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辩网购狂欢节不是一种好的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驳辩网购狂欢节不是一种好的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对方辩友提到网购狂欢节作为一个经济模式,可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我方立论中已经提到过,在2015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巨大的交易量背后,是高达百分之六十四的的退货率、百分之六十三的假货率,超过了一半的退货率和假货率代表的是网购狂欢节庞大的数据下是充斥着大量水分的,这样的虚假繁荣说明了网购狂欢节这样一个经济模式再发张过程中根基并不稳固,一个好的经济模式带给人们应该是稳定发展,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根基不稳,这还能算一个好的经济模式吗?第二(方辩友说到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是大势所趋,而网购狂欢节正是一次全名的购物盛会,无限的放大了网购的益处。)我方并不否认网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
2、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网购它本身的弊端,假货、刷单、退货率高、给消费者滋生病态的消费心理,而网购狂欢节却把这些弊端给无限放大的同时还让这样危害越来越大,退货率2013年的百分之 25 增长到2015年的百分之六十四,同时假货和次品的增长也愈来愈多,据调查显示,2013双11期间有百分之52的消费者对双11并不满意,而到了2014年的更是增长到了57。消费者对网购狂欢节不满日益增加,这对网购狂欢节的发展留下巨大的隐患,对此,我们已经可以做出结论,网购狂欢节这样一个经济模式并没有解决网购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愈来愈严重,这样对当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都会产生的巨大冲击,最后不但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造
3、成经济结构的崩塌,网购狂欢节这样一个经济模式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狂欢节不是一个好的经济模式。还有,对方辩有说网购狂欢节是为了让中国的电商平台走向世界,真正的目的在于推广中国电商,对此我方认为,已损害大量中国消费者和部分商家利益为基础的推广完全就是自我毁灭。基于此,我方坚持认为网购狂欢节不是一种好的模式。“双11”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的标志性节日。IDC研究经理张亚男分析认为,2015年阿里巴巴“双11”不仅仅是购物节,而是巧妙地迎合了消费升级、相关政策、产业升级等红利,呈现五大亮点,将推动2015年“双11”交易量再创新高。第一,全球化趋势明显。一方面,世界商品走进来。据阿里数据
4、显示,“双11”期间,阿里巴巴将囊括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品牌,覆盖母婴、美妆、食品、生鲜、服饰等全进口品类,货源来自于百货、超市、免税店等零售全业态,满足中国20-40岁城市人群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中国质造”走出去,阿里巴巴“全球卖”将以俄罗斯、西班牙、英国、法国、以色列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为主,带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商品走出去。第二,菜鸟物流全球智能骨干网络运力大亮相。首先,从国内物流体系来看,菜鸟物流除自身建设外,已经与苏宁物流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双方物流系统全面打通,大包装产品物流将大大提速。其次,从跨境物流来看,有数据显示,菜鸟网络的跨境物流合作
5、伙伴数量已经有49家,包括燕文、递四方、新加坡邮政、英国邮政、中通、圆通、EMS、IC、斑马等,其物流覆盖能力可至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跨境物流日处理能力超过400万单,拥有遍布全球范围的74个跨境仓库并开辟跨境专线16条。最后一公里的购物体验将大大提升。第三,以销带产的C2B模式明显。相比于2014年,今年“双11”预售商品数量明显增加。阿里巴巴通过强大的数据体系,将一定程度消除物质资源消费冗余。第四,构建生态化购物场景。一方面,移动购物首当其冲,无论是卖家端还是买家端,阿里巴巴将聚合更多资源向移动端迁移。另一方面,阿里之前通过资本形式与苏宁、银泰等线下商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将全渠
6、道满足用户消费体验。据报道,2015年,阿里巴巴将与中国超过330个城市的18万家商场或门店,形成“双11”联动,与消费者实现“双11”万店互联。第五,多屏互动,重构“消费+娱乐”模式新体验。尽管某种意义上,晚会仅仅是噱头,是阿里巴巴通过综艺形式邀请众人见证奇迹的平台,但是其融入综艺内容、明星游戏、移动购物于一体,全球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平台,实现边看边玩边买,多场景互动的购物模式未尝不值得期待。双十一即便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也是在中国电商行业的大发展背景下自然形成的购物节,拥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未来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会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双十一有七大过1、一日大促,
