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院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Research on Present Condition and Strategy of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Student Supervisor Specialty Tourism Management School Tourism and Cuisine School 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 学院:旅游烹饪学院班级:20024
2、班专业: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立题目的和意义:立题目地:通过对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可以使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早日走向品牌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开发时做到合理规划,减少盲目开发。并带动经济增长,给农民带来切身的收益,同时也使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业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立题意义: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切实有效的方针政策。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
3、间的差距,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尝试运用环境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结合旅游业发展特点,及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概况,进而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相应对策。研究中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工作计划:第一步:查找资料,确定论文选题。第二步:完成关于论文的调研,取得相关资料。第三步:组织、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准备论文撰写。第四步:
4、确定论文写作提纲。第五步:开始论文写作,形成初稿。第六步:根据导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完成论文写作。第七步:论文定稿、打印、装订、准备答辩。第八步: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05.11-2006.4.20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2006.4.21-2006.5.20 形成具体研究思路,交论文大纲。2006.5.21-2006.6.1 形成初稿,指导老师修改初稿。2006.6.2-2006.6.10 修改论文,交论文,准备论文答辩。指导教师要求:论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选题涉及的问题广泛,具有一定广度,写作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工作量较大。应查阅有关乡村旅游、黑
5、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旅游者心理、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参考文献,包括中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2篇,英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根据工作计划、按照写作思路、参考有关文献,努力达到写作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摘 要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的普及,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业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晚,因此发展的区域和数量并不多,缺乏资金投入、管理混乱、开发不合理、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发展状态。因此必须根据黑龙江省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应从政府主导、合理开发规划、运用现代化管
6、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对策加快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IIAbstractFollowing rural tourism developing in china, the trend is boom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space is great, prospect is board. However, it owing to the poor development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in He
7、ilongjiang. So its developed district and quantities are not enough. Although in some areas that have developed, rural tour still remains low level developed condition, lacks market contest, and furthermore wastes natural resource. These results are composed of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lacking mo
8、ney, management and talents, use irrational and so on. So we must accord the feature of Heilongjiangs resource,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We should bring governments leading purpose out, adopt rational project; use modern managerial system;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train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any
9、 others. These measures can propel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words:rural tour; present condition; research on strategy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国外研究现状21.3.2 国内研究现状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42.1 乡村旅游的概述4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42.1.2 乡村旅游的
10、特征42.1.3 乡村旅游的类型5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5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52.2.2 旅游扶贫理论6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73.1 发展优势73.1.1 政府的政策扶植优势73.1.2 资源优势73.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83.2.1 缺乏文化内涵83.2.2 开发结构不合理93.2.3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93.2.4 农民开发乡村旅游意识薄弱103.2.5 旅游设施不配套且服务质量差103.2.6 宣传力度不够113.2.7 严重破坏当地环境114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124.1 因地制宜开发124.1.1 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124.1.2 增强乡村旅游的特色性
11、124.2 合理规划开发134.2.1 统筹规划134.2.2 全方位开发乡村旅游144.3 培养乡村旅游从业人才144.3.1 大力培养乡村学生144.3.2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144.4 政府主导联合经营154.4.1 加强农民的培训引导154.4.2 政府要给予长期支持154.5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并提高服务质量164.5.1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164.5.2 提高服务质量164.6 加强广告宣传力度164.6.1 注重口碑宣传164.6.2 采用现代营销手段174.7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174.7.1 生态环境的保护174.7.2 人文环境的保护18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 谢2
12、1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1 绪 论1.1 研究背景乡村旅游实质上是以农村(林区、牧区、渔区)环境为基础,以农村 (林区、牧区、渔区)生活为体验,以农村(林区、牧区、渔区)文化和民俗为内涵开展旅游活动一种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在欧美发展比较迅速,西班牙从上世纪60年代开发乡村旅游,其产品范围包括了登山、探险、漂流、农家生活,生态旅游、自然旅游、垂钓、民俗等等。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发乡村旅游,其范围确定比较窄,主要是“农家乐”这种较为单一的形式,近年又开发了现代农业观光的产品,也可纳入乡村旅游的范畴1。成都“五朵金花”是成功的范例,主要是观光农业,参与农村生活体验的“
