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思考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09797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思考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兔子)一、名词解释:共6个,每个5分,合计30分1、二月革命: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发生于1917年3月(俄历2月)而得名。1914年一战的爆发,使得俄国经济濒临崩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1917年3月初,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10日,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罢工人数达到25万人。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促进了俄国历史的发展。这次运动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

2、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而且在革命后,俄国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农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宫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大会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史称四月提纲。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提出新建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四

3、月提纲的提出为布尔什维克党提拱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3、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一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会议的最后结果是签订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间的矛盾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且无论是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未彻底解决,都埋下了战争的种子。还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

4、战后德国民族主义高涨。没有解决远东方面的问题,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会后,凡尔赛体系建立。4、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于1918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这一战的正式结束。该和约共分15个部分,440条,有关德国的内容就有406条。和约主要内容为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承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独立。2、殖民地问题:德国所有的殖民地由几个主要的协约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全部瓜分。3、山东问题: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胶洲湾租借地交给日本。4、限制德国军事,如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

5、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等。5、赔款问题:没有规定赔款总额,仅规定1921年5月1日前德国应偿付款200亿马克,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与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该和约只是暂时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且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5、国际联盟约:威尔逊于巴黎和会的第一天,就要求首先讨论建立国联和制定盟约的问题。经过酝酿和谈判,1919年4月底全体大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决定把它列为对德和约以及对其他战败国和约的第一部分。国际联盟盟约宣布,国联旨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都必须遵守国际法和条约的义务,用和平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提出裁减军备、“委

6、任统治”制度,各会员国要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对于侵略者,国联将给予经济和军事的制裁。国际联盟盟约还确定了国联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该盟约对于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是被英法所操控,其国联成为了维护英法等过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具。6、魏玛宪法:1919年1月,经过一战败北和191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德国,召开由社会民主党控制的国民会议,改组政府,制定一部将德国建设成为一个实行地方分权的统一共和国新宪法。经过反复讨论修改,1919年7月31日通过新宪法,因在魏玛召开,所以简称为魏玛宪法。宪法共181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

7、政体,德国为共和国,国会由两院组成等内容;第二部分:确定了德国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部分:规定在经济领域中,贯彻“公平的原则”,人民享有经营工商业和工作的自由,宪法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该宪法是一部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在一定的程度上纪录了十一月革命的成果,在德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德国的历史由资产阶级半封建专制主义和德意志帝国时期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但在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德国的发展。7、“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大战结束后,墨索里尼再次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与退伍军人协会领导人德.韦基和工团主义领导人比昂基等人共同策划于 1919年3月23日

8、在米兰召集旧时政治上的“行伍同志”150多人重建法西斯组织-“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这个自称“社会主义”的法西斯组织在会上发表了四个政治纲领,政治上:主张“实行普选”;经济上:提出若干反资本和教会的措施,主张“对资本课以累进性特别重税”,即“没收其部分财富”;社会上: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从法律上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军事上:提出“建立国家民兵”。这个纲领极具有诱惑性,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成立不到5个月,成员即达1.7万人。“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虽然标榜“社会主义”,但它从成立的那天起,即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和意大利社会党。8、米骚动运动:一战后,日本粮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地主乘机囤积居奇,

9、将大米运到欧洲牟取暴利,而政府为维护地主的利益,没有采取任何抑制米价暴涨的措施。于 1918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为开端形式爆发,继而运动推向全国,在大阪、神户、东京等大城市爆发了示威、罢工、集会,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整个运动历时2个月,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米骚动运动不论其模之大、时间之长还是影响之深,都是日本历史上其他农民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它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斗争的锋芒直指资产阶级、地主的反动统治;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给予日本工人运动以强有力的推动,增强了他们革命斗争的信心,促进了日本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它在日本

10、革命运动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9、凯末尔主义:形成于19191931年,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倡导。凯末尔主义是基于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及启蒙时代的科学及教育进程所引导的。于1931年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将凯末尔主义概括为六项原则。如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制、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保护私人民族工商业等。这些表现了凯末尔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还表现了反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10、食盐进军 :1930年,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

