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在工程测量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在工程测量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30日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系目录摘 要4一、绪论5(一)全站仪的发展概况5(二)全站仪的使用51、水平角测量52、距离测量53、坐标测量64、全站仪盘左盘右区分方法65、全站仪整平以及气泡校正7(三)全站仪的测距原理7(四)全站仪的测角原理81、水平角测量原理:82、竖直角测量原理:9二、实习任务及内容11(一)测量目的11(二)测量工作内容11三、测区内外业数据采集及全站仪工程放样12(一)工程概况12(二)外业数据采集1
2、2(三)温度和气压对全站仪精度的影响分析13(四)工程放样的相关技术及要求151 、平面位置放样(极坐标法)152、后方交会法也称自由设站法153、后方交会法的基本原理164、质量检测保证:165、点位高程的放样16(五)已知高程的放样171、地面点的高程放样172、高程的传递173、土石方量184、数据处理18四、实习项目技术总结20(一)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技术总结20(二)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技术总结21(三)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21(四)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21(五)施工时的钢结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22(六)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23致谢:24参考文献25- 24 -辽宁水利
3、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摘 要全站仪测图的工作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数据采集的目的是获取数字化成图所必需的数据信息,包括描述地图实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坐标和连接关系)和属性信息。数据采集主要有两大类方法:外业采集和内业采集。外业采集就是数据采集在野外完成。外业采集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在野外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将数据存入与仪器相连的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内存中,然后,再将测量数据(一般为测点坐标)传入计算机供进一步处理。另一种作业方式是在野外直接将全站仪与计算机(便携机)连接在一起,外业采集的另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是控制测量,包括等级控制与图根控制。内业采集主要是指对已有地图的数
4、字化.它主要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完成。数据处理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使之成为符合成图软件要求的数据,包括数据格式或结构的转换、投影变换、图幅接边、误差检验等内容。图形编辑是对已经处理的数据所生成的图形(包括地理属性)进行编辑、修改的过程。图形输出则是将已经编辑好的图形输出到所需介质上的过程,一般用绘图仪或打印机输出。图形输出也包括以某种指定的或标准的格式输出数据文件。由于实际工作中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图形输出都是在室内完成的,因此,一般将它们与内业数据采集一起统称为数字化成图的内业;而将外业数据采集称为数字化成图的外业。在实施测量前,还必须定义使用的坐标系统。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一、绪论
5、一、绪论(一)全站仪的发展概况兼有光电测距、电子测角和测量数据记录的大地测量仪器称为“全站仪”(Total Station),亦称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achymeter、Electronic Tacheometer)或电子视距仪(Electronic stadia instrument)。第一代全站仪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德OPTON厂的Reg Eltal 4和前瑞典AGA厂的Geodimeter 700为典型代表。最初的仪器体积大、重量重、能耗高,在野外作业中使用不够机动灵活。但它们的出现,展示了一种高效的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是大地测量仪器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之后
6、,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应用到全站仪上,使其能够对仪器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对其测量过程进行操作和监控;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于计算机实现双向通信;在一些内存容量大的仪器上,甚至将各种测量程序装载到仪器中,使其能够完成特殊的测量和放样工作。今天的全站仪是现代化测量和信息化测量工作最有力的助手。(二)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等多种用途。内置专用软件后,功能还可进一步拓展。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 1、水平角测量(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
7、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
8、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3、坐标测量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
