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proverbs Abstract:As a fixed and brief short phrase or sentences, formed by long time and repeated use, proverb is a kind of phrase phraseology,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a main expression of languages national form, means of rhetoric. It reflects t
2、he pith and marrow of cul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natur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religious beliefs, habits and customs, fables and myth, and culture and art, English proverbs and Chinese proverbs carry on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Proverbs are closely rel
3、ated to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y are inseparabl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proverbs caus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Whether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or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hould be used depends on concrete language environment .This thes
4、is makes some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s.Key Words: proverb; origin;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methods摘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它反映了文化的
5、精髓。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寓言神话以及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者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信息。他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谚语中的文化因素构成了翻译中困难。直译、意译或者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则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定。本文借助于语用学和翻译学的观点,对应汉谚语的翻译作了一些探索。关键词:谚语、来源、特点、文化异同、翻译方法一、引言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汇集了人民大众集体的智慧, 经过长期的积累, 科学的概括, 艺术的操练, 以形象的比喻, 总结生活经验, 阐述人生哲理。谚语形象鲜明生动, 内容深入浅出, 寓义意味深长,
6、富有思想性, 艺术性和大众性, 因此雅俗共赏, 妇孺皆知, 世代相传而影响深远, 有些已成为流传于古的至理名言, 诚如唐代大文学家韩说: “一言而为天下法, 一语而为百世师。”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精髓, 既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又反映了其个性。从广义上讲, 谚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语义整体性, 结构稳定性和语法的不规则性的特点, 加上人类感受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是相近或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谚语。例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 眼不见,心不想(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等。但这只占谚语中
7、极少部分, 而大量的谚语则表示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无论是物质文化, 还是精神文化都不尽相同, 毕竟中西方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中、英语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差异, 研究和比较其差异, 将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的规范以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如果不了解其文化背景, 则翻译时必然会引起歧义; 但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其规律, 则会使译文达到“信实, 通达, 雅致”之效果。二、汉英谚语特点及比较谚语, 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商时代, 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语音上重视声韵, 用词上讲究凝练, 句式上注重对称,表达上力求形象, 是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上绚丽多彩的瑰宝。英语谚语最早
8、见之于八世纪的古英语, 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 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也是大不列颠文化财富的一部分, 凝集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定规律, 也从各方面反映出大不列颠民族的生活哲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作为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 英语谚语根源于口语, 且与一般的口语句子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它们在人们长期广泛的运用中已成为一种言简易赅地表达某个思想, 某种含义的定型造句, 常常富于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比喻, 意义含蓄,耐人寻味, 且具有多反面的修辞特点和结构特点。(一) 相同或相似的谚语1. 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种种共性,
9、 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繁密那是相似的。因此, 尽管讲汉语的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但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 (滴水穿石)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you w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get to it (船到桥头, 自会直) 等
10、。以上谚语在寓意和形式上完全相同, 此外, 也有谚语形式稍有差异而寓意相似的例子: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as you sow, you will reap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这类谚语容易理解, 因为在这类谚语中大多使用比较普通的词汇, 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没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因素。2. 相似的语言特征(1) 用词精练, 句式整齐。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提炼, 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 单句简洁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形式, 结构整齐、句式匀称。如汉谚:
11、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The wolf changes his coat, but not his disposition1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Man struggles upwards; Water flows downwards1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A good reputation sits still; A bad one runs about1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Good will be rewarded with good, and evil with evil1英谚: 一朝鲜, 吃遍天He who has an art, has everywhere a part无所
12、求, 无所得Nothing crave, nothing have。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He who help others help s himself1 满招损, 谦受益Haughtiness invites disaster, humility receives benefit1 人生苦短, 岁月易逝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2) 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谚语经过长期的使用流传或艺术上的加工锤炼, 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 单句讲究韵律, 双句讲究对仗, 易于记忆, 便于流传。如:汉谚: 铁杵磨成针, 功到自然成An iron pestle can be
