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内容与指标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内容与指标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内容与指标探讨 摘要:在审计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将地税部门组织税费收入、税收政策执行、税收征管质量、税收执法检查等活动效益性目标统筹列为经济效益审计内容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积极探索富有地税特色的效益审计之路,促进增收节支,促进降低税收成本,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地税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关键词:地税效益审计内容指标探讨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指出: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这一重要论断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内部审计重心的转移,深化内部审计实施经济效益
2、审计摆上了各级内审部门的重要议程。地税部门作为行政管理单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因此,开展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探索,不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税特色、符合地税特点的经济效益审计路子。 一、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在审计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将地税部门经济活动效益性目标统筹列为经济效益审计内容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推动地税部门树立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执行财税政策、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地税部门的效益性必须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规,必须与系统规章制度相吻合。只有在此前提下,其效益性才是合法的、合规的。因此,判定地税部
3、门经济效益性,必须以此为标准。具体到某个部门或单位,表现为该部门或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资金和财物的分配、管理及使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决策、组织、实施和运作,以及所有涉及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行为,是否在遵守上述原则和前提的条件下体现了效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无重大违法违纪事项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二)规范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情况。一是将管理和决策纳入效益审计范畴。管理和决策是各级地税部门及领导者的重要职能和职责。衡量一个领导者的能力标准也正在由是否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取代“敢于决策”能力
4、,人为“集权化”管理、“家长式”管理和“全能型领导式”管理正在为规范化的“法治”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所取代。加强重大项目决策和全程管理审计,促使各级地税部门在充分论证、广纳民智基础上,实现科学的、符合国家政策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决策,杜绝“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和“无效益工程”,以及因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效率管理纳入效益审计范畴。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审查各级地税部门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地税队伍;是否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手段的化,多层面审查各级地税部门在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发
5、挥效能和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的工作实效。三是将管理政策和管理责任纳入效益审计范畴。管理政策的审计,将产生两个方面的效能:一是可以促进和监督各项管理政策在各地的贯彻和落实,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可以通过审计过程对政策执行中具体效益的比较、和评估,对政策运行中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提出科学、合理、有力的分析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对管理责任的审计,则会进一步加强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强化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和管理成本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管理部门总体管理水平和领导个体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从制度上规避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制造表面政绩工程的“表象行政”和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的“短期低效
6、行政”,使地税事业不断朝着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是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纳入效益审计范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运行质量。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效益审计从项目投资概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建设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成效所进行的资金、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审核评价,将有效督促各级地税部门,在项目立项决策时,必须科学充分地考查论证项目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必须认真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有无因管理不善
7、造成损失浪费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规范各级地税部门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依据之中,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给单位财产造成损失。(三)推进依法治税,提高征管质量情况。地税部门作为依法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征收机关,讲求经济效益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依法治税方面就是要确保国家税收不会流失,着力提高征管质量。在税收执法方面,随机抽审案件卷宗,主要看文书使用是否规范、引用条文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到位、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处罚是否恰当;随机抽查减免缓税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规定超越权限,擅自减税、免税、缓税或向企业乱收费的行为。在征管质量方面,到户实地检查和调取电脑资料
8、,按照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与征管质量考核报表指标数字进行比对。在税收政策执行方面,主要是优惠政策的兑现,减免缓税、财产核销、亏损弥补的审批,个体税收的评定,新出台政策的落实是否到位。(四)降低税收成本,优化支出结构情况。地税部门预算包括年度收入与支出的预算。如何能使预算编制的内容不仅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年度经费需求,而且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并且需要一个保证该方法顺利实施到位并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督查机制。通过各年度财务收支结果的对比分析性审计,并综合考虑征管范围、业务量和工作职能等因素,为核定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和确定定额标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预算编