9、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的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简称PC卡,也称存储卡)卡进行数字通讯,特点是通用性强,各种电子产品间均可互换使用;另一种是利用全站仪
10、的通讯接口,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4、全站仪盘左盘右区分方法全站仪仪器的盘左和盘右,实际上沿用老式光学经纬仪的称谓。是根据竖盘相对观测人员所处的位置而言的,观测时当竖盘在观测人员的左侧时称为盘左,反之称为盘右。相对盘左和盘右而言也有称为正镜和倒镜,以及F1(FACE1)面和F2(FACE2)面的。 对于测量来讲,若正、反(盘左、盘右)测量后,通过测量方法有可消除某些人为误差以及固定误差的作用。对于可定义盘左和盘右称谓的仪器而言,给用户增加了应用仪器的可选操作界面,对测量作业和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另外,对于靠角度确认盘左和盘右可能存在某些错觉,例如某些连接陀螺仪的全站仪或者经纬仪,在确定盘左和
11、盘右时显示的不一定是对应。就是说相对180度角度数值而已往小向转不一定是盘左。反正,用户记住两者的差值即可。仪器也是自动求算的,对工程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5、全站仪整平以及气泡校正正确调平仪器的方法: 1、架设:将仪器架设到稳固的三脚架上,旋紧中心螺旋。 2、粗平:看圆气泡(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分),分别旋转仪器的3个脚螺旋将仪器大致整平。 3、精平:使仪器照准部上的管状水准器(或者称长气泡管)平行于住意一对脚螺旋,旋转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最好采用左拇指法,即左右手同时转动两个脚螺旋,并且两拇指移动方向相向,左手大拇指方向与气泡管气泡移动方向相同。);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旋转另外一个脚螺
12、旋使长气泡管气泡居中。 4、检验:将仪器照准部再旋转90,若长气泡管气泡仍居中,表示已经整平;若有偏差,请重复步骤(3)。正常情况下重复12次就会好了(三)全站仪的测距原理电子测距即电磁波测距,它是以电磁波作为载波,传输光信号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发出的光波(光速C已知),通过测定出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播的时间t来测量距离S: 式中乘以1/2是因为光波经历了两倍的路程。 按这种原理设计制成的仪器叫做电磁波测距仪。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脉冲式测距仪是直接测定光波传播的时间,由于这种方式受到脉冲的宽度和电子计数器时间分辨率限制,所以测距
13、精度不高,一般为15m。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利用测相电路直接测定光波从起点出发经终点反射回到起点时因往返时间差引起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该法测距精度较高,一般可达520mm。目前短程测距仪大都采用相位法计时测距。通常是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测定气温通常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通常使用空盒气压表。气压表所用单位有mb(102Pa)和mmHg(133.322Pa)两种,而1mb0.7500617mmHg。气温读数至1度,气压读数至1mmHg。小知识: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
14、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 注意:(1)只要温度精度达到1度,气压精度达到27mmHg,则可保证1Km的距离上,由此引起的距离误差约在1mm左右。(2)当气温t35度,相对湿度为94,则在1Km距离上湿度影响的改正值约为2mm。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3)由于地铁轨道工程测量以“两站一区间”分段进行,从导线复测到控制基标测量,再到加密基标测量所涉及的距离测量都属短距离测量,上
15、述改正值较小,只要正确设置温度值和气压值即可满足规范要求。测距精度,一般是指经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后的观测值的精度。虽然加常数和乘常数分别属于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不是测距精度的表征,而是需要在观测值中加以改正的系统误差,故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标称误差中的A和B是有区别的。因为测距的综合精度指标,一般以下式表示:每台仪器出厂前就给了A和B之值,再行检验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检验看某台仪器是否符合出厂的精度标准(标称精度),另一方面是看仪器是否还有一定的潜在精度可挖。这与加常数K、乘常数R的检验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检验仪器质量,后者是为了改正观测成果,决不能用检定精度的指标A与B去改正观测
16、成.(四)全站仪的测角原理1、水平角测量原理:水平角:是指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或者说水平角是过两条方向线的铅垂面所夹的两面角。图1.1如图,角就是从地面点B到目标点A、C所形成水平角,B点也称为测站点。水平角的取值范围是从 的闭区间。 那么我们如何测得水平角的大小呢?我们可以想象,在B点的上方水平安置一个有分划(或者说有刻度)的圆盘,圆盘的中心刚好在过B点的铅垂线上。然后在圆盘的上方安装一个望远镜,望远镜能够在水平面内和铅垂面内旋转,这样就可以瞄准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目标。另外为了测出水平角的大小,因此还要有一个用于读数的指标,当望远镜转动的时候指标也一起转动。当