7、劳民伤财一些人认为,把众多商家集中起来在一天之内进行大容量的销售,造成了巨大的物力与财力的浪费,卖家连夜打包装运发货,买家连夜下单奋战抢单,物流连夜装车运输投递,整个社会步入了仅次于黄金周放假一样的紧张节奏,社会成本巨大,而且得不偿失。注:那应该把春节也取消了才对!2、积蓄数月,压抑消费一些消费者为了在双十一这一天买到自己心仪的便宜商品,往往会在此之前很长时间不购物或者少购物,这种消费压抑会造成网购市场的波动,甚至从整体上减少了全年的电子商务购物总额。注:看看每年电商交易额的增长数据,压抑是存在的,但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反抗的弹性更大。3、虚假标价,欺骗买家不可否认,一定会存在不良商家趁此
8、机会作弊,最典型的便是将平时商品价格先抬高上去然后进行打折,甚至有消费者发现,双十一的某些商品比平时的促销还要贵一点。这种扰乱市场的虚假促销着实可恶。注: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是可能的,但倒洗澡水的时候也把孩子给倒掉了,应该吗?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关商家对这种虚假标价的行为已经做到了零容忍,你发现了不用发牢骚,直接举报,然后看商家的笑话多好!4、物流紧张,累死快递双十一的电商大促销,几乎所有的电商都会参加,这直接导致了包裹量的剧增,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考验快递企业的时刻。甚至,还会传出有快递员累死在工作岗位的悲惨故事。注:物流在中国相对滞后,也正是在电商们一轮一轮的大促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即便现在
9、我国的物流行业水平仍然不高,但短短几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数十年 上百年的路。快递员应该得到关爱,买家也不应该对一些不急需的商品要求过高的投递速度。据说每年都有很多IT人士加班致死,难道也要关闭中国所有的IT企 业?5、盲目购买,冲动败家“败家娘们”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在双十一这一天会忘乎所以的进行采购,由此会让自己的银行卡告罄,也会随手买来很多不必要的商品,这种冲动性的消费有些不理性。注:有败家娘们,就一定有懒惰爷们。如果老爷们多多的挣钱,怎么会出现败家娘们?节约省钱的等到双十一再购物,至少比平时寅吃卯粮要好多了!6、口水混战,降低品味为了在双十一这一天能够占据更多的销售额,各大电商无所不用其极,
10、在营销上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会有大量的诋毁同行、挖苦对手等恶性竞争的行为出现,如此让整个行业的社会口碑出现负面。注:电商骂战并不是双十一特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假恶丑,但我们不应该否认真善美的存在。电商们的营销档次会且正在逐步提升中。7、超量备货,库存积压一些商家对双十一的促销充满信心,或者去年的促销因商品备货不足而遗憾,所以拼命的准备库存,结果,风水轮流转,销售不理想,导致大量的库存积压,甚至可能因此而倒闭。注:经商有风险,大促需谨慎,而且电商平台们的大数据正在帮助商家进行更精准的销售预测。不过,双十一自有存在的道理,五大功更不可忽视1、大促带动
11、,普及网购双十一网购节的形成有电商平台打造的功劳,但更多的应该是社会自然形成的,电商们只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每年的双十一大促都大大拓展了很少网购 或从来没有网购过的人群加入进来,这对整个电商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客户开发,也在享受其带来的网购人口 红利。2、拉动消费,改善经济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电商大促对于拉动消费是极大的利好,否则,国家领导人也不会对光棍节的网购寄予厚望。双十一的交易量中有一部分是来自 平时压制的消费,但更多的会来自新增消费,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双十一大促,平时的网购得到平稳释放,也绝对不会达到双十一大促的水平,否则,怎么会出现 “败家娘们”?3、打折优惠,实惠到家双
12、十一的打折是全年中幅度最大的,实际上,商场多年来也一直会在元旦等节日采取同样的促销活动,只是因为商场覆盖面小影响力与双十一不可比肩而已。对于消费者,打折总比昂贵好,实惠一点难道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六)大部分的人觉得“双十一”的商品比平常便宜大部分的人觉得“双十一”的商品比平常便宜,占了64.9%;其次是跟平时价格一样,占了29.7%;仅5.4%的人认为“双十一”的商品反而还比平时卖得贵。因此,大部分的人还是觉得“双十一”的商品比平常便宜的。4、清理库存,助力企业很多商业企业在一年的经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库存积压,而在年底面临清理库存的压力,以往只能依靠商场或批发市场,市场局促效果不明显,而