11、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于1930年3月12日,甘地毅然领导了“食盐进军”的斗争。不少农民都自动加入运动中。“食盐进军”点燃了全印抗英斗争的烈火,然而群众又一次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则。孟加拉省先后于4月、5月爆发了起义 ,遭到了英殖民主义者的残酷镇压。在这次运动中,英国殖民政府和资本家遭受很大打击,英国总督欧文寻求妥协,在与甘地反复协商后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殖民政府承认国大党为合法,国大党将结束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它曾抵制的英印伦敦圆桌会议。 11、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资产阶级领导的

12、反帝反封建改革。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国家财政困难,失业剧增,社会矛盾尖锐。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实现政治现代化,为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所以卡德纳斯在墨西哥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改革,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与自主型的经济现代化模式相适应的政治模式。主要内容是:1、加速土地改革,废除债役雇农制。 2、扩大工人的民主权利承认工会合法。3、推行文化改革,大力扫除文盲,普及教育。4、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5、进一步巩固民主政体,打击以卡列斯为代表的军事寡头势力。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播了民主化思想,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13、。12、喀朗斯塔得水兵叛乱:喀朗斯塔得是彼得格勒以西方向芬兰湾上的一个海军要塞。1921年2月28日,要塞区的驻军发动政变,通过一项决议,提出取消余粮收集制,取消政治部,取消共产党的支配地位,叛乱者推翻了当地苏维埃,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提出口号:“拥护没有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党”,“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声称:“统治着祖国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能力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 “推翻布尔什维克党的暴政统治”。叛乱得到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白卫分子的支持。在说服无效后,图哈切夫斯基率6万红军镇压,3月18日叛乱平定。这是苏维埃国家面临的最严重

14、的经济危机。13、列宁遗嘱:所谓“遗嘱”实际上是对他患病期间提出的一些思想和主张的称呼,广义上讲是这一时期列宁所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及今后应遵循的路线和政策;狭义上是关于执行路线政策的干部问题,主要是党的领导人的继承问题,“遗嘱”主要是反映信和对信的补充,列宁最关心的主要是两个问题:防止国家机关的官僚化;关于党的团结和稳定。列宁最担心的是他死后党内的分裂问题,而这种分裂很可能由于党的领袖之间的冲突而造成。所以他建议扩大中央委员,以制约权力平衡。14、斯达汉诺夫运动:苏联早期以斯达汉诺夫命名的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顿涅茨矿区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1935年8月30日创造了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煤1

15、02吨的记录,超过定额十三倍。这一事迹,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它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竞赛与新技术相联系。斯大林说:“没有新的更高的技术,就不会有斯达汉诺夫运动。”它打破旧的技术定额,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表现了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涨。15、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将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称之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是美国第30任总统,他执政时国家呈现无政府状态,联邦政府信誉扫地。柯立芝抓住国人渴求安定的心理特点,稳扎稳打,改变上述状态,取得一定成效。且他对经

16、济活动采取不干涉的方针,而用减轻税赋、保卫关税的政策间接管理经济。当时经济繁荣的原因: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柯立芝繁荣的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主要集中在建筑工业、汽车工业等的繁荣。但这些都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16、政党内阁:在1924年5月的议会选举中,三派取得大胜,宪政会总裁加腾高明组成“护宪三派联合政府”,或称“护宪三派内阁”。这是日本

17、历史上第一次依靠政党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政权,被称为“政党内阁”。三派内阁分裂后,1925年8月加腾高明组成宪政会内阁,一直到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日本政府一直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日本历史上称“政党内阁时期”。政党内阁虽未能改变天皇制专制政体,枢密院、军部仍然拥有决策大权,贵族院仍然与众议院权力相等,然而首相须经众议员选举,这是对明治宪法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17、鲁尔危机: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

18、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最终导致德国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的摆布。结果签订洛迦诺公约。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平等的地位。公约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稳定欧洲局势。公约的缔结也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不久,德国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地位。此后,凡尔赛合约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也被逐步打破。大大削弱了法国在欧洲地位。18、国会纵火案:是指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