13、农家乐”形式。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脚下的吕家围子是黑龙江省开发乡村旅游比较好的和有影响的典型之一。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又是林业大省,随着乡村旅游近年来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也是开展的有声有色。为了更好的开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通过对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可以使该省的乡村旅游早日走向正轨,进行合理而有序的开发利用,最终带动经济增长,尽快的解决农民的“三农”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通过考察黑龙江省具备的乡村旅游资源,及乡村
14、旅游在黑龙江省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方案;通过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出给农民带来的具体收益;通过资料分析,预测出乡村旅游在黑龙江省未来的发展,带来的长足效益。1.2.2 研究意义1.2.2.1 理论意义 乡村旅游虽说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而且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旅游方式。同时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19因此凭借国家旅游局“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积极开发农村生态旅游资源,拓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新领域,为农村农民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
15、现实意义。1.2.2.2 实践意义 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加速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农民与外界的沟通面加大,见识增加,思想观念得到转变;通过乡村旅游这座桥梁,增进了城乡居民的感情2。显然,乡村旅游是实现缩小城乡差距,构
16、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制定出适合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应对策。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著名学者Ager在相关论文中研究了山村地区的旅游开发,强调了乡村旅游对山村居民的重要性3。乡村旅游被考虑作为增加村民额外收入、改善生活和为年青人提供额外的工作机会减少其集体外迁的最高层次。提出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以林、学、田、果、畜等为内容的复式结构系统,发展多种经营。并提出振兴农村经济的三种主要形态4。第一,以林业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其中林的种群结构是针阔混交经济林和果树栽培,林间保
17、留部分农田;使养殖业与种树、种田有机结合。第二,建立河谷滩地生态系统。分布在流域内的低湿地段,由开阔的河谷及河滩地构成,该系统建立稻、鱼、学、禽、薪炭林相结合的复式结构,根据水资源状况,建立若干个鱼塘,发展水田,改良农场,养鸡养鹅,并保留一部分柳条通(灌木形态下的柳树)。第三,建立旱地农田生态系统。分布在岗上地区,多数为中低产田,必须通过生物措施和劳作措施加以改造,并通过不断培肥逐渐提高土壤肥力,以此来达到高产、稳产。1.3.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旅游业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才开始。在90年代初中期研究成果很少,研究内容十分有限,以介绍国外的乡村旅游
18、发展为主。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1950年开始早期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以研究山区开发为主阶段。中间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对乡村旅游主题的研究和乡村旅游对农民的经济效益分析,其中也包括对乡村旅游的负面影响研究。相对成熟阶段,1980年后,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方法和内容更加成熟;分析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偏多,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居民态度研究、政策研究、乡村旅游咨询和女性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等。 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2.1 乡村旅游的概述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乡村旅游的定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但对乡村旅游定义的研究还
19、没有完全的统一。第一,国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5: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等等。第二,国内有关乡村旅
20、游的定义也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6。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第三,本论文所要研究的是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黑龙江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1.2 乡村旅游的特征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看,乡村旅游活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逐步深入的体验性活动内容。到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从最初的休闲度假到自然体验
21、,再进一步发展到文化体验,自然体验和文化体验开始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基础内容。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与乡村旅游客源地城市的最大差异之处,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第二,逐步深入的学习型活动内容。在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学习自然知识和当地文化、民俗知识、传统手工艺技术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三,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旅游者们在不同的乡村地区可以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学习自然生态常识,从而接受自然的环境教育,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会热衷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各种活动,如观赏游鸟、植树、环境保洁、认领古树名木等。从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看,
22、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6。在这些地区,无论是环境旅游活动,还是文化旅游活动,都包含了以上三种内容。也就是说,从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来看,乡村旅游已经沿着与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2.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类型已不仅限于体验农村生活型,而且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休息娱乐型:以休息娱乐为主,其中以一般性“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收获品尝型: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等为主,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
23、代表。运动养生型:以山野及水体运动、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以“乡村运动俱乐部”、某些“温泉别墅”等为代表。观光审美型: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临近名胜观光等。认识学习型: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实习等为主,以学生远足、夏令营等为代表。复合型:不过分偏重以上的某一类型,而是某几种类型兼而有之。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值得提到两个会议,第一个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第二个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4、”。这两会议,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同其他产业相比,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直接,影响面更广,涉及的问题更深。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对人类历史遗产的依赖很强。其次,旅游的发展会对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体系性带来一些影响。第三,旅游需求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联合国对人类消费需求的排序,现在是吃、住、旅,旅己排在用的前面居第三位。这三个特点决定了旅游业必须可持续发展。实践也证明,旅游业也应首先贯彻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对于可持续旅游发展十分关注。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应当体现旅游业发