13、双十一正处在年终岁尾,企业利用双十一大促盘活资金流,而且促销的成本比用实体商场要便宜很多,何乐而不为?5、收入倍增,物流获益物流企业虽然对工作负荷大充满牢骚,但没有一家企业会拒绝双十一,因为这是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收的最佳良机,挣钱的机会没有人会白白丢掉。综上所述:双十一功过分明,但功远远大于过!实际上,在反对和指责双十一的阵营里,并非真的都是反对促销,更多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理由当然不少,但要说彻底取缔,恐怕很多反对者也不愿意接受。此问题为“你觉得双十一最吸引你去网上购物的影响因素有?”,是一道多选题。根据数据显示,受价格吸引的占56.8%;感到新奇和为了使用活动的优惠券现金券的分别占
14、43.2%;正好有购物需求的占48.6%;其他因素占5.4%。因此,大部分人参加双十一是受多方面原因吸引。(五)大部分的人参加双十一后,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大部分人参加双十一后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占了56.8%;觉得自己吃亏或是受骗了的占24.3%;而非常满意的占13.5%。因此,大部分人对于“双十一”网购活动的态度都是处于一般和较满意的。(七)对“双十一”网购活动都持较满意的态度的人最多对“双十一”网购活动都持较满意的态度的人占37.8%;持一般态度的占35.1%;非常满意的人占18.9%;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分别占2.7%和5.4%。因此大部分人对于“双十一”网购活动的态度都是处于一般和较
15、满意的。防点:(没有实际获利)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各大电商还是停留在价格战和服务战的层面,虽然获得了巨大的销售量,利润却极低,难以弥补成本开支,因此,B2C电商平台大多巨亏也就不足为奇,如京东第二季度净亏损5.104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5.825亿元。不是所有店家都获利:70%的卖家表示自己参与双十一的最大目的是借助低价促销的商品为店铺引来更多的流量,16%表示希望借助大促活动做品牌宣传,仅14%寄望于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大赚一把。(品牌效益也是利益)(并没有真正刺激消费):这些表面上“扎瞎眼球”的喧闹数据,虽然“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实际上并没能给商家带来销售的实际增量,也不能够说明电子商
16、务真正刺激了消费,而更大程度上是以蚕食日常交易量为代价的。马云告诉总理,马上就到11月11日了,老百姓戏称这天为“光棍节”,而=淘宝网则把这天打造成了“中国消费者日”:最近四年,每到这天全部商家和商品都打低折扣,所以网购量激增,去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次上线抢购,一天的销售额近200亿元,今年估计要突破300亿元。因为担心网络堵塞,淘宝正考虑适当控制网购量。“总理,这是传统商业模式想都不敢想的场面。”马云说。听到这里,李克强赞许地说:“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李克强说,中国经济要“爬坡过坎”,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17、因为真正的消费应该是“高品质+有利润”的性价比消费:当前中国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具体体现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在逐渐脱离固有品牌的“盲目崇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不啻为一种消费上的进步。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从最初的注重产品本身质量的理性消费时代,过渡到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的感觉消费时代,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消费观念已经出现再次改变的趋势,即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点已经不简单是质量、价格或者品牌,而是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双十一网购满意度报告可知:从整体看来,超过85%参加双十一的消费者是在之前就做了准备的,只有15%的消费者是临时起意搀和进双十一来的。(购物体验不好)今年成
18、功参加双十一狂欢的消费者对此次购物经历的满意度如何呢?根据HCR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今年的双十一的消费者的平均满意度是7.1分(10分满分的均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购物满意度方面,对商品质量满意的占比28.52%,不满意的人相对较少。另外,购物者最不满意的是物流速度,占比37.50%。总体来讲,购物者对商家的态度以及售后服务基本满意。对于今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消费者潜在市场调查显示:16.4%表示非常期待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30.5%表示比较期待,38.2%表示对今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期待程度一般。仅有5.5%和9.4%分别表示不怎么期待和反感态度。攻点:1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要给企业带来利益2