19、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1933年2月27日在戈林的策划下,制造了“国会纵火案”,组织者是希特勒的亲信戈林及戈培尔等人。在戈林的指使下,冲锋队员,由议长府下面的暖气管道进入国会大厦,在那里洒下汽油和其它易燃物品,然后从通道撤回议长府。与此同时,荷兰人马卢贝受命潜入国会大厦放火,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污蔑此案是德国共产党人干的,并以此为借口于28日颁布紧急法令,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进行了野蛮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工会被封闭,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德国。继共产党受到打击之后,社会民主党也被取缔,成千上万的社会民主党

20、人被关进监狱。除纳粹党之外,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也被迫“自动解散”。1933年底,希特勒宣布“党和国家统一”,这样国家机器完全变为纳粹党的权力工具。19、法国火十字团: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就有极右组织-“法兰西行动”,主张推翻第三共和国,恢复君主制。1927年成立了“火十字团”,是法国法西斯政党。起初为退伍军人组织,无政纲。1931年起在拉.罗克上校的领导下,鼓吹建立个人独裁,反对议会制度,逐渐成为法西斯组织,吸收大批青年和妇女参加。人民阵线政府建立后,1936年6 月被解散,7月重组后,更名为“法兰西社会党”,继续进行政治活动。但法国是向信往自由、民主的国家,法西斯最终没有在法国形成势力。20

21、、日本改造法案大纲:1919年8月,北一辉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这为日本法西斯对日本进行“国家改造”提供了系统、全面、完整的纲领。它后来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这标志着北一辉“超国家主义”法西斯思想的最终形成, 同时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有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行动纲领大案内鼓吹天皇制,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包括资产阶级民主,禁止罢工,一切纷争均有国家裁决,对劳动人民实行军事统治。这本册子理论明显是敌视人民群众、敌视马克思主义、敌视无产阶级革命的。它是依靠日本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势力来进行法西斯化。21、犹存社:1919年8月,在东京,一些民间人士成立了一个社团,叫做“犹存社”,主要人物有

22、满川龟太郎、大川周明、北一辉等人。犹存社是日本第一个法西斯组织。犹存社”的纲领共六条:1,革命日本的建设;2,日本国民思想的充实;3,民族解放运动;4,实行有道义的对外政策;5,改造运动的联络;6,从事战斗之同志的精神训练。该社反对英美对亚洲的渗透,希望彻底改变日本现状,赢得在亚洲更大的话语权。23、巴登巴登集团:1921年10月,在德国莱茵河黑森林贵族城堡区,一个叫巴登巴登的疗养地,都是日本少佐军阶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和小田敏四郎三人举行了巴登巴登聚会,密谋结成-“巴登巴登集团。随后,三人讨论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第二天东条英机和鸭脚光弘等从柏林赶来聚会,并讨论出了行动纲领:1、确立总体战

23、体制;2、消除派阀之见。要求幕僚军官要联合起来,形成军部内的一股势力-昭和军阀,由此巴登巴登集团形成,该集团除了原先的4人之外,又选出7人,山下奉文、中村小太郎、松井石根等人。 11人都成为后来日本军界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日本赖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昭和军阀的核心骨干,巴登巴登聚会的1921年10月27日这天,被视为昭和军阀诞生的第一天。“巴登巴登”集团的形成也是军部法西斯运动兴起的标志24、五.一五”事件:1932年5月15日,日本海军少壮派法西斯军官发动武装政变,同时参与政变者还有日本帝国陆军候补生与血盟团事件的残存分子。此次政变被称为“五一五”事件。1930年前后,日本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社

