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课件.ppt(1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学课件1医学课件2v中医学区别西医学的基本特中医学区别西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点是什么?医学课件3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的概念v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医研究中医研究人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括中医的括中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防康复医学等内容。等内容。医学课件4v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中医学是中国
2、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中医学也是古代科学技和基本特征;中医学也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溶入了当时先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溶入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中医学是一门进的科技成果。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以自然科学科学为主体,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医学科学。学科学。医学课件5v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科学的交叉性;v 中医学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中医学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学科的双重性;v 中医学具有科学、仁术和技中医学具有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艺的融合性
3、。医学课件6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学说的深刻影响,以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主导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思想,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为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医学课件7 (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 “整体整体”是指完整的个体,是指完整的个体,“完完整整”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
4、境的统一性。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医学课件8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五脏一体,形神一体一体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不可分割。不可分割。 人体以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 (2)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精、气、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官,保证了各
5、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官,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医学课件9(3)功能活动)功能活动协调为用协调为用 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v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脏的活动密切相关。脏的活动密切相关。v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存,不可分离。v 。医学课件10(4)病理方面)病理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影响v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v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脏腑
6、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v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形神病变相互影响(5)诊断方面)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了依据。 内经内经 :“视其外应以知其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内脏,则知所病矣。” 朱丹溪曰:朱丹溪曰:“欲知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其内,当以观乎外”。医学课件11(6)治疗方面)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如如灵枢灵枢.终始终始说: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医学课件12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天人相应”v 人禀天地之气
7、而生存。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v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v 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v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v 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v调查资科表明:调查资科表明: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高比昆明出生的足月婴儿高比昆明出生的足月婴儿要高要高18.31至至15.30厘米厘米v。 v 医学课件13v 东方东方多痈疡多痈疡v病理:病理: 南方南方多挛痹多挛痹v 西方西方多内伤多内伤v 北方北方多脏寒生满病多脏寒生满病 v 自然环境与治疗的
8、关系自然环境与治疗的关系 v 因时因时 制宜制宜v 因地因地医学课件14 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 社会安定,有益健康社会安定,有益健康“太平之世多长太平之世多长 寿人寿人”。 社会动乱,有害健康社会动乱,有害健康大兵之后必有大大兵之后必有大 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 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身心健康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身心健康 素问素问疏五过论疏五过论:“尝贵后贱,虽不中尝贵后贱,虽不中邪,邪, 病从内生病从内生”。医学课件15v 中医学在讨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中医学在讨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重大医学问题时
