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考前良好的心理品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考前良好的心理品质.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考前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考试,作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仍然发挥着它特殊的功能。而许多老师,许多家长在“为徒出众”、“望子成龙”时,却往往又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就是,怎样去训练学生健康的迎考心理,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毕业会考,很多学生一到考试前,要么紧张兮兮,要么无所事事,还有的考生考完后对我说:“我一进考场,脑袋就发胀,思维就似乎停滞了。”这一切现象都表明,培养学生考前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已刻不容缓。那么,影响学生心理不稳定的有哪些因素呢?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有这样两种因素: 一是内部因素。首先是学生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考试动
2、机。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把目标订得过高,通过一次、二次努力,仍很难达到预订的目标,于是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并开始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这种自卑的心绪在心里越积越厚,也就直接影响了考场上的正常发挥,另外,有的学生缺乏对考试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初中学考,有人认为这似乎就是“生死关”。过重的心理压力,也造成了心理的不稳定。 其次,中学生的心理成熟水平低,缺乏心理调控能力。现在,中学生的生理发展渐趋成熟,心理发展却明显滞后,这一年龄阶段,面临许多特殊的问题,如青春期心理保健、学习心理自我调控。理想志向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引起的心理问题等。某教育机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中学阶段的孩子,有20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3、,对于初三毕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第一次踏入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前途的抉择,加上意志比较薄弱,因而考试中产生的对环境不适应的心理症状很普遍。 二是外部因素。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校的影响。一些学校利用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把学生赶上拥挤不堪的“独木桥”,结果有的担心过不去,有的害怕掉下来,时刻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置于心头。也有一些教师的方法失当,对成绩欠佳的学生采取“冷处理”,或训斥,或挖苦,甚至以各种方式予以体罚。于是,在部分学生眼里,上学等于受罪,考试犹如惩罚,造成“谈考色变”的恐惧心理。其次是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一些家长盼子成龙,期待值过高,求胜心切。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有的家长单以分数论高低
4、,论优劣,规定子女每门课程要达到某个分数或拿到第几名。有的家长甚至采取恐吓手段要挟子女这样,造成子女上学好像上“战场”,一遇考试便惊恐万状,极度焦虑。 显然,作为考试前出现的一些不平衡、失态的心理,它对学的整个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很多学生因为考试紧张、焦虑而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心理结构紊乱,有的在考场上出现“晕场”现象,心里感到压抑和痛苦,生活中缺乏应有的生气与活力,为考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考试焦虑还会导致心智操作失常、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力消退、社会恪守失范等心理与行为的偏异。这应当引起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诊治。 事实上,要
5、克服学生考前这些心理不稳定的因素也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多去研究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分析一下这些不稳定因素形成的过程,把握其关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就能使学生逐步从心理的阴暗角落走出来,下面就个人的工作实践,谈这么几种看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对待考试对于考试(特别是初中学考),老师、家长、学生的确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它也是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性的测验,学生也是第一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选择,是继续读书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有很多同学为此困惑、迷惘,有的想读书又担心考不上或父母不想送,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和家长就要细致耐心给学生分
6、析,“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工种的不同,没有工种的优劣。在每一条战线上都能显示咱们每一个人的价值,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咱们又有什么抱怨,又有什么理由自己瞧不起自己呢?”这样,学生的思想包袱卸了,往日的笑容又绽开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一切又将会显得是那样的轻松和协调。二、调整好心态,打好心理攻坚战可以形象的说,学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学考,心态的作用和意义愈加突出,愈更关键。考试心态制约着考场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反之,心态差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失常发挥。一般来说,调整考生心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情绪。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情绪一时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
