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4620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参考文献(成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_完成日期2014 年4月5日目录摘要9第一章绪论91.1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9第二章中药的发展历史10.2.1中药在古代的发展历史102.2中药在近代的发展历史10第三章中药在医疗市场中的现状分析113.1中药的主要用途3.2中药具有潜在的发展性第四章药酒营销成功的分析164.1药酒的简介164.2药酒在中国的推广策略16结束语19参考文献19致谢20中药的可持续发展性 摘要:本文就中药在医疗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性与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一些讨论。第二章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

2、药的发展历史。第三章介绍了中药在医疗市场的现状分析。第四章简单介绍了药酒的营销策略。中药的发明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若干特点,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它对维护我国人民健康、促进中华名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3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药剂型研制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常用中药饮片进行研究和改革”。经过多年探索,现代中药已经向服用方便、吸收快捷、计量准确、安全清洁、携带便利,不需煎煮的方向发展。这一中华国粹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中,江阴

3、天江人率先创立“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将中药饮片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保持了中药饮片的性味与功效,应用于中医临诊处方的调配,适应辨证施治、处方变化的需要,是中国中药创新的典范。国家一直重视药政法的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多个有关中药的管理办法,并于是1984年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对保护人民健康,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中国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中药、医疗卫生事业。 第一章 绪论1.1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中药的发明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若干特点,

4、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它对维护我国人民健康、促进中华名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区,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在研制药品、防治疾病中,大量采用中医药,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基础。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以团结中西医和继承中医药学为核心的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发展中医药事业。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学也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1954年起,国

5、家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了一批重要的本草古籍,计有本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纲目等数十种。60年代以来又辑复了吴普本草、别录、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百十余种,对研究和保存古本草文献有重大意。1987年3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药剂型研制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常用中药饮片进行研究和改革”。经过多年探索,现代中药已经向服用方便、吸收快捷、计量准确、安全清洁、携带便利,不需煎煮的方向发展。这一中华国粹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中,江阴天江人率先创立“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将中药饮片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保持了中药饮片的性味与功效,应用于中医临诊处方的调配,适应辨证施

6、治、处方变化的需要,是中国中药创新的典范。中药的现代研究大多取得了瞩目进展:中药的基本理论得到了系统、全面整理,对药性、归经、十八反等作了大量研究,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取得较大成果。但这方面的研究难度较大,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在中药鉴定方面除一般来源、性状鉴定外,还普遍采用显微、理化等手段。而且鉴定技术已向用少量检品达到迅速、准确的方向发展。通过中药炮制技术与原理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相应,对许多中药的炮制、作了改进和规范,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了饮片质量。建立了中药化学,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数常用中药明确了主要有效成分,部分弄

7、清了化学结构。建立了中药药理学。对多数常用中药的药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利尿、降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药物筛选。过去不被注意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多肽等,现已发现有多种生物活性。它在阐明中药功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新剂型的增多,以及质量检测控制手段的提高,中成药生产已走向现代化。 为了统一制定药品标准,卫生部及早成立了药典编纂委员会,后改为中国药典委员会,于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10年先后出版发行了七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63年开始,药典分“一部”、“二部”编写。“一部”为中药部分,主要收载中

8、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另有凡例与附录的制剂通则、中药检定方法等。所收载的中药各版均有调整。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三部出版,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36种、修订612种。有关中药内容,根据品种和剂型的不同分别依次列有:中文名、汉语拼音与拉丁名、来源、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制剂等。附录的内容以及先进的检测方法等大为增加。与此同时,国家一直重视药政法的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多个有关中药的管理办法,并于是1984年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对保护人民健康,发

9、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中国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第二章 中药的发展历史2.1中药在古代的发展历史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我们的祖先靠采食植物和狩猎维持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接触并了解某些植物和动物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或造成痛苦甚至死亡,从而使人们懂得在寻觅食物时有所辨别和选择。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熟悉了这些自然产物的性能,并开始有意识地用来解除某些病证,如便秘时,就服用能引起腹泻的自然产物;腹泻时,便服用能引起便秘的自然产物。经过无数次有意识地试用、观察、口尝身受,实际体验,逐渐创造并积累起一些用药知识。经过反复的

