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认知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社会。企业信息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新名词,是能够把中国企业带入新世纪的重要技术。因此,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制造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基于认知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即从企业相关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主观认知出发
2、,考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同时以管理的角度,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根据认知视角得出的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新意。通过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东省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对于制定制造企业信息化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1.1企业信息化内涵1.1.1 “信息化”的定义和发展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中国信息化进程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开始进入
3、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下半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应该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的信息化已大见成效。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之一的企业信息化,在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企业广泛认识和认可,并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目前,对于信息化的定义说法不一,林林总总,综合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特点、目标、手段等,可以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简单的概括和表述。企业信息化是以优化业务流程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经过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1.1.2信息化目的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
4、、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
5、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1.2.1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因素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理论在经历了技术系统理论、人机系统理论之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得出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等非技术因素至少要与技术因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的结论。20世纪的60年代,所有用户毫无例外的将信息系统建设看作是一项高难的技术工程,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工程技术人员去开发一个模拟原来手工作业的计算机系统,目标在于提高手工作业的效率,对改进管理质量帮助不大。70年代中期,为了获
6、取更大的效益,人们开始试图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改进管理活动。人机系统理论就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反映。该理论认为,信息系统的成败受技术与管理两个因素的影响,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与管理者协同工作的“人机”系统,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不仅是一项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个管理业务的优化过程。人机系统理论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系统实施失败的比例仍然很大,90年代束期,开始倡导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该理论在人机系统基础上,又增加了组织的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由三个要素组成,他们分别是技术、管理和组织,如图1。并近似的把技术、管理、组织理解为计算机、制度和人。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轮番稳定地提升这三个基础要素的过
7、程,是企业有计划的变革过程。为确保变革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更需要领导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因时园地因人地把握变革的时机和幅度。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核心是对组织要素的理解。这里讲的组织要素的内涵主要是指组织中人的素质、观念、态度、习惯等人的因素,也包括直接导致和影响这些因素产生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管理要素与组织要素的界限可以这样来理解:管理是解决“无章可循”的问题,组织要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社会技术理论比较正确、真实地反映了信息系统的本质和信息化过程的规律,目前已经得到了理论界普遍的认同。这一理论成果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就和管理经验,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图1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模型Figure 1 Social technology systems theory model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信息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上。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实施与应用,非技术因素对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工程院院士王众托认为信息化工程的失败归根到底是信息技术和管理业务的脱节。李东等学者也发现即使采用成熟的技术,也仍然无法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非技术性问题往往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根源。在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对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石赞、陈国青等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影响企业IT管理
9、的五类关键因素。冯仁德和李东则明确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非技术性障碍的概念。许多案例也有力地说明了:非技术性障碍是我国企业实施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非技术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结构问题、运作方法、管理体制、员工对信息化的抵制、人员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1.2.2企业信息化测评研究国外对企业信息化的测评更加注重绩效评价,其评价方法可分为几类:追求经济效益、获得竞争优势、保持竞争地位、实现战略目标等。(1)从追求经济效益出发进行评价。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方法,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前者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
10、法等,后者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经济型方法简单易杼,但不能解决无形效益量化问题,强调短期效益。(2)从获得竞争优势出发进行评价。从获得竞争优势出发,企业可以评价信息化对降低成本策略和差异化策略中的贡献。研究表明,企业进行信息化投资最重要的原因是获得竞争优势,其次才是获得经济收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对价值链中各种价值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竞争策略加以研究,确定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然后对每一因索确定具体的指标。Vijay s和William R K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因素共29项指标,这7个因素是:主要活动的效率、辅助活动的效率、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资源获得的有效
