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4426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武汉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选题: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指 导 教 师:开 题 报 告 人:班 级: 2004级工商管理(专升本)函授二O一O年四月五日开 题 报 告 书中国诸多传统企业只关心他们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这在企业的第一次创业中不容易暴露出来,当企业完成了资金积累,到达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就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企业在过去或许勉强能维持生存,但是,当中国加入世贸后,均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外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都迅速渗透到中国市场,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缺乏“没有满意的员工就

2、不会有满意的顾客”的理念,将被当今社会所淘汰。本人通过长达3个月的时间对我省多数问题企业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对财务管理尤为重视,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却抱着若有似无的态度,孰不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之理。因此,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制度立业,有效的管理好人力资源成为本人所想论述的重点。第一部分:本文先论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发挥人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有效的管理好各阶层的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的薪资结构、产权合约、组织设计、补偿计划、健全企业文化等各方面来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中国企业惟有参照本文论述的几大重点,有效合理的设计出适合本企

3、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才能有效的规避员工道德风险而在逐渐国际化的中国社会生存、发展、壮大。 目 录摘要 I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位置 1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二、 人力资源定位的转变 21、 力资源定位的转变 22、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理念 33、人力资源管理要做为长期的系统工程 34、“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顾客”的理念 35、人力资源管理所具备的条件3三、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 41、加强人力资源环境的管理,创造一个积极的人力资源环境42、注重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准备43、做好员工的评估与开发工作5第二部分 企业的激励机制 51、企业激励范畴的划分52、制度安排与激励途

4、径73、激励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完善 11后记14参考资料15 I摘 要本文就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分析出企业的成存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对各种有限资源所实行的一种培育、发掘、利用和协调的活动。在企业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其它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激励。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这在企业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不容易暴露,当企业

5、完成了资金积累,到达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就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以人为本,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及构建良好的企业激励框架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关键词:以人为本 IIhumanresourcesmanagementThis thesis focus on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problems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s,and work out the basic factor of enterprises running and developing by researching some real cases.

6、The human resources is the most valuable asset of the enterprises .The central poi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performing a certain goal,and rearing,developing,utilizing,coordinating all finite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s.In many factors about enterprise management,the people is the most initative

7、resource and also it is most important and active factor. in order to manage other resource you must control the people.So we must do some available management and encour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s.Many enterprises may consider much more about their capital and market,however they always ignore HRM.B

8、ut after the enterprises finished their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want to perform the 2nd pioneering working, then HRMwill be the bottleneck which blo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 Keywords:make people the center(people first)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位置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近几十年来,关于企业激励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的前

9、沿和热门课题:博弈论、激励设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理论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且最富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的主流。与此同时,现代管理科学也一直把企业管理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范畴;组织设计理论、行为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都是在管理激励目标下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自50年代以来,随着马斯洛(AHMaslow)、阿特金森(JWAtkinson)、麦克莱兰(DayidMcClelland)、赫兹伯格(FHerzberg)、弗鲁姆(VVroom)、洛克(EALocke)、凯利(Kelley)和魏纳(Weiner)等诸多学者的研究与发展,管理激励理论日益丰富。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特别

10、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企业激励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某企业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

11、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他却成为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企业的成存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激励。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这在企业第一次创业的过程中不容易暴露,当企业完成了资金积累,到达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就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以人为本,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及构建良好的企业激励框架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在良

12、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实现的,首先分析如何管理好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对各种有限资源所实行的一种培育、发掘、利用和协调的活动。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与实现特定目标有关的各种有限资源,它们包括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对有限资源不仅是协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掘其潜力,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特定目标。在企业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其它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概念上讲,就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包括:确定人力资源需要(人力资源规划)、吸引潜在

13、员工(招聘)、挑选新员工(甄选)、教导员工如何完成他们的工作、为将来做好准备(培训和开发)、向员工提供报酬(薪酬)、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绩效管理)、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员工关系)。从管理职能上看,人力资源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包括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转换等)、培训与开发(包括技能培训、潜能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福利(报酬、激励等)和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很多企业的人事处、干部处也换牌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数却并不多。

