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学生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学生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开 题 报 告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研究概况1 研究的目的、意义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生成机理和瓶颈识别,深入研究道路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刻画交通拥堵在路网上的形成机理与传播的复杂动力学行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城市交通系统的时空演化复杂性与结构瓶颈,揭示拥堵瓶颈的演化过程,进而发现城市交通拥堵的真正“病因”。在此基础之上,去寻求疏导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组织优化和控制方法,研究智能化交通信息融合与集成,并构建从计算实验到实际交通系统的平行模拟软件平台。根据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和内
2、在规律,给出缓解当前与未来预防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瓶颈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对策,并结合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综合实证研究。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规划、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与控制、现代化交通设施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国内研究概况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
3、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二、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案、预定达到的目标1. 主要研究内容(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2).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3)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体系2 技术方案(1)通过到单位实地实习了解收集资料;(2)通过图书馆、阅览室、网络资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3)收集资料消化并整理资料汇总,对资料进行逻辑分析;(4)通过所掌握资料的情况,拟出论文大纲;(5)分析撰写论文。 3 预期达到的目的(1)对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2)初步找到
4、了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理论方法;(3)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争取在分析方法和手段上有所进步。三、计划进度2009.2.27-2009.3.26: 收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2009.3.27-2009.3.2 : 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2009.3.3-2009.3.14 : 撰写论文,在4周内完成初稿;2009.3.14-2009.3.24: 修改论文、打印论文并进行规范化检查;2009.6.1-2009.6.6 : 将论文交主审老师进行答辩资格审查;2009.7.5-2009.7.12 : 论文答辩关于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的文献综述1.城市交通问题
5、的现状及成因11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城市交通问题的实质是人、车、路三要素的矛盾在城市时空的表象,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广泛的交通需求及保持优质的交通服务水平。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具有成长期的特点,交通问题已经在规模和强度两个方面逐渐扩大。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主要是交通拥挤,具体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
6、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2城市交通问题的由来和成因1.2.1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1.2.2小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常规公共交通萎缩 1.2.3道路建设相对落后,交通供给不足 1.2.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建设不科学1.2.4.1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 1.2.4.2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2.4
7、.3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 1.2.4.4道路交通突发性事故处置不及时,现场交通恢复慢,从而引发道路交通拥挤。 1.2.4.5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路权意识十分淡薄。2.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2.1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决策.2.2坚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2.2.1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通道,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2.2.2全面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布局,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大力吸引公交客流。2.3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2.4加大政策扶持,
8、加速停车场(库)建设。2.5大力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威力.2.6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参 考 文 献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设施、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2吴家正、尤建新,可持续发展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4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3).5卫振林,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998;6崔彬,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
9、的探讨,北方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7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郑准镐,北京市发展轨道交通政策研究,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 9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2期;10曾静康、邹亚华,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发展,城市交通2003年1期。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也难以摆脱交通拥挤的困扰。交通拥挤不仅给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交通拥挤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
10、在分析我国交通拥挤成因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关键词】大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对策目 录1引言32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及成因42.1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42.2城市交通问题的由来和成因43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73.1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决策73.2坚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73.3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83.4大政策扶持,加速停车场(库)建设83.5大力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威力83.6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94结束语10谢 辞11参考文献121.
11、引言本论题的提出来源于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内外各界对其的高度关注。城市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各种客货运交通工具、交通控制设备等等,它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担负着城市中人员、货物的运输任务,是影响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评判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交通系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交通供给;汽车工业化和城市交通拥挤;机动车废气排放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交通工具消耗的大量能源和其短缺;运输政策的经济目的、环境目的、社会目的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日益激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已
12、无法对其进行调和,迫切地要求通过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协调。2.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及成因21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城市交通问题的实质是人、车、路三要素的矛盾在城市时空的表象,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广泛的交通需求及保持优质的交通服务水平。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具有成长期的特点,交通问题已经在规模和强度两个方面逐渐扩大。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主要是交通拥挤,具体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
