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B 情感和社会性 发展三大领域。2、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C普莱尔 儿童心理出。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C华生 用学习理论 C 佛罗伊德 提出了 C皮亚杰 在瑞士开始5、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婴儿传记作者是 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D 高尔顿 ,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D 华生 。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或者乞丐或盗贼。”这是 A华生 的代表性观点。8、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出
2、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 C 四个 阶段。9、 B华生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10、D 维果斯基 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11、 C被动的互动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12、 B唤起性的互动 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1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A 270 天左右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A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14、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 A胎儿 造成损坏的因子。15、分娩过程通常需要经过 B三个 明显的阶段。16、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3、,即 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重儿 。17、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A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 A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18、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 A阿普加 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19、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 C突触 ”。20、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D分化 。21、大脑 B左半球 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大脑 B右半球 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22、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
4、头尾原则和D近远 原则。23、“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 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24、 C脑垂体分泌生长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 都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25、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 D头尾 原则和远近原则。26、视觉悬崖是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婴儿 C 深度知觉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27、 D再认 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了, D回忆 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28、1824个月时,婴儿能逐渐理解,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这时婴儿获得了A客体永久性 。29、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D三山实验 研究。30、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
5、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小草被踩了会疼 C泛灵论 的特点。31、皮亚杰用著名的守恒任务来研究幼儿的 B直觉思维 。32、一周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因此我们称之为“ D单词句 ”。33、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展过程中 C词义的过度扩张 。34、“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幼儿在亲吻妈这种句子被称为“ B电报句 ”。35、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过程中的 A过度规则化 现象。36、认为人类大脑中天生有一个“
6、语言获得装置”(简称LAD),这个装置这是 D乔姆斯基 的观点。37、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A扩充 。38、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内)具有的基本情绪体验有B感兴趣、痛苦、厌恶、快乐。39、6个月以后婴儿才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有C惊奇、害羞、嫉妒。4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婴儿的第一个社会件行为表现为内源性微笑。41、属于复合情绪的是 A内疚和自豪 。4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自我忘识情绪的发展。43、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的“糖果实验”主要是 B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7、。44、A气质 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45、由于 B困难型 气质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因此最能引起研究者的兴趣。4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 。47、当孩子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时,说明孩子的 A自我认识 已经形成。48、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B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前自我评价阶段,与成人的自我评价没有明显的区别。49、通过snap训练法,可以 D帮助高攻击性儿童减少攻击行为。50、许多的社会机构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 A 家庭 。51、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是
8、A权威型 。52、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使用有弹性的规则是 A权威型 教养方53、在 B 专制型 教养方式影响下,儿童可能产生的行为特征是退缩,恐惧,情绪化,优柔寡断,急54、从控制-反应维度判断,忽视型教养方式是属于 D低控制、低反应 。55、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 C同伴影响 则不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56、A 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再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57、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 A被拒斥的儿童 往往被认为有较多二、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
9、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2、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心理和行为反应不断变化、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变化过程。3、个案研究法-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4、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
10、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6、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9、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
11、儿童的“最近发展区”。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13、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14、遗传力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15、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6、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17、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
12、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应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体的优势脑半球。18、气质: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19、阿普加量表:由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20、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21、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
13、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22、视觉偏好法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23、知觉整合能力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24、感知运动图式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25、客体概念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26、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
14、“妈妈语”。27、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28、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29、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30、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
15、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31、移情: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3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3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34、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35、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36、拟合
16、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37、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38、自我控制: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39、自尊: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4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41、情绪与移情-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移情是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42、社会化: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43、家庭功能:家庭为
17、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44、隔代教养:简单地说,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45、同伴与同伴互动: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6、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47、联合游戏: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因材料的交
18、流而互有沟通,可能也有自发的相互配合,但没有分工,没有对材料、活动安排及活动目的和结果的计划与组织。三、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
19、、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
20、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
21、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22、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
23、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6、观察法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观察法的结构
24、性观察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观察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自然环境观察法是在自然的环境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构性观察法是在实验室中设计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的情景,然后透过隐藏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幼儿,看儿童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因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结构性观察室一种较好的观察方法,还在于它使所有的被观察者都面
25、临相似的情境,但是它的生态效度不如自然观察法。7、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有哪几种方式? 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问卷法、访谈法。8、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
26、),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9、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10、简述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分娩是指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孕妇身上分离、排出的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
