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报告2021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报告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x大和十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按照“六个精准”和“5+N”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市扶贫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产业培育不断加强,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不断加快。一、2021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更是xx整改提升、迎头赶上的发力之年。今年以来
2、,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坚持以目标为引领、问题为导向,以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贯彻“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按照坚持“双统领”、强化“双保障”、促进“双推进”的要求,坚持大扶贫格局,聚焦问题抓整改,精准识别扣“扣子”,综合施策拔穷根,对标对表补短板,健全机制强保障,发扬“乌蒙铁军”作风,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5+N个一批”
3、和“6个精准”,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有力推动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工作。(一)主要措施及成效。1.坚持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找补促”专项行动。按照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共查找出9类36个共性问题。针对问题,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入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对所有问题实行挂牌整改、跟踪问效、逐一销号、逐一整改。严格对照易地搬迁标准,进行整改。2.坚持以精准对象为前提,扎实开展精准识别摸底调查。按照从头再来但不是推倒重来、全面调查但各有侧重、稳中求进动态管理要求,组建贫困对象动态
4、管理工作队3437支2.36万人,深入146个乡(镇)1251个行政村,走访核查农户129.73万户529.06万人,全面核查精准了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类信息。通过动态管理,全市剔除错评21976户77355人,新纳入漏评人口42403户174166人,2021至2021年脱贫返贫户11027户48054人,录入国务院扶贫办系统贫困对象275038户1133719人,扣准精准扶贫“第一粒扣子”。同时,在全市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应搬尽搬”的原则,紧盯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5、”的地方,实行逐户走访、逐户核查,对符合6类区域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目前,在国务院农村扶贫信息系统标注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对象28009户119517人,并按照省“应搬尽搬”的要求,全省完成100万建档立卡户50万同步搬迁户的目标,进一步核实查清全市的搬迁对象。3.坚持以扶贫目标为引领,扎实推进“5+N”个一批脱贫路径。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群众参与,对准“穷根”,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推动“5+N一批”脱贫路径落细落小。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围绕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对象参与1个增收项目的目标,坚持“做大做强、彰
6、显特色、形成支撑”的原则,以龙头引领、项目带动、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为保障,与云南农垦集团合作组建xx农投公司,并引进亿利集团、海升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苹果、天麻、花椒、马铃薯、生猪、肉牛6大主导产业,促进农特产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xx的首条苹果分选线已正式投产,隆重举行“红满xx2021xx苹果品牌推介会”,宣传推动苹果品牌。同时,坚持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313个,其中825个贫困村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31个,带动7.9万户贫困农户发展。启动镇雄县芒部旅游扶贫示范镇、2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和20
7、0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培育,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实事求是、应搬尽搬”原则,严守政策“红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统一规划,统筹推进。2021年度12470户5225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规划建设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76个,已竣工住房11206套,竣工率89.9%;已搬迁入住36333人,入住率69.53%。省下达我市2021年3826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规划建设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48个,已开工124个,开工率83.8%;已竣工住房2441套,竣工率24.46%;已搬迁入住10510人,
8、入住率27.46%。三是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扎实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严格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带动整户稳定脱贫。完成退耕还林33.37万亩,占2021年度计划任务的82.98%;聘请3970名护林员对全市1691万亩天然林森林资源实行严格保护。积极争取了3650名国家级生态护林员指标和2075名省级生态护林员指标,解决具有森林资源管护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实际选聘生态护林员6524名,解决2387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958.34万亩,覆盖736个贫困村,13.14万户贫困户,62.4万贫困人口。
9、下达生态效益补偿金11635万元,已兑现补偿资金4316.21万元。四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认真落实镇彝威革命老区14年免费教育政策,2021年以来共争取资金7764万元支持1.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积极推进15所普通高中、3所职校和薄弱学校配套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政策,3.6万人享受普通高中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资助金额1272万元;中职教育阶段15207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3041.4万元;2万人享受中职免学费,资助金额4006.8万元;高等教育阶段2.9万人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21200万元;1395人享受困难新生入学资助
10、,资助金额94.2万元。通过采取市内中职学校就学、东西教育协作就学、联合办学就学、市外职业学校就学、市内外技工院校就学、短期培训就学“六个一批”举措,实现了32541名未升入普通高中剩余初中毕业生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及培训就业,占比87.91%。五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积极推进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衔接,2021年全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总体提高到不低于3175元,水富县、威信县提高到3250元,威信县实现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基本一致,2021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全面统一。目前,全市符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2万人,已参保66.2万人,参保率88.03%;全市符
11、合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7万人,已参保159.2万人,参保率86.66%。六是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出台xx市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xx市大病救治实施方案xx市健康扶贫考核办法等文件,认真落实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积极推进彝良县远程诊疗乡乡通试点,对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大病保险起付线从5000元降低到2500元,年度支付限额提高50%,大病保险报销在常规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了5%,努力通过政策保障降低贫困人口因病支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开展白内障手术救助2629例,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2468036人、签约率为41.