10、实践和认识,不断总结和交流,逐渐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随着历史递擅,社会和文化的演进,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对于药物的需要与日俱增。药物来源已由野生药材逐渐发展到部分由人工栽培和驯养,并由植物、动物药扩展到天然矿物及若干人工制品。用药知识与经验愈见丰富。记录和传播这些知识的方式,最初由口耳相传,师弟相承,发展到文字记载。 中药学的发展很早,有正式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时 (前1066前771年)已有专业的 “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先秦 (前22l年前)诸子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为数不少。诗经中有不少为诗人借以比喻吟咏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植物和动物药,其中不少

11、沿用至今;70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达240余种。到西汉 (前206公元25)本草学已成为医生必修的学科,说明中药学已具雏形,但专门的著述未能遗留下来。 东汉末年(200年),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该书共三卷,分为上、中、下三品,载药3“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其所载的药物,大多今尚习用,如常山抗疟,黄连治痢,麻黄定喘,当归调经,阿胶止血,大黄泻下等等。书中还简要地记述了药物的性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是我国最早的珍贵药学文献。 南北朝时期,保存下来的重要本草学著作虽然不

12、多,但已能反映汉以来的若干重大发展,如宋 雷教著雷公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当的炮炙,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性或烈性等作用,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搜集和整理了魏晋以来使用药物的经验,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该书载药730种,不仅丰富了本草经的内容,而且在注解和勘误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并对药物产地、采制加工、真伪鉴别等作了较详的论述,首先指出药物的产地、采制加工与药物的疗效有密切关系。此外,又创用按药物自然属性 (草、木、金、石等)分类的方法和按药物用途分类的方法 (创立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独活等),在药学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代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

13、,政权统一,经济发达,航海、贸易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自海外输入的药材品种也日益增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在显庆四年 (659年)颁布了由苏敬等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该书收载国产和外来药物844种,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而且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药典早883年,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元年间 (713-741年),陈藏器编写的本草拾遗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同时在辨识品类方面,也极审慎。陈氏又

14、将各种药物的功用概括为宣、通、补、泻等十类,更切合临床应用,为中药临床分类奠定了基础。 宋代中药学的发展,当以唐慎微著的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为代表。该书载药1455种,每药都有附图和附方,这种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较前代中药学又进了一步。书中不仅收载了许多医家和民间的单方验方,而且搜集采纳了大量有关药学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这是十分宝贵的。至此以后,就是寇宗爽所著的本草衍义。寇氏认为,医生治病处方,全凭了解药性。所以,他在书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又参考各家之说,对证类本草的一些药物从药性方面作了进一步阐发。此外,在临床上,如何灵活用药,也有所论述,这给金元时期的医家启发很大

15、。 金元时期,各派医家对药物的性味、功效等有新的发现,他们注重对常用药物奏效原理的探讨,运用阴阳五行等中医学基本理论加以论述,因而使中药学成为有系统理论的学科,其代表著作是张洁古著的珍珠囊。该书虽然只讨论了100种药物,但内容却很丰富,包括 “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随证用药之法”,以及药物归经的论述。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族食疗方药,并首次记载了用蒸馏法的工艺制酒。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广搜博采,实地考查,亲历实践,他以宋代证类本草为蓝本,“书考 800余家,岁历三十稳,稿凡三易”,编成了本草纲目这一科学巨著。全书52

16、卷,约200万字,载药1897种,附方11000多个,改绘药图,订正错误,新增药374种,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是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是16世纪以前中药学成就的全面总结,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它在17世纪末即传到国外,有拉丁文、日文、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等译本,对世界药物学、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清代医家赵学敏搜集了大量有效的民间和外来药,于1765年刊行了他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全书共载药921种,仅新增药就有716种,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有较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昊其浚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虽不是专门研究药物的著作,但所涉及的资料