17、望远镜瞄准A点的时候,指标就指向水平圆盘上的分划a,当望远镜瞄准C点的时候,指标就指向水平圆盘上的分划c,假如圆盘的分划是顺时针的,则水平角 2、竖直角测量原理:竖直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目标方向线与水平方向线之间的夹角成为竖直角。当目标方向线高于水平方向线时,称仰角,取正号,反之为俯角,取负号。竖直角取值范围 。那么如何测竖直角呢?我们可以想象在过测站与目标的方向线的竖直面内竖直安置一个有分划的圆盘,同样为了瞄准目标也需要一个望远镜,望远镜与竖直的圆盘固连在一起,当望远镜在竖直面内转动时,也会带动圆盘一起转动。为了能够读数还需要一个指标,指标并不随望远镜转动。当望远镜视线水平的时候,指标会指
18、向竖直圆盘上某一个固定的分划,如90(如小图)。当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直圆盘随望远镜一起转动,指标指向圆盘上的另一个分划。则这两个分划之间的差值就是我们要测量的竖直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二、实习任务及内容(一)测量目的本工程是由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占地面积为98082平方米,建筑面积102824平方米.该公司主要负责测项目的总装车间的建设。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和指导下完成项目测量的管理工作、掌握和熟悉有关测量的技术,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做好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各次测量闭合、标高、坐标、定位、放线、角度等。为项目施工提供
19、及时有效的数据,服务于工程生产。(二)测量的内容我们测量组在捷豹路虎项目中的工作的内容包括:控制网的布设,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工程栋号的测量,放线和放线后的复测验收,指导分包单位的测量工作,解决疑难测点的测量工作。侧外还有测量仪器的校对和管理的内容。做好测量控制桩、标桩、标牌等测量标志的管理工作,做到位置准确、标志明显、在施工期间保护完好,如受到破坏要立即修补,保证满足施工的需要。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三、测区内外业数据采集及全站仪工程放样三、测区内外业数据采集及全站仪工程放样(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由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占地面积为98082平方米,建筑面积1
20、02824平方米.在此工程项目中,根据测绘设计院提供的城市坐标系建立厂区独立的坐标系,布设控制网。严格根据施工规范及测量规划方案,布设基坑轴线及基坑高程控制桩。在钢结构施工期钢结构沉降和变形观测控制。在各个施工前期(土建基础、钢结构),提供各项测量方案及最终项目竣工测量成果。(二)外业数据采集全站仪进行测区内的数据采集,就是在已有的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测区内的地物、地貌等测区的加密,包括地形的高程测量,地貌的定位。就所在的工程项目而言,因测区现场为平坦的地形,所以数据采集的主要目的是待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量,严格控制土石方量的开挖和土石方量的统计。关于控制网的布设,测区现场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
21、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布设作为图根控制依据的测图控制网,以保证地形图的精度和各幅地形图之间的精确拼接。;项目的图纸要求为1:500的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较高。例如:基础承台轴线的栋号的测设精度严格控制在10mm,已使土建承台基础成型之后不会出现跑膜,走形,偏离轴线的情况出现。控制网的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用水泥砂浆浇筑成的钢筋桩埋设在水泥内,钢筋上切面用切割机化的十字线中作为定点。控制网的测量采用全站仪测水平面坐标测量和水准高程测量的方式测量控制点的定位。图3.1 工程项目控制网的布设如下图所示: 图3.2 控制网测量内业成果:数据采集的操作(1)在测站上安放全站仪仪,对中,整平。(2)在全站
22、仪菜单中选择数据采集键,建立一个数据采集文件夹,这样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这个文件夹内。当选择数据采集文件夹后,将自动选择或生成同一文件名的坐标数据件,并置为当前。(3)选择好数据采集键后,将会出现设置测站点和设置后视点、测量的键。在此菜单中输入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如在仪器中已存测站点和后视点,可直接调用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4)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后,自下向上纵切棱镜杆,精确照准后视点棱镜,定向,确定方位角。(5)设置待测点的点名,编码和棱镜高,开始采集,存储数据。(6)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边测量边手绘草图,注记待测点的编号,这样方便将数据输出后进行内业绘制地形图。(三)温度和气压对全站仪精
23、度的影响分析 全站仪在测量的过程中,环境的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做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精度要求为2mm,甚至更高的工程,对环境的要求就比较苛刻。在我测量的过程中,个人认为,外界温度,大气折光,气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是我在工作实践中接触到的。借此,我谨慎阐述观点。 电子水准气泡的基本元素是液体,补偿器有个密封的液体槽,热胀冷缩,所有的与补偿器相关的校准,都得在特定的温度内进行。温度的变化会引的液体体积的变化,如果密闭容器的容积体积不变,液体的高度会发生变化。液体页面高度的变化会引起射光线经过反射出来的光线的绝对位置发生偏移,仪器会把这种偏移看做是仪器倾斜的偏移,电子气泡就会从中
