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育知识(附答案).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91496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育知识(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育知识(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育知识(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教育知识(附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简述教材编写的两种基本方式。【知识点】教材编写的基本方式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2.简述德育方法中,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知识点】德育方法的注意事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

2、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3.简述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知识点】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

3、低级的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4.简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知识点】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的心理特征。针对以上心理特征.班主任在教育中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

4、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利用其优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5.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知识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6.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阶段。【知识点】品德形成的基本阶段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

5、)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7.简述注意的品质。【知识点】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1)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

6、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当时的知觉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稳定性包括注意起伏和注意分散。注意起伏是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 2 / 9 (3)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注意转移条件包括:原有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

7、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包括: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8.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知识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1)本体性知识,这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2)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内容的本体性知识的.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3)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8、4)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9.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知识点】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10.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知识点】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

9、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 / 9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1.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知识点】学习迁移有效促进迁移的策略主要包括:(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最关键的是要包含基础知识和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教材内容要保持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迁移的发生。(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

10、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给予教育者的启示是,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

11、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地作用。12.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知识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和提高新教师与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

12、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其特点的是训练单元小。(3)进行专门训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如训练新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在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但同时也要明白,仅仅通过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使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

13、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1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知识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特征: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活动中心课程论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

14、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此外,活动中心课程不指定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教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因此活动课程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狭隘性。14.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15、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16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15、建立学生档案(4) 开展班会活动(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7) 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7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个体发燕尾服的主要有四个,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8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题目、引言、正方、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

16、背景、价值和意义;正言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5、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9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0. 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的途径和方法(1)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17、(2) 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4) 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5) 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21. 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1) 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实施启发性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 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22.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8、。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的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1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2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记忆的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态度24.简

19、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的内容25.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26简述教师发展基本途径(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2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

20、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8.简述动机及其功能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29.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 / 10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30.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3)教育即生长;

21、(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5)学校即社会;(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31.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为、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第四要组织学生听

22、讲。32.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观点有: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生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33.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1)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导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三个方面的内容。(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

23、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34.简述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计划的指导;(2)听课方法的指导;(3)复习方法的指导(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35.简述我国小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36.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1) 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 情感陶冶法(4) 指导实践法(5) 品德评价法;(6) 品德

24、修养指导法;(7) 25简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37.学校课处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3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2) 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3) 有利系统地传授知识。(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9.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 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与实际脱节。(2)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40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

25、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讲授法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42.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 操作定向:(2) 操作模仿:(3) 操作整合:。(4) 操作熟练43.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

26、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4.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真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45.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

27、控教学方向(4)激励学习热情(5)检验教学效果46.简述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的能力。47.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

28、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48.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教具和掌握知识。49.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遗传因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因素是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

29、定性因素。50.简述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51.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1)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2) 课外校外活动(3) 劳动(4) 少先队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 班主任工作52.确立小学教育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心身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3.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

30、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54.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解决当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 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2)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55.一堂好课的标准(1)

3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56.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同学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责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感情世界。(2) 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有很大的冲突性,还

32、不善于控制、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突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3) 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57.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早期经验的影响(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个人勤奋的影响。5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33、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59.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1)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2) 确立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3) 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60.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国小学教学过程入要包括如下教学原则(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

34、则(2) 直观性原则(3) 启发性原则(4) 巩固性原则(5) 循序渐进原则(6) 因材施教原则(7)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 量力性原则61.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导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6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63.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

35、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特征,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1) 关心和爱护后进行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们的白眼,和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关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2) 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利用他们的优点推动他们前进。64.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36、,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按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6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分阶段教育,不搞一刀切。(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

37、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66.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从长远看扮演多重角色,担负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 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3) 班主任是各科任教师的协调者(4) 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67.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68.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人个人的尊重和依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38、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1) 爱护、尊重信赖学生(2)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3)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69.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1) 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2) 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

39、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等)原因。(3)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者。(4) 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5) 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6) 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过程中表现的 认知能力 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 思维能力 ,其中 思维能力 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指

40、最终产生的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 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 心理品质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70.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2)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

41、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71 教学过程简要说明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的认识。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7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7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42、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清楚、抑扬顿挫等。(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

43、局面。(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有条理。(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74简述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四个指标。(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2)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能谱测量出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不同水品的考生的能力。75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

44、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76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77.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

45、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

46、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1)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看似强调教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