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能力与能力培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能力与能力培养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议能力与能力培养摘要: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行,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依赖网络学习平台,以混合性学习方式,创建一个在课堂之外的集资源、交流、学习、思考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来提升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效率。因此,本论文在浅议能力的基础上重点从培养模式上论述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具体的章节设置,并以多用电表的教学例子加以举例。总结全文得出这一培养模式对中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指导意义,并给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关键词:能力; 能力培养; 案例学习; 网络支持平台Shallow ability
2、to negotiate and ability trainingAbstract: A new round course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is being carried on smoothl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 core concept of a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hich means a higher demand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herefore, I propose to create a se
3、t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resources learning and thinking involved i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herefore, the article focus on discussing Students ability as well as specific chapters set from the train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ab
4、ility and take the multicentr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en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training model makes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gives a further improvement scheme.Key words: Ability; Ability training; Case studies; Network support
5、platform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能力。作为培养未来新型人才主阵地的中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认识其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中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浅议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以及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总是和活动紧密联系,一个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只
6、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了解人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表现,它来源于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这里包括你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你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你在社会上的人脉关系和应变水平。只要你能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你就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要发展要立足知识经济时代,就必须要有能力。1.1 能力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形成取决于大脑的机能,但最主要的还是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受教育程度和长期从事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知识和
7、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1.2 中学生能力的分类中学生能力培养涉及到众多知识技能的培养,诸如:学科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培养、学习意识及实践素养培养等。其中,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带有明显特点的特殊能力,它体现学生履行教育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承受水平,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所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根据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总结,创新能力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2.1 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能力。学生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智力范畴内的学生的给出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口语表达
8、能力、肢体语言表现能力和书写能力等。1.2.2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的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尺度,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向性,一般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学习培训所获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处理能力、学习内容接受能力、学习过程自控能力等。1.2.3 核心能力 学生的核心能力一般是学生通过长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反思而形成的,更能反映学生能力的本质特征。它是学生能力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具有很强的教育指向性,它也是衡量学生个体优势的重要指标,是鉴别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学生能力的众多特征也是通过核心能力层面体现出来的2。2 浅议中学生能力培养现阶段
9、的中学生能力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现代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革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研究, 彻底摒弃了以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五个要素中, 最活跃的是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提倡人才竞争的今天,在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衔接过程中,能力培养被看作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基于网络的中学生能力培养可以在传统培养的基础上提供持续性辅助与支持3。任何一项活动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学生获得经验、教训