9、,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种影响,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生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求医生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还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生理还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生理功能失常,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功能失常,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医学课件16v 可见,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可见,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即,即“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并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
10、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容-天人一体观。天人一体观。医学课件17v1症、证、病的含义:症、证、病的含义:v(1)症:症状、体征。)症:症状、体征。是机体在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主观感觉到的和能被疾病过程中,主观感觉到的和能被客观发现的单个症状或体征,是病、客观发现的单个症状或体征,是病、证本质的客观反映。证本质的客观反映。 如:头痛、发如:头痛、发热、浮肿、脉浮、舌淡苔白。热、浮肿、脉浮、舌淡苔白。 医学课件18v(2)、证:证候,)、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及邪
11、正之间的关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系。如:风寒表实证如:风寒表实证, v 病因病因一风寒一风寒v 病性病性一寒一寒v 病位病位一表一表v 邪正关系邪正关系一实一实v 反映了疾病在现阶段的本质,可作为治反映了疾病在现阶段的本质,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疗疾病的依据。医学课件19v(3)、病:疾病,)、病:疾病,v 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所出现的正邪斗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变化的全过病理变化的全过程。程。是生命的异常变化。如:肺痈、是生命的异常变化。如:肺痈、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
12、。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医学课件202、症、证、病、三者关系、症、证、病、三者关系(1)区别:)区别:v 症:症: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疾病现象,是构成是构成 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辨证候和疾病的基本要素。是诊断疾病和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别证候的主要依据。v 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证: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集合。是对疾病现阶是对疾病现阶段本质的认识,段本质的认识,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阶段代表了疾病当前所处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v 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病: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
13、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医学课件21(2)联系:)联系:v 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症状每一种病都包含了以某一症状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不同为主的若干症状、体征组合的不同证候。证候。v 症状症状v病病 证证v 体征体征 若干若干医学课件22 辨:辨:分析、辨别。分析、辨别。 证:证:证候。证候。 论:论:考虑、讨论。考虑、讨论。 治:治:治则、治法治则、治法 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诊断思维过程。概
14、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诊断思维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医学课件23v v4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v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前提和和依据依据v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手段和和方法,方法,v 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医学课件245、辨证论治的应用、辨证论治的应用v(1)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病相同,病相同,由于发病的时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的阶段不同,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的阶段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不同,因证不同,因
15、此,治法不同。此,治法不同。v(2)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病不同,因出现大致相病不同,因出现大致相同的证,故治法基本相同。同的证,故治法基本相同。v 医学课件25(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v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如如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所云:“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医学课件26v(二)(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
16、用v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v 从人体部位分:从人体部位分:v 体表体表为阳为阳 上部上部为阳为阳 v 体内体内为阴为阴 下部下部为阴为阴 v 背部背部为阳为阳 四肢外侧四肢外侧为阳为阳v v 腹部腹部为阴为阴 四肢内侧四肢内侧为阴为阴医学课件27v从脏腑分:从脏腑分:v 六腑六腑为阳为阳 v 五脏五脏为阴为阴v 气气主动、属阳主动、属阳v 从气血分从气血分v 血血主静、属阴主静、属阴医学课件28v2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乃治”。v 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的
17、动态平衡,人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命就正常。体的生命就正常。医学课件293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1)正、邪的含义)正、邪的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力。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力。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阳气和阴精精两部分。两部分。 医学课件30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也有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也有 阴阳之分:阴阳之分:v如如 六淫六淫 寒
