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复习材料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论复习材料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
2、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 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
3、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罪:先减后并)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 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 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10、防卫 过当是指( C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1、“在中华人
4、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BCD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危害行为、犯罪的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方法、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故意形式、过失形式、作为形式、不作为形式、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法定的义务、道义上的义务、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AB)。、犯罪时空上不同、犯
5、罪未果的原因不同、犯罪的结果不同、犯罪的行为不同、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不构成共同犯罪。、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事前避险、假想的避险、事中避险、事后避险、罚金刑的执行方式有:(ABCD)。、一次或分期缴纳、强制缴纳、随时追缴、减免缴纳 、刑罚裁量原则是:(C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法为准绳10、下列那些行为且具有如实供述罪行的,属于自首:(ABCD)。、在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归案的、在被通缉
6、、追捕的过程中,自行投案的、正在去投案的途中,被公安机关抓捕的、父母送子女归案的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T)、刑法的体系就是刑法规定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F)、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还有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F)、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却不一定是首要分子。(T)、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T)、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T)、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T)、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F)、一般累犯的
7、构成,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年内(F)、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T)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任选其中的五个题去回答。每小题分,共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在立法中的体现。概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这种行为处以何种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立法体现在:(1)总则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种类、量刑原则等; (2)废止了类推; (3)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则;(4)分则规定了罪状和法定刑2、谈谈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1)必须
8、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2)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1)预见程度不同;(2)是否凭借条件不同;(3)意志因素不同。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那些条件?不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需具备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5、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犯罪集团的特征有:三人以上;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多次犯罪的目的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6、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表现在: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
9、行制度的限制。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分,共分)1、被告人朱某,男,28岁,原系某市大新乡刘家庄村民。1997年9月25日,同村农民韩某挖菜窖,占了朱某家的地,朱某便找韩某讲理。韩某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朱某。朱某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便伺机报复。同年10月25日,朱某见韩某的10岁男孩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韩某男孩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男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父报仇,叫儿子去打韩某的男孩。小儿子受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韩某男孩的小腿就是一锹,顿时将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邻近的群众见状,急忙将男孩送乡医院抢救,终因留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问
10、:(1)朱某和他的小儿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不构成,原因是他的小儿子13岁,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 (2)对朱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对朱某只能定为间接正犯,朱某教唆自己的小儿子去犯罪,因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只相当于教唆人的犯罪工具。2、被告人郑某,男,53岁,某建筑材料厂更夫。被告人郑某,多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次因抓窃贼时,手被窃贼砍伤。此后,郑某在打更时便带一把刀用以防身。1998年4月10日深夜,郑某听到仓库内有响声,并见仓库内有个黑影,即大声发问:“谁?”对方不应。这时,郑某便拔出尖刀向仓库内的黑影走去。盗窃分子突然跃出,向迎面走来的郑某脸部猛击一拳,郑某情急之下,不及招
11、架,便举刀向对方刺了两刀。然后便奔出仓库,边喊“来人,抓贼!”边跑向宿舍去找人。人们闻讯赶来发现盗窃分子被刺后已倒地身亡。郑某见盗窃人已死,便持刀去公安机关自首。问:被告人郑某的行为是构成防卫过当呢,还是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属于正当防卫,理由是:盗窃分子突然从仓库内跃出,并向郑某猛击一拳,实施暴力侵袭,作为防卫人很难判断对方的强度。为了保卫公共财产不受侵害,防卫人采取强度较大的防卫措施,即使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也未超过限度。刑法学总论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 A )。A、罪刑法定原则
12、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A、抢劫 B、贩卖毒品 C、绑架 D、投毒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 A )的犯罪中。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6、行为人误用
13、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B )。A、客体的错误 B、对象的错误 C、工具的错误 D、因果关系的错误7、( A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 C )。A、结果说 B、行为实施终了说 C、构成要件说 D、目的实现说9、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B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必要共同犯罪、10、我国刑罚的目的应采取( D )。A、 惩罚犯罪说 B、改造犯罪说 C、改造与
14、惩罚相结合说 D、预防犯罪说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BC )。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 追诉时效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ABC)。、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尾随被害人的行为 、守候被害人的行为、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BC)。、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帮助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胁从犯)、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AD)。、事前防卫、假想的防卫、防卫挑拨、事后防卫、我国刑法的量刑
