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点总结.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1.教育者教育的构成要素2.教育中介3.受教育者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平衡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二、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含义: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分为专修科、本科、研究生。教学组织分为全日制和业余、面授和非面授、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高等教育的特征: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间,主要涉及高深知识、专门知识、相应技能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目的1.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2.文化拓展1.育人1.品德培养2.知识传授基本功能1.政
2、治2.促进社会发展2.经济功能3.文化1.促进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衍生功能2.加速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重组3.成为学术权利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或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4.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闲暇的生活方式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中方早期大学代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西方早期大学代表: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1.开始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愚昧,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2.在培养目标上,培
3、养人格健全、完美、知识丰富的人3.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主导地位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1.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教学重要内容2.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1.在原有育人和科研的职能上,增加社会服务职能2.范例:美国高等教育P17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夏商时代就产生了学校2.“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文献记录的高等教育机构3.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4.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端5.董仲舒对汉代
4、太学做出总要贡献6.南宋朱熹振兴了书院7.张之洞开创学生赴外留学8.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完全人格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1.培养人才2.科学研究3.社会服务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都要有,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生命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趋势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四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等学校的教师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高校教师职业觉得定位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
5、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1.物质待遇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表现2.职称晋升状况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1.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成长1.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的专业发展2.专业能力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1.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2.学习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一、高等学校的教师1.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准教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4.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关注“我怎么才能行”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为指向,关注专业发展自身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区
6、别1.高校教师虚拟关注阶段的缺失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断1.专业学习高校教师成长途径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1.教书育人主要任务2.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3.社会服务1.职称结构4.专业机构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2.年龄结构5.学缘结构3.学历结构二、高等学校的学生1.学生的人学生的本质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家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2.学校3.同辈群体二、高等学校的学生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4.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1.主动性大
7、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2.开放性3.独特性4.创造性1.自我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2.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是参与者和推动者3.具有独立性、探索性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1.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体现在指导和管理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师生间的道德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制约1.平等对话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2.相互尊重3.共同分享4.彼此评判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受三种因素制约:知识、学生、社会1.学科中心论: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编排上
8、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2学生中心论: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3.社会中心论: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三、高校课程的组织1.分科课程:最常见1.学科课程2.关联课程3.融合课程:如生物化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4.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2.活动课程3.核心课程1.显性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1.物质层面高校课程的类型2.隐性课程2.制度层面3.精神文化层面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课程1.必修课程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2.限选课程3.任选课程不是简单的若干门课程的叠加,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结构特征1 .构建导向1
9、.外部因素: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内部因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专业课和选修课少2.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单门课程间相互搭配和融合的问题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纵向上考察学生先学什么再学什么的问题1.课程方案的设计2.课程目标的确定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高校课程的组织1.课程价值观:人才培养的指向由“高深学问”转向“为社会经济服务”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2.课程体系:统一大于多元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高校课程的改革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
10、开展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课程与教学改革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2.对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第六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1.师生共同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内涵3.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4.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4.从教学活动的方