13、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22城市交通问题的由来和成因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不适现象日趋明显,“行车难”、“走路难”已成为全国大城市的通病,并不断向中小城市、新型城区和中心乡镇扩散蔓延。按现行发展趋势,五至十年或二十年后,“病城”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桎梏我国城市综合发展的重疾顽症。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
14、挤的主要原因有:2.2.1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据2003年末统计,全国城市660个,人口超过400万人口的城市11个,200万400万的城市22个,100万200万的城市有141个,50万100万的城市有274个,城镇人口达到523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0.53;19902003年城镇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38。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城市交通设施形成巨大冲击,最明显地表现在对客运需求的增加。据统计,1990年客运量为648085万人,2003年已经增加到14
15、64335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6.47。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19852003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9368平方公里扩大到30578.27平方公里,年递增率高达6.79。这些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是靠征用城市近郊的耕地来实现的,基本上是“摊饼式”扩展。一方面,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其扩张过程中并不注重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一体化研究,造成了居民出行范围扩大和出行距离的增加,致使交通负荷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其扩张过程中仍然采用“单中心”空间结构,导致大量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CBD地区,车流和人流的交叉集中,使CBD地区交通状况恶化。 2.2.2小汽车拥有
16、量急剧增加,常规公共交通萎缩 据统计,动态情况下10辆自行车或者4辆轿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与载客150人的一辆公共汽车占用的道路面积相同,因而交通量在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状况。换言之,相同的交通出行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比重越高,占用的路面越少,道路通畅程度越高;低效率的私人轿车比重越高,占用路面越大,道路拥挤程度越高。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私有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公共交通相对萎缩,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私人汽车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1990年全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1510.2元,2003年达到84
17、72.2元,年均增长14.19,居民购买力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国产汽车生产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轿车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无疑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小汽车的购买需求。在上述双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下,我国私人汽车大量涌现。1990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81.62万辆,2003年已经剧增到1219.23万辆,从19902003年的13年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每年以23.12的速度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交通发展却十分迟缓。虽然19892003年间公共汽车数量由59671辆增加到264338辆,年均增长为11.22,但是新增的运力已经完全被新增人口数量所抵消,主要体现为
18、万人拥有公交数量的缓慢增长。如1989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4.6标台,经历了14年发展到2003年每万人拥有7.66标台,年均增长率仅为3.71。此外,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等多种原因,19892003年间公共交通所承担的客运总数的增长速度极为缓慢,只有2.43。 2.2.3道路建设相对落后,交通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道路建设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年来开始有较快的发展,1989年全国道路里程为101.43万公里,2003年达到180.98万公里,年均增长率达到4.22;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989年为6.2平方米,2003年为9.34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2.97;19892003年间
19、,路网密度由1056.56公里/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885.21公里/万平方公里,年均增长4.22。虽然道路建设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是其建设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我国道路建设速度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量的增加速度,如19892003年间,公路客运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4,公路旅客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88;公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为3.32,公路货运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46。 2.2.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建设不科学2.2.4.1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一是临街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及娱乐场所等大型交通流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不具备足够的停车场位置及人流物流
20、通道,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二是公交发展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线路站点布局不合理。 2.2.4.2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断头路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提高;二是现在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4.3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管理不规范,部分停车场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被挪作他用或改变了用途。 2.2.4.4道路交通突发性事故处置不及时
21、,现场交通恢复慢,从而引发道路交通拥挤。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一般和适应简易程序的轻微事故引起的交通拥挤;二是由于行进中的机动车发生突发性故障,车辆抛锚,造成交通拥挤;三是路面巡查存在失控时段。 2.2.4.5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路权意识十分淡薄。突出表现在高峰时段路口交通违章,为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路口,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道路交通安全,左挤右插,争道抢行,强行左转,人为降低了单位时间路段交通流量;无视其他机动车的路权,不按道行驶,占用其他车道候灯放行,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进而引发交通拥挤,此类违章公交车、出租车及特种车辆居多。城市交通问题的由来一方面是由于国民经济
22、持续高速增长,刺激了交通需求的增长超过了交通设施建设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在城市交通问题认识、规划、政策和决策上的某些失误的后果。从表面上来看,新建道路和新增汽车比例失衡、“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的低效和管理不善等等都是如今我国日益严重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但究其根本,却在于政府对于交通政策的决策不尽完备。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政府对城市交通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交通政策往往等同于道路建设政策,从而导致交通发展的失衡和无序。常常表现在:城市政府对交通发展政策往往是不连贯而就事论事的,热衷于急功近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局、系统、远见、超前的观念。城
23、市的交通政策往往不明朗和不配套,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往往造成政策实践冲突。例如政府为了扶持汽车工业,提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鼓励政策,但为了缓解每况愈下的城市交通,却又提出来种种交通管理限制措施,彼此间的抵触与不和谐显而易见。鼓励与限制、扶持与抑制正是如今城市交通各类政策冲突的写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运用一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理论来进行决策,指导政策的制定了。3.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3.1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决策.尽管从理论上讲,通过不断地修建道路总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但由于道路建设资金及城市空间的限制,道路数量不可能按需增长。随着交通走廊的新的道路