18、湿寒湿阴邪阴邪 风、暑、火风、暑、火阳邪阳邪医学课件31v(2 2)说明病理变化的总纲)说明病理变化的总纲 阴阳偏胜:阴阳偏胜:指阴邪和阳邪致病的一种病理变化。指阴邪和阳邪致病的一种病理变化。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v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阳邪侵犯人体阳邪侵犯人体 使机体使机体v 阳绝对亢盛阳绝对亢盛 ,属实热证。属实热证。 v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阳胜的病变必然阳胜的病变必然v 损伤人体的阴液损伤人体的阴液。医学课件32v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胜则寒指阴邪侵犯人体,
19、使机体的指阴邪侵犯人体,使机体的v 阴绝对亢盛,属实寒证。阴绝对亢盛,属实寒证。v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阴胜的病变必然会损伤人阴胜的病变必然会损伤人v 体的阳气。体的阳气。 医学课件33v阴阳偏衰:阴阳偏衰:指机体的阳气或阴液不足,指机体的阳气或阴液不足,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病变。v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 指人体阳气虚衰不指人体阳气虚衰不足,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现足,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现虚寒证。即虚寒证。即 “ “阳虚则阴胜阳虚则阴胜”。医学课件34v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 - - 指人体阴液不指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则
20、阳相对偏亢足,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而出现虚热证。即阴虚则阳亢。虚热证。即阴虚则阳亢。 医学课件35v综上所述,综上所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寒热性病证的病是中医学寒热性病证的病机总纲。机总纲。 根据根据素问素问通评虚实篇通评虚实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阴阳偏胜阴阳偏胜所出现的热证,寒证分别为实热证,实寒所出现的热证,寒证分别为实热证,实寒证;证;阴阳偏衰所现的热证,寒证则为虚热阴阳偏衰所现的热证,寒证则为虚热证,虚寒证。证,虚寒证。 医学课件36v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v 因阴阳之间
21、存在互根关系,故又可发因阴阳之间存在互根关系,故又可发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导致阴阳两虚。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导致阴阳两虚。v 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是指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表现为:足。表现为: 医学课件37v阳损及阴阳损及阴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气的不足,累及阴液的化生不足,气的不足,累及阴液的化生不足,出现以出现以阳虚为主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v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或阳气无所依
22、附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耗,而散耗,出现以阴虚为主出现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理状态。 医学课件38v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 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可在一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定的条件下,发生病理变化的转化,即阳证可转发生病理变化的转化,即阳证可转为阴证;阴证转为阳证。为阴证;阴证转为阳证。v 正气的强弱正气的强弱 条件条件 邪气的盛衰邪气的盛衰 治疗、护理是否得当治疗、护理是否得当 热极生寒,重阳必阴热极生寒,重阳必阴 表现表现 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医学课件39v4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v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3、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按脉,先别阴阳”。v 张景岳:张景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乃为医道之纲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v(1 1)四诊分阴阳,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四诊分阴阳,为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医学课件40v(2 2)辨证分阴阳:)辨证分阴阳:v 八纲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八纲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而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v 表、实、热表、实、热阳阳v如如v 里、虚、寒里、虚、寒阴阴v 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辨无论四诊,还是辨证,都必须以分辨
24、阴阳为首务。如张景岳所说:阴阳为首务。如张景岳所说:“医道虽繁,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医学课件41v5 5、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必平阴阳必平阴阳v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说:说:“谨察阴阳谨察阴阳 之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v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因此,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其阴阳因此,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的偏胜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医学课件42v 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v灵
25、枢灵枢邪客篇邪客篇:“补其不足,泻其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余”。v泻其有余(损其有余)泻其有余(损其有余)适用于阴阳偏适用于阴阳偏胜之实证,胜之实证,即即“实则泻之实则泻之” ” 阴偏胜阴偏胜实寒证实寒证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用用 温热的方药治之温热的方药治之 阳偏胜阳偏胜实热证实热证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用用 寒凉的方药治之。寒凉的方药治之。 医学课件43v补其不足(补其偏衰)补其不足(补其偏衰)适用于阴阳偏适用于阴阳偏衰之虚证,衰之虚证,即即“虚则补之虚则补之”v 阴偏虚阴偏虚虚热证虚热证 滋阴清热,补阴滋阴清热,补阴v 抑阳,阴液充足,虚热自清抑阳,阴液充足,虚热自清。v 即即 “ “壮水之主,以制阳