11、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1.由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2.由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3.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具有更高水准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1.教学的相长性:老师教促进学生学,学生学促进老师教,老师教老师学互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2.教学的发展性3.教学的教育性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你从哪里出发教学准备阶段2.你要到哪里去3.你如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4.你怎么知道是否到达想到达的地方1.教学语言技能5.教学
12、讲解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实施调控阶段2.板书板图技能6.提问技能调控10.结束技能3.教态变化技能7.导入技能4.教学演示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1.练习3.测试反馈评价阶段2.提问4.考核好处:对老师而言,发现教学不足并改进,更好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加强同学间相互了解反思总结阶段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1.主教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P1002.助教行为3.管理行为1.接受型学习方式4.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2.自住性学习方式3.合作性学习方式1.知识呈现策略1.讲授2.直观演示2.信息沟通的策略1.问答2.讨论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1.练习指导3.巩固知识的策略
13、2.阅读指导3.活动指导4.组织管理的策略第七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含义: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物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内涵1.谁来评价步骤2.评价谁,如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3.评价什么1.鉴定分层功能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2.反馈调节3.激励导向4.教学功能二、教学评价的类型1.绝对评价:评价每一个对象1.按评价标准2.相对平价:群体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同一个个体,不同时间或侧面进行评价1.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前,对学习者各方面进行评价2.按评价的目的2.形成性评价:过
14、程评价3.总结性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3.按评价的表达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三、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专业认证1.院系级评估2.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2.专业与课程苹评估3.学生平评教与教师评学4.教学督导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内容: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方面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2.传统学生学业评价方法1.日常测试2.期末考查和考试3.几种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1.学习契约2.量规1.内容: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课堂观察2.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
15、基本方法2.学生的学业成就3.学生平评教4.教师的自我评价五、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1评价价值的多元化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备课、说课的艺术1.学期备课备课的步骤2.单元备课3.课时备课备课的艺术1.备教材5.教案编写备课内容2.备学生3.备教法和学法4.备教师自己一、备课、说课的艺术说课含义:授课教师在理备课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叫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说课的作用2
16、.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简易性和操作性说课的特点2.理论性和科学性3.交流性和示范性相同点:都是教学工作重要的准备阶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授课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教研活动,备课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方法步骤2.对象不同,说课是说明为什么这样备课,备课是面对学生上课说课与备课的关系3.目的不同,说课是为了提高备课能力,备课是优化教学过程说课的艺术不同点: 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的集体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备课是教师客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 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要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备课在于实用,强调教学安排相同点:都要立足于教材,
17、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1.面向对象和主要目的不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不同点:2.所属范畴不同,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说课是教研范畴3.基本要求不同,1.理论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说课的原则2.科学性原则5.特色性原则3.逻辑性原则1.说教材、教学对象说课的内容2.说教法、学法3.说教学程序4.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一、备课、说课的艺术1.确定课题说课的程序2.精心准备3.形成说稿4.进行说课和答辩说课的艺术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材说课说课要注意的问题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背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说课理论与教材相结合二、上
18、课的艺术1.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口语的作用2.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口语的分类1.以教学过程划分:开场白、阐释语、结束语“讲”的艺术教师的口语2.以表达方式划分:叙述语、说明语、议论语教师的口语要求1.言之有理3.言之有物2.言之有序4.言之有情教师口语的锤炼1.练习运气3.练习吐字2.练习发声运调板书的作用1.主板书:章、节、目2.副板书:字、词、术语、符号“写”的艺术教师的板书教师板书的类型1.提纲式板书3.表格式板书2.语词式板书4.图示式板书1.精心构思、整体设计板书的设计原则2.合理布局、虚实相生3.书之有序,擦之适时二、上课的艺术教态定义1.身体
19、发出的一种信号3.包括身体各部位、空间距离、身体接触2.是非言词的4.主要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等艾克曼1.表示明确意义的符号势3.引导对话的调整势5.消除紧张适应势2.指明物体的图示势4.提示内心感觉的表情势霍尔1.亲密距离3.社交距离2.个人距离4.公众距离分类朱迪 皮尔逊1.面部和身体动作3.声音暗示2.空间和触摸4.服饰和其他装饰品“做”的艺术教师的教态卡克(目前最常用)1.动态无声交流3.静态有声交流2.静态无声交流教态的特点1.辅助性3.情境性2.直观性4.差异性教态的功能1.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开展2.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运
20、用教态的要求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三、听课、评课的艺术听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3.提高借鉴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如何听课1.听课前的准备3.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听、记、交2.端正听课的态度听课的艺术关于听课的技术1.定量课堂观察技术2.定性课堂观察技术三、听课、评课的艺术评课的特征1.综合性强3.科学性强2.实践性强4.发展性强评课的类型1.示范性评课3.研究型评课2.提高性评课4.检测型评课评课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4.尊重教者原则评课的艺术一堂好课的标准1.主动3.快乐2.生动4.有效评课的标准评课的内容1.评教学目标3.评教学效果2.
21、评教学设计4.评教师素质评课注意事项1.切记套话连篇3.切忌角色凝固5.切忌面面俱到2.切忌评课声音单一4.切忌自我本位第九讲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
22、水平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1.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科学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2.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科技成果商品化速度加快3.科技全球化深刻改改变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模式4.科学技术将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发展及其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1.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目前高校科研存在突出问题2.缺乏战略层面的科研规划3.高校科研的人才和条件不足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间的矛盾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的挑战2.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间的矛盾3.社会急剧变化的要求与高校科研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间的矛盾4.国家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要与我国高校水平较低间的矛盾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1.加强原创3.聚集人才5.科教结合2.鼓励交叉4.强化组织6.贡献社会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高校科研的政策措施4.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与合作,充分利用供给科研资源7.大力加快地方高校科技的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