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GDP,流通中货币以及物价指数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通过定性分析,建立了三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检验和修正;最后在检验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更改,使之更具有实际意义。一、问题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全社会的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提高。我国经济连续数年都以每年8%9%的速度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无论是从商品的数量还是商品的质量上,都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总产出也年年递增,表现在GDP的增长上,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同时流通中货
2、币和物价指数也逐年提高,本文收集了1990至2001年数据,加以实证分析,使我们对这几个因素有个客观、直接的认识。 二、相关数据收集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说明:表中物价指数是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78年价格=100计算得出。表1年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亿元流通中货币亿元物价指数19908300.118547.92644.4207.719919415.621617.83177.8213.7199210993.726638.14336225.2199312462.134634.45864.7254.9199416264.746759.47288.6310.21995206205847
3、8.17885.3356.1199624774.167884.68802377.8199727298.974462.610177.6380.8199829152.578345.211204.2370.9199931134.782067.513455.5359.8200034152.689442.214652.7354.4200137595.295933.315688.8351.6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为了研究GDP,流通中货币和物价指数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建立了如下模型: 其中: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GDP 流通中货币 物价指数 常数项 GDP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即GDP每增加一单位
4、,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 流通中货币的边际贡献,即流通中货币每增加一单位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 物价指数的边际消费贡献,即物价指数每增加一单位零售总额将增加单位 随机扰动项四、模型的求解和检验4.1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Eeiws软件,用OLS方法对上面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得表2并有: (8.392459) (13.24985) (-3.786886) (-8.058472) F=3422.851表2 OLS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3/04 Time: 10:36Sample: 1990 2001Included ob
5、servations: 12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9826.1111170.8268.3924590.0000X10.6145240.04638013.249850.0000X2-0.8018880.211754-3.7868860.0053X3-52.718876.542043-8.0584720.0000R-squared0.999222Mean dependent var21847.02Adjusted R-squared0.998930S.D. dependent var10242.30S.E. of regress
6、ion335.0968Akaike info criterion14.72792Sum squared resid898318.9Schwarz criterion14.88955Log likelihood-84.36750F-statistic3422.851Durbin-Watson stat2.605859Prob(F-statistic)0.0000004.2统计推断的检验从估计的效果来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修正可决系数。F统计量为3422.851,表明解释变量整体对Y的影响显著。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对于,t统计量为 13.24985。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下查t分布表
7、,在自由度为n-2=10下得临界值。说明GDP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显著性影响。从经济意义上理解:GDP(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社会商品零售表现为最终消费的一部分。GDP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存在正相关关系。的估计值为0.614524符合客观经济意义,表明GDP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随之增加0.614524。 有表2可知的t统计量符号为负,不符合经济意义。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GDP和流通中货币存在相关关系,二是二者之间的影响并不全是即期的,总存在一定时滞。 的符号为负,说明物价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因为物价上涨商品单价上升;但是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销售
8、量会下降,零售总额下降。其值为-52.71887表明物价指数每上升1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52.71887单位。4.3计量经济的检验4.3.1多重共线性(1)用eviews软件,得相关系数矩阵表如下:表3X1X2X3X1 1.000000 0.979151 0.906445X2 0.979151 1.000000 0.815057X3 0.906445 0.815057 1.000000 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变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即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下面对其进行多重共线性的修正:运用OLS方法逐一求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9、。经分析在三个一元回归模型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Y对GDPX1的线性关系较强,拟合程度较好,即 (0.530118) (31.14199) 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上式得到如下几个模型: (0.8705) (5.2525) (1.9853) (5.790864) (32.26138) (-5.766469) (8.3925) (13.2499) (-3.7869) (-80.585) 可见变量对Y的影响不显著,所以舍去.得到如下模型: 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随增加0.442004,物价指数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减少31.785单位。4.3.2