11、性、谈判能力、优先权和协同效应。(3)从保持竞争地位出发进行评价。如果说领先企业信息化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则跟进企业信息化就是为了保持竞争地位。在世界范围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采取积极措施,在技术上追随领先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落伍。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特点,可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的方面,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质量、时间、柔性等,它们对企业的竞争地位都能产生重要影响。以保持竞争地位为目标采用多指标综台评价,要确定各要素所对应的具体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每项指标的权数。(4)从实现战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在评价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时,考虑到其投资大、影响广,应对战略目标予以足够的重视,应用
12、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将每一战略目标细化为多项可操作的分目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Nagalingam和Lin采用专家系统进行评价,该系统建立了战略属性库,提供各信息系统对各战略属性贡献的参考值。要求企业从战略属性库中选择所期望的属性,采用AHP法确定各属性的权数,估计备信息系统对属性的贡献分值,取加权和作为其评价值。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的不同,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信息管理理念落后、市场经济才刚开始等特点,国内学者认为直接套用国外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测评方法并不合适,并且,信息化搞得好的企业并不一定在经济效益以上当年或者第二年就有立竿见影的上升效果,企业信息化的“产出”或“利润”往往带
13、有一种滞后性。所以,对企业信息化的测评及指标的建立多是采用“投入法”。1.2.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企业的信息化有其客观的发展阶段和过程,依据其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含量和信息内容含量的高低及其整合的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将企业信息化过程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单点散状信息化阶段。该阶段是从企业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开始。开始企业也许只将计算机用于打字,但是对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而占,第一台计算机的购买和使用具有旱程碑的意义,因为它使企业知识第一次有了数字化的存在形式,并标志着企业对数字化生存的认可,使得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从此开始。随后,计算机的购买逐渐增多,并开始在个别部门内应用字处理软件、CAD软件
14、和财务软件处理数据和文件,个别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始使用拨号上网等单机形式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该阶段对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仅限于对企业某些部门的某些信息的数字化,如:打印合同,打印工资报表等,其目的是便于重新使用和更改。企业还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没有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功能开发,更不可能为企业部门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内任何计算机之间都还没有联网,企业内的部门信息均以静态的、孤立的状态存在。所以,将该阶段称为单点散状信息化阶段。在该阶段后期,个别部门内应用了办公自动化、工程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和工作流程软件。支持部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在该期间企业某些部门可能对其内部信
15、息己开始从单纯的收集整理逐步转化到应用,并己表现出某些部门间因工作流程原因,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无意识的整合现象。第二阶段:企业部门内信息整合阶段。在该阶段的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已经数字化,同时企业已拥有信息中心、网管中心等专门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企业各部门普遍使用办公自动化、工程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软件处理文件和数据。企业实现局部或全局的数字信息沟通,即存在一个或几个局域网,使用Email、BBS等方式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其内部的信息仍是隔离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流。此时,企业对内部信息的获取已经趋于完整。而且已经逐步体现出了利用计算机、利用互联网来改进企业经营环
16、境的愿望。但是,该阶段的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还没有从战略角度,有组织的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整合。第三阶段:企业内部跨部门信息整合阶段。该阶段企业有了全局的电子化业务流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行不再基于传统的部门制,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以团队或项目组形式进行业务运行。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过程管理工具;具有了全局的基于LAN或Intranet的集成框架。企业的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换基于统一的国际国内标准,不存在任何障碍;信息和数据自动、合理地流向正确的人:所有与决策有关的数据被采集、熬理、分析,供管理层参考;应用了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软件;有面向各层次的简单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处于该阶段
17、的企业,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流,实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互动,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了内部成本,对外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柔性制造。但是,其资源的整合局限在企业内部,缺乏和外部资源的及时互动。该阶段中后期,企业有意识的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获取外部信息,或向外界宣传本公司。第四阶段:企业与外部的信息整合和信息互动阶段。在该阶段的企业已经形成为一个智能主体,能基于广域网和web技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集成,在不同的项目中,企业能迅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将自己不擅长或赢利少的业务分包出去。同时,能通过网络信息和对自身采购、营销、售后服务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处于该阶
18、段的企业是最成熟的,它已将整个企业改变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能够很好的进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企业的外延,进行充分的柔性制造和个性化服务。可以看到,企业信息化各阶段的演进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均是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基础,而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除了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指软件)可以跨越式的直接采用最新型的,其它信息化工作和任务只能加速发展,任何企图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如:不首先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而企图直接与外部信息进行整合和互动,都可能丧失信息化的发展前途。1.3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及存在风险1.3.1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实
19、施紊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目前实旋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所影响的层面广泛,除了实施时所耗费的成本外。还须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ERP系统的实施固然可能带来组织绩效所追求的效率高、成本低和品质佳的优点但也困作业习惯的改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冲击等问题。企业在实施ERP的实践由,综合各种条件因素。总的可以用十个实施条件来概括:(1)领导和管理。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对ERP的实施结果至关重要。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表现在:项目决策的制定。明确援权、解决问题标准保持一致、引入有效的变革管理战略、选择企业最恰当的时机实施项目。(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系统软件。现