13、 ground down to a needle, perseverance will make success1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What one loses i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1英谚: The higher the mountain, the lower the vale1山越高, 谷越深。When I did well, I heard it never; when I did ill, I heard it ever行善无人讲, 作恶有人传。Where
14、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Those living on a mountain live off the mountain , those living near water live off the water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3) 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都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 这些比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往往给人以启迪、智慧和力量。如:汉谚: 人生一世, 草木一春Man has but one life, grass sees but one sp ring1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A cl
15、ay idol fording a river is 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 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1英谚: Face is as important to man as the bank is to the tree人要脸, 树要皮。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
16、疏而不漏。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Like father, like son1有其父必有其子。(二) 差异或相反的谚语1. 英汉谚语的差异。由于文化对语言有重大影响, 谚语往往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 英、汉谚语不论在思想内容上, 还是在形式表达上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相反。例如: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 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 (孤注一掷) ;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挂羊头, 卖狗肉) ; the burnt child dre
17、ads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 as you make your bed, so you must lie on it (作茧自缚) ; go for wool and come home shorn (偷鸡不成蚀把米) ; even a worm will turn (狗急跳墙) ; birds of a feather (一丘之貉) ;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 (像热锅上的蚂蚁) ; to fish in the air (水中捞月) ; tread on eggs (如履薄冰) ; 这类谚语比较难理解, 因为在英、汉各种语言中代指
18、的事物与表达的寓义完全不同, 翻译起来相当困难。2. 英汉谚语产生差异的原因(1) 地域方面。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的, 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点。地域不同, 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 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在同自然景观或物体来做比喻时, 语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汉谚中“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 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 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汉谚中用到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 来比喻那些显赫重要的人物。又如:“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长城非好汉”等, 在英语中是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英谚也是如此, 如: al
19、l roads lead to Rome; take a French leave等等。因此, 要理解谚语, 就必须先了解这些谚语中用作比喻的事物的文化内涵。(2) 风俗习惯。汉语文化中对“马”这种动物似多有偏爱, 故含有马的谚语很多, 如: “又要马儿好, 又想马儿不吃草”; “马靠鞍装, 人靠衣装”等都带有褒义。而在英语文化中含有“马”的谚语其褒贬之意不是十分明显。如:“be on the wrong horse1” (支持错了对象) “ That is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那完全是另一码事) 。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聪
20、明) 这样的说法, 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然而, 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 有些人很迷信, 怕看到猫头鹰或怕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 夜猫子就是猫头鹰。As wise as an owl一语对讲汉语的民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3) 宗教信仰。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汉谚语受其影响显而易见。汉谚中有“跑的了和尚, 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平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等都是佛教中特有的事物来做比喻的, 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习俗, 思想的影响。在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
21、 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有关的谚语如: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象教堂里老鼠一样穷) 。另外, 英语的no cross, no crown (没有十字架, 就没有王冠) , 就像耶稣没有受“钉在十字架上” ( crucifixion) 之苦, 就无法升天堂一样, 一个人不受苦受难, 就别想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另外, 英谚中有Love is blind,这是西方深化的产物, 源于古罗马爱神Cupid, 或古希腊爱神Eros的别称“the blind God”, 相应的汉谚可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谚语非常明显的反映了基督教的
22、影响,带有明显的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4) 生产活动。劳动创造了世界, 也创造了语言, 谚语常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汉语中“趁热打铁与英语中的strike the iron when it is hot1 最初无疑都出自铁匠之口, 而英、美农民和渔民、船夫根据自身的经验分别创造了同义词: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1 hoist sail while the wind is fair1英国人说work like a horse , 因为他们早期用马耕地; 而中国人则说“像老黄牛一样干活等”等。三、英汉谚语翻译策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
23、出来的活动, 也就是从变成原作语言形式的手段来表达到原作内容与意义” (朱乐红) 。因此, 翻译的任务首先就是准确地理解原作的思想, 然后选择适当的词语如实地用译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谚语的翻译不仅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和风格,还要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 更要简练。因此, 在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后, 还要仔细斟酌进行适当的修饰, 以达到通顺, 优美, 得体。基于汉英谚语语言, 文化的不同, 在寓意和表达上都有很多差异, 下面介绍几种汉英谚语翻译策略。(一) 直接翻译法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谚语其特点是字面意思表达较直接,往往是用最直接的比喻或最有特色民族、地方等色彩来表达意义。大家在读英语谚语时, 常常不但为其