19、双十一狂欢节的销售量从最初的5200万元,到9.36亿元,再到今年的912亿元,每年的销售额越来越大,是不是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3品牌效益是不是也属于企业利益的一部分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企业获利,但大部分的企业在网络狂欢节中都获利,难道不能证明它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1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看待李克强总理赞:双十一狂欢节给中国市场创造了一个消费节点这句话呢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国经济发展要提高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对方辩友认同吗2据调查显示,网络狂欢节对产能过剩的行业(一辩稿)起到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是不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呢?资源优化配置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推
20、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1在网购狂欢节的打折促销中,消费者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不是给他们带来了好处2调查数据显示,“便宜且眼下所需”是消费者参加双十一的最主要原因(占64.8%)是不是就证明了消费者并不是盲目消费双十一的GMV没有意义双十一GMV这个就好比中国GDP一样,有大量华尔街投行根据“克强指数”推测出中国实际GDP增长可能只有4%,甚至更低的水平。但每个季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都达到了预期的6.7%。根据宏观经济和消费下行情况,京东唯品会等提前截胡的竞争情况,以及包括今年政府加大了政府监管力度,个人用户购买疲
21、软等等,今年“天猫双十一”能够同比增长25%就已经非常好了,但最终同比增长超过40%,是很没有道理的。很多刷单的交易额都是走淘宝订单,没有什么成本。另外退货率高,不是因为本身冲动消费,送货慢退货率高,而是刷单订单取消订单导致的退货率高。取消订单,不会带来额外太多的刷单成本。所以GMV高不等于实际收入高,所以今天双十一,阿里、京东等中概股却跌跌不休,纷纷打折。说白了,投资人也不再傻了,对GMV不再买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不再公布GMV了,甚至要弱化GMV的价值意义。东哥的看法,淘宝天猫平台是收广告和抽佣金的,GMV是核心指标,肯定不能弱化,对预测未来收入起着直接的关键引导性作用。对于京东这种
22、自营为主导的,真的可以不用公布GMV了,亚马逊就没有公布GMV,唯品会一般也只公布营业收入,从来不提GMV。东哥观察到的六个异常现象装逼的少了往年双十一,商家非常兴奋,比较典型的行为就是在微博和朋友圈秀各种数据和订单。今年没有了,连阿里都不公开排名靠前的商家具体销售额数据了。所有的双十一数据,基本都只出自一个口,就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行业人士也没有特别关注,今天和合伙人在上海拜访了几家公司,上午是线下最大的地推支付公司,下午是前易迅网创始人,晚上约了做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朋友和望湘园的创始人(也在做生鲜电商)。打架的少了记得2015年双十一的时候,华为小米相互指责对方刷单提高排名。当然在早些年的时
23、候,相互指责刷单提升销售额排名的更多,还有截图典型刷单的超大额订单,单笔金额过千万。今年的双十一,是一届和谐的双十一。而这种和谐,的确减少了公关的麻烦,同样也减少了关注度。兴奋的少了这两天有几十个记者朋友采访东哥,总是问今年有什么亮点创新?我说,商业零售哪有那么多创新,玩法基本都是常规的,关键看促销折扣力度,另外就是有没有好货。像直播,晚会这样的,主要就是搞个关注度,不会带来什么销售,还不如刷单来得快。如果观察周围的同事朋友,这两年明显对双十一的关注度减弱了,甚至直接不买了。双十一,已经江郎才尽。寡头化了往年双十一的时候,总是有不同的电商不同的声音,今年基本就剩下阿里和京东两家的声音了,因为和
24、阿里京东动辄百亿千亿的量级而言,任何垂直电商的销售额数据都不足挂齿。当然了,有一家应该有资格大声的吹牛逼的,就是唯品会。只不过,闷声发大财那种。至于苏宁易购,已经变成了阿里生态的一部分,变成了给阿里打工的了。所以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垂直电商越来越艰难。只有极个别的垂直电商还能取得不错的双十一业绩,比如昨天东哥在杭州合作指导的一家垂直电商公司,9日的大促当中拿下了大几千万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00%,在销售峰值的时候系统还瘫痪了。一超多强崛起东哥记得三年前在ECC(易迅网)的时候,每逢618和双十一订单都是同比增长好几倍,巨头吃肉,小公司也能喝不少汤。现在小的垂直电商大多都不行了,但是京东唯品会和
