从事劳务。外派干部要督促指导外出人员学会实用技术,带回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信息,做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外派干部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培养和评选优秀务工青年典型,把他们的事迹在有
17、关媒体上发表,为务工和没务工的青年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四是完善配套服务。年初以来,国内许多地方同时出现了“民工荒”,这种现象发生的真实原因来自广大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总是受到侵害。他们大多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繁重、肮脏有时甚至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差,没有各方面的保障。我们各乡镇和部门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舒心、放心地工作。要妥善处理外出人员承包田的流转,解决他们种田难问题;要抓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定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