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推荐】.doc(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9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编者 目 录一分数加减法3第1课时 折纸(1)4第2课时折纸(2)6第3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1)8第4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2)10第 5 课时“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12第 6 课时练习一13二长方体(一)15第 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16第 2课时 展开与折叠18第 3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1)19第 4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2)21第 5 课时露到外面的面22第 6 课时 练习二24三 分数乘法26第 1 课时 分数乘法(一)27第 2课时 分数乘法(二)(1)29第 3课时 分数乘法(二)(2)31第 4课时 分数乘法(三)(1)32第 5课时 分数乘法(三)(2)33
2、第 6 课时 倒数35第 7课时练习三36四长方体(二)38第 1 课时 体积和容积39第 2 课时 体积单位40第 3 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42第 4课时 体积单位换算43第 5课时 有趣的测量46第6 课时练习四47整理和复习48第 1课时分数加减法49第 2 课时分数乘法50第 3课时长方体51五分数除法52第 1课时分数除法(一)53第 2 课时分数除法(二)54第 3 课时分数除法(三)(1)55第 4课时分数除法(三)(2)56第 5 课时练习五57六确定位置58第 1课时确定位置(一)59第 2课时确定位置(二)61七、用方程解应用题62第1课时邮票的张数63第2课时相遇问题(1)
3、65第3课时相遇问题(2)66第 4课时练习六68数学好玩69第1课时“象征性”长跑69第2 课时有趣的折叠70第3 课时 包装的学问71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72第1 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73第2 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74第3课时平均数的再认识76第 4 课时练习七77总复习78数与代数79第1课时分数加减法(1)79第2课时分数加减法(2)81第3课时分数乘除法83图形与几何85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1)85第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2)87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3)90统计和概率92单元概况一分数加减法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课本p2-p1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分数小数的互
4、化,运算定律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前面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本单元主要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架起桥梁。把学生引入渴望探究的情境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重点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把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最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单元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
5、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的能力。3.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互化。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折纸2星期日的安排2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1练习一1合计6教情分析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按照“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实践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再把计算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分数加、减法计算中。教学中,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紧扣住
6、学生的知识经验,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算理,掌握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导航第1课时 折纸(1)【教学内容】教材p2-4页折纸及练一练1-4题【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懂得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的计
7、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逐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教具学具】学生每人准备长方形、圆形纸片,彩笔、尺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和和2.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计算下面各题+= -(1)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扳书课题)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例题,
8、引导观察1.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能用长方形的纸用同样的方法折(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分小组讨论,动手折一折,互相说说,用彩笔画出来,再列出算式(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探索算法(4).估一估(5)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6)交流算法3.提问: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变成同分母?课件演示计算过程,理解算理4.即时练习+-5.归纳算法提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各小组选组长汇报,比一比那个组汇报的全面,展示手中长方形纸盒圆形纸涂色的部分是否折的准确,边展示边讲解。6.小结:(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
9、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2)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三、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 计算下列各题。(学生演板比赛)根据学生计算情况,师指导。 + = - + = - + = - =2.列式计算(1) 甲数是,比已数多,已数是多少?(2)一个养鸡场,母鸡占总数的,公鸡比母鸡少,公鸡有多少?四、课堂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 师:想一想,互相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同步练测1. .课本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2. 数学小医生:淘气的做法对吗?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
10、的想法。3. 算一算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巡视进行针对性地指导4. .独立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3题(先思考,再抽学生演板。)5. 完成.教材p4练一练第4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法例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教学反思】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通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异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分
11、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以及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方法,3.本次课堂我采用动手折长方形、圆形纸,用彩笔标出和再进行讨论比较等方法。在课堂讨论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感受到4.他是课堂的主人,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的反思】第2课时折纸(2)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试一试及练一练5-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意义和方法,2.能比较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练习中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灵活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
12、具学具】直尺【授课类型】练习课【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材第3页练一练题1. 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让学生按座位轮流报答案,集体订对。a) 说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如何通分?怎样才能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b) 学生分小组讨论第3页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2. 师: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如果通分时找到的不是最小公倍数计算结果一定要?( )二 、练习 提高1 教材第3页试一试下面的“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小组交流讨论2)请一个小组汇报,指名学生板演。3).教师总结;这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先
13、通分,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若找到的不是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计算结果一定要约分。2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6题 解方程(1)各小组讨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 ) 被减数=( )减数=( )(2)想: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的结果()。(3)各小组汇报,教师评价。3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1 =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按学生座次轮流口答)+=- = +=()+= ()- = ()- =()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母是连续自然数,分子是1的分数相加减时,分母的乘积作分母,分母的和或差作分子。)5.填空(学生抢答)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
14、,然后按照()的法则进行计算。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能直接相加减,先要()化成(),再相加减。3)分数加减法的演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演算方法()。6用简便方法计算抽学生演板 + + = + +3- - = - + =7拓展练习(1)一辆汽车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比第二小时多行了,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两小时共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2)一根竹竿竖直插在水中,入水部分长米,比入泥部分长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米,这根竹竿共长多少米?(3)小军某天时间分配情况如下:1.)小军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锻炼时间共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2 ) 其他时间占小军该天时间的几分之几?三、课堂小结通过刚才