25、亚马逊中国等几家依托自己的供应链和购物体验优势,在双十一当中攫取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了,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订单。比如在双十一前,东哥就在亚马逊上买了两双鞋,在京东给老妈买了一只金戒子,京东生鲜上屯了几百块的肉等等。在双十一当天,京东唯品会任何一家电商的订单的确没法和天猫比,因为天猫是搞了20多天的预售,集中到一天下单,肯定没法比。以京东为例,提前10天大促,京东双十一大促是从11月1日开始算,12号截止。京东公布的订单同比增长78%,销售额在13个半小时的时候就超过2015年了,同比增长远超过阿里。我相信,唯品会和亚马逊中国的同比增长速度甚至都会超过京东。淘品牌不见了在历年的双十一当中,淘品牌都
26、是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女装排名前5里面,至少三家是淘品牌。今年只剩下了韩都衣舍,其它家基本都不见进入排名了,全部替换成了传统品牌。这个现象,在一个月前写过小米很成功很牛逼,但和苹果比起来段位还是太低了!,不只是淘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互联网品牌还是太弱了。互联网思维,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产品和品牌溢价能力。互联网营销和电商运营,都只是术的问题。网购双十一狂欢之后,还有很多问题。只要订单没有到用户手中,双十一就没算结束。我看了一下京东的订单量是4000多万单,假设一半平台一半自营,也有2000多万单,京东500万平米仓储,当天发货,坪效肯定做不到4,十有八九可能会爆仓。反方观点这是一个刻意造出的
27、三俗节日从双十一购物节的文化渊源入手,重点论述了“双十一”的“光棍”背景,并从充满自嘲恶搞的“单身狂欢”,谈到利用电商策划、商家鼓动、商业噱头而造出的一个“三俗”节日。这是一场粗暴的“放血大甩卖”在辩论焦点中,冲动消费、虚假降价、网络欺诈等问题一一被提出。双十一购物节就是一场粗暴的“放血大甩卖”。反复提到“粗暴”一词。从销售方式上来看,11月11日零点一过,不少消费者早已整装待发,虽时不时自嘲为“剁手族”,但却大有拼个你死我活、疯狂扫货的节奏,更有不少消费者为了等待双十一大降价的到来,早在一个星期,甚至十余天前就已经将要购买的商品放到了购物车中。之所以会出现571亿元这样惊人的交易额,即是因为
28、在这种“量变”累积下的一种病态质变,就好比将所有稻子(购物节前两个月看好的所有商品)全部堆到一个稻田里,然后说我的田里亩产万斤(购物节当天大打折后付款)。双十一购物节就是一场“放血大甩卖”,在时间短、范围广、风险大的“一日大促销”的营销模式下,不少消费者将日常需求进行“集中消费”,其高昂的成交额并不能完全代表拉动的内需。买与不买,需求都在那里。”正方观点这是一个容纳上亿人的超大集市在正方的反驳中,列举一系列数字则是他们的拿手好菜,毕竟571亿元的成交额摆在那里,从2009年5200万元到今年翻了1098倍的惊人增长率摆在那里。拉动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创新消费模式、带动产业链等等。且通过这样一个
29、起着“聚合”作用的购物节作用下,将物流、仓储、支付端等方面的弊端进一步放大,从而促使其升级与突破。即便是短时间内暴露出网络诚信体系和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制度建设趋势上来看,这些弊端是可控的,且确实在不断完善。一个购物节就好比农村流行的“赶集”,只不过,赶集的方式大不相同,消费者通过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不需要走出家门,看中的物品就能够送到家门口,提倡这样的“网上集市”何乐而不为呢?“在现实中,你能建一个容纳上亿人同时消费的商场吗?答案是不能。”。“双十一”如此火热,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所处于的社会时代大背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
30、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8.0%,增幅超过GDP,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中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改善,巨大的消费需求是推动“双十一”等网络购物新型消费模式的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双十一所呈现出的亮点 “双十一”的亮点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未来商业模式的预演,它折射出中国国内所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带动消费、就业、创新的增长和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双十一”期间,电商提供丰富的高性价比的国内和跨境交易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双十一”激增的订