20、在的ERP市场上ERP软件非常多因此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特点和适合将来发展ERP软件就成为实旋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它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以及将来的扩展性。(3)选择适当的顾问公司。企业在实施ERP项目要由ERP专业咨询公司提供服务支持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安装与配置ERP系统、系统的客户化开发,以及从旧系统到新系统的升级部非常复杂需要有技术专家。二是实施ERP的企业都把这一过程看作是进行大规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变革的机会需要借助管理专家或者说外部的力量(4)树立简单明确,易衡量的项目目标。企业在上ERP项目之前,应当认真、客观进行自我评估。但多数企业对ERP的期望过高,对自己的需求
21、不太明确没有量化踢确的目标,ERP项目的目标、范围。实施计划不得不由实施方来制订但在合同中却又责权不分导致无法约束实施方的行为以有效规避风险,难以实现项目的计划进度。同此企业应当建立简单,清楚并可衡量的项目目标这样才能掌拄整个实施的进度和质量。(5)减少ERP人才流失。ERP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相关人才很缺乏萁流动的原因更具有其特点此类人才的流动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ERP系统一旦运行后期的日常维护也同样离不开实施人员,客观地评价ERP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提高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营造一个适宜他们发展的良好空间并给这些人造就一种事业的成就感是留住人才的明智之举。(6)加强各个层次使用
22、者的培训工作。在企业的培训教育方面,准备实施ERP的企业应该首先通过对ERP的学习将观念的转变抓起,正在实施ERP的企业应该及时地、持续地对相关人员进行诸方面的培训促使观念进一步转变。已经实施了ERP的企业更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征围绕ERP正常运作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上。(7)项目管理。称职的项目经理是有效项目管理的前提,他能遵守实施方法论,综台考虑IT和业务元素,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项目计划并恪守项目进度,听取终端用户意见建议,重视培训并制定项目实施后的支持和维护计划。(8)组织文化与新系统保持一致。ERP项目的重点之一是跨部门共享服务和信息,以达到整个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反应。只有组织又化与
23、新鸵流程步请一致,才能充分实现ERP预期收益,中国企业需要相应的变革管理落实有效的培训教育建立追求绩效的企业文化。(9)采用行业领先的技术。行业领先的技术是ERP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但也要注重与本地特点相结台。使定制服务最小化并采用精确数据中国企业特别需要注意的3个技术问题是:ERP软件本土化并允许客户定制,能够与企业原有系统整台,使用准确的数据。(10)积极获取外部支持。来自经验丰富的ERP咨询公司和软件销售商的外部支持与企业最高领导、IT和业务部门给予的内部支持同样关键。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实施ERP时选择外部咨询公司或者软件厂商进行合作的比例远远高于依赖内部自主开发的比例。1
24、.3.2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风险企业在实施ERP连程中首先面临着来自环境的风险,以及企业对应环境条件时可能遇到的决策风险。这些环境的特点及其所存在的具体风险如下:(1)社会环境条件及其风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各项法规尚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尚大量存在。其次,实施企业所处行业的供应链结构和规范程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ERP项目实施的结果企业在考虑引入和实施ERP之前需要对所在行业的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考虑相应的对策,否则的话这种风险就会很大,即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很规范,也难以发挥ERP应有的效率。(2)资源条件及其风险。企业引人ERP管理模式需要两种资源,ER
25、P软件供应商和项目实施咨询服务提供商。ERP软件供应商提供企业所需的ERP信息管理系统而项目实施咨询服务商则帮助企业分析ERP的具体应用方式,改变厚有的不舍理的业务流程并协助ERP系统的安装使用或从旧系统到新系统的切换。因此ERP实施企业、ERP软件供应商和项目咨询公司在ERP项目的实施中通常会形成一个由三方构筑的合作环境。其中来自每一方的风险部存在,而来自任何一万的风险都有可能使一个ERP项目遭至失败。(3)企业与资源提供商的合作风险。实施企业与软件供应商、咨询服务提供商在ERP项目实施期间以及以后的支持期间三方台作方面所产生的风险。对于ERP项目,加剧合作风险的因素有,合作目标难以明确界定
26、、项目合同约束力弱、无行业标准与第三方监理不可控因素多国内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战略台作意识较弱等。虽然说合作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软件供应商和咨询服务提供商但从实施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说一部分合作风险是企业的选择风险,即软件选择风险和咨询公司选择风险。1.4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依据和必要性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信息产品的过程。更确切地说,就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各个流程、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信息化管理就成为企业获取竞争
27、优势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1)改进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多等级、机构臃肿、缺乏活力、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一般将组织机构只设置为三个层次。一是高层信息管理机构。这一层是指负责统一管理全企业各种主要信息的信息管理中心,其主要作用是负责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重大信息向企业决策层反馈。二是中层信息管理机构。这一层是指只要负责收集、传递、处理或反馈各种专业信息的信息管理机构。三是基层信息管理机构。这一层是处于企业基层的信息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收集、传递企业内各基层生产单位(车间或分厂)在生产
28、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这种组织结构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市场信息与决策层之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企业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2)优化业务流程。在认真研究了企业的管理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吸取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融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并将适用于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实际管理经验进行有机整合,能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资源的内在要求,实现基础管理、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化;借助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9、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还可实现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CRM),密切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服务商提供的大量优质信息资源,准确把握产品技术与市场走向,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4.2加强信息技术含量 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是保证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中准确、快捷的流动,为决策提供依据,其关键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主要运用到了三大方面的技术:后台技术、前台技术和虚拟技术。 (1)后台技术ERP技术。后台技术是指以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30、 Resources Planning,ERP)系统为代表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又称后台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它主要用于管理企业内部运营的所有业务环节,并将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孤岛连接起来,使各种业务的信息能够实现集成与共享。 (2)前台技术CRM技术。前台技术是指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客户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手段和方法。CRM是联系企业内、