26、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v 阳偏虚阳偏虚虚寒证虚寒证助阳散寒,补阳助阳散寒,补阳 v 抑阴,阳气恢复,虚寒自消。抑阴,阳气恢复,虚寒自消。v 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医学课件44v 、药物性能,必分阴阳。、药物性能,必分阴阳。v“性能性能”:指药物的四性(四气),五味:指药物的四性(四气),五味及作用。皆可用阴阳来归的说明及作用。皆可用阴阳来归的说明v药之四性(四气)药之四性(四气) 寒、凉寒、凉属阴,如黄连、石膏属阴,如黄连、石膏 温、热温、热属阳,如干姜、附子属阳,如干姜、附子 肉桂肉桂 医学课件45药之五味(六味)药之五味(六味)辛、甘、淡辛、甘、淡为阳,为阳,如菊
27、花、薄荷、猪苓如菊花、薄荷、猪苓酸、苦、咸酸、苦、咸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 子子药之作用药之作用 升、浮升、浮属阳,属阳,如桑叶、升麻、浮萍如桑叶、升麻、浮萍 降、沉降、沉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 石石 医学课件46v五行在中医学中是怎么运用的?五行在中医学中是怎么运用的?v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含义(一)、五行的含义 1 1五材:构成客观世界的木、火、五材:构成客观世界的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2 2五行:行,运动、运行。五行五行:行,运动、运行。五行 是指
28、木、火、土金水五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运动变化。物质的运动变化。医学课件47v(二)、五行学说的含义(二)、五行学说的含义 v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的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以阐述水的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以阐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医学课件48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物都是由木、火
29、、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本物质构成的,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医学课件49v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应用现代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应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五行学说,对五行学说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五行学说,对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理论进行了确切地解释,并给的生克制化理论进行了确切地解释,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五行学说为具有东方,称五行学说为具有东方色彩的普通系统论。色彩的普通系统论。医学
30、课件50v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v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作出了经典性的阐述。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作出了经典性的阐述。将其概括为将其概括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 ”医学课件51v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的性质。引申为具水具有滋润,向下的性质。引申为具有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
31、或作用的事物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和现象,归属于水。v火曰炎上:火曰炎上:火具有炎热,向上的性质。引申为具火具有炎热,向上的性质。引申为具有有温热、升腾、明亮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归属于火。v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曲曲”,能弯曲柔和之义;,能弯曲柔和之义;“直直”,伸展、畅达的意思。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概括,伸展、畅达的意思。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概括,引申为具有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木。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木。v 医学课件52v金曰从革:金曰从革
32、:“从从”、由也,金的来源;、由也,金的来源;“革革”、变革之意。、变革之意。“从革从革”,一指,一指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一说金有变革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一说金有变革之性。说明金的刚柔相济的特性,引之性。说明金的刚柔相济的特性,引申为具有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洁静、沉降、肃杀、收敛、洁静、发声,发声,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金。都可归属于金。医学课件53v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稼稼”,春播(种);,春播(种);“穑穑”,秋收(收获)。引申为具有,秋收(收获)。引申为具有受纳,承载,生化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
33、土。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土。医学课件54v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来源于对水、火、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来源于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特性的观察,但实际木、金、土五种物质特性的观察,但实际上大大超过了五种物质的本身,上大大超过了五种物质的本身,既基于五既基于五行,又高于五行,是对五种不同功能属性行,又高于五行,是对五种不同功能属性的抽象概括,成为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概念,的抽象概括,成为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概念,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 医学课件55v三、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与推演三、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与推演v五行学说从五行的特性出发,把自然界的各种事五行学说从五行
34、的特性出发,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为木、火、土、金、水、五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具体归类可分为两种情况:大系统。具体归类可分为两种情况: 直接归类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v 即是将事物的形象与五行的抽象特性相比较,即是将事物的形象与五行的抽象特性相比较,以确定事物的五行归属。以确定事物的五行归属。 v间接推演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推演络绎法v 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与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与其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其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医学课件56自自 然然 界界 五五行行 人人 体体 五五味