10、及相应的能力。在线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际上是借助网络环境,通过对诸如案例、视频等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创新技能和思维能力。2.1 中学生能力培养模式2.1.1 混合性学习混合性学习,是指学习方式的非单一性。例如当一个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通过阅读书籍来完成作业,这就发生了混合学习。由于结合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混合学习法正逐渐被接受和采纳。在校中学生,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要求、学习动机各有不同,在传统的中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尽管在互动、交流等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人际交流等各种学习形式,但由于不具备灵活性,受时间、地点、人数总量的限制,且不能兼顾不同学
11、生的学习要求,存在着各种问题。混合学习将传统的黑板+粉笔学习与信息化的在线学习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其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及空间灵活性差、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也可以解决在线学习学习者容易出现的懒惰、缺乏人际之间相互面对面的互动的问题,其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整合的深化。如何将混合学习理念融入中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具备可行性的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会被摒弃,并且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信息技术下的在线学习也将同时被采用,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再回顾。两种方式的结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4。2.1.2 在线网络学习 借助混合学习法,给学生一个不让时间空间
12、影响的、连续性的环境就要“借助网络”。这与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是相符合的,而不是要对立或抛弃现存的中学教学培养方式。借助网络主要是为了辅助学生在正式课堂学习之外,接触到更直观、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培养。“网络教学环境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基于教学环境,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递授,以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系统环境。”对于网络教学环境的评价标准而言,首先是看“是否运用网络技术”,其次要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网络技术是否很好地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服务了”等5。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阶段的培训方式、学习有了突出的改进。在中学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与
13、时俱进,以弥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实践性知识不足,学习时间、地点有所限制,学习反馈与及时交流沟通不足,了解真实案例情景不够等问题。借助网络平台的作用,将网络教学应用于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接受传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找到一个可以支持其三年学习的不间断的网络培养支持,让其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及时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技能。2.1.3 案例学习因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教育型和叙事型地文字在网络上不能很好的表现和吸引学生。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怎样吸引学生的关注是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热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通过“以案例学习方式进行”的教育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创新能力这类抽象的知识来说,案例学
14、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国内研究者都认为案例学习是教师、学生和案例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案例是学习的对象,案例学习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讨论分析的引导者、协调者。案例学习一般要经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课后反思”四个阶段。教师在全程中都需要引导学习者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将学习者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或者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反馈意见,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对问题进行整合,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案或对问题的研究成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15、完成一个案例学习的过程。依据功能的不同,在教学中可将案例大体划分为三类:第一、小品型案例。特征是篇幅小但针对性强,运用在某些理论或方法介绍的后面。这些案例可不讨论,作为“例题”使用。第二、综合分析型案例。是对某个定理的全面叙述,因篇幅较长,用在某些专题或课程小结时讨论使用。可先印好发给学生,在分析完相关知识以后,让学生先独立作业,然后分组讨论或在课堂上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则负责组织、协调、记录、总结等工作,以免出现跑题、争辩等现象。第三、练习型案例。采用描述或者专题分析型案例,作为重点内容,课后用来练习或考试。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要在课堂上组织好案例的讲述、讨论、训练,还需注意处理好与其它教
16、学方法的关系并因时、因材施教。高年级和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的教学可适当安排较高的比例,因他们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好,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易被调动起来,案例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案例学习呢?第一、认真预习。学生应预先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材料和相关内容;要善于从复杂的案例中寻找疑问;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发现。第二、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除能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外,更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总结收获。案例学习后,学生应总结在案例阅读、讨论、发言准备与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案例的理解与收获6-7。2.2 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根据培养
17、学生能力的定位,培养要符合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和学习需求,适时地提供连续性的支持引导。当前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简言概括,即:从中学生入学培养中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学习实验动手操作整个过程中,培养模式在其中给中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引导环境和活动。学生在任意一个学习阶段,都可以在体系当中找到相应的支持。2.3 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2.3.1 理论学习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要想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其知识量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重组。学生要达到知识量上的不断丰富和知识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例如:在新生入学培养中,模式中安排一些对学生的