25、展的稳定性、多样性、连续性和独立性,体现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系统及其内部要素的协调性,体现旅游业由小到大的渐进性,体现民族特色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国际性。2.2.2 旅游扶贫理论 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它不仅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新增长点。以旅游发展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包括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或间接地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而脱贫致富的地区和人口很多。今天依托各类景点景区
26、发家致富的千百万农民,大部分在旅游业尚未发展的昔日还都相当贫困。可以这样认为,扶贫与致富的作用原本就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功能。“旅游扶贫”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最先是在90年代之初,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很大成就,大部分的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只有小部分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农民的生活仍处在贫困之中,国家因此提出了“扶贫”的工作思路。对旅游行业来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创汇在世界的排位由1978年的41位,跃升到1999年的第7位7。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此后,由于国内旅游迅猛崛起,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各级政
27、府投资旅游业的热情高涨,“旅游扶贫”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所认同。随着旅游开发扶贫效益的产生,它便逐步由个别地方的一个口号和提法,发展为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并最终被列为旅游行业“十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3 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起源于现状3.1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3.1 发展优势3.1.1 政府的政策扶植优势黑龙江省旅游局在2006年年初,就制定出台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政策,目的是通过政策导向,使乡村旅游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80%的游客选择到黑龙江省内观光休闲,既节省时间和费用,又充分休闲放松。自助
28、游及自驾车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景区接待自驾车游客平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太阳岛、松峰山、玉泉狩猎场日接待自驾车游客千余人8。在这喜人的成绩下,为了全面推进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2006年5月20日省旅游局又在阿城市料甸乡红新村举办“2006中国乡村游”黑龙江省首游式活动。此次活动的举办,将全面拉开“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年”活动的序幕。对提高乡村旅游的认识,增强开发乡村旅游积极性、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有着重要意义,必将有利地促进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的局限使人们增加了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态的需求更强。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农家生活、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等都可以作
29、为重要的产品类型包容进去。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积极展乡村旅游为农村建设的第三产业,对农民脱贫致富、转变农村经济模式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3.1.2 资源优势黑龙江省作为农林业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特色鲜明,搭配得当合理,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已查清的资源点有1361处,占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68种基本类型的88.24%,已超过60%的全国省级丰富指标9。其中乡村旅游资源也蕴涵丰富。黑龙江省拥有4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以自然、古朴神奇粗犷为特色,大湖泊、大界江、大森林都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和林区,这些天然资源为旅游奠定了良好
30、的基础和发展后劲,黑龙江省规模较大的景区(点),主要滑雪场都建在乡村或林区。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冰雪旅游、民俗旅游、观光旅游是黑龙江旅游的主打产品。同时黑龙江省拥有众多机械化农场和农业村屯,民风民俗独特,除汉族外,还聚居着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具备开发乡村旅游的民俗资源10。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省已评定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等18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并开发了“帽儿山吕家围子屯”等多处农家乐旅游景点。今年将农业示范点增至50家,家庭旅馆增至100家,并推出100个乡村游目的地9。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风情类型也多种多样,风
31、格各异:有豪迈的大农场风格,清新朴实的山野民舍风格,北方少数民族风格,边境异域风格,大森林山居风格,还有大湿地休闲小屋风格。而且分布广泛这些乡村旅游点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郊、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鹤岗等地,交通便利,乡村气息浓郁,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较好11。3.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蕴涵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个农业大省,林业资源也很丰富。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并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但从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看,乡村旅游业正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大,可是发展的区域和数量却不多。即使有些已经开展起来的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始终停
32、留在低水平发展状态。交通道路、停车场、住宿和饮食卫生、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市场开发上,一些乡村急功近利,没有规划,盲目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浪费了自然资源。因此,黑龙江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3.2.1 缺乏文化内涵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很多地区在开发过程中都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而且在开发规划过程中,就将乡村旅游的定义混淆,导致开发后,设施建设等无法再修改更换,使得许多基础设施不但无法投入使用,而且废弃闲置,造成了巨大投资浪费,不但没有给当地景区
33、带来经济效益,还给当地造成巨大负担。因此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在开发和经营中还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很多乡村旅游发展初期,经营农户都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经营者往往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
34、。常常爱把极具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的一般化的东西。如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以经营园林花木为主的花农,也逐步放弃了自己的专长,把花木庭园改作露天饭堂或卡拉OK厅,追求急功近利。而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独特的耕作方法、独特的传统文化却都没有好好的保护12。城市人希望在农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村本色生活内容,这与经营者的理解刚好错位,劳神费力却削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3.2.2 开发结构不合理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软” “硬”环境都不够完善,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
35、,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不够便捷,客运能力差;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开发商盲目追从其他成功经营乡村旅游的地区,不根据当地