17、和论述的范围,以及编辑的体例,乃是继历代中药学而来,它绘图精致,收罗广泛,转录的文献不失其原貌,是研究药物的重要资料。 总之,我国中药学自汉代到清代,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丰富。据统计,仅现存的古代中药学书籍约达400种以上。除去有较大代表性著作外,还有许多短小精悍,便于初学的著作,如清 汪昂著的本草备要;也有专业性较强的著作,如研究生药的明李中立著的本草原始;或研究一个地区药物的明兰茂著的滇南本草。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文献资料相当丰富,内容十分广泛,记录了我国人民在医药方面的创造和成就,包含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鸦片战争以后近百年间,由于

18、我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以及反动统治阶级崇洋媚外,歧视和打击中医药学,致使中医药学的发展停滞不前。1929年国民党反动政府竟狂妄地抛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使中医药事业遭到严重摧残,濒于被消灭的境地。2.2中药在近代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和发展工作,使中医药事业获得了新生,并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继承整理丰富浩繁的药学遗产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批中药人才,建立了研究机构和基地,做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工作。全国各地区先后多次进行了相当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整理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专门著作和地方药志,国家药典首次收载各种常用中药和成药,逐步制定

19、了成套的质量控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代药学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特色。许多流传在群众中的有效方药,陆续得到发掘和推广应用。由于中药技术的发展,药材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为了解决药源短缺和依靠进口的问题,对有些天然药材进行了专门研究。如不少药材已能就地生产、就地应用。北药南种、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天麻、砂仁、丁香、寮香、鹿茸、三七等开辟了广阔药源。凡此种种,标志着中药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近年来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中药的新成就。前者载药2200余种,后者载药达5767种之多,都是目前有代表性的中药学巨著。在机构设置上各省、市和

20、多数县 (有的市辖区)都成立了中药的专门机构,这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中药学源远流长,内容浩博,发展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继承和发扬工作,总结经验,发挥多学科的力量来发展中药科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愿同道们共同努力,为振兴中药学事业,为创造我国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努力奋斗。第三章 中药在医疗市场中的现状分析3.1中药的主要用途药物疗效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

21、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反观国外药物知识的发展,以埃及和印度为最早。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papytus”(纸草本)及其后印度的“Ajur veda”(寿命吠陀经)中均已有药物的记载。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在医药

22、的发展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希腊医生Dioscorides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古罗马的Galen(公元131200年)所著“Materia Medica”(药物学),阿拉伯医生Avicenna (公元980年)所著“Canon Mediclnae”(医药典)等都是专门的药物学著作,对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食物疗法记载食物疗法的食疗本草(唐孟铣)、记载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侧重药物鉴别的本草衍义(宋寇宗黄)、侧重药物炮炙的炮炙论(南北朝刘宋雷敩)以及便于学习诵读、翻检查阅或临症参考的中小型本草多种。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浚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

23、图考和植物名实图专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我国古代人民关于药物的知识还收栽在许多医学和方剂学的著作中。例如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陈师文等所编的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明朱橚等的普济方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书籍中收载的药物和方剂,很多至今还被广泛地应用着,具有很好的疗效。5药膳可分为食疗中药和食疗药膳两大类:1.食疗中药:食疗中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

24、用的饮食物,又称为“食用中药”、“食疗本草”或“食物中药”等。这类食疗中药包括谷物、水果、蔬菜、调料、禽兽、水产等类。2.食疗药膳:药膳是由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食物和调料配制而成的膳食,总体说来,药膳既可单独由食用中药加工制成,又可以中药材和食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加工、烹调而成。53.2 中药具有潜在的发展性一、再融资和新发影响中药类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深沪两市78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有24家以中药业务为主,从2001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中药类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增长较快,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中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09,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3.93,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4.3

