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摘要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于法学实务类课程的合理化、系统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要建立行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及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在目的性、导向性、科学性及客观性原则的指引下,通过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立体化、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动态的过程性考核机制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同时,可依此体系运行机制,建构科学的评价模型。关键词法学;实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c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法学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评价成为其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
2、重要手段。尽管目前大多院校都形成了以评价主体、方式、内容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但现有的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缺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完整的、规范的及操作性较强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让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化和有效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法学实务类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瓶颈与问题(一)实务类课程质量评价主体单一实务类课程质量评价主体单一,缺少社会环节参与。目前法学课堂教学和实务教学的质量监控主体主要以学校为主,且监控职能附属于教务处,企业、社会团体,尤其是与法律专业
3、相关联的诸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参与相对较少,缺乏相对稳定的制度保障或流程机制。转型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实践教学是重点,但目前该环节中缺乏企业、社会的参与,致使学生实践环节的监控流于形式。(二)实务课程内容设置评价标准多元实务课程内容设置评价标准多元,不具合理性。对于法学专业,其实务类教材是少之又少,比较权威的教材几乎没有。由于没有权威教材的指引,实务类课程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指引,实务课程内容的设置标准形态各异:有的按照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案例的选取上对应理论教学的内容;有的认为实务课程就是讲案例,案例不必与理论课程的章节相对
4、应,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案例分析、模拟实训;有的认为只要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就可以习得实务能力及分析案例的思维能力;有的认为实务课程的设置不能以单个学科科目来设置,应该将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结合起来。(三)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的监控,但却忽视或放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从而使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思维、自我约束等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法学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语言表达、归纳推理得以表现,因此实务课程的考核一定是细化的、具体的,能够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表现给予科学及时
5、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能力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监控的同时,应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强化对学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基础的考查、评价。(四)评估过程信息化手段滞后。网络智能时代,对于学生校内校外实务教学、校内课堂教学以及日常行为都可以通过系统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这有利于全面了解和评估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和特长。但目前法学实务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与培养能力对应不精准,实务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致使收集、反馈学生信息不及时,缺乏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应有的监控。(五)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
6、确要求,法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实务部门专家。尽管目前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但由于高水平技术和技能人才在企业中的待遇高于学校,学校引进全职“双师型”教师极为困难。为了能满足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只能由在职的理论课教师分担,这种理论课教师与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师同一的现象,让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二、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建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主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讲就是法学专业建设中专业的定位、培养层次、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需要与国家、学校法学专业定位一
7、致,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与行业发展相兼顾。因此,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二)导向性原则。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是推动法学专业人才质量不断提升的保障,也是促进法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该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三)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构建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能体现严谨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并且要具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性,能够客观反映被评价对象
8、的实际情况,抓住评价的实质,体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规范性和便利性等特点。(四)多元性原则。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涉及面广的工作,鉴于不同的考核对象和培养过程,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使用校内、校外两个考核体系。校内主要是教师评价、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评价、学生评教、同行专家评价等;校外主要是学生实习所在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或者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多元性的评价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三、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模型建构(一)制订科学制订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法学实务类课程教
9、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评价指标是建构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和依据,该评价指标的建构必须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过程中,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要求,对已经建构好的评价指标进行适当修正,逐步完善可以量化的评估指标,将无法量化的评估指标逐步予以量化,最终形成一个能充分体现法学实践教学的过程、质量,对学生实践能力、学识、素养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的较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本科法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我们将评价指标细分为
10、三级,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专家赋值法确定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权重属统计学中的概念,其反映某一层指标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指标重要程度的量值,表现对诸多因素的权衡,本质是一个结构相对数,一般以比例相对数形式出现,应满足两个条件:(1)权重在0至1之间取值,即0<Wi<1;(2)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即i=1nWi=1),具体模型建构如表1所示。依据建构的模型,我们采用简单的排序统计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模型进行重复性验证,剔除一些权重影响较小的非定量评价指标或描述不清晰的评价指标,再通过排序统计法对评价体系权重进行打分,事先将m个同层指标的重要程度调查表发送给n个专家,请专家对这m个同层指
11、标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分别统计每个指标的排序数之和,记为Ri,再利用以下公式算出权重:Wi=1Wi=2n+(1+m)Rimn(1+m)(i=1,2,3,m)接着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排序统计法的权重进行赋分,设定评价等级为5个等级: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参与评价的人数为p人,相对于上一层指标i的最底层共有k个指标,其中对j个指标的评价有Cij1人人评价“很好”,有Cij2人人评价“好”,有Cij3人评价“一般”,有Cij4人人评价“差”,有Cij5人人评价“很差”,那么第j个指标相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分别为Rij1Rij5=Cijt/p(t=1,25)。根据以上方法,由底层指标的权重
12、系数和其评价矩阵求出由其构成的上一层指标评价及结果,以此类推,可以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对各个评价等级人数进行统计,同时设定评价等级所对应的具体分数,通过评价结果,求出具体的评价分数,从而验证权重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二)设定全方位设定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法学实务类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的设定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队伍、学生及实习基地、实践单位意见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基于教育部发布的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效教学”指导原则,我们对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设定出以下标准:(1)用科学的课程目标引领学生发展,这是法
13、学实务类课程教学的依据。(2)积极营造实务教学的情境,这是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前提。(3)突出学习策略的架构指导,这是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的重点。(4)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这是法学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关键。(5)重视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是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的至高境界。(三)加强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管理需求,因此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管理也应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智能终端和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原始信息采集,
14、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及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科学化。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借助PC端或移动端等技术对实践教学信息随时进行收集、处理,再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对该数据进行智能化精准统计分析和快速综合比对分析,最终形成评价结果。同时,畅通信息反馈路径,让整理后的信息能及时反馈给参与主体,并提出行之有效方法,协助其及时整改,进而达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及实践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四)强化过程性学习考核强化过程性学习考核,明确过程性考核标准。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是一项动态的管理。为了能准确评价法学实务类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细化学生学习过程
15、的考核指标。首先是课前的预备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选取的案例基本案情属于学生提前预习的部分,并且有明确具体的问题导向,学生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其次是课上的交流讨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的交流能够归纳出学生疑问的核心要点,以及学生分歧的原因,并且做出解答,注重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逻辑性。再次是课后的总结归纳写作能力的训练。整体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撰写比较规范的法律文书,能够归纳理论知识理解上的误区、法律推理的误区、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差距。最后是学习反思案例的启示。注重过程性学习考核,考核进入预习环节,持续到案例总结后,注重考核的即时性
16、评价;注重团队考核和个体考核,既要发挥小组团队的力量,也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适当增加学生的负担(不断变化的角色担当),最终形成不同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参考文献1赵作斌,黄红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及评价标准新论J.中国高等教育,2021(8):45-47.2刘尊梅,何宏莲.基于TQM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质量评价体系优化设计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143-146.3康贞花.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延边大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21(2):176-177.4杨德文.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4):118-121.作者:杨静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