36、实际情况搞特色经营,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3.2.3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很多地区都是后发展起来的,景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人,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本身素质都不高。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也相对教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3
37、.2.4 农民开发乡村旅游意识薄弱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农民思想较封闭,不愿意把钱拿出来作风险投资。而黑龙江省由于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在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旅游景区,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旅游收入应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农民在乡村旅游项目中,没有得到实惠,收益偏少,自然不会轻易
38、的投资。而且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三农问题,黑龙江省也不例外,因此在外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力量的推动对于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业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初具规模后应适时地向混合型转变,逐步采用市场参数间接调节、鼓励农民成立相关民间团体、协会等组织以取代部分政府职能,而不应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同时由于地方旅游单位由于硬件设施、能力、资金等许多条件有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顾忌成本、缺乏基础理论,导致开发深度不足,定位不准等。政府相关部门没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市场,导致低价竞争的出现。总体上欠缺指导性和操作性。总之政府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做
39、到合理规划,正确引导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在管理上较混乱。3.2.5 旅游设施不配套且服务质量差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而农村地区一般条件较差,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水电、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条件都不能适应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虽然享受到了纯美的乡村风光,却不能忍受当地的配套设施。尤其是住房、洗手间等基础设施。甚至许多地区道路交通条件极差,虽说就其乡村自身旅游资源来说,可以很好的吸引旅游者,但交通不便利,旅游者无法以安全快捷舒适的途径前往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五常市境内的磨盘山景区,自然风景秀丽,但一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道路根本无法通行。随着开发磨盘山水利
40、资源的建设,才使当地的道路整修一新,也使当地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乡村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较差,且旅游服务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由于他们本身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不能达到旅游者想要的服务标准。而且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当地的卫生情况往往打不到国家质量标准;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基本上都是品农家菜,看田园风光,不能引导旅游消费。这种低质量的服务也使游客在旅游休闲过程中,享受程度大大降低,而且也不利于游客在旅游归来后的有利宣传。3.2.6 宣传力度不够过分依赖于口碑宣传,采用最多的宣传
41、促销手段发传单(或发名片),局限在人际的范围和较原始的手段。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进行广告宣传,不能够使客人最大限度的了解旅游目的地,旅游地在宣传上不能吸引旅游者,并且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旅游中介机构在宣传手段上也没有最大的发挥其作用。黑龙江省的大多旅行社,虽说近几年已经开辟了一些乡村旅游线路,但目前还都将各地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作为主打旅游产品,如国内的华东五市游,国外的欧洲游等等,并没有把乡村旅游作为主打品牌。旅行社在经营上没有实现联合经营模式,在打造乡村旅游线路上大多势单利薄,没有形成品牌化,没有正确的引导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供应商在
42、开发上较盲目,宣传手段和力度都不够,没有完善的供销体系。3.2.7 严重破坏当地环境3.2.7.1 破坏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风景区多分布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很多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在对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的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污水、垃圾随意处理,遍布清溪田垅13。用不了多久,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清新的空气与绿色环境将被污染,失去魅力。3.
43、2.7.2 扰乱当地人生活 某些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外来游客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思想也带到了农村,很多人开始懒惰,不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追求时尚挥霍,甚至还使一些人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这些都给当地人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4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为做大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新的突破口,应发挥旅游在
44、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通过市场导向,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特色的民俗游;发展以采摘、垂钓、休闲农场、生态农业园等绿色、休闲、参与、体验的观光农业游;发展随季节变化举行的花卉节、果蔬节、冰雪旅游节等。推动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下面针对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研究发现的问题,对黑龙江省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4.1 因地制宜开发4.1.1 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乡村旅游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黑龙江省
45、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黑龙江省不仅是农林业大省,又具备很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1999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对入境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兴趣的调查中表明,入境旅游者中对黑龙江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感兴趣的比例,分别居于对十项旅游资源感兴趣的第二和第三位7,可见,发展民俗旅游在黑龙江省就已大有可为。因此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4.1.2 增强乡村旅游的特色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
46、进行保护12。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目前较单一,除了感受农村生活,品东北特色农家菜,购买当地农村特产外,其它形式较少,旅游目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当地特色,不断求新求异,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如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2005年推出了“乡下有我三分田”民俗旅游活动8,主要是让市民在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工作后,利用周末或其它闲暇时间,驱车几十分钟,来到郊区乡下,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大脑,亲自采摘、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红旗满族乡农业畜牧发展中心建设了“百家姓有机蔬菜园”,园内划分若干个“分田”的小园,市民只需花费一定费用,就可以在一年内拥有三分田的耕种和管理权,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蔬菜地,体验农村的田园生活。而且乡农服中心在民俗旅游活动中将为认购者提供种子秧苗,专用有机肥,灌溉用水,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