10、异方差检验运用Goldfeld-Quandt方法检验随机扰动项是否存在异方差,具体步骤如下:将观察值按解释变量大小顺序排列。将排列在中间的约1/4的观察值删除掉,除去的观察值个数记为C=2,则余下的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观察值个数为(N-C)/2=5。提出检验假设,H0:ui为同方差性,H1:ui为异方差性。分别对两部分观察值求回归模型,并计算两部分的剩余平方和=307163.0与=。他们的自由度均为(n-c)/2-k=2,k=3为估计参数的个数,于是构造 判断。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下, ,则接受H0,即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运用ARCH方法检验随机扰动项是否存在异方差,具体步骤
11、如下: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新变量E2=resid2,对E2,E2(-1),E2(-2),E3(-3),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具体数据见下表。得到辅助回归函数的可决系数=0.08795,计算(n-P)*=0.79155,查分布表,给定 =0.05,自由度 P=3,得到临界值0.05(3)=7.81,因为(n-P)*0.05(3),所以表明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Dependent Variable: E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4/04 Time: 11:15Sample(adjusted): 1993 2001Included observ
12、ations: 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162924.2225602.80.7221730.5025E2(-1)0.2225210.4409320.5046600.6352E2(-2)-0.1774910.439408-0.4039320.7030E2(-3)0.2197120.4589170.4787620.6523R-squared0.087949 Mean dependent var229668.4Adjusted R-squared-0.459282 S.D. d
13、ependent var327020.1S.E. of regression395042.7 Akaike info criterion28.91248Sum squared resid7.80E+11 Schwarz criterion29.00013Log likelihood-126.1061 F-statistic0.160716Durbin-Watson stat0.782845 Prob(F-statistic)0.918341(5)、自相关检验i利用图示法来进行检验由上图不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因为散点图中没有明确呈现出线性相关关系。对该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DW值约为1.0
14、4,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urbin-Watson表,n=12, ,得下限临界值dL=0.812,上限临界值du=1.579,因为dL=0.812d=1.04 du=1.579, 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ii运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由DW=1.04,根据=1-DW/2,计算出=0.48。运用eviews软件,设置三个新变量通过对这三个变量进行ols估计,得到+u (2.8500) (25.55) (-3.8921)=0.9940 F=657.72 DW=1.7273因为du=1.579d=1.7273 4-du=2.421,所以不存在自相关。iii推倒过程: 通过自相关检
15、验,得知模型中u可能存在自相关,不符合古典假定。但可以构造,其中服从古典假定。 代换得到:即:说明虽然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但是系数的经济意义没有变化。其中,表示GDP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增加0.4436单位;表示物价指数每增加一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减少28.2472单位。六、模型评价 通过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舍去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只保留了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物价指数两个变量,然后通过自相关检验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最后得到模型:(2.8500) (25.55) (-3.8921)=0.9940 F=657.72 DW=1.7273其中 模型的缺点:解释变量X3和X1存在多重共
16、线性,而且在后面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此外,模型中同时存在X1和X3时的可决系数比只有X1时更大;只有X1时的t统计量没有通过检验,但是加入X3后可以通过t检验了。所以仍然引入X3。模型的优点:本文条理清晰,逻辑推理严密,首先定性分析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一步进行解析分析,还对其不太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修正。我们的模型中,各参数符号及值的大小与经济意义相符,加强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1。X3和x1也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为什么只删掉x2不删x3?2。为什么构造F统计量时用较的残差平方和除以较小的?3。最终提供的模型是什么?4。最终模型系数的经济意义。5。为什么做
17、了GQ检验后又做了ARCH检验?1。X3和x1也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为什么只删掉x2不删x3?首先X2的t统计量不能通过检验。虽然解释变量X3和X1存在多重共线性,而且在后面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此外,模型中同时存在X1和X3时的可决系数比只有X1时更大;只有X1时的t统计量没有通过检验,但是加入X3后可以通过t检验了。所以保留了X3而删去X22。为什么构造F统计量时用较大的残差平方和除以较小的?由于F检验是一个右侧检验,拒绝区域在右侧,如果用较小的数除以较大的,一定是接受H0的,这样就失去了G-Q检验的目的。用大数比上小数才能真实反映前后差异。3。最终提供的模型是什么?最终提供的是自相关修正后的模型利用Yt-1、X1t、X1t-1、X3t、X3t-1预测出Yt。4。最终模型系数的经济意义。表示GDP每增加一单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随之增加0.4436单位;表示物价指数每增加一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减少28.2472单位5。为什么做了GQ检验后又做了ARCH检验?因为模型的样本个数较小,G-Q检验要求的是大样本的条件。为了让检验的结果更加可信,于是我们还加上ARCH检验,ARCH检验不要求样本个数,而且我们的样本数据是时序数据,适用于ARCH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