14、人事部门的工作也仍以解决企业事务性问题和执行上级交办的事项为主,缺乏从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战略性思考。实现有计划的人力资源使用模式以及旨在使组织能够实现其目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定位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才能起到支持企业的战略,真正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器呢?第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定位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现在的辅助性、事务性的战术层面,提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层面。它不再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而是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和

15、实践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要从行政管理的角色转变为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新理念,真正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真正从成本中转为利润中心。 在一些美国公司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开始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当成是战略性业务来看待,并试图根据他们的顾客基础、顾客需要及满足顾客需要的技术条件等来界定自己的业务内容。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确定需要运用哪些技术、通过哪些途径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从整体上成为面向顾客的组织。 第三、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考虑,重视人

16、力资源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套。在出台每个政策或采取每个策略行动前,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员工士气的提高。 第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局限于员工在企业中上班时间内的行为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开始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一切因素均考虑在内,大大拓展了管理的范围。注重家庭生活与工作生活的质量、关注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被认为是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更加有利于提高员工奉献精神的现代管理理念。“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 第五、人力资源管理所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其功能的显现和地位的提升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方面最具决定意义的内

17、容,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同时胜任职能性角色和战略性角色,既能管理又能协调。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熟悉企业的业务: 二是能够掌握和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 三是在企业中具有良好的个人信誉; 四是懂得如何推动和领导企业的变革与重组。 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已成为管理层中举足轻重的群体,而这种地位的获得,仅靠组织的任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来自于这些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上述条件,可通过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建设性的战略服务。 三、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让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真正发挥

18、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环境的管理,创造一个积极的人力资源环境。 1、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对组织进行设计、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确保企业获得高技能的员工、确保企业建立起能够促使员工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报酬系统。 2、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依法办事。 3、通过流程和工作设计来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时力争实现顾客服务、质量、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最优化。 第二、注重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准备。 美国道化学公司前总裁凯思麦肯农说

19、:“要想在当今这种动态环境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善于帮助我们的员工做好应对各种变化一一既包括产品市场上的变化,也包括劳动力市场上的变化的准备。道公司必须招募、培训、集结一支多元化的劳动力队伍,以确保公司具备能够最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技能。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将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人力资源准备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产生效能的源泉。所以,企业应注意配备符合战略思想需要的员工队伍,将他们培训好,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并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务层次人员者晰立起与企业的战略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人员的配备和

20、培训是一项庞大、复杂和艰巨的组织工作。人力资源部门本身人员的素质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实现的瓶颈,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首先解决自身部门的人力资源问题。员工技能的高低也会对公司的战略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员工技能的发展和培养依赖于企业完善的培训体系。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接受训练,一个人即使有非常好的天赋资质,也可能无从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多的工具和技能,这些工具和技能对于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实现都非常必要,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从自身技能上保证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往往是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在

21、企业获得应有地位,是否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做好员工评估与开发工作。 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员工具有完成当前以及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技能。由于新技术、新管理思想、新管理工具的出现,许多企业正在对工 作进行重新设计,以便使得这些工作能够用团队来完成。这样,管理者和员工就有可能需要开发出能够在团队工作的环境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新技能。 人力资源在这一领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并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相联系。2、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为适应未来的工作角色做好准备,确认员工的工作兴趣、工作目标、价值观以及与职业

22、有关的其他问题。 3、创造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有利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 除了有意义的工作之外,薪资报酬就是企业用来回报员工对生产率、质量、顾客服务所做贡献的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了。此外,薪资和福利还可被用来作为对员工加入本企业所支付的一种报酬以及吸引新员工的一种手段。如果员工对工资和福利水平不满或者认为企业的工资和福利分配不公平,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受到损害,因此,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新酬体系更要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范畴应该包括所有利益相关群体。具体可以划分为:权益层、经营层和操作层。第二部分 企业的激励机制一、企业激励范畴划分1、权益层权益层指通过对企业投资(包括人力资本

23、投资与非人力资本投资),并以法定途径获得企业所有权的整个群体。在通常情况下,权益层即企业所有股权持有人。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企业终极所有者,即其对企业的所有权以最高合约产权的形式受法律保护。通过产权合约而享有包括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在内的一组权利。(2)承担最大的不确定性。权益层不从公司中支薪,其惟一的收益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的剩余利润。当企业经营好时,其是最大的受益者,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其是最大的受损者。权益层也因此成为与企业相关最为密切的一个群体。(3)高流动属性。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保证了在企业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中,这一群体的可流动性是最大的。特别是企业上市后,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等同于企业