31、外信息的桥梁,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获得最新的客户需求。依托信息技术,利用CRM,可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并为客户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 (3)虚拟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需求,变换不定的市场,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形式。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难以适应这种要求,“虚拟企业”便应运而生,因此也就有了“虚拟技术”、“虚拟管理”。虚拟企业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使数据和控制信息能够在虚拟企业网络中正确流动。虚拟企业通过集成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
32、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标。 1.4.3降低企业成本 (1)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产值中采购成本要占50%以上。因此,企业要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降低采购成本,强化采购质量,确保交货期,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根据采购物资的类别和金额,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将有关部门和主管的权限明确化,避免了因人为操作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敲击键盘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物价部门搜集到的价格信息,品种质量,并且用曲线或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他们的市场报价,以及它们价格的历史变化和发展趋势等。使整个采购过程完全置于质检、财务、计划、生产、技术、审计等部门的监控下,监督人员完全掌
33、握质量,价格和供应商的资信状况,使整个采购过程透明化和公开化。 (2)降低企业决策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节约开支为目的,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指标,也不再局限于服务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分析;向后延伸到顾客的合作,维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利用严格细致的信息化手段对所有这些成本进行管理,可增强产品在
34、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避免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3)从成本优势中获取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可涉及一个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改变成本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而且还可大幅度降低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功能的成本。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的替代效应,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
35、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1.4.4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流程监控管理能力。在采购中,坚决砍掉中间环节,避免曲线采购,主要原材料比价采购是提高采购效益的关键。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后,可通过系统准确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单价及其走势等情况,可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及其降低额,获得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支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使采购管理更加合理化。在销售中,通过产品编号管理可随时查询存于各专用仓库、经销商及已发出商品的产品型号、数量、存放或发出时间等详细资料,避免了产品长期
36、存放或发出产品长期被占用带来的损失,还可准确查出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了呆、坏账问题;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原始凭证,不仅大大缩短了账目查对时间,而且使应收账款的错账率几乎为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财务人员的往来账目串户、错账问题。在仓储管理中,ERP系统可对各种库存物料和产品储备时间和占用资金进行层层分解,不但可以反映出总库存物料和产品占用资金的情况,而且能统计出每一种物料和产品超储备占用资金的时间和金额,并对物料超储备占用资金额实行自动报警,从而为控制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不合理资金的占用提供了可能。 (2)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财务质量管理和水平。通过实施ERP管
37、理,财务与业务的管理得到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仓库与财务部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和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沟通的桥梁,财务管理达到了运算速度快、成本核算精细的要求,而且解决了以往信息仅集中于少数岗位的不合理问题。 (3)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资金监控的规范化水平。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却常常出现有章不循的问题,使企业的资金监控成为一大难题。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从两方面提高资金的监控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
38、及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把事后监管变为事中监管。 (4)信息化管理可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的管理是靠人治,不是靠数字说话,实际是不透明的。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透明化,这样就能够极大的规避效益的流失和“舞弊”的发生。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不完善,使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现在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管理程序就无法运行,即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自己的权限之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大大减少。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
39、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党中央吹响了“科技兴国”的战略号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还专门成立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各级地方政府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鼓励措施,国家863计划ClMS主题对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应用实施给予了长期支持。特别是进入“十五”期间(2001年以来)后,863计划CIMS主题进一步明确把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及应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0、,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鼓励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杭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业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了高新软件园、东部软件园等几个软件园区,大力培育软件产业的发展;并且,杭州市政府自2002年以来,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状况,先后确定了3批共108家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按企业信息化总投资额的20予以奖励,积极支持、鼓励企业走信息化之路。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华立集团公司等一批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先后得到了政府的奖励。2.1先进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杭
