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026811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教师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课时3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主干知识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采集时期远古时期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分工: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2)食物生产时期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农耕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原始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

2、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3)农业出现产生的影响地位: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科学技术发展:如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区域化明显(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和牛等家畜。社会生活a.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

3、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b.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社会生活a.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b.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c.秦以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水利工程。d.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希腊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

4、葡萄酒和橄榄油。社会生活a.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b.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4)古罗马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社会生活a.古罗马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b.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5)美洲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社会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3.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

5、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贫富分化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权力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3)阶级国家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以图解史: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1)概况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途径: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2)具体表现物种欧洲中国粮食作物玉米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6、明朝时传入: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种植从丘陵山地扩展到平原地区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甘薯、马铃薯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推广。甘薯传播缓慢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蔬菜作物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作为蔬菜种植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传入,被称为“番椒”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概况a.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b.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c.蔬菜类:黄瓜、豌豆。d.经济类:甘蔗。小麦:由

7、欧洲移民带入美洲,从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到迅速推广,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2)禽畜概况:鸡、牛、驴、马、猪、羊等。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4)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4.综合认识: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

8、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思考:(1)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1)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2)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思维点拨食物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9、,但亦有消极影响。如大量荒地被开垦,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蔗等作物的引种,在美洲形成了使用奴隶的单一种植园经济,带有血泪的蔗糖种植给美洲带来了灾难。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使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发展,产量提高,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2)农业机械化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工

10、作效率。农业机械: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3)粮食品种的改进20世纪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4)养殖业、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5)水产养殖向工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易错陷阱:欧美各国农业机械化的完成时间欧美农业机械化的完成是在20世纪中叶,并非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存储食物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存

11、储余粮。古代农业社会:粮仓储备技术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保鲜功能。20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向全世界推广。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推出,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保存食物古代:用腌制或风干等办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自然界中的冰保存食品。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四、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背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严重日益受到各国关注措施各国把保

12、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2.食品安全背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甚至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应对中国政府提出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知识补遗:(1)粮食安全:所有人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的、富有营养的和安全的食物,来满足健康的膳食需要和合理的喜好。(2)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

13、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热考主题一、区域特色鲜明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西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东西方农业耕作技术的差异中国是以复种连作制为主的种植农业,西欧是以轮作制为主的农牧混合农业,休耕和收获后的土地一般用作牧场。2.东西方农业中种植与畜牧的比重差异(1)中国是“主谷式”农业(先农后牧),农桑结合是中国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2)西方是“谷草式”农业(农牧并重),农牧并举是西方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3)中国人的食物是以植物性的素食结构的饭菜为主,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在其中占的比重少之又少;西方人的食物结构中肉奶的含量较高,肉类一直是大宗食品,除

14、谷物外,牛乳、乳酪、黄油也是必需品。3.中国古代的精耕细作中国古代的精耕细作原则体现在选种、耕地、施肥、中耕、灌溉、农作制等多个方面,正是这种耕作技术造就了中国古代十分发达的农业生产,为食物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主要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成为整个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易错提醒各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和统一的,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各具特色。二、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时期物种交流的影响维度阐释从粮食作物交流看粮食作物的交流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食物种类

15、,促进了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从动物交流看动物交流改变了动力和食物来源,促进了工具器物的革新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口迁移看人口交流使人口扩张和混血人种出现,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美洲种植园得到发展,导致非洲长期落后续表维度阐释从疾病来看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引发印第安文明衰落,促使了近代医学发展从文化上看文明交流有利于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殖民文化的兴起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见下表,据此可知()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量山坡地森林被砍伐殆尽在

16、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作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解题思维:明立意(1)主题是马铃薯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2)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简题干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排干扰定选项C二、农业的现代化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拓展延伸: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有利于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3)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材料根据中外农业科技

17、史专家的研究结论,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 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解题思维: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具体情况限定项“世界农业现代化”求答项

18、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提示项根据材料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抓关键信息转化信息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信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且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相伴而生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现代农业中科技和资本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且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是相伴而生的。真题体验角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宋朝经济(2020全国卷T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

19、;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题眼: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发明无关,排除B;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新题预测1.原始人群

20、从依靠狩猎采集等方式寻找食物的生活转化为开始依靠饲养和种植生活,新方式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这比以前的狩猎行为获得的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这些变化反映了()A.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B.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解析:选B。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B正确;材料未反映古代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A错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但仍存在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群,并非“根本改变”,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大分工,故D错误。加

21、固训练: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作物,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解析:选A。距今1万年左右,近东首先种植小麦、大麦,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种植玉米、豆子,中国最早培育稻米等,这表明世界农耕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A正确;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材料内容不符,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古代亚洲农业发达,C错误;“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2.18世纪以前,欧

22、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世界联系的加强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解析:选C。土豆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说明世界联系加强,故答案为C;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排除A;香料与土豆没有直接的关系,且香料来自亚洲,而土豆来自美洲,排除B;土豆取代谷物是食物品种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3.据考证,唐代为了运送鲜荔枝到长安,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

23、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B.生活催生冷链物流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解析:选B。根据“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可得出人类生活的需要催生了冷链物流的产生,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交流,排除A;材料强调物品的保鲜,而不是强调长途贩运发展迅速,排除C;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商贸通道,主要货物为茶叶和马匹,排除D。4.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A.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C.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各级政府支持冷链物流发展,体现了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C正确;材料看不出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A错误;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大型农场、养殖场,B错误;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D错误。第 22 页 共 2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