24、权益层的流动性。 权益层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企业激励安排的主体,委托代理合约中的委托方。在企业激励过程中,一切的激励安排与机制设计,权益层的取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现代企业中,权益层绝对性的主体地位已大大地动摇,主要是因为权益层的分散与流动性,使其在执行主体责任时又发生了新的代理问题委托给董事会。股权高度分散的现代企业,在资本市场高流动性的条件下,权益层并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群体,经常不能独立而一致性地占据传统的主体地位。这一切,在权益层内部对于权益层的个体而言,后者不得不经常在“举手投票”无效的情况下,“用脚投票”,即卖掉股票走人。也正因为这样,使权益层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企业激励的客体对象。对这

25、一阶层激励的目的是保持其对企业投资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企业的治理与监督。2经营层经营层指在企业中专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职能的群体。这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事实上的控制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学中,常将经营层与“企业家”,或代理人联系在一起,而管理学中则常理解为企业管理者。在经济学理论中,对于企业家并不存在一个统一认同的概念。但可以用是否遵循市场均衡的观点来判断这一理论对企业家理论的认可与否。如果遵循市场是均衡的观点,则认为竞争可以使市场达到自动均衡,那么企业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正因为如此,以完全市场为前提假设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完全抛弃了企业家的概念。相反,马歇尔、

26、科兹纳,奈特、利本斯坦、舒尔茨等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是非均衡的,企业家有使市场趋于均衡的作用。对于企业家角色的资格问题,各经济学家也各执己见,如张维迎认为只有有一定资本的人才有资格充当企业家,资本是反应一个人经营才能的重要信息,而熊比特则只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方面认定企业家资格,甚至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凌驾于市场结构之上的“超人”的力量。不论如何,对企业家的行为特征归纳起来有这样几方面,即机会敏感性、创新性、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管理学中的企业管理者容易被人将之与“企业保管者”相联系。虽然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较企业家更为宽泛的概念,企业家包涵在企业管理者其中。我们将能以市场机会为驱

27、动力,战略性地果断决策,有效进行企业组织与控制激励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确定为企业经营层范畴。一般而言,经营层都是在企业支薪的,同时,享受以绩效为基础的报酬政策。如上所述,企业经营层对企业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是企业激励的主要对象。3操作层操作层指在企业计划范围内,负责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服务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所有人员。在具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除经营层以外的所有人员。这一群体数量多,占企业人员比重大。现代企业生产组织正从传统的串行生产向并行的团队生产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分工向以单元独立与协作完成特定任务的形式转变。因此企业生产的方式变化了,企业操作层的激励也面临新的挑战。另外,在知

28、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往往是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的,建立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现代企业对敏捷制造、个性化服务的追求,需要激发身处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操作层每个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上述三个阶层已没有明显的分界线,通过员工持股(ESOP)、经理层收购(MBO)等等途径,企业经理或员工既可能属权益层又可属经营层或操作层。这种划分只是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运用于各阶层的激励制度与方法。 二、制度安排与激励途径根据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研究成果,企业整体有效激励可以通过:产权合约、组织设计以及各种报酬

29、与补偿计划的制定等三种途径来实现。1产权合约由于产权合约是企业合约中的最高合约,这一合约的受益人是受法律保护的企业终极所有者,因此是最具激励效应的途径和手段。一般来说,产权合约最重要的激励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即权益层。这种激励是通过强调产权持有人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而实现,这正是产权经济学派所推崇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产权合约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对企业经营层和操作层的激励。对这两个层面的激励是这样实现的:首先,产权不再以简单的现金或实物资本的投入数量来确定。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使经营层和操作层凭借其技术、能力和经验等获得产权成为了可能。这种对企业经营层和操作层人力资本定价,并赋予产权的过程就是

