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47729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doc(1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考文综总结之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选校网 www2015年高考地理总结精要一、地球专题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km(为纬度)。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

2、向相同(反)。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4有关时间计算: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东边地点的经度-西边地点的经度 (不跨180经线计算,东经度为正,西经度为负值), 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

3、度15/时或1/4分,注意加减行程时间根据东早西晚。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应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

4、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范围的描述。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V赤道cos=1670cos km/h ;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昼半球h0,夜半球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正午太阳高

5、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8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12月22日20N10时47分,40N9时09分,60N5时31分。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直射

6、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10 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11太阳

7、回归运动轨迹图1)、等值等距规律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值的同一值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同一值出现的日期与二分二至中的任意一天的距离等长。2)、二分二至的日期与直射点位置12.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二、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

8、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

9、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7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8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9水库:选在河流,坝址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

10、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坝长工程量的大小。10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11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12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14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

11、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15地形相关分析: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

12、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三、河流专题: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流向: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B、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C、河道的

13、宽度 D、入海口位置 E、支流的流向F、 流量的变化 G、河流的冲刷情况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3河流水文特征:水位 流量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结冰期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汛期水能落差或航运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

14、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5河流地貌: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

15、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6、洪灾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a(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凌汛现象b.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泥沙淤积,地势低平 c.支流湖泊的数量及分布d入海通道B、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a中上

16、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四、地下水专题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潜水(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承压水(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

17、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2潜水等水位线图(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3)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偏向河流机潜水补给河流水)。3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4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

18、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5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五、气温专题1温度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

19、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

20、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季风西风(3)、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山脉的走向(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21、(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

22、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e)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4、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

23、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b)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距海远近(c) 地形凹地大于高地(d)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5等温线的读图(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

24、素。(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6高考能力要求:(1)南南北北规律南、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

25、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2)高高低低规律气温高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处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3)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大陆等温线向北,太阳直射在北半球(7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月);(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六、降水专题1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1)、位置: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B海陆位

26、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

27、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2、等降水量线(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

28、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3、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七、气候类型专题1、模式法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如在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0-50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29、(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1000mm。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1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达6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

30、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5)从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4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气候判定相同点:最冷月气温均高于0。根据降水特点来区分: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则判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5常见的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潮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5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1)、测量时间:夏季最热月(2)、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

31、;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6常见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7陆地自然带的三大规律1)、纬度地带性规律 2)、经度地带性规律3)、垂直地带性规律A、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B、坡向阳坡(基带延伸到海拔高处)C、迎风坡(山顶的自然带延伸到海拔低处)D、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8干旱专题(1)、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

32、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2)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3)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4)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5)、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到

33、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南部的副高可达18N。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西南季风不易到达,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

34、保护。9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纬度、季节、地势、气候(天气状况)。八统计图表1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2)、对数值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增段(正相关)。3)、找出峰值(最高/最低值)、谷值说出其含义2统计表的判读方法:1)、问题找到主要要素(最值),综合归纳地理规律。2)、计算。3)、比较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九大气专题1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2气压1)、影响气压的因素海拔、近地面气温、空气运动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B、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C、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

35、近地面为低压。D、(气压的高高低低规律)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高考能力要求:(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

36、高线图中的山谷),易出现锋面(锋面气旋)(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A、风向的作图: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3季风1)、东亚季风环流2)、南亚季风环流4酸雨(酸雨、酸雾、酸雪)1)、形成条件:A、酸性气体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B、降水丰富

37、C、土壤呈酸性D、地形E、风下风向2)、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5、温室效应问题:1)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2)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

38、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3)、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加大了洪涝威胁 减弱了港口功能 引发海水入侵 引发土壤盐碱化 海岸侵蚀加剧 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十、陆地和海洋专题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马鞍形曲线)(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

39、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7)、深度:随深度的增加,010M,盐度不变,1020M盐度增加,20M以上盐度变化很小。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

40、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3、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1)、 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4)、河流:

41、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 。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3、盐场区位选择: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4、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5、 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6、板块构造理论(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2)板块与地壳运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

42、3)板块与海陆形成: 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基本形态:背斜、向斜。背斜: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岭。(2)断层的基本形态 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如:庐山、华山 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实际应用意义 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 开采油

43、、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斜部位。 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8、 外力作用与地貌:(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坡面水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瀑布。 堆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和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形成风积地貌。如:流动沙丘(迎风坡缓)、沙垄等。9、洋流:(1)类型、成因风海流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密度流温度(水

44、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补偿流离陆风、密度流(2)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东暖西寒 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 顺时针、冬季 逆时针十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等震线: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木房)。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 A、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 d、近沙源地。 B、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3)、泥石流爆发的条件: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