24、会动荡不安。军部与民间法西斯相互勾结,标榜改造国家并以恐怖手段加速法西斯化。1932年2月海军法西斯军人古贺清志、中村义雄与桔孝三郎为首的爱乡塾等民间法西斯组织制定政变计划,图谋分4路袭击首相官邰内大臣官邰政友会总部和三菱银行,再占领警视厅、破坏变电所,在黑暗中建立法西斯独裁。5月15日采取行动,杀死总理大臣犬养毅,其他袭击目标大部未实现。政变失败后,为首分子向宪兵队自首,仅受到较轻的处罚。报刊对其在军事法庭上的辩护词大肆报道,助长了法西斯分子的气焰。犬养内阁垮台后,短暂的政党政治结束,军部乘机加紧干预政治,加快法西斯化的步伐。25、斯特莱沙阵线:指1935年通过斯特莱沙会议联合公报而拼凑起来

25、的英法意暂时“集体维护和平”阵线。在希特勒单方面废止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情况下,法国建议国联讨论由此造成的局势,倡议在意大利的斯特莱沙召开一次法英意首脑会议。会议后的联合公报主要有以下内容:(1)对德国单方面违反凡尔赛和约表示遗憾;(2)指出三国的政策目的是在国联机构下“集体维护和平”;(3)三国一致同意,采取各种可行方法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并将为这一目的采取“密切真诚的共同行动”。由于英法意各怀鬼胎,斯特莱沙阵线是一个不起任何作用的官样文章。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签署,英德勾结起来,斯特莱沙阵线遂土崩瓦解。且为日后侵略埃塞俄比亚打下了伏笔。26、霍斯巴赫备忘录:西

26、班牙内战后,希特勒于1937年11月主持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全面阐述了德国未来的侵略扩张计划。其主要内容是“(1)德国必须夺取生存空间 ,这是决定德国未来的关键问题;(2)要达到上述的目的,只能求助于武力;(3)扩张的步骤。先大陆,后海洋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一个“大德意志”作为核心,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北部的但泽走廊;第二步,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霸权,作为称霸世界的基础;第三步,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4)对外扩张时首先要对付的大国:法国和英国,认为“它们

27、是不会容忍屹立于中欧的德国巨人的”;5)实施扩张的时间,最迟在19431945年,但如遇到以下两种情况,德国将提前动手:法国发生内讧,法军被牵制在国内事务中,不能用来对德战争;法国同另一个国家如意大利交战,军队被牵制。二、问答题:【简答题(由思考题的问答题变成):2个,每个15分,合计30分。问答题:2个,每个20分,合计40分。】1、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总体上讲是正确的,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在市场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

28、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军,保卫新生的苏维埃起了重大的作用。 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它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它是在当时恶劣环境下实施的临时性措施,而非社会主义的必要阶段,更不带有普遍的意义,在实践中弊端很大。它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俄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超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空想错误。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后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苏俄还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所以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它又无疑是失败的有些措施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如“直接过渡到纯社会

29、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国民经济面临崩溃。2、试论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等地区的统治地位,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当这场大战已经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稳定性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重新安排是必要的。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

30、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但各个国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维持的看似和睦而又互相利用的虚伪体系,虽然有什么条约、规定,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尊重它。第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是帝国主义内部压制殖民地和战败国人民的反动秩序,是反对革命和苏俄的反动体系,是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暂时妥协,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第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

31、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权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最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试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异同点:【1、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2、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参加对象是相同的;3、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任务和性质是不同的;4、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结局是不同的。】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原本潜伏于个

32、帝国主义国家内的社会矛盾开始爆发出来。随着革命的结束,两个昔日的君主专制帝国宣告土崩瓦解,人类社会又重新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首先,从爆发原因上看,两国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绝非偶然,这是由俄国的国情及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却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比西欧国家落后。它保存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国家经济以来于外国资本,外债惊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于生身火热之中。1917年2月革命成功的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腐朽同志,但是新成立的资

33、产阶级政府依旧腐朽没落,没能改善国内状况,反而继续推行反人民的政策,激起了广大无产阶级的不满,终于酿成了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基尔港水兵拒不执行自杀命令而进行反抗斗争,进而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反抗斗争。一战前德意志帝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和政治上都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贵族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德国是一战的祸首,战争激化了德国国内的固有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1918年11月,柏林几十万工人发动了起义,迫使威廉二世退位,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封建统治,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与一战的关系:两次革命爆发都与一战有直接的联系系,但