15、原则是(BC)。、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罪责自负原则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ABCD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7、缓刑的适用对象是( BC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8、数个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有( BCD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9我国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体现在(ABCD)、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对象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0以有无犯罪组织为标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B )。A
16、、犯罪集团 B、一般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简单共同犯罪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F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句但书规定,是指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T )3、犯罪对象(具体的人或物)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F )4、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F )5、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应否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上。( T )6、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整个犯罪过程)。( F )7、教唆
17、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T )8、结合犯是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为一个新罪,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T )9、被宣判”死缓”的罪犯,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则核准执行死刑。( T )10、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再犯罪无时间限制)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五年内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F ) 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任选五个小题回答,每小题9分,共45分)1、谈谈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和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2、简述犯罪概念的特征。(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2
18、)具有刑事违法性;(3)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3、刑事责任与刑罚有何联系、有何区别?联系:刑事责任存在与否决定刑罚的存在与否;刑事责任的轻重决定刑罚的轻重。区别:性质不同;有罪必有责,但有责未必有刑;刑事责任与犯罪同生,而刑罚是在法院有罪判决生效后执行。4、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预见程度不同;凭借的条件不同;意志因素不同。5、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向有关机关或有关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且自愿置于司法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2)如实供述自己的所犯罪行6、简述缓刑的成立条件。(1)适用
19、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影响。(3)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被告人许某,男,23岁,待业青年。许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3月7日刑满释放。2000年12月18日晚11时许,在某城镇公路桥上乘被害人原某(女,17岁)不备,突然将其抱住,欲行抢劫。原某与其搏斗,许某遂拿出匕首威胁,抢走了手表一块(价值206元)、金项链一条(价值1342元)。然后,许某猛掐原某脖子,致其昏迷后将她强奸。为了灭口,许某用匕首朝原某胸部猛
20、刺数刀,然后逃离现场,原某被过路群众救起,经抢救脱离危险。问:(1)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几罪?许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强奸罪和杀人罪。许某基于抢劫的故意,实施了抢劫行为,所以构成了抢劫罪。同理,构成了强奸罪和杀人罪。(2)被告人有哪些法定处罚情节?许某有构成累犯从重处罚的情节和杀人未遂的法定情节。2、被告人王武,男,27岁,因犯抢劫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审理期间,王武的哥哥王文知道通缉在逃的重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赵滨的藏匿地点。王文即要求王武的辩护律师李超将该线索提供给王武,让王武向公安机关报告,以立功并求得从轻处罚。李超在会见王武时,将该线索 提供给王武。后王武向公安机关报告了赵滨的藏匿地点,
21、公安机关根据王武提供的线索将赵滨抓获归案。后赵滨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问:王武的行为能否构成立功?为什么? 被告人王武的行为应成立立功。理由是:王武事实上提供了赵滨的藏匿的地点,符合立功的表现之一;减轻了公安机关抓捕罪犯的负担;表明了犯罪分子的悔改诚意。刑法学总论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C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2、凡是本国人犯罪,无论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B)。A、属地原则 B、属人
22、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3、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C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4、下列 哪些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C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B、醉酒的人 C、完全不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D、尚未完全尚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D),应当负刑事责任。、杀人罪和盗窃罪 、绑架罪和抢夺罪 C、诈骗罪和失火罪 D、杀人罪和抢劫罪6、甲误以为把乙杀死,扬长而去。后乙被他人救活。这是甲的( C )。A、行为的差误 、手段的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 、对象的
23、错误、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前提条件是(A)。、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不履行义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于( A )实施的犯罪中。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9、甲为了杀死妻乙,将准备好的毒药偷放在乙要服用的中药汤中。乙嗅到气味异常,遂把它倒掉,并报告公安机关,查明中药汤中含有磷化锌。公安机关将甲予以拘留。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C )。A、杀人预备 B、杀人中止 C、实行终了的杀人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杀人未遂10、丁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9年5月3日刑满释放。2001年4月5日又犯煽动颠覆
24、国家政权罪,应当判处管制。那末,对丁某应认定为 ( D )。A、一般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C、混合累犯 D、不构成累犯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1、以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则有( ABC )。A、 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领域内”包括( ABCD )。A、领陆和领水 B、领空 C、我国的船舶、飞机内 D
25、、我国驻外使领馆内4、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 ABC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C、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D、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5、行为人在法律认识错误包括( ABC )。A假想的犯罪 B、假想的不犯罪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量刑上的误解 D、因果关系的错误6、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有( BCD )。A、危害行为 B、犯罪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手段7、不作为形式的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ABC )。法定义务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义务 C、行为人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D、道义上的义务8、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BC )。犯罪的预备阶
26、段 B、犯罪着手之后而实行完毕之前 C、犯罪实行终了而结果产生之前 D、犯罪结果发生后9、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共同犯罪( ABC )。A教唆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 B、与完全尚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一起放火的 C、同时故意犯罪但主观上无联系的 D、有共谋但无共同行为的10、刑罚对犯罪分子专门适用的功能有( ABD )。A、惩罚功能 B、改造功能 C、安抚功能 D、感化功能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T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F )3、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