35、味 五五色色 五五化化 五五气气 五五方方 五五季季 五五脏脏 五五腑腑 五五体体 五五官官 五五志志 五五液液 五五脉脉 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 木木 肝肝 胆胆 筋筋 目目 怒怒 泪泪 弦弦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 火火 心心 小小肠肠脉脉 舌舌 喜喜 汗汗 洪洪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 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肉肉 口口 思思 涎涎 缓缓 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 金金 肺肺 大大肠肠皮皮毛毛鼻鼻 悲悲 涕涕 浮浮 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 水水 肾肾 膀膀胱胱骨骨 耳耳 恐恐 唾唾 沉沉医学课件57v上表可看出,五行学说对事物属性的归类上
36、表可看出,五行学说对事物属性的归类与推演法则是以与推演法则是以天人相应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人体的生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形成了理病理现象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大结构系统,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大结构系统,不仅不仅说明了人体内在脏腑的整体统一,而且也说明了人体内在脏腑的整体统一,而且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医学课件58
37、v四、五行的生克规律四、五行的生克规律1 1、相生、相生 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资生、助长、促进长、促进的作用。的作用。 次序:次序: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 生我者生我者母母 关系关系 难经难经:“母子关系母子关系”。 我生者我生者子子医学课件592 2、相克、相克 含义: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抑制,抑制, 制约制约的作用。的作用。 次序:次序:木木 土土 水水 火火 金金 克克 关系:关系: 克我者克我者所不胜所不胜 我克者我克者所胜所胜 内经内经:“所所 不胜与所胜不胜与所
38、胜”的关系。的关系。医学课件60v五、相生与相克的关系五、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制化关系。制化关系。v 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生化,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推动事物正常的变化与发展。相互制约,以推动事物正常的变化与发展。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协调关系的变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协调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化与发展。已展示出人体自动调控系统模。已展示出人体自动调控系统模型的雏型。型的雏型。 医学课件61v六、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生理方面(一)、生理方面 1 1、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属
39、于五行,、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并与自然界的五气、五季、五化、五色、并与自然界的五气、五季、五化、五色、五味、五方等联系起来,五味、五方等联系起来,反映了内外环境反映了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统一性。 2 2、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如肝属如肝属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木,主疏泄;脾属土,主运化。 医学课件623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以五行相生说明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 资生关系。资生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 关系。关系。 五脏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
40、五脏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了五脏功能的协调平衡。展示出人体维持了五脏功能的协调平衡。展示出人体自动调控系统模型自动调控系统模型医学课件63v(二)阐述五脏病理(二)阐述五脏病理 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相互传变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由疾病的传变,由 母脏传及子脏。母脏传及子脏。母子相及传变母子相及传变 子病累母子病累母疾病的传变,疾病的传变, 由子脏传及母脏,又称由子脏传及母脏,又称 “ “子盗母子盗母气气”。 医学课件64 传其所胜传其所胜如肝病传脾如肝病传脾相克传变相克传变 传其所不胜传其所不胜如肝病传如肝病传肺肺医学课件65v(三)(三)用于疾病
41、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v1 1、根据、根据相生规律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确定的治则与治法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补母泻子补母泻子v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v 滋水涵木:滋水涵木:滋肾阴养肝阴,适用于肾阴亏而肝滋肾阴养肝阴,适用于肾阴亏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v 益火补土: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又称温肾阳以补脾阳,又称“温肾健脾温肾健脾法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脾阳不振之证。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脾阳不振之证。2 2医学课件66v培土生金:培土生金:补脾气以益肺气,又称补脾气以益肺气,又称“健脾益气法健脾益气法”。适用于肺气虚弱或。适用于肺气虚弱或肺脾两虚之证。肺脾两虚之证。v金
42、水相生:金水相生:养肺阴滋肾阴的方法。适养肺阴滋肾阴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日久致肾阴虚的肺肾阴虚用于肺阴虚日久致肾阴虚的肺肾阴虚证。证。医学课件67v2、根据、根据相克规律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确定的治则与治法v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v 常用治法常用治法v 抑木扶土:抑木扶土:疏肝健脾。调理肝脾法,适疏肝健脾。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的肝旺脾虚之证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的肝旺脾虚之证。v 培土制水:培土制水:补肾或补脾以制约水湿泛滥。补肾或补脾以制约水湿泛滥。适用于脾虚不运而致水肿胀满之证。适用于脾虚不运而致水肿胀满之证。v 医学课件68v佐金平木:佐金平木:泻肝清肺