24、心偏置一定的格数。温度是如何影响气泡偏移量具体有三点:(1)仪器的校准温度,仪器在校准指标差的步骤时,校准的环境误差与当前温度相差不应大于10度,否则仪器的电子气泡偏置会超出最大补偿范围,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在当前的温度下在此校准。(2)早晚及光照环境的温差。夏天在野外施工测量,太阳下和阴影下的温度差可能有十几度,而早晚的温差也能达到10度,所以在野外测量时,如果测量的两点分别位于阳光下和阴影下,需要在此校准指标差;如果测量时间是早晚也需要再次校准。(3)仪器周围的环境温度不均:这种情况最明显的表现在早晚的阳光下作业,由于太阳照得面角度较低,那么在一侧照射仪器时会引起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差变化,随
25、着水平方向180度的旋转测量,势必会引起仪器两侧的温度不均。而且经常转动仪器测量,即使校准了指标差,也会引起电子气泡的无规律跑动。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想着阳光的方向用遮阳伞,避免太阳直射,使仪器周围的温度均匀稳定。为了保证仪器的温度稳定,仪器至少要在室外放置15分钟,这样才能保证仪器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一致。 图3.3G1 、G7 为控制点 A是用全站仪做的支导线点 上午10时测量温度大概为18度22度,以G7-G1为方为向量,进行定向,dx=2mm dy=3mm .下午14时测量温度大概为30度,同样以G7-G1为方位向量定向,复测支导线点,dx=10mm,dy=20mm,并且上午与下
26、午A点的坐标比较Dx=20mm ,DY=30mm,我们放样的所有基坑轴线点都发生了相应的位移。结论:温度与强光的影响对测量高精度的放线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不同,成果有悬殊。一般高温的影响,测量放线的误差大约为20mm。在此根据搜集的资料,获得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注意:(1)只要温度精度达到1度,气压精度达到27mmHg,
27、则可保证1Km的距离上,由此引起的距离误差约在1mm左右。(2)当气温t35度,相对湿度为94,则在1Km距离上湿度影响的改正值约为2mm。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所以在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尽量避免高温,强光等天气,最好的测量时间在上午6时至9时和下午16时至18时。(四)工程放样的相关技术及要求施工放样就是把设计图纸上设计的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去的测量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即全站仪将电子测角、电子计算、数
28、据存储和结果显示等多功能机场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在工程建设的测绘和测量中广泛使用。工程施工放样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完成点位放样,及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在此论文中我就几种在施工现场应用的谈谈体会。1 、平面位置放样(极坐标法)通常平面位置的放样主要采用极坐标放样法,其原理就是控制点上测设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来确定点的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原理:如图所示,A、B为控制点,其坐标xa、ya、xb、yb为已知,p为设计的待测点,其坐标为xp、yp。欲将p点测设到实地。 北 P A B 图3.4应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就是将仪器安置在一个已知控制点上
29、后视另一个已知控制点设置后视点方位角,再通过已输入的放羊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的前视方位角和水平距离D,以便指挥前视棱镜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转动仪器直至角度显示为000,此时视线方向即为需测设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指挥持棱镜者前后移动棱镜,直至距离改正值为零,则棱镜所在位置即为放样点p。2、后方交会法也称自由设站法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测距较远超出测量的范围不能达到测量的精度要求,施工过中车辆等移动设备、临时堆积材料、施工期控制点不够耽误工期阻碍视线,控制点不能通视,控制点被破坏)等影响,常常不能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直接测定和放样所需的点位。针对这种常规的极坐标法在这种情况下的不足,后方交会法
30、及自由设站法可以根据测区的现场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工作展开的地点架设仪器。通过对有限的已知点的观测获取必要的计算参数进而结算出测站点的坐标,再利用结算得到的测站点坐标按照极坐标法进行施工放样或观测待定点。后方交会法设站灵活便捷,不仅可以对现场施工放样,其本事还可以作为控制点加密的一种方法。3、后方交会法的基本原理定义:后方交会法及自由设站法如图所示,是在待定控制点上设站,向多个已知控制点A、B、C、D观测角度和距离,并按间接平差方法计算待定点坐标P的一种控制测量方法。 后方交会的优点是只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外业工作量小,选点灵活方便,缺点是要求与多个已知点通视,内业计算复杂一些,而且
31、要避免危险圆。但在工程施工中全站仪的自由设站法可以精确,高效,灵活的解决这些问题。 后方交会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时,测站点为新点,后视点观测为已知控制点,输入已知控制点坐标后,自棱镜杆的下部精确瞄准棱镜。观测两个已知控制点后全站仪后显示一个残差指标(残差越小越接近真实值,一般控制在00.5),观测三个已知控制点后会显示格网因子(全站仪默认值为1.0000,为保证交会的准确性,改正格网因子为1.0000),观测35个已知控制点后,按全站仪的计算键,全站仪将会自动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4、质量检测保证:为保证全站仪后方交会成果的质量,可在交会出测站点坐标后,已最后观测的已知控制点定向及设置方位角,在新