30、一个有效激励的过程。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一些是直接授予,更多的是运用现代企业激励设计的创新手段,如针对经营层的“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ESO)、“激励期权”(IncentiveStockOption,ISO);针对操作层的“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ESOP);以及经营管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MBO)等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企业经营与生产服务等人员能够持有企业产权,达到“持恒产者,有恒心”的目的。其次,产权合约被分解成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两个子合约。在这样两个子合约中,企业产权被分割,所有权

31、与控制权相分离。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情况下,通过合约的形式,分配给企业经营层与操作层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构成对经营层和操作层的激励。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创新已极为丰富,如虚拟股票计划(PhantomStockPlan)、股票增值权(RightofStockValueAdded)、影子股票等都是在剩余索取方面以合约的形式,在不改变产权结构的前提下比照产权激励模式设计的激励措施。还有许多以企业业绩为基础的剩余分享安排,如业绩期权(PerformanceStockOption),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等等。2组织设计相对于产权激励而言,组织激励

32、是一种内部激励。其主要对象是经营层和操作层。一般可以从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模式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激励的设计。由于企业组织制度在各国公司法中或企业章程中都有较明确的规定,其可以弹性设计的余地小;现在最具激励意义的组织制度研究是关于“分享制”的讨论,分享制是指在不改变产权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制度的安排,让不包括企业投资人在内的企业相关人员享有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权力,从而达到激励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目的。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成功的企业可以实证这一理想的激励型组织制度安排是科学有效的。这里主要就组织结构与生产组织模式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与讨论。激励型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1)扁平化。在信息时代,

33、传统的层级组织之所以僵化失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拥有庞大的中层。实际上,中层的膨胀部分是取决于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组织规模扩大的相应举措,部分是由于组织各层次对增加下属、扩大管理控制权的自身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庞大的中层显得越来越不重要,通过减少层级组织的层级,对传统的中层进行削减和瘦形,将会使传统组织中高耸的金字塔结构扁平化(flatten),这能增加组织的灵活性,更便于激励与控制的实现。(2)合作。传统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分工和专业化。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来源于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34、。”这一结论在当时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下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它在工业社会中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但是,并非所有的分工都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过多与过细的分工还会导致组织生产的非效率。从激励角度看,这种非效率可能来自对单调工作的厌倦、工作的疲劳与压力等。分工过度也使协调的成本越来越大。伴随着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与服务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越来越表现为一种合作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结果。(3)以人为本。在传统的组织中,是按照这样的一种逻辑来组织生产的:根据环境因素来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根据环境的发展战略来构建组织的结构,设立相应的职位,并赋

35、予一定的职权,然后,再根据各职位对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聘任相应的员工。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严重地表现出来,即员工是被动地被安排从事某项工作,不能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是知识最重要的开发者和载体,也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调整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改善和提升员工的需求,促进员工的沟通与合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的模拟分散管理、事业部及超事业部结构等就是沿上述组织结构创新方向而设计的。超事业部是在传统的M型结构基础上,在总部和事业部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级,称之为执行事业部或超事业部。超事

36、业部实际上是在分权基础上实行必要的集中,由超事业部对几个相关的事业部进行统一的领导,整合几个事业部的力量,充分利用几个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在开发市场和开辟市场等方面,激发各单位互助的愿望,进行互助的活动。生产组织模式基于激励目标的创新。生产组织的激励创新最主要的方面,是从过去传统串行的生产方式向并行团队生产方式转变。传统流水线式的生产组织模式使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这种生产延续了一个多世纪,其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第一,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假定生产过程中的工人是无知的,工人如同机器一样只能听任摆布,地位极其低下。亨利福特就曾说

37、过:“我要的只两只手”,完全把工人当作工具,置工人感受于不顾。从根本上限制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第二,这种生产组织模式由于追求的是产品、成本,因而,过分地强调分工精细化和专业化,每个人仅仅熟悉自己狭窄专业范围内的知识,对于其他人或其他生产环节的工作一无所知,长此以往,养成了生产、管理人员的封闭、狭隘、片面的本位观念,不利于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整体企业员工。第三,这种生产组织模式把人看作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因而必须对生产工人采取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总之,浓厚的雇佣文化和等级制度人为地设置起人