18、素养培养案例,包括国家对中学生的政策、学校的法律法规、学生的学习意识等知识。这些知识对刚接触中学教育的学生而言,对将来面临的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通过在线的培养环境涉及一些客观的具体内容,给中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素养、目标定位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学习生涯。在新生入学培养完成后,学生将学到具体的理论教育课程,通常会在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个阶段学习到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等一系列理论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是理论性的,给学生以一个启发性的思想。这些启发性的思想怎样通过具体的案例、实践性知识来衔接,就需要通过培养模式来涉及具体的知识内容。例如:围绕学生为中心,先根据理论课程的各
19、定理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情境创建,学生在具体的案例环境中获取相应的概念、并进行案例学习反思,通过单独思考、在线小组讨论、总结出结论和成果等来实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如此循环,传统教学课程与在线的培养环境之间形成即时的互补,让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得到提高。2.3.2 实践动手操作学习学生能力与实践动手操作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学生能力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获得而形成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条最根本的途径。例如:目前的培养学生能力摸式,一般来说,二年级左右学生开始进入学校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在实验操作开始之前,在线的培养环境会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时间
20、的实验操作学习,传统的学习是学生先预习材料,由教师提供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但学生自己可能并不能理解具体过程为什么是这样,而且参与学习的人数多,时间的限制导致不能一一答疑。然而,在线的培养环境在此时可以发挥优势,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验教学视频统一放在培养平台上,并给予点评。学生之间则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共享和反馈、相互点评,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实验教学的影响范围,并能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优缺点在哪里,对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内容接受能力等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当期的实验教学视频不但可以在在线的培养环境提供,而且也可以提供往年的一些优秀的实验操作录像、教师教学录像等视频材料和专
21、家点评,这些宝贵的视频图像资料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概念。2.3.3 实践经验积累在动手实验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取和积累思考和创新的经验,为自己更高层面的发展莫定重要的基础。在学生走上实验操作的环节时,在线培养环境也具有其使用意义。它能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基础知识和案例,例如:学生沟通记录、班主任点评、实验案例与学习反思等,这些案例能帮助学生应对来自实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在线的网络培养环境与传统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结合,即新的培养模式的形成,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接受中学能力培养过程中获得持续的、全面的指导与支持。具体的实现流程如下图所示8-9:学生素养培养(中学
22、教育政策)(学生学习意识)(学生学习素养)新生入学培养案例情景的设计学生学习各知识点案例学习反思以学生为以学生为中心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课程总结与自我发展协作学习与交流学生实验操作、视频共享与互评优秀学生的操作实录录前期学生的操作实录实验操作学习学习者社区学习案例学生沟通平台实践反思日志实践性基础知 识实验动手操作实验操作演习2.4 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章节建设2.4.1 具体章节的布置在规划章节的基础上,对每个章节的能力培养环境形式有一个基本的布置,即按照章节总体概述理论性知识的解析单元知识分析实验细节及应用章节案例学习者讨论社区章节学习考查学习参考资料,围绕这样一个基本模式进行设计
23、,如图所示10:章节概述(序言)少量理论知识讲解单元知识讲解实践细节及应用指导章节综合案例学习参考资料章节学习调查学习者社区提供章节内容的基础性知识该部分可供尚未接触理论知识的低年级学生使用提供作为范例的案例解释相关概念,提供帮助理解的多媒体文件(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提供作为问题情境的案例,针对相关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提供互动社区,帮助学习者讨论及反思相关章节的问题,引发头脑风暴通过系统分析及调查,了解该章节需要改进的内容,为下一步培养提供参考提供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料,对该章节知识有深入了解者进行知识补充(1)章节的总体概述,即以序言的形式对该章进行一个较为粗略的描述,让学生对
24、该章节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来判断自己如何学习该章。由于培养环境可以针对不同的中学生,每个人的能力素养水平不一,所以一个前提性的概述是帮助学生顺利定位的有效途径。(2)提供少量的理论性知识的解析。这一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该章节的主要理论背景,理论背景的缺失会导致技能的信息缺少理论支持。但这部分内容不会非常深入或全面,我们更注重于让其发挥引领作用或学习指导作用。由于通过在线的方式来让学生接触理论知识可能并不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太大篇幅的理论知识反而可能会引起学习者的反感,进而影响到其能力的培养效果。(3)单元知识分析。这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多媒体或者案例的形式解释相
25、关概念,借助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分析,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部分的理解。(4)章节综合案例。笔者希望能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具备较大问题情景的案例,借助这些案例将该章节的实践内容和综合理论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将整章的信息融会贯通。学生通过将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如何实现该章节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提供综合性的章节案例之后,培养环境需要提供一个供学生讨论、反思的在线平台,通过在线平台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可以进行加深理解,讨论的结果可以在学生这个学习群体中产生良性的效果,帮助他们实现个人隐型知识向集体显性知识的转化。(6)随着教育案例的不断涌现、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为了帮助学
26、生更好的理解自己对该章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培养环境会设置一个针对该单元内容学习情况的考查。通过学习者对内容的考卷填写,体系能随时跟踪了解学生对章节内容设置的学习效果和满意程度,从而实现章节的动态更新与维护。(7)提供一定数量的学习资料。其中包括网络的学习链接、纸质的文本书籍、优秀教学网络社区等等,给对该章节内容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学生一个更广泛的接触该内容的机会。由于章节能提供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也许不可能满足每个学习者的需要,因此,提供一个更广泛学习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是非常有意义的。2.4.2 设计示范以多用电表的使用章节为例按照章节设置的规划,笔者设计了“多用电表的使用”这一章节的基本内容点。具