41、州市萧山区是浙江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的地区,万向集团、传化集团等企业的信息化先进水平,反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2.1.1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来,杭州萧山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工作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全区已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应用示范企业12家,产品数据管理应用(PDM)示范企业5家,企业资源管理(ERP)示范企业2家,集散控制系统(DCS)示范企业3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示范企业2家。全区拥有独立域名的企业网站超过250家,约2000家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主页。如万向集团投资2500余
42、万元,完成了集团分销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等各种业务系统的建设,在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2.1.2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推动下不断提高。万向集团一直把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来整合内部信息处理过程,以便逐步提高对外部市场、技术、行业信息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的结合作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有利支撑,建立集成的设计、分析、试制、实验、评价体系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制造和管理费用。2.1.3电子商务使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升近几年,
43、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应用及深化,涌现出一批运用电于商务打开国际市场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在线谈判、合同文本签署、电子货币支付和售前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扩大外销市场,出口销售额连年增长。2.1.4利用网上技术市场实现了产业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自2002年6月11日投入运营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额日趋上升。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开展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课题,共建高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力量向经济主战场的转移,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2.2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制造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
44、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许多跨国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设计、制造、管理和经营的一体化,加强了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占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制高点,许多国际都提出了跨世纪的研究计划。例如: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划”、“敏捷制造与制造计划”和“下一代制造(NGM)”等计划;在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EUREKA)”、“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ESPRIT)”和“第六届框架研究计划”中,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相关的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德国政府提出了“制造2000计划”、“微系统2000计划”和“
45、面向未来的生产”等计划;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统计划”,英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ION),韩国的“国际先进技术国家计划(G7计划)”等均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这些计划大大促进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纵观各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可以看到,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经济竞争背景。这些计划提出时即以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目标,既注重技术的超前性,更重视来自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注重系统集成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发并重,通过系统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提高制造企
46、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到,各国在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政府通过若干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的管理机制和创新机制。而在企业内部层面,涉及技术系统、制造系统、管理系统、基础技术等系统的建成,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决策、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美国早在1993年就有2.4万家企业使用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的前身),其中最大的100家企业使用EDI的比例已达97;美国所有的大公司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众多跨国公司实现了虚拟办公室。在利用信息化于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企业的发展起
47、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卡夫通用食品公司建立了3000万顾客的个人档案,布洛克巴斯特公司建立了3600万个家庭的娱乐消费档案。随后开展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时代,90年代后期,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网络功能增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信息化对于国外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诞
48、生。据安达信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全美服务业和500家大企业的调查显示,当时美国就已经有40的公司设立了CIO的职位,1988年底,世界排名前500家的大企业中有30以上实行了CIO体制。至2000年底,美国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设立了CIO。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3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3.1大多数制造企业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少数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勇气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的迫切需要,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进行信息化
49、建设的必要性,都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大多数企业都有信息化的需求或者已经在实施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比较旺盛、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信息化产生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实在太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使得这些企业始终在徘徊、观望,而没有下定决心走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的勇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也是众多的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小心谨慎的原因之一。2.3.2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