25、8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69。盈利能力的下降主要是受再融资和新发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有3家公司(东阿阿胶、吉林敖东、同仁堂)配股,5家公司(羚锐股份、中新药业、广州药业、昆明制药、 迪康药业)发行新股,而巨额新募集资金在短期内难以产生收益。新上市的广州药业流通业务所占比例较大,也影响了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此外,新四项计提也对中药类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轻骑海药计提存货减值准备6905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减值准备1879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713万元,共计10497 万元,占当期亏损的 82.6,影响每股收益0.52元。因此, 上市公司的情况并未全面而准

26、确的反映全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子行业比较,发现中药类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仍然高于化学制药类公司,但差距在缩小,表明中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二、医药行业增长趋缓,中药市场竞争加剧2001年上半年医药产业的增长有所放缓,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回落7.6;工业增加值353.6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回落7.4;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2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回落7.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5.8亿元,增长19,增幅回落4.5。从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销情况看,其中中成药类总销售额、纯销售额分别仅比上年同期增长6.65和6.32。从

27、进出口情况看,上半年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总额高出进口总额4.8亿美元,但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1.3 ,明显高于进口额的14.7的增幅。中成药和药材也出现进口增长快于出口的情况,其中进口成药和药材的增幅分别为23.4和7.7,而中成药增幅为15.9 ,中药材出口则下降了5.8。由于美国经济大幅度调整, 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预计全年医药行业出口额增幅会有所下降。医药行业增长趋缓,一方面是因为医药产业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的基本医药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则由于国家相继出台了多种政策,以抑制医药费用的过度增长,并取得了初步效果,药价

28、开始下调,低价位普药的用药量在增加。中药产业的增长放慢,一是受医药行业整体增长趋缓的影响,二是前几年中药产业的增长主要由产品提价推动,目前的价格空间已逐步消失。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非常低,但中药已经大约占到国内药品市场的30,少数地区如四川省的中药产值超过化学药产值。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制,目前我国各级中医医院已达2700余所,中医院门诊服务量达到1.5亿人次,住院服务量为300万人次。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仍然难以与西医医疗体系抗衡,同时由于中医理论复杂,多数西医特别是年轻医生在处方中使用中药的比例较低,因此,中药通过处方销售仍然受到

29、一定的限制。处方销售渠道的相对狭窄促使许多中药企业把销售重心转向非处方药市场,药品分类制度的实施以及非处方药销售的快速增长为这些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契机,其中一些企业成功推出了主导产品,从而带动了整个公司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采取同样的营销策略,中药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厂家需要投入的营销费用也越来越多,而成功的可能性则更小了。而政策方面,如招标采购对中药产业的影响小,且中药产品的操作难度较大,未来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三、中药产业前景广阔,但现代化和国际化之路艰巨现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正在或已经取代以往的传染性疾病,人类医疗摸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

30、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人们对医药的消费也越来越重视安全和成本。加上从化学合成物中发现新药的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毒副作用大。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英国和法国自1987年以来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 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0 亿美元。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良好的科学、文化和社会基础,国家产业政策也鼓励中药产业的发展,从最近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来看,西药品种有907种, 中

31、成药包括民族药则达到590种,而国家规定的OTC目录中,中成药品种规格达407种,而西药只有332 种。因此,虽然中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中药产业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当然,我国中药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中药产业才能真正取得大的发展。第一、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严重影响了成药的质量。饮片的生产工艺落后,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质量难以保证。成药低水平重复严重,多数质量不高、疗效不佳,传统剂型仍占很大比例,一些急症剂型和新剂型的开发应用还不足,质量标准不完善,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现象没有很好解决;第二、规

32、范建设需要完善,GLP处于试行阶段,符合国际GCP标准的临床试验基地未建立,GMP要求还不十分严格,GAP则没有施行;第三、基础研究必须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方法相对滞后,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都不够深入。对以古汉语为基础构成的古朴深奥的中医药术语未形成规范客观的内涵表述;第四、产业规模需要扩展,中药的整体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GMP的企业数量少,制药装备落后, 制剂设备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第五、应用市场需要开拓,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主要满足于

