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044155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县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迈进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于4月18日-4月19日先后到我县乡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家庭经济、务工情况、务工收入、思想观念以及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掌握了当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

2、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在上级部门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_年到20_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万人次创收达78393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387.1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969.4元。20_年计划转移7.32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亿元其中向疆外转移2万人次创收1.4亿元。从今年1-4月的整体情况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稳定金融危机对转移工作尚未带来明显影响。截止4月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500人次约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7%实现劳务创收9517.5万元务工人

3、均收入达405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57.8元。其中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8050人次创收达563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吸纳我县农民工共4663人。收集用工信息150余条同比增长66.7%。目前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中作用日益明显、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主要特点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创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我县立足自身实际广开就业门路积极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转移规模较大并呈不断增长势头。20_年转移劳动力1.74万人次20_年转移劳动力4.02万

4、人次20_年转移劳动力5.6万人次20_年转移劳动力7.02万人次20_年转移7.2万人次20_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26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_年底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达200元以上从劳务收入的占人均纯收比例来看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0%。(二)转移地域向外扩张稳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加强领导、搞好培训、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抓农民维权等方面入手我县不断开辟外出务工就业渠道先后将务工人员转移到天津、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江苏等9个省市企业务工并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目前常年稳定输出劳务工1.5万多人主要在服装、制鞋、纺织、家具等企业务工。(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不断

5、优化。目前我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性别比例逐年优化。务工者年龄在18-45岁居多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女性比例逐年上升。(四)季节性转移的较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季节性较强的特点。85%的劳动力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大部分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经商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客观原因分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一)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差。据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严重不合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8。大多数农民素质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及专业技能这是影响他

6、们向二、三产业顺利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目前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情况来看也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而且这些农民工从事的工种大多是一些科技含量不高、体力型、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工资待遇低自身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农民转移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十分必要。(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县到内地务工人员在内地企业主要参加了工伤保险。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厂方协商务工人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较好落实的是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其它几项保险由于在接续等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难度较大、问题较

7、为突出。(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稳定。从调查数据看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是小范围、近距离、季节性的转移转移的区域大多集中在区内。但由于我县工业化程度低吸纳劳动力能力不高转移到县内的占到全县劳动力转移总数的30这充分说明这种转移离我们要实现的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最终达到创业致富还有很大差距。(四)劳务供求信息渠道不通畅。基层劳务工作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劳务信息传达不及时致使经常出现“有企业无工人”的问题同时还有政策解释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工单位违约现象较多、劳务收入有所减少。一是在双方盖章签订好合同、车票订好的情况下厂方终止合同并且内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原

8、因厂方违约现象较多招工比例不稳定、变化不断致使开展疆外转移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劳务合作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销订单减少加班减少或取消加班务工人员薪酬随之降低。据对部分务工人员调查今年1-4月月薪平均下降10%左右。(六)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难、输出难、稳住更难。农村劳动力转移仍表现为低技能多、高技能少自发的多、有序的少就业多、创业少短期的多、长期的少。(七)后勤保障不力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部分厂家无法垫付赴厂人员路费数额较大务工人员家庭条件不允许又无力支付只能从县财政上预支。四、今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相关对策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转移的同时提高农民

9、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进一步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加大投

10、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强化对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两级要明确职责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工作情况研究应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二)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因此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量化考核尤其要加强男性劳动力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熟练技术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三)完善农

11、民工保险接续制度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除工伤保险和简易医疗保险外其它几项保险还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而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问题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就地安置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的转移。农民转向非农产业仅靠外出务工单一渠道转移数量十分有限农民工就地就近吸纳转移既能降低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就业风险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大城市吸纳能力下降时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同时还可以避免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并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把懂管理、有技术的农民安置一批就近就地转移。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

12、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五)做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搜集和反馈确保劳务输出渠道畅通、合理有序增强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输出劳动力的摸底调查建档立册实现网络化管理。(六)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较难维护因此成立一个农民工维权机构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工作站成立农民工维权机构加强部门间分工协作建立农民工维权网络体系是当务之急。(七)加强组织化程度。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用工需求信息中不乏外资、待遇丰厚企业发来的各类招工信息其中有缝纫、纺织、电焊、各类操作工但招工的首要条件是具备熟练操作技术。虽条件诱人也倾心组织但由于技能薄弱无法接到抛过来

13、的”;绣球”。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定向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八)鉴于赴厂人员路费问题设立专项基金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经费保证。将财政扶贫培训项目与劳务输出相结合从扶贫款中划出一部分直接用于补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岗前培训和劳动力输出工作使劳务输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列入年初财政预算中。(九)建立企业用工监测报告制度。驻内地劳务输出工作站工作人员要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状况第一时间反映相关信息。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工监测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裁员企业提前采取措施。(十)严格限制企业裁员。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于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10人或一次性裁员占职