31、单加快物流行业仓储技术、综合物流业务运营平台、服务点建设等等方面发展,不仅使生产-储备-配送供应链柔化,加快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有相关数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尝试。 “双十一”另一大亮点是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优质的购物渠道。对于“双十一”等网络购物形式,众多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跨境原产的商品,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消费。不少人存在着 “双十一等网络购物透支消费”“双十一带来假货泛滥”等等误解,电子商务为此蒙受了不白之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分享了一些数据: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是7.8万件,工商系统2014年全年的投诉受理量是757万件,网购投诉的占
32、比仅为1.03%;2014年中消协全年的投诉量是619415件,其中远程购物(包括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的数量是20135件。远程购物的投诉占比是3.25%,如果网购占其中三分之一,大约是1%的水平。这些数据说明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经济,交易的质量更高。而对于“双十一”是否会导致透支消费,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赵萍认为,消费者整体是理性的,促销实际上是“消费者实现了跨期的动态均衡”。用更少的支出购买未来所需的物品,然后存储备用,这实际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好习惯,而且透支消费行为是非理性不可持续的,然而现实中双十一到今年已经走过了七年,各大电子商务网站的销售量年年大幅度攀
33、升,肯定不是透支能够解释的。 双十一的短板 关于双十一尚存在的短板,价格是经常被诟病的问题。虽然电子商务网站总体上是比较规范有序的,但是部分商家虚标价格、先抬价后降价等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然存在。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此的管理,约谈各大电商,出台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各家电商也积极自律排查,消费者举报不合符交易规范行为后积极处理,七天无条件退货等等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一个问题是众多商家拼价不拼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需要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商家需要拼价格
34、但更应该拼价值。低质量会导致高退货率,于商家、消费者都是不利的。华尔街日报有一篇非常清醒的报道,指出评估一个电商平台健康程度应该看网上交易额(GMV)也应该看退货率。研究公司Gartner Inc分析师Sandy Shen透露据行业估计,2014年双十一约有25%的网购商品被退货。 双十一的启示面向未来,“双十一光棍节”给社会带来的真正议题在于:这一正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如何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相契合,如何拉动创新、就业、消费和传统行业转型等等多个领域共同发展,从而让我们的社会运行更高效,人民生活更幸福。为此生产行业需要向更优质优价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电商需要努力维护良好的交
35、易秩序,营造更健康的交易平台;相关产业需要更积极协调优化;而广大消费者需要更加理性,对于物品谨慎拥有珍惜使用,让人与物的关系向更和谐的方向迈进。由此可见,阿里造节的灵感正好赶上了网民购物潜力亟待释放的最佳时机,双十一仅在一年间就实现了万元到近10亿的跨越。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可以看出双十一的商业意义所在。一方面,借用双十一这种大规模的集体低价促销活动,快速完成了市场培育的任务,而另一方面,基于平台流量分发,商家用户积累的阶段也被加速。作为互联网+和新经济的代表,电子商务对于降低商品价格和解决就业的贡献良多。但商品价格低,除了电商降低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外,低税收才是贡献的大头。但GDP这东西,真
36、的对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有用吗。举个例子,大量拆房子然后大量盖房子虽然可以大幅拉动GDP,但你住的依旧还是房子。虽然GDP增长了,你的买房成本却大幅上升。生活水平在这一拆一建之间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不在于GDP本身。只是GDP没有衡量那些我们社会正在创造的新价值形式。我们没有社会效率的衡量体系。当前的统计工具,如GDP和CPI,只测量社会生产了多少东西,而并不在乎这个社会如何生产东西。当社会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领域时,GDP是衡量经济是否健康的有效指标。然而,今天我们知道经济的价值并不只是资产或财富等事物的表象。比如社交网络所创造的的价值,并不能纳入GDP的衡量体系。