32、的测站上多观测一到两个已知控制点,记录观测值,计算X,Y,根据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X4mm,Y4mm 就可以使用此测站点。自由设站的点位精度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交会角的变化(构成图形)对设站点精度的影响:二是控制点数目对设站点精度的影响。(1)随着夹角的增大,设站点p的精度逐渐提高,一般40时,p点的点位中误差通常小于5mm;当交会角在60120之间时,精度最好。(2)增加已知控制点数目,设站点的点位精度会相应的提高。且已知控制点分布在待测点异侧比分布在同侧精度要高。但控制点数目增加到5个以上时,设站点的点位精度提高的幅度就会减小,所以全站后方交会放样,通常会选择35个已知控制点,就能满足
33、精度的要求。5、点位高程的放样在施工期间,所用的控制点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较多承台基础澎石混泥土找平层顶标高的放样以及开挖土方顶标高的控制放样。澎石混凝土找平层顶标高误差3mm,土石方精度为50mm。(五)已知高程的放样1、地面点的高程放样A为已知水准点,其高程为HA,B为欲标定高程的点,其设计高程为HB。现将B点的设计高程HB测设于地面。(1)在A、B两点间安置水准仪;(2)在A点立尺,读取后视读数a,计算B点水准尺上应有的读数b为:bHAaHB(3)在B点上立尺,使尺紧贴木桩上下移动,直至尺上读数为b时,紧贴尺底在木桩上划一红线,此线就是欲放样的设计高程HB。 2、高程的传递 图
34、3.5 已知高程的放样A为地面水准点,其高程已知,现欲测定基槽内水准点B的高程。(1)在基槽边埋一吊杆,从杆端悬挂一钢尺(零端在下),尺端吊一重锤。(2)在地面上和基槽内各安置一架水准仪,分别在A、B两点竖立水准尺,由两架水准仪同时读取水准尺和钢尺上的读数a1、b1、a2、b2;(3)计算B点的高程为: (4)为了保证引测B点高程的正确,应改变悬挂钢尺的位置,按上述方法重测一次,两次测得的高程较差不得大于3mm。图3.6高程的传递3、土石方量(1)在地形图上测区内绘制方格网。在地图上5m为遍格网长度,绘制完方格网后,进行排序编号,并内插求出每个方格点的地面高程,写在每个方格的右上方。(2)绘制
35、填、挖边界线。在地形图上根据高等内插出高程为要求标高的曲线,这条曲线即为填挖边界线。(3)计算填挖高度。各方格点的填挖高度为该点的地面高程及设计高程之差,即 挖、填高度 =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h = Hi H设 式中:h 为正表示挖方;h为负表示填方。根据上式计算的数值注在方格点的左上方。(4)计算挖填土石方工程量。挖、填土石方工程量要分别计算,不得正负抵消。计算方法是: 角点 挖(填)高度(1/4)方格面积 边点 挖(填)高度(2/4)方格面积 拐点 挖(填)高度(3/4)方格面积 中点 挖(填)高度(4/4)方格面积分别计算填、挖土石方工程量 。 将全部的方格的填、挖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出来
36、以后,按填、挖土石方工程量分别求和求和,即总和的填、挖土石方量。(5)放样填、挖边界线及填、挖高度。在工程区内,按适当间隔分别放样出设计高程点,用明显标志将这些设计高程点连成曲线,该曲线即为填、挖边界线。填、挖高度放样,应首先将地形图上设计的方格点放样于实地,并钉木桩表示。然后在木桩上标记相应各方格点的填、挖高度,作为平整场地的依据。4、数据处理 放样控制网实质上是一个确定网点位置的测量控制网,因此完全可以按经典控制网的平差方法来平差,确定网点位置。考虑到图形复杂、多余观测多的特点,变形网的平差一般采用间接平差发。所有的测量资料均使用档案馆要求的记录和表格,平时应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竣工
37、交工时资料齐全,整齐。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四、实习项目技术总结四、实习项目技术总结2013年3月19日来到北京金港机场建设责任有限公司,参与到奇瑞捷豹路虎项目的建设。能在这样大的项目中实习锻炼学习,感到很荣幸,也很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会学习。在本次项目中,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布设,控制网平面坐标及高程的测量技术,点位的测设,土石方量的控制,内业的资料成果的整理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各种疑难的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学到了很多。例如经纬仪校正钢柱的垂直度。为项目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测量资料。仪器的配备及人员组成表4.1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光学经纬仪LT20
38、2台12自动安平水准仪DSZ2台13全站仪RTS 632B台14钢卷尺50m把27.5m把85.5m把205塔尺5m根1测量人员组成测量班长: 1名测量技术员: 2名测工: 1名(一)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技术总结(1)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场地四周离要建设的建筑物的远近,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所以西、南侧控制点集中布设在现场西、南侧马路下,东侧控制点布设在紧邻现场外围处,北侧控制点布设在厂区的北墙下,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相邻控制点的间距约为150m,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9、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4)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由于地表沉降的原因,控制点高程变小,对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测量。(二)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技术总结(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土建基础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作为基坑的轴线作用就是承台基础施工时的基线,以及承台基础模板安装好后对承台复测的轴线点,这样保证承台放样无误,承台成果的质量。测量组放样的精度标准为3mm。在施工现场四周布设控制轴,轴线点的间距为24m,并用钢尺测量两点间距,保证无误方可使用。且东西与南北方向