14、工总数10%以上的我办要求企业将裁员方案及时上报本地政府批准后执行确保企业和务工人员队伍稳定。(十一)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一是要把做好农民工返乡统计和促进二次就业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安排专人负责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础台账。二是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充分发挥驻内地劳务输出工作站的作用掌握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信息情况发挥劳务品牌优势促进有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县域内用工需求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

15、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劳务经济这个产业做强做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疏附”做出更大的努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

16、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

17、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

18、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下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的计算机专业成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选择专业的首选而市场需求大且容易就业的专业却因办学设备和农民择业意识的影响而不能形成规模。三是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区内难以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培训的需求。除了已培

19、训的2.6万名农民外还有12.9万名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而每年还有4000多新增劳动力不断涌现。(三)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盲目外出务工队伍较庞大。由于受地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用工信息收集渠道少发布信息难以延伸到农村及村民致使部分农民想外出又因缺少信息而举棋难定即使外出务工也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四)转移渠道单一组织有序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困难。目前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要依靠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有序输出比重较小没有形成市场主体中介培育力度不大难以形成市场品牌效应。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要联合举办1-2次企业用工招聘会但成功率并不很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

20、是农民工对有序劳务输出的用工单位缺乏了解和信任他们仍选择”;亲带戚、邻带里、师带徒、父带子”等自发转移方式。二是输出后的工资收入与农民自身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收入较低的工作不愿做工资高的工种自身技能又达不到岗位要求造成了部分农民不愿意远离家乡而外出务工的局面。(五)服务管理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一是在对外出农民工的服务管理方式上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农民的需要。全区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多分布较广服务管理难度大农民工在外的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办法。二是维权工作步履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农民工鉴定劳动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保费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农民工加班工资的现象仍较突

21、出。三是返乡创业上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要求。全区除发展生猪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在其他领域创业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六)经济发展滞后就地转移劳动力较难。尽管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提速步伐加快但比市内主城区及市外经济发达的地方仍然差距甚大;目前当地无大、中型企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较难。(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能从土地上有效解脱出来。二是部分农民想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但无流转接受对象。三是部分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存在害怕收不回来的担忧不愿流转。四是部分农民两头兼顾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

22、家种地往返奔波于家庭和务工之间形成了务工连续性差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大务工收入不高的特点。三、对策:理体制建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改革培训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名牌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城乡统筹。(一)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就业。为了更好地体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能。根据市编委渝编()31号文件精神和市劳务办职能已划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实际情况尽快将现由区农业局负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利于上下工作衔接提高办事效率。具体工作由就业局承担。以便建立劳动力资源调查、信息收集发布、组织培训、技能鉴定、基地建设、转移

23、输出、社会保障、执法监督、争议仲裁一条龙的服务管理体系。(二)摸清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机制。以区就业局为龙头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农业服务中心)为中心村(居)委为基础建立纵向到村、横向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的劳动力资源调查体系准确掌握全区劳动力总量、已培训和转移的人员数量、本人愿意转移而没有转移的人员及这些人员的技能情况、培训状况每年调查1-2次逐步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档”的档案体制实现由目前的无序静态管理向科学动态管理转变。(三)以突出提高技能为主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一是培训管理上由劳动局统筹协调。长期培训(毕业时发两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由教委负责;中期培训由教委、劳动局共同负责

24、以劳动局为主;短期培训由劳动局负责。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市场运作强化订单培训实行农民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除长期培训的以外少讲理论课多上实践课中短期培训的至少应做到“半耕半读”;同时要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在培训质量上要以市场用工需求设置培训科目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成功输出和稳定就业为考评培训机构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四)建立收集渠道广泛、发布迅速的企业用工信息服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是确保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就业局除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外

25、还应在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方的人员中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和反馈各种劳务用工信息。各村(居)明确1-2名信息联络员形成市、区、乡(镇)、村、社五级劳务信息网络体系为”;订单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为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提供信息保障。(五)拓展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建立多渠道劳务输出机制。一是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联络对接开发建立技能型成规模的劳务定向输出基地拓展基地规模。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劳务公司外来用工单位招收农民工由劳务公司统一规范劳动合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培育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为农民的转移搭建好服

26、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季节型向常年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一是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劳资双方学法守法的意识;二是企业要实事求是的建立劳动用工台帐;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由公安、劳动、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组成联合维权组每年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四是继续实行劳动合同签证制度以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五是劳动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七)制定鼓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引导性培训建立扩大就地转移规模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转变输出观念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当地经济

27、发展步伐逐步引导农民工就地转移当产业工人。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三是通过围绕农村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四是通过政策鼓励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引导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实行奖励实现由“走出去”到”;引回来”的转变。(八)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一是区政府向已成规模的劳务基地派驻办事处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反馈、农民工的维权及相关协调工作。二是增加投入首先是整合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其次是负责富余劳动力转移

