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古诗中的景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古诗中的景物形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中的景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
2、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3、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也交待时间之早。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仲春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感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生
4、活的热爱。D本诗的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节奏流畅,充满情趣,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5诗中颔联颈联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述梦陆游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篑死堪羞。注生马:指强悍的马。铙:又称“鼓吹”,属于军乐的
5、一种。褠:直袖的单衣。篑:竹编床席。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中的“渔舟”“咿嘤床篑”等处可知,诗人写作此诗应是身体衰迈且蛰居之时。B颔联苍凉壮阔,与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意境完全不同。C诗人虽然身在江湖过着闲散的生活,但是内心期望能够前往边塞之路,实现自己的愿望。D尾联上下两句诗人反复陈说志向:自己白首未被封侯并非憾事,只是不愿老死床篑。8诗歌的第三联上下两句叙写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居杂兴二首(其一)【注】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
6、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得罪皇帝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9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写景入手,“斜”字写出了桃树杏树的生长姿态,也写出了诗人的性格和精神。B第一首诗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C第二首诗的子规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首描写的景偏于静态,第二首描写则偏于动态。10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喜外弟卢纶见
7、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卢纶:唐代诗人、儒学名家,和司空曙都在大历十才子中。分(fn):情谊。蔡家亲:表亲。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景物描写为主,交代境况,秋夜寂静,闲居荒野,左右无邻,学业困顿,开篇具有冷寂悲凉味。B颔联中的写景比、兴兼用,不单纯是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C颈联“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处境困窘,“愧”字流露出对卢纶既感激又无以为报的心情。D尾联可以看出诗人与外弟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不仅仅因为是表亲,更是因为相互欣赏,情趣相
8、投。12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的情感是以“悲”为主还是以“喜”为主?请说出你的理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洛中:即洛阳。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出陈亡之前金陵城的没落不堪。B颔联写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
9、遍野,面对如此景象,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D尾联“惟有青山似洛中”与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蕴含朝代由盛转衰是历史必然之意。14本诗尾联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皆是写景,请简要分析两者景物作用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夜雨(唐)白居易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来?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5从体裁上区分,甲
10、是_,乙是元曲。两首诗(曲)都呈现出一种_的意境。16两首诗(曲)都提到了芭蕉,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释】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鸂鶒(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17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
11、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18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寄满子权王令楼前暮蔼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注】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
12、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鼓琴。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C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20尾联诗人写道“欲
13、作新声寄遗恨”,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明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2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和“客船”。2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D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完全符合律诗要求。23这首诗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
14、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2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宗明义,揭示主题,然后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显出巨大的讽谕力。B七、八两句别出机杼,背面敷粉,胡雁、胡儿尚且哀啼、落泪,更何况是远戍的行人。C诗歌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仅强调了语意,音节上也生色不少。D诗歌对当时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默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25请依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戍边战士的生存境遇。参考答案:1晓行
15、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情感的能力。晓行巴峡描写三峡,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
16、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矣,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林”。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2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本题要求通过比较鉴赏,体会“夕阳红”意象的深刻含义,既
17、考查考生对两首词的整体理解,又考查学生对“夕阳红”特定含义的个性解读。“夕阳红”的特定含义不能离开全词的内容而臆造。如由侯词中“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是也是诗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哪怕来得晚一点,但诗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结合写作背景中作者年长无成与一举登第、终有成就形成对比,可以判定“夕阳红”含有老有所成的豪情壮志;由三国演义中“淘尽英雄”与“青山依旧”形成的对比,可以体会到“夕阳红”含有的人生苦短、沧桑巨变之意。3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
18、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来概括画面的特点。如首句“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浮萍那绿色的痕迹,正是凭借这一点来找到通向村落的道路,由此可见其山环水绕以及深邃隐然;如“浮萍绿”“藕花多处”展现的是满眼满怀推不开的绿以及藕花繁盛飘香的画面。再结合“家住石湖人不到”可知,这是写其隐居之所的景象,“人不到”说明此处的幽静,而“山”“水”“浮萍”“藕花
19、”等景象更让这幅画面变得优雅怡人。所以这首诗歌描绘的是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隐居画面。涉及的景有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 “水”之流淌,“浮萍”之浓绿是视觉所见,而藕花之香则是嗅觉所闻。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描绘了仲春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说法错误。“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写出了天气转暖,“犬”大约也因为地下潮湿所以上阶而眠;“鸟”在窗前不停地欢叫,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天气的放晴。这一联紧扣住题目中的“早”字,并没有对春天的景象作过多的渲染,只是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表现的是早春清新之感,而不是“仲春清晨繁华热闹
20、的画面”。故选B。5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诗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诗人乐观旷达之情。6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虽然“落日”比喻暮年,但从“秋风病欲苏”中能看出诗人是乐观的。(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一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君的慷慨之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中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
21、个意象。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
22、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可以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
23、状态。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从“秋风病欲苏”中也能看出诗人是乐观的。也可以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不必取长途”一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君的慷慨之情。7B8颈联“急”字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也点明了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开”字有云开日出之意,青海云开见戍