24、建设降低了出行时耗,但同时也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交通量转移。因此,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系统地、全面地研究治理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使交通运行按全地区干线和其他重要街道网规划有次序地得到改善,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利用效率。 3.2坚持发展公交优先战略,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公交优先”的提法起源于法国,现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而言,“公交优先”也是不容置疑,与其他社会车辆相比较,同一单位时间里运送同样的人,如果选择公交方式,所占用的道路空间大约只是其他车辆的1/5到1/2
25、0。近30多年来各国效仿治国,从规划用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对公交进行扶持,在公交优先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采取公共交通优先信号控制系统,在交通法规中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优先通行、限制小汽车在城区的使用等。在实施畅通工程工作中,公安部、建设部也特别强调了“公交优先”理念,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必须大力创建“绿色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3.2.1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通道,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的积极性。在城市外围地区先行建设公共汽车专用路,城市中间密集地区有计划地规划、拆迁和预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在已
26、建成的城区主要干道大力开辟公交专用道,设置专门隔障,使其他车辆无法随意进出,并在一些道路路口实行公交路口信号灯优先放行,在城区所有禁止社会车辆转弯的路口,均允许公交转弯等措施。由于公共汽车专用系统在运输能力上与铁路相差不大,每小时可运送9000人以上,完全可满足城市中长期发展需要。 3.2.2全面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布局,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大力吸引公交客流。以城区取缔“中巴”营运为契机,灵活安排公交线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的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专线,禁止中途停靠,并大力推行“驻车换乘”交通方式,在各大型交通枢纽和车站,设计规划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小汽车使用者凭公交月票免费存车,以鼓励小汽车换乘公交车
27、辆。同时,在市区火车站、人口集中的居民区以及商贸中心设立专线车,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市区各个角落,直至各大型市民居住社区;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加大公交线路和站点密度和公交车辆运行频率,并大力强化公交从业人员文明服务和文明交通素质,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和按时到位准点率,逐步增大公交车辆单车运力,给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乘坐环境。 3.3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 城市客运交通,尤其是大城市客运交通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选择满足这些特点的运输方式,才能较好地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城市路面交通根本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28、就是城市轨道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在运送能力、运送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在运送能力方面,城市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万6万人次,轻轨交通为2万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则为2000-5000人,小轿车仅为1000-2000人,轨道交通的运送能力是常规公共交通的几倍乃至十多倍。在运送速度上,因为轨道交通采取了全封闭的隔离措施,不受横向干扰,所以运行速度较高,轨道交通的运速要比常规公共交通高出13倍。在运输的安全、可靠、准时以及乘坐的舒适度方面,轨道交通也比常规交通优越得多。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城市或市中心区交通多以公共交通,尤其以地铁、城市铁路、
29、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不少大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总运量的70%左右,有的占80%90%。因此,鉴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从现在起就应重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和城市客流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强化城市的技术储备,以适应城市现代化交通发展的需要。 3.4加大政策扶持,加速停车场(库)建设。 要解决城市中的停车难、难停车和停车乱的问题,就要把停车问题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要从观念上入手,改变不符合这个社会系统工程规律和特性的传统观念。比如从费率来看,路边停车费率要高于路外停车费率,路边违规停车罚款率要大大高于路边停车费率。只有这样,停车场才能进入市场,停车产业才能像雨后春笋似的
30、发展起来,只有这样,我国城市停车难、难停车和停车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停车业进入市场后,供需活跃,一些有多余地面、库房的业主会加入停车业,一些不景气的产业会加入停车业,这样既解决了乱停车问题,腾出了路面,有利于交通通畅,又救活了很多企业,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3.5大力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威力. 缓解交通拥挤,一个是造路,大力进行道路建设;一个是管理,把道路管好。交通拥挤了,我们把路造出来,通过造路,提高运输能力,这只能达到暂时缓解的目的,不可能彻底解决。现在暂时性的解决,假如没有新措施,要不了多长时间,交通忙乱又要出现,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永
31、远也解决不了。再有就是缓解,在时间和空间上来均衡交通流,提高路网运输效益。公安部提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这个活动的中心任务实际上就是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如何来提高?关键就是要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及应用水平。一是充分发挥现有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日常的全市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二是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道路,科学均衡城区交通流量;三是提高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应用水平;四是在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电视监控和电子警察的作用。3.6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花大力气加强城市交通的科学研究,重视交通经济政策和高新技术的开
32、发,探索新一代捷运交通工具、个体交通工具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研究,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高的交通效益。二是国家要制订有关的技术条例和法规,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推行交通工程和交通规划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三是成立国家级的城市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的领导下,组织城市交通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四是由建设部组建全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引导全国城市交通技术科学的健康发展,并对重大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咨询和技术审查。五是把各大城市的远期交通规划和近期综合交通治理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今后,计划部门在安排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时
33、,必须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意向和要求。六是将城市交通教育融合到小学义务教育中,加强对城市各行业职工的交通知识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依靠城市的全体市民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来4.结束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与许多发达国家相似,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若不正确认识、及早解决,不可避免地将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大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给能力短缺以及日趋严重的交通环境问题是当前突出的矛盾,形势不容乐观。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
34、环境协调发展,现已成为当今社会各行业研究的热门课题,如何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的一个崭新课题,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参 考 文 献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设施、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2吴家正、尤建新,可持续发展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4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3).5卫振林,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998;6崔彬,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的探讨,北方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7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郑准镐,北京市发展轨道交通政策研究,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 9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2期;10曾静康、邹亚华,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发展,城市交通200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