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四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第四册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美术第四册教案三种形的组合 总第1课时 电第1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30分钟。一、课件演示,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第一次画一种形第二次
2、再画一种形第三次再画一种形注意:第一次画形,可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相似形组合画 总第2课时 电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课件、节奏感强的乐曲。教学步骤:学生活动:3
3、0分钟。一、组织教学。二、课件释题。课件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
4、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1、作业要求:(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5、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植树造林 总第3课时 电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视频影象。教学过程():学生活动:30分钟。一、导入。1、播放录像,学生观看。展示森林被砍伐以及沙漠化景象,
6、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2、提问:(1)刚才录象中播放了一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因势利导,演示沙漠图片。(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3、揭示课题:植树造林(板书)4、提问: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二、剪、撕树形。1、回顾旧知。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
7、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三、组拼、粘贴成“树林”。1、拼摆树木。(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课件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2、树林的组拼。(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
8、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画几个兽中王 总第4-5课时 电第4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兽中王的描绘,灵活运用基本形的知识,学习、观察与抓取形状基本特征的方法,训练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突出所画兽中王形
9、状的基本特征,而又能不受拘束地大胆描绘。难点:理解基本形在动物形状特征中的作用,并能在描绘时运用。教学准备:课件:凶猛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30分钟。一、“猜一猜”游戏导入。1、课件出示虎头、狮头、大象和熊的轮廓图片,让学生观察,猜:像你见过的什么东西?2、出示课题。二、新授。1、分析外形。(1)将图片翻转过来,揭示谜底,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略似圆形的是狮子的头,似半圆形的是大象,似三角形的是熊,似水滴形上面小、下面大的是老虎。(2)欣赏教材中兽中王的实物照片,对照教材归纳的动物的外形,强调隐含在其中的基本形。归纳:这几种动物共有的特征是凶猛或者强壮,
10、因此称它们为“兽中王”。板书课题:画几个兽中王(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可以称为兽中王,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突出的特征?(4)分析。出示鳄鱼、眼镜王蛇、恐龙等几种兽中王的图片,学生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外形特征。2、指导画法。欣赏教材中的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狮子和老虎与照片中的形象有什么异同?教师归纳并板书:外形特征突出想象大胆新颖色彩鲜明独特强调突出动物威猛的特点,抓住基本形,不要过份追求像与不像。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辅导。1、再次欣赏兽中王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素材。2、欣赏历届学生的优秀作业。3、提出作业要求:抓住特征,大胆画出几个兽中王。四、学生作业。第二课时:学生活动:35分钟。一、继续作
11、业,教师指导。二、作业展评,全课总结。1、作业展评。展示优秀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2、小结。 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抓它们的特征。想象画 森林王国 总第6-7课时 电第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3
12、0分钟。一、复习导入。出示上堂课的优秀作业,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强调作业中兽中王的外形特征突出,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松鼠:尾巴大大的,长颈鹿:脖子长长的,三、讲故事,揭示课题。老师创编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板书:想象画 森林王国四、做游戏,发散思维。森林王国里,各种动物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动听的故事发生。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然后上台进行表演。五、欣赏范画,讨论。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森林王国中的什么故事?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动物(在干什么?)森林王国 神秘、欢乐、有趣森林(树、花、草、洞、石)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12345下一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