38、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劳资对立情绪,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生产组织的要求。团队生产组织又被称为“并行生产组织模式”,是应信息技术、新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的。团队生产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亨利福特流水装配线生产观念中,注重的是提高个人技能,团队只是一组具备同样技术的人,共同完成一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其作用是指导和协调该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团队演进的第二阶段开始导入不同专业技术或功能的人于同一团队中,等同于工具箱的概念,其中的每一件工具的用途不同,经搭配起来则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尤其配合同步工程的事实,这种团队或专家组发挥了极大的效能。第三阶段,在戴明与朱蓝

39、等质量管理大师的全面质量管理(TOM)观念的引导下,团队观念又融入了顾客的需求,强调一切以客为尊。团队不仅要跨功能部门建立,还要因顾客的需求变化而改变。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元素由过去的个人,部门变成为团队,一些公司企业纷纷建立以顾客为核心,以作业活动为基础,以生产流程为中心,以自主管理为准则,以利益共享为动力的团队生产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又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团队生产组织要求每个队员都具有共同的基本技能,共同的目标,强烈的进取精神与合作意识,又拥有必要的决策能力和调控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组织的柔性,降低组织的脆弱性,减少了组织对个别

40、专业人才的依赖性。组织激励的最大特点,一是其更加能结合各行业、企业自身的特点,灵活自主地进行一种规范具体又具制度意义的激励安排。二是在产权不明晰(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转型国家)的企业,或国有、集体以及非上市等企业内,仍能通过组织的设计进行清晰的权与利的调节和分配,从而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3补偿计划补偿计划是根据管理学特别是管理行为学理论的要求,针对企业内部人员是“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提出在正常薪资以外进行对企业人员全面补偿的措施,其基本依据是补偿理论。该理论是在综合各种管理激励理论的基础上,侧重研究如何将各激励因素通过一定的途径得以实现,并在纵向横向进行丰富和发展。补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雇员

41、为企业所作的贡献给予回报;对员工过去的学历、技能、经验等给予补偿;对员工及其家庭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等进行保障。补偿制度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设计,即经济与非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又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经济补偿指个人获得的工资、薪水、佣金及奖金和其他可变现的资本权益(如股票)等。间接经济补偿是指所有直接经济补偿以外的各种补偿,如保险计划:人身、健康、医疗、意外灾害等;社会援助计划:退休计划、社会保障、伤病补助、教育补助、员工服务等。非经济补偿指和工作有关的激励因素。它包括工作和工作环境两个大的方面内容。如工作方面:有趣、挑战性、责任感、褒奖、成就感与发展机会等;工作环境方面:合理的政策、称职

42、的管理、意气相投的同事、社会地位的标志、舒适的工作条件、弹性时间工作制、缩减的周工作时数、共担工作、自助式报酬等。为保持企业补偿计划的竞争性,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特点,针对员工工作的理由与需求,制定恰当的一揽子补偿计划。经济补偿因为其直接、可观察和具有强的现实性而始终受到企业雇员的关注,是最重要的补偿。经济补偿既和企业组织有关,又和社会劳动力市场有关,还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条件不同而呈现差异。目前,在经济补偿计划中,以业绩为前提的奖金与提成被当前最为广泛地运用。三、激励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完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激励的对象,可以划分为大的三个层次:权益层、经营层、操作层。

43、这三个层次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个人是企业内的员工,属企业操作层范畴,但他因为持有公司股份,又享有权益层的利益。作为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更是如此。他有可以持有企业较多的股份而属权益层,甚至进入董事会。产权、组织、补偿等激励制度与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对现代企业完整的激励体系。除了上述各激励途径和方法之外,以下两点也不容忽视: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

44、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基本

45、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自动化以及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2、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

46、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在企业中,员工的发展需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培训的机会,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国内经济学界在讨论激励问题时流行分析“分粥制度”。这个典故讲的是有一个数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在没有计量工具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为了能公平分食,他们设计诸多制度如:指定一名专业分粥的人;一人分粥一人监督;轮流值日分粥;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等。经反复实践后,大家发现这些制度或者成本太高,或者效果不好。最简单且低成本的制度是调整取粥的顺序安排,即只要让分粥人最后取粥,就可促使分粥公平。这是个典型的“经济人”或“自私人”假设条件下的制度安排。而如果在一个具有互助友爱、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文化的企业内,这一切都是多余的。因此,企业文化是其他激励制度与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