7、要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时调整情绪,把不稳定的情绪调整为稳定的情绪。要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去迎接这次考试。通常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想象,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一部分学生的良好情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过去自己的成功经验,选择自我想象的内容,焕发良好的情绪。同时考生也应该正确认识到适度的情绪紧张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但是另有一小部分学生考试时易导致严重情绪紧张,对于这一部分考生可在考前进行自我心理治疗。一般可通过“情绪放松”来改善自己的考前情绪,主要过程是在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找一方较安静的场所,取得舒适的位置坐下,闭眼、双手平伸于胸前,5秒钟后双手交叉掌心相对五指交叉向下
8、回收于胸前,然后想象着自己来到了无边无际的海边,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听着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心情非常的轻松,大脑也开始放松、放松,脑细胞开始放松、放松。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颈椎开始放松放松,肩部开始放松,双手开始放松、胸部开始放松,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重复2 次。腹部开始放松、放松,大腿有些酸,深深地呼气,慢慢地呼气,重复2 次。小腿开始放松、放松,双脚开始放松、放松,我的全身都非常的放松,真的很舒服,我相信肯定能将这次考试考好。这个过程完成共7分钟左右。另外,优化情绪的另一个方面是尽量减少考生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临近学考,考生的神经可以说是处于高度敏感状态。任何一个涉及学考的话题可以说可能给
9、学生带来精神压力,所以家长应尽量避免这一话题。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可以说在体育考试以后不给学生安排任何课余活动,学生只有课间十分钟活动时间,其余就是各科目轮流复习、考试,其实,这无意中造成学生学习极度疲劳,吸收知识的能力大大减弱,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考试虽然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之一,但是过多的考试、过多的公开的考试分数只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英国式的考试方法,他们也经常考试,但各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由老师在学生耳边悄悄告诉的,所以只有老师和学生本人知道,这种方法可以使考得不好的学生保留了在其他同学面前的自尊心,不致产生自卑情绪。 其次,生活规律化。制定一
10、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将其持之以恒地运用。长期生活有规律可形成人的生物钟,它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最佳状态的应用。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早睡早起,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经研究证实,早上6-7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晚上8-10点是进入深睡眠的最佳时间。2、注意劳逸结合,左右大脑应交替使用。3、保证饭后半小时20分钟的散步时间。4、午睡半小时。第三,拥有一颗平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小测验,把老师平常进行的小测验都当成是学考,在每一次考前都进行认真的准备。另一方面以平常心对待学考,可以将学考看成是老师平常的一次小测验。总之,相信自己,只要付出肯定能得到回报。第四
11、,加强体育锻炼。好的心理状态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维持。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陶冶人的情操。据专家们调查,经常锻炼的人很少受焦虑困扰,即使有,也很容易化解。毫无疑问,运动可减轻焦虑感,能够使人运动中感受到美。下面举二个实例,我国体育健将王义夫在2000年奥运会上就是由于身体因素而导致眼睛一过性失眠引起情绪过度紧张,最后与金牌无缘。而女射击手陶璐娜在赛前情绪非常紧张,她的心理医生一直在为她做心理调节,临上赛场还在跟她说:拿名次是次要的,主要是要发挥出你的水平。陶璐娜最终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取得了金牌。 三、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就是动力。教师
12、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各自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的成功的喜悦,使“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班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消除考前的紧张心理。 四、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渔”比“鱼”更重要,这已无须赘述。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的失误,有步骤地订好复习计划,并指导他们针对各学科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好学习方法,避免学生打“疲劳战”而产生的消极和自卑心理,真正地使每一个学生做到事半
13、功倍,使学生养成愿学、乐学、好学、会学的心理品质。 五、运用信任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由于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可以说与生俱来就承受着太多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产生了自我否定意识,形成自卑的心理。而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渴求的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信任。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教育才富有人情味,才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增强自信,战胜自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个性特长,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六、科学地组织考试 作为复习中的每一次测验,我们的教师在遵循整体性,激励性的原则的前提下,既要有利于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准确测度,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不能随意施考,搞题海战术。在考试成绩的评定上,不宜滥排名次,或以一次成绩论高低。并且教师要在考试方法和技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进入考生角色,发挥应有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