15、的练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互相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还有什么疑问吗?四、同步练测教材第4页第7-8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活动学习休息锻炼娱乐其他时间分配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折纸(2)(1) 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计算结果要约分3)填结果(4)找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强化课,旨在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更换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练习课一般都很枯燥的容易让学生感到疲乏而讨厌做习题,这样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练习题的安排上,教师应该注意不要一味让学生做题,也要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和老师讲解的环节中,使得真堂练习课不仅仅
16、是学生做题的课堂,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听老师讲解中有所收获,本堂课适当增加了游戏环节,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同时在书上涉及找规律的题目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自己学会总结规律而不是一味听取老师的讲题过程,要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一些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我的反思】第3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星期日的安排-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 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4.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
17、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具教具】直尺【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要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105+63+95+37 356-28-72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得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2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板书课题: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课件出示课本5页的情景
18、图。分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例题目标、说一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求:经过课前预习,哪些知识已明白,还有哪些知识有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进小组讨论。(一)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5、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的习题,(二) 自学检测,小组同学互相检查“自主学习”的答案,并交流总结出自己的意见。(三)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当点拨(四) 组内交流,得出统一结果。(五)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余同学补充,把获得哪些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汇报的同学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2出示学生不同的算法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3总结没括
19、号算式的计算方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或根据减法的性质,连减等于减去后两个数的和。4. 归纳,混合运算可以按照从左到右计算逐步通分,也可以一次性通分,把全班女生看作一个整体。三、练习,巩固新知1.算一算,与同伴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 + + + + + - = 1 -()=4. 算一算、填一填+ -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五、同步练测1. 计算:1-(+)+()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结合板演集体订正,纠正存在的问题2. 教材第6页题,分析题意,正确列式。3. 拓展训练,教材第6页题互相说说分析思路,教师可以拿一瓶水边操
20、作边列式。指导学生这样想:(每喝一次奶加进去的几分之几都是纯水,这样就可以算出喝了多少水。总之奶是整一瓶,指求出水就可以了。)4. 加进去的水一共是: + += + + =1奶也是一瓶。因此喝的奶和水一样多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星期日的安排例 1- 1-(+)练+小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是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基本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求剩余的,由于学生对分数中剩余的问题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把谁看成整体“1”的问题是很抽象的,为此,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随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1、,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运算方法。【我的反思】第4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2)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整数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目标】1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了分数加法,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具学具】【授课类型】授新课【教学方法】引导分析,归纳迁移,指导练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215+1038+2
22、85+917提问: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板书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有用吗?板书课题二、 探究新知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们的范围都包括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使学生明白,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都可以适用。2.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课本第5页淘气和笑笑计算时用的不同方法,你能看懂吗?自主学习,并记好疑问。3. 自学检测,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4.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5.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一)、组内交流自己
23、的解题思路,并对答案,(二)、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余学生可以补充。(三)教师归纳总结。笑笑和笑笑谁的计算方法简便?三、扩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一)填空+=+(+) +=(+)+(+)(二) 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正确+(+)=(+)+()10+=10+(+)()(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 + + = + + + = + + = - +=(四)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写出分析思路,找出等量关系,再放手让学生列式解答。a) 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吨,梨有吨,香蕉有吨,这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吨?b) 同学们拾麦穗,第一组拾了千克,第二组比第一组少拾千克,第三组比第二组多拾千克。第三组拾了多少千克?(五
24、)列式计算指导学生列式特别是带括号的混合式题 加上的和减去,差是多少? 加上与的差,结果是多少?(六)先判断对错,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并说出错误的原因。(1) +=()改正:(2) + = 1 ()改正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五、同步练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板书设计整数加法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a+b=b+a (a+b)+c=a+(b+c)+=+ (+=+(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教学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前先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助于沟通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回答后,把这些定律用字母表示出来,现在来研究它们对于分数
25、加法是否适用,通过举出教材上的例题,让它们判断算式之间的关系,得数是否相等,从而得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然后着重提问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懂得两个数或三个数的范围包括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适用于整数、小数、分数。然后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会灵活的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我的反思】第5课时“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及练一练1-5题【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26、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教具学具】直尺【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填空0.9里面有9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7里面有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13里面有13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新容。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二、探索新知1. 课件出示书第7页情境图,引导观察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0.06与哪个