24、深刻的思想内容所吸引, 也为其新颖的表现手法而拍案叫绝, 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谚语, 可以保留最直接的比喻或最有特色的民族、地方等色彩, 使翻译更准确、生动。按原意翻译谚语, 不是逐字“死”译, 必须要考虑英语谚语本身的各种修辞特点和结构特点, 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 仔细推敲词句酌情增减词语, 使译出的句子仍保留其原有谚语的风采。例如: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1直接翻译问“叫的狗很少咬人”。再根据常识以及语言上的修饰, 翻译成“犬不咬人”。Seeing is believing 1直接翻译为“看见的才相信”经过修饰译为“眼见为实”。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谚语还很多。例如: H
25、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1无风不起浪The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1血浓于水A golden key open every door有钱能使鬼推磨Dont ride the high horse勿摆架子Call a spade a spade有话直说。另外, 即使译语中有相对的谚语, 为了保持原谚的神韵, 也可以保留原谚语。例如英语中的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ver in heaven一句照字面译“宁愿在地狱为王, 也不可在天堂里为臣”, 相信也会为中国读者所心领神会; 倘若套译汉谚“宁为鸡
26、上, 勿为牛后”则有失原谚韵味, 因为英谚宗教色彩极浓。总之, 在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时候, 要注意在表达清楚意思的同时尽可能的翻译出色彩来。(二) 意译法意译就是指脱离原谚语形象, 语法意义, 但又充分体现原文的意义。有些英语谚语所用的比喻或表达发誓如果直译后无法使原句的意思表达贴切且明白, 或因谚语涉及到的某些掌握或传说还不为人所熟悉, 因此, 这类情况一般不宜直译, 而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 Diamond cut diamond直译为“砖石切割砖石”, 但有些读者不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因此, 选用“强中自有强中手”来翻译这个谚语就很贴切而且明白易懂。Rome was not built
27、in a day如译为“罗马不是一天之内建成的”。很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却没有突出其寓意, 所有事物的出与发生都有自身的过程, 其寓意用“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来表示就很明确,又如: A door must be either shut or open1不要脚踩两只船。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Every bean has its black凡人都有短处Take French leave不要不辞而别。因此,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译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原文隐含的寓意, 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 直译加注即附加起解释性的词语
28、。在英汉谚语的翻译中有一些独立民族特征的谚语, 若简单的采用直译, 译文很难达到原文的含义, 难以理解; 如果用意译, 有可能使原文的形象失真。若用直译加注, 翻译时附加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点出谚语的寓意, 就会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例如: 汉谚“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 head long to disaster, 前半句是直译, 英美人士会有各种不同理解,而后半句才点出谚语的寓意。又如“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 with the best intentio
29、ns, 在直译译文之后点明寓意, 形象生动, 体现了原句风格和韵味。此外, 汉谚“一个和尚挑水喝, 二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One monk , two buckets; two monks, one bucket; three monks, no bucket, no watermore hands, less work done1还可以进一步解释说这有点像英语中的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厨子太多难烧汤) 。同样英语中的一些谚语翻译成汉语也很困难。例如: Dont meet trouble half - way (不要在半路迎接麻烦) ;
30、汉语直译后, 再加译注别去自找麻烦;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张三的美肉是李四的砒霜) 人各有所好; There are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f it (有水何愁无鱼) 机会多的很; Theres no garden without weeds (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 世上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What is workman without tools (没有工具的工匠有什么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上谚语翻译时, 最好先按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直译,然后附注必要的解释性词语, 这样可以明白易
31、懂, 给人深刻印象。(四) 其他上述几种谚语的译法知识一些常用的方法, 除此之外,英语还有一些不定译法, 如分译法, 合译法, 两译法, 对子的法及多种译法。1. 分译法与合译法(合并法)分译法即把英语中完整的句子分成两句话来翻译, 如:Better a glorious death than a shameful life与其忍辱偷生, 不如光荣而死。A bit in the morn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all day哪怕有一点, 也总比全部落空好。合译法即把一个复合句或合并句结构的英语谚语用完整的汉语句子复述出来。如: All shall be well,
32、 Jack have Jill有情人皆成眷属。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无债一身轻。2. 两译法与对子法两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在译成汉语时, 用一种译法很难完整、准确说明其原意, 所以往往用另一种译法作补充。如: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1不雨则已, 一雨倾盆。(事情不发生则已, 一发生便接踵而来。) Set a thief to catch athief1以贼捉贼。(以毒攻毒。)对子法, 这种方法在翻译英语谚语时, 往往译成对偶语句, 上下联字数相。如: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man who wills世
33、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 事竞成。3. 多种译法由于英语谚语十分丰富, 寓意深长, 所以有时很难把其原意完全体现, 则作多种译法。如: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1谁笑在最后, 谁笑得最好。(如果针对一个忘乎所以的人讲, 意为: “不要高兴得太早”; 如果针对因一时受挫折的人讲, 则为鼓励之言) No cross no crown (1) 无苦即无乐。(2) 没有困难就没有成功。四、结束语谚语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汉英民族历史悠长, 文化灿烂
34、, 都有极为丰富的谚语。英汉两种属不同语系, 其谚语受各种文化的影响, 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 各自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故在翻译中找补到各自对应谚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正是由于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决定了处理这种差异的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要结合语言国的社会, 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提炼句子, 传神达意上, 反复推敲, 以保持英语谚语的特色或原语的语言风格和形式,从而使句子精巧洗练, 琅琅上口, 易于记忆, 便于传诵。参考文献: 1 田传茂,杨先明 汉英翻译策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978-7-5617-5365-1 2 朱乐红,陈可铭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J 外语教学, 2007, 12 (7) : 132 - 1341 3 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 2004, 85 (3) : 328 - 3311 4 贾晓云 英语谚语的汉译法 J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报,2001, 116 (5) : 38 - 411 5 胡宝丽,郑仰南1谚语翻译技巧浅谈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0 (6) : 21 - 231 6 罗虹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 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6, 17 (81) : 17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