33、国内市场的需求,对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准备不足,缺乏相应战略,导致出口秩序混乱,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形象。此外,在慢性病、疑难病等领域中还未充分发挥中药产品的优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二是要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国家专门成立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管理办公室,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希望中药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中药现代化毕竟是一项复杂工程,其过程是漫长的,涉及面也非常广,需要借助全行业的力量,从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到成药制造,各个环节都必须重新规范、提高标准。目前,我国有三个中药作为治疗药通过FD

34、A临床预审, 它们是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中药研究所的银杏灵及浙江康莱特药业的康莱特注射液。应该看到,进入临床不意味着就能获准上市,同时,还需要企业投入巨额的临床研究费用和时间,从而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我国中药企业不能盲目的进行国际化,而应该重视一些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提高产品标准,形成技术壁垒,从而在国内市场取得较大份额;应该重视产品临床疗效的深入研究,规范的、高标准的开发疗效显著而独特的中药新药,并及时在国外申请专利,在此基础上向FDA申报新药, 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开始放缓,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结构调整之后,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初步完成之后,我国中药产业必

35、将迎来再一次高速发展。第四章 药酒营销成功的浅析4.1药酒的简介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酒幌子”,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

36、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其实,酒是一种最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药效(如鹤鸣山道教流传下来的妙沁药酒),这就是药酒历经数十年而不减其魅力的缘由所在。将作为饮料的酒

37、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配制、服用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的优点,更因为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古“医”字,即从“酉”(酒)也。现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中药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均较易溶解于乙醇中。乙醇不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还有防腐作用,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人们常说“久病多虚”。病深日久的慢

38、性疾病,往往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而其形成皆非一时一日,其治疗恢复也就难以朝夕建功,一蹴而就,一般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各种慢性虚损疾病,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涩滞,治疗时常需佐以活血通络之药物以增强疗效。而补益药酒主要配伍具有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的滋补药食,故更有益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人身气血,贵在通调。如果虽得补益,而不能流通,则收不到补益之利,反生郁滞之害。补益药酒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虚损疾病的防治,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近代研究证明,我国传统中药中有许多补益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寿的功效。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胆固醇;何首乌,可降低胆固醇,防治动

39、脉硬化;杜仲,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当归,可抗贫血,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地黄,能利水,降血压;黄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人参,能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能力,抑制高胆固血症的发生。选用这些药物制成的补益药酒,经常适量饮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寿的效果。4.2药酒的推广策略一、药酒的命名与策略白酒市场的衰退,使得一些白酒厂推出了健康白酒的概念,很多酒厂干脆推出了药酒。张裕,椰岛,五粮液等先行者已经纷纷进军药酒这一新兴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于药酒营销的思考。其中,药酒

40、的命名与品牌形象的建立维护显得尤为重要.1.品牌命名药酒要有一个符合传统文化又有鲜明个性的名称.常言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药酒的名称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现在市场上的什么金枪不倒酒,猛男上马酒,杜康伟哥酒,红都伟哥酒等等。名称把内容交待得非常明白,但是,它却有违中国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造成人为的消费障碍。因为这类产品是一种乐于享用而羞于出口的东西,即不能太隐也不能太露.试想:哪些在身份,在地位,有一定文化层次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可能公开摆放,饮用或相互馈赠这种名称的产品吗?另外,纵观国内现有药酒品牌,都是以功能性的命名为主,无论是鹿龟酒,劲酒或者张裕三鞭酒,还是五粮

41、液的龙虎酒和茅台的不老酒等等,在品牌命名时都带有很强的产品功能性。这样一方面的好处是能够和产品的内在文化做到搭配,使理念文化信息更易传达。但是另一方面,自己也为产品在观念扩展时设定了一个自定局限,不能解决消费者对产品原有印象的改观。个人认为,要使一个药酒品牌在市场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它的命名首先应该突破产品的功能性.中性化,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的品牌名是药酒命名的发展方向。2.名牌策略质量过硬是名牌的核心,而不是名牌的全部.一提到名牌,很多人便立即会想到质量过硬四个字.对诸如科技水平,工艺水平,营销水平,管理水平等想到甚少.有的纯粹把质量过硬与名牌等同起来。于是,有的企业埋头于抓质量工作,但对技