27、大?)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指导估算。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3.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或者画图或者其它方法进行尝试。(1)画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2)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3)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4)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5)其它方法。4. 引导得出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页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8、,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同步练测1.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1、2题。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2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3-5题。把你列举的生活实例告诉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列式及比较的方法。3.第4题“森林医生”说出大树生病的原因。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例比较0.06和的大小。例 0.125和的大小例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 0.24=【】 1.8=【】【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是借助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来引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比较分数与
29、小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的反思】第6课时练习一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9-10页,练习一(1-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4、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教学难点】能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的互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直尺【授课类型】练习课【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练习反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
30、过程一、预习要点: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分数、小数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二、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板书课题:练习一三、指导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1题,第2.第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2.第3题,连一连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组织交流,纠正存在的问题3.教材第10页第9题。你能够把你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一下吗?4.教材第10页第10题动脑筋,小组先讨论。找规律,再汇报算一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得出结果吗? - = - =
31、- = - = - = - =5.解方程(抽4个学生演板,教师点评。)+ = -=(+)- =2 + + =46连一连0.75 0.625 0.7 0.15 0.4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熟练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五、同步练测教材第10页练习一.(1)第4题:在尺子上标出各数指导学生在书上标一标,这个分数再直尺上不好找位置怎么办?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第7、8题,第7题找出错误并改正,第8题解方程。(3)第2、6、9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练习一指名学生演板说说解方程的步骤 -归纳第10题的规律(连续自然数作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相加减,分母的乘积作分母,分子是分母的和或差。)教学小结【教学
32、反思】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以肯定,练习中学生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到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同时通过比较,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利用小组讨论自主得出结的方法,这样即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反思】二长方体(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展开和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露到外面的面,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
33、物,让学生学以致用。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长方体认识1展开与折叠1长方体表面积2露到外面的面1练习二1合计6教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中,英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和图形的经验,用教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在表面积的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序的
34、观察,经历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过程,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学情分析1. 学生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做好了准备。2.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第 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导航【教学内容】长方体认识教材第11页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
35、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授课类型】授新课【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引导观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对长方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还要对长方体进行深入研究。二、探索新知顶点面棱长方体1、简单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面棱g 正方形形状个数面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棱条数长度关系2、探索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正方体、长方体面的特点(指名汇报)小结:正方体和长
36、方体都有6个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对面两两相等。(2)小组交流长方体、正方体顶点的特点。(指名说说)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3)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点。(全班交流)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棱的长度相等。3、整理知识我们把刚才探索得的知识归纳整理可以得(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四、同步练测1.正方体有( )面,这些面有什么特点?有( )棱这些棱什么特点?2.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 ( )? 5厘米4厘米 8厘米 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面积/cm23
37、如下图所示,三条线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1)这个图有( )个面是长方形;(2)这个图有( )个面是正方形;(3)这个长方体上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和是( ),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3厘米 2厘米 1厘米4.课件出示:上面是一个长方体方木,说说这个长方体最多有( )面相等,都是( )形状,剩余的( )面是( )形状。最多有( )条棱的长度相等,剩余的( )棱长度相等,指给大家看看。5.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图。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和高都5厘米,画出长方体并求出每个面的面积。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
38、的面相对,大小安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切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棱和棱相交的点叫顶点,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辨叫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长方体正方体【教学反思】本节主要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看一看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盒子,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空间观念,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注意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及操作的指导,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的反思】第 2课时 展开与折叠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展开与折叠,教材14页及练一练1-3题【教学目标】
39、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图形沿虚线折叠后是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把教材附页的1中的图(1)剪下来【授课类型】授新课【教学方法】操作实践,讨论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测评,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长方体 面( )、 棱()、 顶点( )正方体 面棱 顶点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如果把长方体和长方体展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展开”与折叠
40、。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教师出示实物,引导探讨:这是一个正方体的盒子?请你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1. 怎样得到一个展开图?请你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桌合作,剪一剪,想一想先沿着哪条棱剪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2. 集体汇报,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小结: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不同。3. 请同学们再将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同桌合作,剪一剪)4. 汇报展示,请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并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展开图的。5. 自己把展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闭上眼睛再想想展开和折叠的过程。6. 巩固训练,深化理解a) 课本14页“按题目的要求做一做、剪一剪”全班交流。b) 课本14页“把剪好的折一折”同伴交流。c) (让学生做后小结,判断能不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利用筛选淘汰的方法,剔除条件不够的图,如正方体,面大于6、小于6都不行,面都在一边的肯定不行。)d) 课本14页找出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中1号、2号、3号相对的面各是几号面?.把教材101页附页图1剪下来折成正方体,观察其特点。课件出示下列图形2. 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3题,利用附页2中的图1试一试那个能组成长方体?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