40、相互垂直。放样的标准为0-1mm。承台基础完工后,用这些基准轴线和基准点放样承台轴线,精度要求较高,为0-3mm,最好0偏差。承台轴线放样完后用钢尺,或用全站仪测量坐标的测量技术测量承台轴线间距是否为24m,对不正确的轴线,用全站仪重新放样,确保放样成果无误。(2)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坐标和轴线图进行土建基础的施工放样。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为0-5mm(3)轴线点及其相关基础点的放样采用后方交互极坐标的方法,精度为0-5mm以内,在浇筑承台和地梁基础前,对承台和地梁基础模型进行复测,对偏离轴线的基础模板进行校对,确保工程质量。(4)水准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所用仪器为自动安平水准仪。 地面控制
41、点布设完后,采用全站仪测距、测角、测坐标的形式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5)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基准点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6)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入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低于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7)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三)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
42、1)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水准仪直接测量高程的方式测量相关基础的标高,每次进行高程放样后,都会使用变化仪器高法进行复测验收,确保放样无误后进行土建基础的浇筑。(2)对于承台内膨胀细石混凝土找平层高程的放样,仪器为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水准尺,在以后二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技术对控制网加密,做附和导线。高差闭合差 ,前后视距差 。在已知找平层标高的条件下,推算出放样找平层的前视读数,进行放样,并在承台内壁上放样好的点处划线,精度为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放样的高程点进行复测,无误后浇筑混凝土。(四)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
43、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20m 1/7000 (相对误差);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1.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1.3标高小于5mm。1.4垂直度层高3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8mm。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2.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仪器限差要求。2.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2.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以上,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2.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3
44、.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3.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3.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3.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3.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五)施工时的钢结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 钢结构自身的沉降观测1.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时进行观测。1.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4.2等级标高中误差(mm)相邻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二等0.50.3二等水准测量2、钢结构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标记在钢结构的外壁上。钢结构校正,需要校正钢柱的垂直度,以及钢柱中线与承台轴线相一致。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十字丝直接投线法测量校正,校正时调节锁绳使其垂直,校正好后固定锁绳。验收后浇筑混凝土使钢柱固定死。定期进行钢柱垂直观测。垂直校正的精度要求控制在5mm以内。3、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