27、罚制。( F )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任何犯罪成立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T )5、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人或物)。( F )6、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T )7、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T )8、结合犯和结果加重犯都是由两个罪合成的一个新罪名。( F )9、防卫过当是超过防卫限度的犯罪行为。( T )10、刑罚是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T )四、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可以任选五个小题回答。每小题9分,共45分)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中的体现。刑法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立了轻
28、重不同的法定刑。2、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有何区别?犯罪概念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有何特征,而犯罪构成回答的是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立犯罪;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3、简述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4、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5、我国刑法总则对死刑的适用作了哪些限制?我国刑法对死刑作了四个方面的限制: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主体的限制;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6、简述我国刑法数罪并罚的三种方法。一人犯有数罪,且都被发现的,按照并罚方法并罚;
29、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的,采用先并后减的方法并罚;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的,采取先减后并的方法并罚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1、石某, 男,1985年4月5日生。2002年3月17日盗窃某军用炸药两包,并于次日晚9时许,将其仇人葛某炸死。在公安机关对他拘留后,他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于2002年2月9日盗窃他人1890元财物的事实。问:(1)从罪数理论出发,分析石某盗窃炸药并炸死人的行为是什么犯?牵连犯。其手段行为构成了盗窃罪,其目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2)石某的行为构成几罪,有哪些法定从宽或从严处罚情节 ?石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他具有未成年人
30、犯罪从宽处罚和盗窃罪自首从宽处罚的情节2、被告人马某,男,20岁,待业青年。被告人潘某,男,19岁,工人。二被告人既是同学又是邻居。被告人马某于1996年9月16日下午去商店买烟的途中,遇到女青年乔某,对乔说:”大姐搞对象呀!”乔没理睬。当乔某行至马某家门口时,马某便采取暴力将乔推倒在院内。 当乔问:”你干啥呀?”马没容分说,又将乔拽进屋内,并按倒在炕上。在乔坚决反抗的情况下,马某喊出到其家串门的潘某(潘当时在前屋内看杂志)。潘进屋后见此景发楞。马便駡潘:”妈个的,你站着干啥,还不给我帮忙按腿!”潘遂上前按住乔弓着的两腿。此时,乔说:”大哥,你也这样呀?!”。乔在反抗中踢潘一脚,潘乘势将乔的裤
31、子拽到胯骨处。马见乔已无力反抗,便让潘出去, 随后强奸了乔某。 问:(1)马某与潘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构成共同强奸罪。因为他们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都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 (2)他们各自应负什么责任? 马某从犯意的产生、实行都起主要作用,应认定为主犯。潘某只是帮助马某实施强奸,起了辅助作用,因而是从犯。刑法学总论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刑事责任:犯罪人应当承担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分子接受的刑法上的否定评价。2、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形态。 3、牵连犯: 是指犯罪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4、
32、单位犯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家机关,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5、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并决定是否立即执行的审判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 罪行 )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 )相适应。2、犯罪的( 行为 )或者( 结果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 客观基础 )。4、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5、 紧急避险
33、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6、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 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能超过( 二十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 减轻或免除处罚 )9、对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罪犯,应采取( 先减后并 )的方法并罚。10、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的行为,并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称之为( 连续犯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什么?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则未必
34、;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要件,而对象则不一定;犯罪客体均受到侵害,而对象则未必;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标准,而对象则不是。2、简述不作为形式犯罪客观方面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特定义务;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结果。3、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内容、性质和作用不同;(2)一种犯罪一个目的,而可出于多个动机;(3)一种动机可实施不同目的的犯罪;(4)目的是某些罪和成立的要件,而动机只影响量刑。4、简述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1)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以上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有共同的犯罪故意。5、简述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是指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
35、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刑罚不致危害社会的,附条件的暂不执行原判刑罚,但又保留执行可能性的制度。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材10分,共20分)1、被告人洪某,男,1982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21日,洪某见一女孩(10岁)在塘边放牛,洪某强要牵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背回家。洪怒,用手中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受惊,发泄不满。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惊慌落水。洪见状颇为得意,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女孩被溺死。问:(1)洪某的行为与女孩被溺死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洪某表现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有因果关系。应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从洪某抢救女孩的行动看,他没有希望或者放
36、任女孩被溺死的意志因素,所以,他主观心理上不具有故意。(2)根据犯罪主体的构成条件,分析洪某应否承担刑事责任?洪某年15岁,只对故意杀人罪承担刑事责任。而过失引起女孩死亡,所以他对本案不负刑事责任。2、被告人王某,男,17岁,初中毕业后闲居在家。被告人吴某,男,53岁,下岗工人。 被告人王某某,女,28岁,个体工商户。系王某的姐姐。被告人王某在公园闲逛时,结识了吴某,日子长了当作知己。一天,当王某谈到自己没有工作靠父母给钱不够花时,吴某讲:”有本领的人可以去偷去抢,不需要向父母伸手”。王认为”有理”。几天,王带着刀子,躲在一处暗弄里,伺机作案。当见一个女工路过时,王就威逼她入弄,强行搜走了她的手表、金戒指和1260元现金(总价值3100余元)。并强行奸污了她。三天后,王某于深夜盗窃了一家服装商店,共窃得毛料男女长裤26条。后放到其姐姐王某某家中,并告之详情,让姐姐代为保管。不久,王某在销赃时被抓获。问:(1)分析上述三被告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王某和吴某构成共同盗窃罪和抢劫罪。原因是王某的行为都在吴某的教唆故意之内。 (2)三被告人各自的行为应成立何种犯罪?王某构成盗窃罪、抢劫罪和强奸罪;吴某构成盗窃罪和抢劫罪,对超出其教唆范围的强奸罪,不负刑事责任。王某某事后得知是王某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单独构成窝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