43、。辅助肺金以制肝木泻肝清肺。辅助肺金以制肝木的方法,即滋肺阴,肃肺气、抑肝火,适的方法,即滋肺阴,肃肺气、抑肝火,适用于肝火犯肺证。用于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泻南补北:泻心火滋肾水。适用于肾阴亏泻心火滋肾水。适用于肾阴亏虚,心火亢盛的心肾不交之证。虚,心火亢盛的心肾不交之证。医学课件69v3、根据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相应的关系,、根据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相应的关系,指导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v 药青味酸多入肝,如青黛、乌梅。药青味酸多入肝,如青黛、乌梅。 v 药赤味苦多入心,如朱砂、黄连。药赤味苦多入心,如朱砂、黄连。v 药黄味甘多入脾,如黄精、红枣。药黄味甘多入脾,如黄精、红枣。v 药白味辛多入肺,
44、如白果、辛夷花。药白味辛多入肺,如白果、辛夷花。v 药黑味咸多入肾,如玄参、地龙。药黑味咸多入肾,如玄参、地龙。医学课件70v“业医不知脏腑,开口动手便错。业医不知脏腑,开口动手便错。” 一一 、藏象的含义、藏象的含义v 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现象。应的现象。 医学课件71 藏象是一个动态的名词,藏与象之藏象是一个动态的名词,藏与象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藏变藏变”可以决定可以决定“象变象变”。“象象”是是“藏藏”的外的外在反映,在反映, “ “藏藏”是是“
45、象象”的内在本质,的内在本质, 故可故可“以象论藏以象论藏”。 如如 面色红润,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脉搏和缓有力心血充足心血充足 面色淡白,脉细无力面色淡白,脉细无力心血不足。心血不足。 医学课件72v二、藏象学说的含义二、藏象学说的含义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及其与形体、官窍、情志研究人体各脏腑及其与形体、官窍、情志之间以及脏腑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说。之间以及脏腑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说。医学课件73v 三三. 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一)以五脏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心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观,心为主宰。 形成了五大功能系统。
46、形成了五大功能系统。 心系统心系统:心、小肠、脉、舌、喜、汗、面、:心、小肠、脉、舌、喜、汗、面、 肺系统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悲、涕、毛、肺、大肠、皮、鼻、悲、涕、毛、 脾系统脾系统:脾、胃、肉、口、思、涎、唇、脾、胃、肉、口、思、涎、唇、 肝系统肝系统:肝、胆、筋、目、怒、泪、爪、肝、胆、筋、目、怒、泪、爪、 肾系统肾系统:肾、膀胱、骨、耳(二阴)、恐、唾、肾、膀胱、骨、耳(二阴)、恐、唾、 发、发、医学课件74v(二)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二)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人体生理和病理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人体生理和病理学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
47、。学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v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不但包含了解剖生理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不但包含了解剖生理学中同名脏器的功能,而且还包括了其它学中同名脏器的功能,而且还包括了其它几个脏器的部分生理功能几个脏器的部分生理功能 ;而解剖生理学;而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又可分散在藏象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又可分散在藏象学说中某几个脏腑之中。说中某几个脏腑之中。医学课件75v中医学的中医学的“藏藏”与与“脏器脏器”的概念不同,的概念不同,中医学的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脏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脏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决定了决定了“藏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结构框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
48、功能性的成分而形成的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与功能合一性结构形态与功能合一性结构。因此,。因此, “藏藏”的的概念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概念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和病理学概念,是一个形态与是一个生理和病理学概念,是一个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念。功能的综合概念。医学课件76v而西医学在原子论自然观的指导下,重视而西医学在原子论自然观的指导下,重视还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脏器的解剖结构还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脏器的解剖结构特点,并从这些结构特点出发,解释各脏特点,并从这些结构特点出发,解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器的功能活动。 v因此中医与西医的因此中医与西医的心肝
49、脾肺肾名称虽然相心肝脾肺肾名称虽然相同,但是生理和病理概念却不一样,同,但是生理和病理概念却不一样,所以,所以,学习脏腑切忌以西证中,对号入座。学习脏腑切忌以西证中,对号入座。医学课件77v四、五脏、六腑,奇恆之府各自的生理功四、五脏、六腑,奇恆之府各自的生理功 能能(一)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一)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 心心主血脉,主神志。主血脉,主神志。 肺肺司呼吸主气,主宣降,主通调水道,司呼吸主气,主宣降,主通调水道, 助心行血、化血。助心行血、化血。肺为娇脏肺为娇脏 脾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运化、升清、统血。脾喜燥恶湿脾喜燥恶湿 肝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疏泄,主藏血。肝为刚脏喜条达肝为刚脏
50、喜条达 肾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水火之宅为水火之宅 医学课件78(二)五脏与形体、官窍、志、液、时的联(二)五脏与形体、官窍、志、液、时的联 系系 心:心:脉、舌、喜、汗、夏脉、舌、喜、汗、夏 肺:肺:皮、鼻、悲忧、涕、秋皮、鼻、悲忧、涕、秋 脾:脾:肉、口、思、涎、长夏肉、口、思、涎、长夏 肝:肝:筋、目、怒、泪、春筋、目、怒、泪、春 肾:肾:骨、耳及二阴、恐、唾、冬骨、耳及二阴、恐、唾、冬医学课件79v(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各自的(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各自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胆: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胃:主受纳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