27、胎儿娩出、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可能的并发症有缺氧、早产、足月低体重儿。11、简述新生儿的反射。新生儿的反射包括生存反射如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原始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眨眼反射能在强光下保护婴儿的眼睛;吸吮反射可以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等。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而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们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12、简述神经元的分化、突触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的含义。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
28、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13、简述各脑区的成熟顺序、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1)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2)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
29、体的左侧。(3)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经验对用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14、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遵循的原则和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在婴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1岁后到青春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展最快的身体部位。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2)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身体各系
30、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唯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的过程,如: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15、简述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
31、(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2)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3)营养: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营养。(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的现象。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5)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
32、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童受伤的因素。(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细致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16、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1)涂写。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2)模仿和临摹。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到5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3)流畅书写。6岁以上的
33、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17、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1)儿童头几年动作发展的进程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即由上至下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有近及远近躯干的肢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腿等后发展,即头、躯干、手臂的动作发展先于双手和手指的发展。(2)儿童早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生理成熟有关,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遗传、环境、营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动作发展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也是影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因
34、素。18、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19、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1)气质遗传的可能性。气质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
35、的稳定性。(2)人格特征遗传的可能性。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这些稳定的特质和习惯,似乎更多地收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却让我们看到遗传对某些人格特征的影响力。20、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
36、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21、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婴儿主要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外界环境。(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2个月后,婴儿开始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动作。婴儿的动作不仅仅只涉及自己的身体,还涉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4)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个月):8个月以后,婴儿出现了目标指向性行为,行动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他们开始使用已知的方法来应付新的环境。但该阶段还没有新手段的发明与创造(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1周
37、岁后,婴儿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6)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1岁半以后,儿童获得了符号表征能力,他们能用符号或表象来再现不在眼前的物体和过去的事件。符号表征能力的出现还使婴儿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22、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2)前概念性: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思维的前概念性还使儿童掌握的概念往往与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相联系。
38、(3)泛灵论: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这使儿童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认为万物有情。他们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4)直觉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幼儿无法掌握守恒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可逆性。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5)分类能力:幼儿已经表现出分类的能力。第一阶段在儿童2-5.5岁期间。儿童可以按照物体间的关系把他们认为有关系的物体归为一类。第二个阶段在儿童5.5-7岁期间。可以根据相似性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是还不具备对事物进行等级分类的
39、能力。直到第三阶段(7岁以后)儿童才能在进行等级分类的同时也了解各级分类之间的包含关系。23、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1)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2)弗林效应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教育的进步可能在三个方面促成弗林效应:教育使人们更会应对测验;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教育使人们具备了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饮食、健康,甚至教养技巧的进步,都会促进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智商的提高。智商的进步更多的表现在视觉空间技能方面,这与20世纪视觉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关。(3)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40、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4)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这种种因素中,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33、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物权意识”常会引发一些冲突,这可能并不
41、是孩子自私的表现,而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所以,当遇到幼儿争抢玩具时,可以首先将幼儿的占有欲理解成他们成熟的标志而加以肯定,然后再鼓励他们让步,而不是一味地从成人的眼光出发坚持让孩子与人分享。同时,成人也应该允许孩子拥有某些为数极少的、只属于他自己的、可以不与人分享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总之,父母和教师应持保护性的态度,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用各种策略引导孩子服从那些必须服从的规则,而对孩子们不违反规则的自我坚持,则给以鼓励、接受和支持,这样,幼儿就能逐渐学会在自我坚持和遵守规则、在自我主张和考虑他人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自我概念。24、
42、举例说明词义的过度扩张、词义的过度缩小和语言的过度规则化。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赋予他说出的单词很多不同的意义,例如把能走动的四足动物,如猪,都称呼为“狗”;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例如认为“白菜、青菜是蔬菜,茄子不是蔬菜”。 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过度规则化还表现在幼儿对句子的理解中,如幼儿对“主词十动词十受词”的句子理解和掌握都是最好的,在这类句子掌握后,如果幼儿听到被动语句(“受词+被+
43、主词+动词”),他们仍会按照语序原则来理解这个句子。如“妈妈被小明背着”,孩子们也会理解成“妈妈背着小明”。25、举例说明母亲会以哪些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语陈述作出反应。(1)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儿童:“要牛奶!”妈妈:“哦,你要喝牛奶了”);(2)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儿童:“叔叔有小小个狗”,妈妈:“对,他的狗很小”);(3)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儿童:“今天雨下大。”妈妈:“哦?下雨了?”)。26、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1)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
44、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2)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3)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27、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45、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28、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29、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
46、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在婴幼儿阶段,孩子们情绪掩饰的能力也有发展。在3岁以前,婴幼儿就开始表现出一些有限的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能力。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幼儿调节恐惧或其他消极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智的不断成熟,婴幼儿对情绪的有效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30、简述情绪表达规则。(1)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2)最大化规则:主要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强。(3)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4)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通常是相反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例如,当你收到
47、的礼物并不尽如人意时,也要抑制住自己的失望表情,而表达高兴的情绪。31、依恋的定义?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1)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会促使婴儿对他人、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产生期待和信念,形成心理表征“内部工作模式”,它将成为日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并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2)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同龄人中也更受欢迎。而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安全感。(3)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和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成年后与他们的配偶也有安全的亲密关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亦然。32、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1)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2)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3)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34、简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