37、留几手的微博并没有产出任何实质产品,但其打分行为却让其微博有了号称百万的价值。增加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让不同领域的人可以更好的合作,许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东西并不会出现在GDP的统计当中。社会发展到今天,生产并不代表一切。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再次成为网友们的购物盛宴,电商交易额纷纷再创新高。天猫商城11日全天成交额刷新纪录达到1682亿元,京东商城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271亿元,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迎来163%的增长。惊人的交易额背后蕴含哪些信息?反映出我国市场的哪些变化?天猫“双十一”总指挥刘博介绍:“双十一过去了,大家都看到了交易的数
38、字,但是我们更关注双十一背后不一样的点。首先,今年双十一的增长不仅仅来源于购买用户数的增加,更多的来源于消费升级上的表现,大家在购买的客单价进一步提升,说明大家对每一个细分品类实际的消费升级以及全平台对消费者的引导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印证。第二,更多的是国际化的推动,有20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参与到今年的双十一,所以在数以亿计消费者参与进来的同时还有更多来自全球的元素,使得我们能够更便于带中国品牌出海,去开拓海外市场,把商品卖到世界各地。第三,这是真正线上线下全零售的一个双十一,天猫、蚂蚁,在我们看来已经不止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在用新零售的方式改变自身,去武装我们所有的品牌。所以今年我们说是新零
39、售的元年,而这一年我们打通线上线下,让更多的线下平台能够参与到双十一,让消费者也能在线下享受到跟线上一样的服务和体验。”有人说,“双十一”也可以被看作我国经济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这一年我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其实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蕴含着大量信息。经济之声评论员王思远就此话题作出点评。九年蜕变:从“光棍购物节”到“全球购物节”9年前,阿里巴巴第一次启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时,对外还在打着“光棍节”的旗号,媒体私下对此的解读是:心里没底,万一没玩起来,全当一乐。谁想到,如今“双十一”已成为全国电商乃至全球商业的标志时刻。无论1000亿、2000亿,数字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业狂欢的背后,带来
40、的是什么?有外媒评价,如果说西方的“黑色星期五”是依托实体商业、价格优势的狂欢;中国的“双十一”则是“数字巨大的消费革命”。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其他各家电商,竞争让购物节变得更加高效、充满娱乐性。这一点,每年明星味十足的“双十一”“猫晚”,阿里和京东这对冤家的隔空喊话、彼此竞争造势,都把这种娱乐性演绎的淋漓尽致。今年的“双十一”成功,意味着“新零售”业态能量全面爆发,“全球共振”效应凸显。阿里巴巴全天成交额1682亿元,无线成交占比90%,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如果给这样的成绩贴上标签,毫无疑问是中国速度和世界高度。商业智能进化 催生
41、“社会大协同”“双十一”的全面爆发,背后是一套商业网络连接和产业大协作。除了普通消费者看到的交易、支付环节,大型平台在数据、客服、搜索、推荐、广告、库存、物流等一张庞大、复杂、精密的智能系统。代表着互联网巅峰技术“超级工程”,把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组合成“新物种”。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如今“双十一”都是“人机合力”的结果,人工智能系统从挑选货品、导购推荐、客服、设计海报、巡逻机房到管理仓库,协同人力完成各项庞大任务。各大平台通过自身和行业大数据捕捉不同地域、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能力等;引导商家有针对性地备货供货。智能系统让物流变得快捷。菜鸟网络介绍,今年系统优化下,在消费者购买
42、之前,通过数据预测和智能分仓、爆品下沉等方式,可以让商品已经提前来到消费者身边的仓库。一旦消费者下单,会通过类似网点直发、商家直发,把揽收的商品第一时间配送到消费者手里。支付方面,蚂蚁金服数据库今年的承压能力达25.6万笔/秒,运算速度4200万次/秒,处理峰值再创新高,同时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正品溯源能力。线上线下全面融通 消费者理念和习惯“健康化”在商业业态上,线上线下渠道进一步打通。一个小插曲是,每年阿里巴巴对到场者的保留节目是:预测总交易额。今年,现场几百家媒体多数预测为1400-1500亿。理由是按2015年912亿、2016年1207亿、30%左右增速推算。但最终结果说明,新商业
43、模式下,线上线下零售基础设施打通.让常规的逻辑和增速预测有些失灵。天猫数据显示,今年有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3万“优选”村淘点线下打通,传统商家不再抗拒网络,线下店铺布满了现场体验和网上下单的终端。很多人的“双十一”备货,在线下的传统实体店完成,社会零售由此进入黄金期。这些不仅仅是销售业绩提升,更是消费提质增效。中国的疯狂力也引起世界侧目。摩根斯坦利预计,2030年中国私人消费会占到GDP的47%,中小城市的消费增长会集中爆发。有外媒评价,中国在进行一场“数字化消费革命”,“双十一”正是中国新兴中产阶层与经济转型阶段的写照。另外,“消费文化”不得不提。毫无疑问,消费者的购物品质在