27、体内容如下所示:开篇先提出一个案例,或者问题,或者场景(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多用电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看下去的欲望),提出单元目标。第一节:提供相关的理论(如:多用电表构造、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有何限制条件等理论层面的资料)。第二节: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及拓展(如:多用电表与实践应用,给出相关的方法、步骤,并给出相关实例,提供学生的具体操作范例(以迁移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案例学习)。第三、四节等: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及拓展(将多用电表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也一并给出,同时提供相关实例,与第二节相似,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第五节:理论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如:多用电表在科研环境下的应用,例如与新技术
28、的结合检测电路故障测量数据等,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社会信息化日益加深,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需要学会利用新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互补充,互为辅助)最后一节:实践案例解读(可与开篇提出的案例相呼应,也可重新给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布置学生作业,在讨论板中设置每一章的大讨论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该章后,对讨论题进行讨论;作为反思性学习,增强他们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加强教学效果)学习者社区:提供一些综合性案例的反思问题,引导学习者的思考。并在该案例反思的讨论中,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建议。学习调查:根据本章的具体内容设置了3个开放性问题,让学习者为本章节的内容设置提出一些
29、意见和建议,帮助更好的改进章节的内容。学习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目或者网络资料链接,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指引。2.4.3 具体章节设置的重点每一节最好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实例,并提供案例解读或引导案例反思,并提出相关的教学思考题。做到以在线案例学习为起点,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支持,以反思性教学为结束,以体验式学习作为贯穿学习的主线,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在展示课程的时候,需要设计课前的思考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相关情境中学习。在课程后面提供章节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是书目、网络资料链接等)由于培养模式是定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尽可能提供的材料是贴近实践的需要,不要太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要让
30、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实实在在的具备一些探索前沿的、新颖的内容或者想法,已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其他的内容点到即可。理论的内容可以通过提供参考资料的形式,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线下的自主学习。在线的培养环境强调以理论为内容的基础,更注重提供实践性的案例和情境进行教学与学习,不要堆积太多宽泛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可以通过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习得。在线的培养环境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实践性案例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迁移知识,获得应对不同情境的处理问题能力。3 结论3.1 本文通过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国家中学教育政策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与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具有重
31、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研究符合新课程的需求也非常可行。 第二,传统的教育培养仍是当今的主要培养方式。本论文的思路则是将互联网支持的混合学习融入目前的能力培养方式中,构建一个以传统教育培养为基本,以在线的案例学习方式为补充的一个全面的、可持续性的、高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它能补充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三,在线的案例通过可靠的分析,将学生所需的能力依照案例的单元设计为切入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化的学习氛围。借助网络实现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能广泛应用于校园网以及家庭互联网,可以提供大量学习所需的相关资源、工具、场景,具备现实的可行性。3.2
32、改进方向 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论文还存在着许多欠缺有待补充,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育的修正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比如,是否有充分的政策和设备支持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在线的案例学习如何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宏观方面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在微观操作层面如何将这些能力转换为相应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在线的培养环境如何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比较差异供教师做下一步规划。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中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新模式,持续的为学生提供能力支持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者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作为一个辅助学生教育课程学习,接触到更全面、更广泛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模式,虽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但必
33、将在学生能力培养这个大舞台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56178.2阎金译. 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121.3朱超华核心能力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205220.4祝智庭.盂琪 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M.北京:中国远程教育出版社,2000:P3034.5潘娃民关于网络教育环境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5,(5):2228.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872.7 Mary A Lundeberg: Who Learns What From Cases And HowM. London:LawrenceErlbaum,1999:5671.8宋述强基于网络的案例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中心,2005,(6):1217.9李俊峰我国中学生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8,(4):1621.10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2-1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