42、术改造,市场建设,广告策划等投入的财力,物力相对较少。其实,光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相应水平的科技,工艺,营销,管理作后盾,再卓越质量的产品,也不可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和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我们周围,确实有很多质量过硬的产品,被市场接受,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但为什么形不成名牌气候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产量远远跟不上,达不到名牌的条件,或售后服务差,广告意识不强.也有的不注重内部挖潜,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等。其实,名牌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管理,科技,质量,市场,广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企业形象,规模,员工整体素质等。海尔集团把名牌定义为:在同等条件

43、下,名牌产品比别的牌子产品卖的价格高,卖的多,卖的快,效益好。作为名牌产品,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统一,消费者才有很高的满意度。二是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响当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持之以恒。三是要有很高的市场销售率,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且芝麻开花节节高。四是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优良的企业信誉,社会贡献率高,社会效益大。五是名牌的命名,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任何一个产品不能做到以上几点,就是有再好的名称、质量,也不可能成为名牌,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大获全胜,甚至有可能不进则退。名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

44、益,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追求更高,更快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名牌。这些企业不把功夫下在内部各环节上,却一心想依靠那些旁门左道去创名牌,然而,却欲速不达。比如某酒厂看到市场上药酒走俏,便将原来的滞销产品改头换面,精美包装一番,对外声称开发出独特的蛇王药酒.然后,就花费巨资去评这奖那奖,铺天盖地做广告宣传,以为如此就能创出名牌.但此产品亮相登场没多久,就被消费者抛弃了,成为市场上一颗流星。当前存在的上述问题,确实很严重。眼下,只要到大小商场逛一回,你就会发现柜台上摆放的产品,十有八九在不同位置都印着名牌,金奖字样.获奖产品质量不一定就是最好,原因就在于有的厂家为追

45、逐消费者求名心理,想方设法参与各类评选活动,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弄金牌,名牌.有的企业为打国际招牌宁可飘洋过海,浪费上千万元资金也要抱回个国际金奖.还有的为节省差旅费,竟委托中介人帮忙带个奖,带个牌子回来.归纳起来,可谓之,试图急于成名,急功近利。正因为厂家有这种心理,一些部门为追求经济效益,投其所好,纷纷举办各种名目繁多的评选活动,企业只要给钱,就可得奖,大钱大奖,小钱小奖;金牌,名牌满天飞,身价大跌,失去可信度。当然,通过参加评比或借助宣传媒体扩大产品的影响,提高知名度,是创名活动的内容之一.但是,名牌不是信手拈来的,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创出来的.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名牌的生命来自质量

46、.只有在企业产品的质量,信誉及售后服务诸方面创造出相对其它产品的差别性优势才算创出了真正的名牌产品.而任何抄近道的速成法,最终都是得不偿失的.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没有在市场上叫得响当当的名牌不行.如果企业创立一种名牌后,就自认为名牌到手,享用终身,必将使自己的名牌产品退出市场这个大舞台。大凡有所作为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名牌的生存与发展,都树立了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的经营思想。停滞不前就意味着倒退,创名牌之路永远没有终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一定要居安思危,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摸着市场的脉搏,牵着市场的牛鼻子走,随时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引导市场.在名牌产品处于上升时期,即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新款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才能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面,巩固市场地位,真正做到名牌长鸣不止。名牌本身就是一种效应,创造名牌的目的就是要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方式不当,必将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各名牌生产厂家在实施名牌经济带动规模经济的时候,一定要牢记提高广大人民生活质量为创名牌的经营理念,把好质量关,切忌只顾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规模销售,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不注意名牌的性格,保护好名牌。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不好的倾向:一旦某种产品称为名牌货,唯恐赚不够名牌钱,便身价百倍,价格昂贵,令许多消费者闻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