12、6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1088870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96.04%;开工建设45个村卫生室210个,完成投资268万元;全市实现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93张,村卫生室达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的指标。七是大力实施劳动力就业脱贫。开展就业培训32.77万人次,完成率86.83%,其中建档立卡15.57万人次,完成率107.68%。培训人员中有3.68万人申请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32万人。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村级联络制度,共有1306名联络员驻村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84万人次,其中新增转移就业33.96万人次(建档立卡8.91万
13、人次)。4.坚持以基础为支撑,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政策要求,聚焦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开展摸底排查,截至10月31日,据云南省脱贫攻坚4类对象危房电子信息系统显示,省级认定我市4类重点危房共171838户。2021年上级下达我市的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任务55000户(其中修缮加固27500户)。截至10月30日,已开工58032户(其中修缮加固开工18328户),已竣工39013户,完成投资58.16亿元。加大贫困村道路建设力度。全市建制村公路需硬化的1336个行政村已完成1320个,硬化率达98.8%;1115个建制村通客运车辆,通达率83.46%;完成生命安全防
14、护工程767.17公里,逐步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争取的国开行贷款62.3亿元资金已到位50.195亿元,重点推进4341个10098公里50户以上未通畅自然村项目硬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总投资5592.38万元,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89个,贫困户1.7万户3.09万人;年底前完成24个乡镇215个出列村2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光纤宽带到乡镇、移动基站到村实现全覆盖,光纤到行政村覆盖率达79%,宽带到行政村覆盖率达97%。大力实施镇彝威革命老区三年行动计划。紧扣三年行动计划,建立
15、健全领导机构、资金投入、督查巡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资金争取、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市级17个部门和老区3县,共同推进镇彝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到位资金79.83亿元,占总投资的80.78%,完成投资60.87亿元,占已到位资金的76.25%。5.坚持以精准帮扶为抓手,不断构建和完善“大扶贫”格局。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主动协调聚合各方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一是抓实挂钩扶贫和驻村扶贫。建立了市级领导联县挂乡、县级领导挂乡联村、部门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工作机制,并结合精
16、准识别动态管理成果,对挂包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调整,全市1219家单位46912名干部职工帮扶贫困农户4428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75038户1133719人,脱贫户167840户702656人),实现了贫困农户均有人包户;共派出3476名干部职工,组建105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到1053个行政村,其中825个贫困实现全覆盖,实现领导干部全参与、帮扶困难群众全覆盖。二是抓实东西扶贫协作。认真落实“1+8”扶贫协作协议,启动“携手奔小康”行动,东莞、中山10个镇区与xx10个县区建立结对关系,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广泛对接、深度合作。目前,2021年度东莞、中山援建的10个扶贫协作示范点,
17、已建成安置房1802户,完成投资1.93亿元;2021年的1亿元的扶贫协作资金,50%用于新建2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50%用于实施农危改项目;滇粤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华坚集团已落地投产,润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等7家企业、学校分别与相关县区、部门和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三是抓实社会帮扶。主动与浙商总会、新沪商、兴业证券等知名企业对接联络、争取支持,建立了258家民营企业与258个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关系。举办博士论坛、云南海联会推介xx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着力找准结合点,推动建立长久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四是抓实金融扶贫。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农信社、富滇银
18、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邀请23家金融机构到xx举办金融入驻推介活动,设立乌蒙扶贫发展基金、交通产业发展基金、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项贷款等,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五是抓实宣传引导。开展创作一部报告文学、拍摄一部专题片、制作一本画册、创作一台文艺演出、制作一本政策汇编、编制一本扶贫日记脱贫攻坚“六个一”宣传活动;开辟扶贫故事专栏,开设脱贫攻坚 记者走基层 精品上版面、攻坚时刻等栏目,树标杆、立典型,宣传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鲜活事迹,聚集脱贫攻坚正能量;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深入细致做群众宣传、引导、教育工作,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19、,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6.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监督、考核五大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脱贫攻坚责任机制。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领导负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要求,市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县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机制;从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府班子成员开始,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解决问题。二是建立脱贫攻坚政策机制。编制了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镇彝威革命老区
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专项规划,组织各行业部门编制脱贫攻坚6大行动计划、18个专项实施方案,涉及到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当前,按照全省“百日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成果,计划11月底前完成到村到户精准扶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做到县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户有明白卡。三是建立脱贫攻坚投入机制。坚决落实财政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2021年以来,市级单位公用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持统一压缩5%,集中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今年以来,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14.14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9.96亿元,与浦发银行设立乌蒙
21、山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200亿元,已到位175亿元,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发展“瓶颈”,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四到县”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好扶贫资金“碎片化”问题。四是建立脱贫攻坚监督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以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作保障,积极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格局。出台了xx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市级领导带头定期到挂联县区开展督查巡查,发现问题,提出要求,推动落实;不定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纪律检查,严肃追责不作为、慢作为、慢作为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立了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等各环节的监管体系,严格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五是建立脱贫攻坚考评机制。制定了县区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贫困乡镇退出考核等办法,每年对各县区精准识别、帮扶、退出以及扶贫资金、减贫成效等进行严格考核,规范贫困退出,确保脱贫质量。制定出台村组干部考核考评和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攻坚一线锤炼、使用干部的良好导向,不断加强正面引导和激励,强化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