28、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大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争取培训指标的力度;再次是区级财政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三是对培训质量高、转移输出稳定就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次性转移50人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既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实现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服务机制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

29、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强领导增添措施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目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我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_县地处渝东南总面积5173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4.4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户籍人口总数61.36万人占总人口的72.6%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8.87万人占总人口的46%。耕地面积17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2公顷。_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30、。20_年地方财政收入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止2021年6月我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08人其中男性2514人女性2694人;20岁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人21-30岁转移就业2161人31-45岁转移就业915人45岁以上转移就业585人;文化层次分布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其中拥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2383人拥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有225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68人;我县农村转移就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891人第一产业有12

31、58人第三产业有1059人;转移就业地域分布趋向市外、县外市内其中向市外转移就业3949人向市内转移1279人。(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1.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0_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48000人;20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4520人;20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8049人;20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9846人。图1:20_-20_年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人2.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分布由以市外为主逐步转为以市内为主。20_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72572人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70%;20_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80

32、305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68%;20_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36945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51%;20_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107109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40%至2021年6月我县农村劳动力有195人转移至市内就业有106537人转移至市外就业市内就业人数首超市外就业人数。图2:20_-20_年_县市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万人)及比重(%)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西部经济的崛起加上重庆市大力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转移到市外的农村劳动力比率年年下降。3.工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选择。工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主要选择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20_年我县农村

33、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178801人占转移总数的72%;20_年为186479人占转移总数的70%;20_年为179017人占转移总数的66%;20_年为179983人占转移总数的67%。4.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目前我县农村转移出去的绝大多数劳动力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了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务农务工兼具。一般而言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长反之则短。农忙季节主要在9、10月份一方面回家安排孩子读书事宜一方面务农。5.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县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为主主要是沿海

34、地区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市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且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各区县也陆续建立起很多返乡创业园区。小部分农民工因为回家照顾家里方便、当地工资呈上升趋势选择回家创业或者是就近就业农民工形成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多渠道就业的格局。(三)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1.我县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弱。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年龄集中在31-45岁之间。20_年在外出务工的26.98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76204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为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9.36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为72%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

35、能培训和教育的不足18%大多只能靠体力劳动务工致使务工收入低下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对技能要求高、劳动报酬高的行业或企业望而止步同时我县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又供大于求随时有下岗的危险。2.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影响就业稳定性。部分企业还存在歧视性用工行为一般只选择招用40岁以下的人员导致我县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群体多被排除在用工范围之外。再加之农民工在户籍、社会保障、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等方面农民工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在某一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3.输出模式单一我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率低

36、。我县外出务工从90年代开始至现今85%以上的务工人员都是一种自发的依赖亲带亲、戚带戚的外出模式表现出某个村寨甚至某个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后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地点或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务工。工作经费紧张农村劳动力组织转移推进较难结果是组织松散随意性大。这样的信息不对等造成农民工寻求的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大部分农民工依然是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的自谋输出加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技能有的盲目外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增加了务工成本。三、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措施(一)拓展转移新途径以旅游产业带动县内转移。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一主四辅”特色景区:伏羲洞全线开放酉州古城开街迎客二

37、酉山旅游文化创意园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龙潭古镇龚滩、酉水河、阿蓬江景区龚滩古镇入选首批”;中国最美小镇”酉水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_”旅游宣传口号叫响全国成功获批”;_国家地质公园”获得“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殊荣。16个驻外营销集团共签约旅行社1302家组织旅游团队1080批次重点景区门票收入增长78%。全年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5%和79.9%。由此形成了旅游商贸集镇依托旅游业增加了我县农村_余劳动力就业途径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二)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1.注重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就业信

38、息发布平台确保寻求就业者了解情况及时了解政策和市场信息有针对性的实现转移就业。2.注重人才服务。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采取宣传引导、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有技术、有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县创业就业兼顾本县的产业发展同时提高本地区的有效转移就业率。(三)进一步加强转移培训实现就近就业。依托人力资源培训中心、职业中学、成人夜校就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各个部门和学校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转移培训机制着重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就业观念、法律法规等方面。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解决农民工就业技能不强缺乏竞争力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四)优

39、化返乡创业就业环境。我县本身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规模都不及经济发达地区当也要借助市上大力回引政策优化我们的就业创业环境实现农村_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以及返乡创业。为此县政府创建了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小坝全民创业园区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此外板溪工业园区、龙江工业园区、麻旺物流园区都为返乡创业就业提高了很多机会和政策优惠有利于农民工就近就业。20_年各个园区实现吸纳就业人数11117人。同时建立孵化基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放低微企扶持门槛为返乡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