24、楼写出了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心愿。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意境完全不同”错,本诗颔联“生马”“驹驰”“铁蹄腕”“铙”等,写出了关于战场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希望收复北方失地,国家统一的赤热爱国情。颔联“楼船”“铁马”两句,描绘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境相同,都是写战争的悲壮苍凉。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颈联叙写了的情景,解答时抓住意象,通过关键字,分析意境,最后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玉关雪急传烽火”,重要的意象有“玉关”“雪”“烽火”,这些意象组合
25、成典型的边塞景象,“雪”字又渲染了大雪纷飞的环境,“烽火”点明了战争的背景,“急”字强化了战事的紧急;“青海云开见戍楼”,抓住关键字“开”来理解本句的意境,“开”字一语双关,有云开日出之意,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心愿。9D10第一首诗:凄苦与孤寂。诗人借春风吹折桃杏花枝,惊走黄莺,曲折地反映出诗人被贬商州后内心的孤寂凄凉。蒙冤受贬的苦闷,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诗人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桃杏装点了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含蓄地谴责了皇帝的昏聩。第二首诗:珍惜春光。诗人用子规的啼鸣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自信与执着。诗人坚信自
26、己的顽强进取,执着追求一定能成功。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错误,两首诗均没有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首诗:“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写的是春风对花的摧残,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
27、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也反映了诗人被贬之后深感被人“容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第二首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
28、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1A12以悲为主。前四句描写静夜荒村,家境清寒、秋叶飘零、白发孤灯之景,抒发了诗人处境困顿、孤独落寞之悲凉;后四句尽管写出了诗人在落魄失意时,对朋友来访的喜出望外。但喜中含悲,感激与喜悦之中仍然包含生活境遇的悲凉。所以诗歌情感以悲为主。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学业困顿”错,卢纶、司空曙同属于大历十才子,“荒居旧业贫”应指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独居荒野的悲凉。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独居荒野、家境清
29、寒、孤苦悲凉的愁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借景抒情,雨中凄清、秋叶飘零,风烛残年、清冷孤灯,意境凄凉,不着一“悲”字,但悲情自现;“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照应标题的“喜”,“愧”字既写出了对朋友来访的感激和喜出望外之情,又体现无以报答的悲凉心情;“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可以看出两人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尽管有表弟来访的喜悦,但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落魄失意时生活境遇的悲凉。由上可见,全诗情感以悲为主。13D14本诗青山象征永恒的自然,金陵繁华已去,只有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表达了江山不改,世事沧桑(王朝兴衰)的感慨。刘诗借景抒情,借萧萧芦
30、获营造出凄凉的意境,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藩镇割据,短暂统一的唐朝的担忧与伤感。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都蕴含朝代由盛转衰是历史必然之意”错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没有蕴含朝代由盛转衰是历史必然之意。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景物作用的能力。“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
31、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伤感。15 (五言)绝句; 幽静冷寂(凄清冷寂、凄凉冷寂)16第一首诗中由雨打芭蕉声引出夜雨,以声衬静,渲染出环境的凄清,诗人的孤寂之情。第二首诗通过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深秋图景,形象地抒发了深沉的乡思与有家难归的羁愁。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
32、裁知识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诗歌的体裁结合诗歌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来判断。夜雨一诗共有四句,每句五个字,“明”“声”押韵,故此诗为五言绝句。理解诗歌的意境,主要借助所选择的意象所创设的情境。分析白诗“蛩啼”“残灯”“夜雨”,张曲“西风”“雁啼”“芭蕉雨”可知,两首诗(曲)都呈现出一种“幽静冷寂”的意境。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和比较鉴赏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意象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分别理解意象的内涵,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
33、人的夜深难寐。写窗外芭蕉叶上响起了雨点声,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可见诗人的孤寂之情。秋怀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17B18前三句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作用:(1)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2)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
34、做了铺垫;(3)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错误,诗中“蚕娘”喜获丰收,应是内心甜美,看不出生活的艰辛。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样写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植物的蓬勃
35、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译文: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着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19B20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
36、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苦闷。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情”错,诗人写薄云未必能降雨,秋日从来多阴,体现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但未体现豁达之情,而是认识到人生多阴,难有作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作者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束家因为怜恤他贫穷,所
37、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暂时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三年”表明迷归之久,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结合【注】可知,作者是有治国安民之志的,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不只是抒发怀才不遇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将从此而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愤慨。结尾两句,作者更深沉地向友人倾诉说:“欲作新声寄遗恨”作者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的雄心,在不得志的情况下,他曾把自己的悲痛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章中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怨苦闷,他把在新声中所要倾吐的心志,说成是
38、“遗恨”,可见哀痛之深。结合【注】可知,“直弦先断泪盈琴”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21津亭22C23本诗运用了“江林”“余花”等富有春天特色的意象,结合江边其他景物,如“津亭”“客船”等,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诗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本诗的题目为“春江晚景”,可见写的是江景,而题干中提示出“江林”“客船”都是与“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阅读此诗,从诗中可知“津亭”指渡口的亭子,渡口当然与江有关,故应填入“津亭”。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
39、特色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A.“用典与写实相结合”错误。单从试题提供的材料来看,本诗中没有用典。B.“以咏物为题材”错误。从题目看,本诗不是咏物诗,而是写景诗。D.“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分析有误,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并不工整,比如第三联“兴来”是主谓短语与名词“佳处”就对仗不工整。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一首写景诗,写景诗的特点就是借助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诗的首联写了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的情景。景象明丽。尾联作者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40、。在本诗中,作者写了大量的意象,比如“江林”“云”“薄暮”“津亭”“余花”“客船”等,借此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作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24A25所处的边陲环境荒凉、凄寒;从军生活紧张而艰辛;长年戍边,心境凄苦、幽怨;关隘交通阻断,只得舍命拼搏;帝王穷兵黩武,战士命如草芥,拼命死战,结果埋骨荒野。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诗歌开宗明义,揭示主题”错误。这首诗歌直到最后一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故选A。25
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环境特点的能力。“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诗的开篇写紧张而艰辛的从军生活。“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两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写出长年戍边,心境凄苦、幽怨。“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这两句诗人着意渲染边陲环境的荒凉、凄寒。“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
42、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初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戍边战士因为关隘交通阻断,只得舍命拼搏。“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蒲桃”就是葡萄。“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