44、提升,很多人不在因为便宜卖,有一项数据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搜索产品时,愿意按照“价格从高到低”搜索,这个举动的变化就是“品质消费,具备购买能力后,先挑好货,再看价格是否”。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理性,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说以前“双十一”阻止剁手的因素是钱包;9年后,能够控制剁手的还有理性和品位。“一站式”新零售购物体验、互联网技术进步,让商业效率变得更高,成本更低,越来越多的人按需购买,量力购买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十一”是成功的。同时,它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还体现在,让很多人多了一个欢庆的购物节,逐渐忘记了一个悲催的“光棍节”。 事实上,当有观点将这个节日视为消费主义象征的时候
45、,中国踊跃购物的消费者并不是进行一种炫耀性、奢侈性消费,更不是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恰恰相反,很多人提前将自己必需的物品放入购物车,之所以在这一天下单,是因为有价格优惠。一定程度上,电商在中国的崛起是因为价格因素,电商要比实体商业的价格更为便宜,电商就是因为大幅缩短了供应链而降低成本,从而以价格优势攻城略地。 这也意味着双十一主要不是创造消费需求,而是透支消费需求。尤其是那些大件耐用商品,只是因为价格优惠的因素,购买力被提前释放出来。如果仅仅节日期间销售量井喷并影响到日常消费的萧条,那么,双十一促进消费的价值可能远远被高估了。但是,这种集中爆发的消费会造成物流等整个商业流通链以及各种资源的紧张
46、,对供应链条产生短暂伤害。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也进入一个提质增效的转型攻坚期。中国的商业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以价格吸引顾客,而应该是生产制造更多品质更好的商品,与此同时,改善我们的商业环境以满足人们日常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 我们当前的市场存在一股强大的刺激消费的力量,当然,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来说是好事,但是在刺激消费方面也应该注意相关的风险,比如应该警惕大量的现金贷(主要用于消费)公司带来的金融风险。目前,对于此类贷款的综合治理箭在弦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重视。需要指出的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处的地位
47、在不断上升,消费升级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要提倡理性消费,并且密切关注各种消费贷款中蕴含的风险,未雨绸缪。一是旗舰店为王背后的重“质”逻辑。不难发现,无论是诸多的推荐列表,还是实际的预订榜单中,“旗舰店”都是最大赢家。这绝不仅是大品牌的营销手段或天然的体量优势,也绝非“品牌迷信”,毕竟很多小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也得到了更多支持。而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关注“价廉”的同时更看中“物美”。相较个人卖家,“旗舰店”三个字代表着“正品”“质量保障”与“诚信”。长期以来,网购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信息不对称”。曾经有一段时间,一提及淘宝,就有质量低劣、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标明“高仿”“工厂店”字样的产品受到追捧。
48、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网购平台正在对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进行清理;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在“价廉”与“物美”的天平上,后者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不购买或后悔清单出现意味着消费观念的转变。纵观多个公众号、大V的清单,除了“比价榜”“心愿清单”之外,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列出或号召消费者列出“不推荐”“后悔购买”的产品清单。仔细观察这些清单,囤积过量、质量低劣、使用效果不达预期占据主流,而没有一个产品属于“太贵了”。显然,后悔清单不是一份“性价比失衡”清单,而是纯粹的“不够好”清单。而且,“囤积过量”这一问题被屡屡提及,也颇有意思。作为“买买买”的助推手,这些购物达人们的“理性”不限于价格,而落在了“不要贪图便宜而大量购入”的生活方式上,而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三是备货方式转变后的商业逻辑。从抢购到预售,这种模式的转换背后固然有放大成交量、刺激消费的考量,但毫无疑问的是,亦是对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满足。一方面,线上购物的最大弊端一是见不到实物,二是需要等待。前者还可通过线下感受来弥补,而后者则是很多“剁手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