34、德国革命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就革命性质而言,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德国十一月革命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人阶级。从结果上看,都推翻了本国的反动统治,完成其历史使命。但德国革命也由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演变成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完整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最大,具有世界性。它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边为现实,同时它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活动方向,推动

35、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为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准备了条件。被看成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影响都是区域性的。推翻了德国过内的君主专制制度,诞生和锻炼了德国共产党,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完成了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它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成为无产阶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不过两次革命,一次取得了完整的胜利,一次在中间转变了性质。表明了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用革命手段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一个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情相结合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必须清除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影响。4、试论述甘地主义的内

36、容,并简要评述:甘地是现代印度人民的伟大领袖,杰出的社会改革者和宗教改革家,多次运用非暴力反抗方式,进行颇有成效的反种族歧视活动,并形成了甘地主义理论。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的主要内容: 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相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

37、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针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5、试分析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实质背景:1、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1920年末1921年初,国内战争刚结束,俄罗斯大地满目疮痍,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的破坏,造成工人阶级队伍的涣散,工人成分的改变和工人人数的锐减。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同农民的矛盾。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他们武装反抗征粮,出现自发的抗粮暴动。3、

38、恢复国民经济又成为苏维埃政府的首要任务。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前和战争期间的政策,都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4、喀朗斯塔得水兵的叛乱。苏维埃政权处于十分危急的处境。内容: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了由“共耕制”到“合作社”的战略转变。苏维埃国家就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最终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2、工业方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租让制等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3、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允许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恢复商品货币

39、关系。4、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方面:工业由中央高度集权的总管理局管理体制过渡到多层次分级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分配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一大历史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容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同时强调利用市场机制、给予企业以更多的自主权,主张以经济手段为主。它的实施引起了苏俄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在国家的领导下,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市场调节工农业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其目的是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工农联盟,保证苏联稳步地向

40、社会主义过渡。作用:1、它适应了俄国的实际,使遭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2、新经济政策是农民经济和小商品生产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新探索。3、新经济政策不仅仅是一项解决危机的政策,且有着更长远的考虑,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手段,积蓄力量,积累经验,最终把俄国的小商品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6、试分析币原时期为什么提出“不干涉中国的内政”?(1)根据日本当时的综合国力,日本对外开展活动时,须维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日本自恃在地理上与中国为邻,在中国已经有

41、很大的经济扩张力,政治上对北洋军阀的皖系、奉系有相当的控制,在同英、美的争夺中,有占上风的把握;(3)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正走向高潮,不宜正面与中国对抗,把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指向英、美。事实上,币原的所谓不干涉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局限性。从全局上看,20年代后半期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币原曾公开说,一旦中国发生威胁到日侨生命财产时,日本则有必要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场所。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当时有些人主张日本应出兵,币原在内阁会议上表示,如果这样他就辞职。但11月奉系内部发生“郭松龄倒戈事件”,日本统治集团中许多人主张出兵援助张作霖,币原在内阁会议上没有明确反对。 12月15

42、日,根据天皇授权,日本出兵援助张作霖,郭松龄被打败。7、试分析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后果 :根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从美国这个危机的发源地来看,大体有:(1)贫富两极分化太大,分配极为不均。(2)股份公司组织不健全,随意发行股票,助长股人投机。(3)金融制度不完备,许多银行缺乏雄厚的准备金。(4)国际收支不平衡。(5)经济理论的落后和当政者政策的失误:1929年美国经济学理论仍然是因循守旧的古典经济理论,信赖经济的自动复原能力,认为是部分生产过剩所引起的,暂时的不景气后会根据经济自身的力量自动回升。政策上胡佛政府认准“财政平衡主义”,担心政府会出现财政赤字,不

43、愿为对付危机运用政府资金进行调节,致使危机一发而不可收。 从资本主义世界全局来看,主要有:(1)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带来富裕,但加剧贫富差距;(2)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地产和股票投机的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3)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德国对美国资本的依赖十分强烈,造成美国“伤风”,德国“感冒”;(4)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导致初级工业品积压。后果:(1)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矛盾,结束了20年代相对稳定的局面,激起了各国劳动人民的不满,农民、工人罢工、示威、游行活动不断高涨。(2)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印度国大党于

