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026854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2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

2、影响3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曾经建立起国家,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其文明与欧亚大陆文明具有相似性。 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肥沃的

3、淤泥利于耕地增加5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6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印欧人大迁徙有关的是()古代印度文化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朝鲜文化A B C D7“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徙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C中唐以

4、后 D两宋之际8人口迁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9.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徙涉及阶层广、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10.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徙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

5、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徙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说印欧种人迁徙是一种常态,他们“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靠畜牲为生,所以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用大牛车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移”。况且“他们一贯贪图更大的畜群,更大的牧场”,迁徙就这样与他们的生存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据孙振民印欧种人的迁徙与古罗马文明整理材料二 自古以来

6、,人们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地域文化。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1)材料一强调影响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什么?(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产生的影响。1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广泛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归国后为日本的封建化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与史实不符,当时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没有成型,排除A项;“大东亚文化圈”的提法不对,排除C项;“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

7、B项。2A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模仿盛唐制度”、“抄袭我国典章”、“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表明日本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不取道教”、“不用宦官”、“不学缠足”,表明日本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未涉及“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排除C项;日本在“锁国”期间,仍与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C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建立起国家并有着行政系统,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

8、加人进入文明社会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印第安人的文明并没有深受欧亚文明的影响,A项错误;受生产力条件限制,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建立的印第安文明间没有实现密切的交流,B项错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项错误。4B据材料“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来适应人口增长,故B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无法体现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及“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A、C错误;据所学可知,“浮动园地”肥沃的淤泥利于作物成长,而不是耕地增加,D

9、错误。5.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6.A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古代印度、西亚、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文化区域形成,符合题意,A项正确;古代朝鲜文化主要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的,与印欧人大迁徙无关,错误,排除B、C、D三项。7.A从材料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徙关系密切,这一特色的形成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时期,即两晋之际,故选A项。8.C中原人口南迁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故选C项;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生态平衡被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

10、B项;文化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排除D项。9.A“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即由北向南迁徙,故A项正确;“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无法体现其阶级性,故B项错误;加速南方开发是其作用而不是其特点,由此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判断人口迁移是否有组织,由此排除D项。10.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会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故C正确;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即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往往带来一段时期的社会动荡,故A错误;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会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但是古代居民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则不一定会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故B错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和斗争,故D错误。11.(1)经济因素(出于生存本能)。(2)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