44、1929年首次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中国、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高涨,越南、埃及等国也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3)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4)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为了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胡佛于当天发表了一个缓债宣言:美国政府建议,各政府间的债务、赔款的本息均停付一年;德国的赔款问题是一个欧洲问题,与美国无关;其他国家对美国所欠战债不能取消。(5)危机导致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比较薄弱的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为

45、摆脱危机,极力宣扬对外扩张理论,继意大利后,德、日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统治,其他的如法国的“火十字团”,奥地利的“护国团”,西班牙的“长枪党”,捷克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等法西斯组织不断出现,法西斯成为30年代的一股恶流;另一方面,针对法西斯国家推行侵略、战争政策,英、美、法等国为维持本国安全和继续占有其殖民地,力图推行“绥靖政策”,把侵略予头指向苏联,阴谋结成反苏的统一战线。总之,危机打破了20年代相对稳定的局面,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一部分国家通过调整政策渡过危机,另一部分国家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试分析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1、凡尔赛和

46、约播下了复仇的种子: 德国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它曾统治过其他民族达数世纪之久,从来没有受过象牙之塔凡尔赛和约这样的奴役,该和约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们把赔款看成是“进贡”,是对“德国道义上的貌视”。因此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和约,产生了对战胜国的仇恨和复仇心理。 2、纳粹党势力的不断强大。参加纳粹党的多是军国主义分子,冲锋队的主要成员就是那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未能进入10万国防军的退伍军人,他们是典型的复仇主义者,到1933年,纳粹党员人数已突破100万,1933年1月已达140万,纳粹势力的强大,成为德国唯一能够消灭共产党,维护德国资本主义秩序的力量,随着事态的发展,兴登

47、堡不得不把政权交给希特勒纳粹党。 3、反动势力的扶助和支持(1)1923年1月27、28日,希特勒准备在慕尼黑等12个城市举行反政府集会,并进行露天军事大检阅,遭巴伐利亚邦政府阻止,但在国防军的支持下,政府终于让步。 (2)啤洒馆暴动。只判了4年徒刑,且法庭通知他,弄满8个月后就可以享受缓刑,在服役期间仍能接见党徒,策划如何保存纳粹党的组织和自己领袖的地位。(3)1932年1月27日杜塞尔多夫会议举行的300多资本家参加的会议。希特勒大力攻击民主制度,斥责其“笨拙的统治,破坏的原则”。他还攻击马克思主义,“我们有不可动摇的决心,把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连根铲除。”他向与会者保证,要重建军队,解决“生

48、存问题”。4、 霍享索伦王室成员对纳粹党的支持。他们把纳粹党看成是恢复旧帝制的希望,给纳粹党提供了不少的经费支持,尤其是国防军,对希特勒最后取得政权起了关健性的作用。5、德国资产阶级的旧政党在德国群众中已失去影响。共产党到后期虽实力大增,但在反法西斯危险的斗争中,犯了政策和策略上的错误,未能阻止法西斯上台。 德共在组织和思想上不成熟德共低估了民族主义情绪。对纳粹党迅速攫取政权的现实性和危险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当时德国革命形势的成熟和人民群众实际的觉悟程度。6、被欺骗的人民群众盲目追随。希特勒纳粹党欺骗人民群众的手法主要是宣扬所谓“民族社会主义”,即靠“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

49、获胜。战败的耻辱、鲁尔的被占、经济的危机,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希特勒抓住这些机会,进行煸动宣传,他不断地向人民群众保证,他上台后要复兴德国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和贫困现象,提高工资,保证每个人有工作和面包。结果人民在对社会民主党和传统政党失望的情况下,轻信了纳粹党的宣传,纷纷投向纳粹党。9、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1929年爆发了世界上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是危机的发源地,其受打击列各国之首。1933年与1929年相比,美国的主要经济指数大大下降;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美国共产党的影响逐渐增大。2、美国传统的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