9、制更为科学、合理,杜绝在预算编制方面的不真实性。通过对公用经费支出中办公费、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支出项目进行论证及可行性分析性审计,确定项目支出的必要性,测定支出概算的合理性,考核项目支出的效益性。(五)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廉洁自律情况。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角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廉政、二是勤政、三是善政。廉政体现了经济性,勤政反映了效率性,善政则表现为效果性。只有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监督和考核,并达到了有机的统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在廉政建设方面,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是否存在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国家工作人员借用公款、用公款购买通信工具、报销通讯费用、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
10、用公款游山玩水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问题。在勤政建设方面,是否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按科学办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办事。在善政方面,是否存在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是否存在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使各级地税部门和地税人员自觉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责任和义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地税事业发展上。二、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确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的科学、准确、合理、公正,直接反映在审计结论和审计成果的质量上,所以经济效益审计依据必须充分、
11、站位必须高远、权重顺序必须清晰、对比程度必须准确。除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外,还要建立符合地税部门特点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对指标体系的影响,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可靠、权威,使依此为衡量标准所形成的审计结论,除可准确揭露问题外,还可合理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达到促进效益提高的目的。(一)主要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审计内容:各年度地方税、各项基金(费)收入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评价组织收入的措施及能力。审计指标:1、地方税收入计划完成率。年度地方税收入计划完成率地方税实绩/计划数100%。其中,完成系统计划百分比;完成政府计划百分比。2、基金费收入计划完成率。年度基金费收入计
12、划完成率各项基金费实际完成数/下达的计划数100%。3、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增减率。年度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增减率年度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实际/上年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实际100%。4、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平均增减率。地方税(基金费)收入平均增减率(期末年收入实绩-期初收入实绩)/期初收入实绩100%。其中:地方税收入平均增减率;基金费收入平均增减率。(二)税收征管质量情况审计内容:征管和稽查等量化考核指标达到的水平,分析评价税收征管和稽查工作质量情况;税收执法文书使用、执法程序和行政处罚等,分析评价税收执法情况。审计指标:1、税(费)成本率。税(费)成本率本期经费支出总额/(本期地方税收入+
13、本期基金费收入)100%。其中,税收成本率(本期经费支出总额-本期基金费手续费支出总额)/本期地方税收收入100%。此项指标应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如增长比例过高,应异常原因,找出管理上存在的。 2、税务登记率。税务登记率(抽查户数中实际办理税务登记户数/抽查户数中按规定应办理税务登记户数)100%。3、征期申报率。征期申报率征期实际申报户数/(登记的应申报户数-非正常户)100%。其中,登记的应申报户数实际办理税务登记户数-(注销税务登记户数+批准延期申报户数+批准停业户数+破产清算户数+审定的不达起征点户数)。4、征期入库率。征期入库率征期实际缴纳入库的税款/(征期申报应当缴纳的税款+
14、批准延期申报核定预缴的税款+缓缴到期应入库税款) 100%。5、欠税增减率。欠税增减率(期末陈欠-期初陈欠)/期初陈欠 100%。6、滞纳金加收率。滞纳金加收率(逾期未缴纳税款已加收滞纳金的户数/逾期未缴税款应加收滞纳金的户数)100%。7、逾期申报处罚率。逾期申报处罚率(征期内对逾期申报、不申报、申报不实的实际处罚户数/应处罚户数)100%。8、稽查处罚率。稽查处罚率(征期稽查罚款数额/征期查补税款数额)100%。9、稽查查补入库率。稽查查补入库率(征期入库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数额/征期查补应入库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数额)100%。 (三)财政、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执行及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审
15、计:财政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执行,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和管理,专项资金(基金)和资产管理与使用,负债和重大投资决策,内控制度建立及其执行等,分析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单位后续产生的。审计指标: 1、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当年支出预算实际完成数年度支出预算数100。其中,应缴预算款上缴率当年实际上缴预算款/应缴预算款100。2、争取政府经费率。争取政府经费率争取地方政府经费总额/经费总额100%3、经费自给率(征管业务费+基金手续费+政府奖励+其他收入)(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基建支出)100以上两项指标主要衡量被审单位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
16、度、扩大经费收入规模、组织其他收入的能力情况和满足本单位各项支出的程度,是综合反映财务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衡量应从地方政府取得的各项税务经费是否已全部到位,有无缺口或超范围取得的违规资金。4、人均收入。人均收入人员年收入总额/全年平均人数。用来衡量税务干部职工的年平均收入水平。5、支出增长率。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衡量被审单位支出增长情况。6、人均支出。人均支出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衡量被审单位单位人均消耗经费的水平。其中,人员经费率人员经费/经费支出100%。衡量被审单位经费支出中人均支出水平。7、人员支出比重。人员支出比重干部职工本期收
17、入总额(含工资、奖金、福利费、社保费等)/本期支出总额100%。 8、专项支出比重。专项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额100%。以上两项指标衡量被审单位支出结构。9、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比重。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比重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总额/本期支出总额100%。衡量被审单位任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及支出结构。10、单位车辆平均耗费水平。单位车辆平均耗费水平车辆本期耗费总额/车辆总数。衡量被审单位一定时期每辆车的平均费用支出(含汽油费、修理费等)。11、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费支出率。三项费用率招待费或会议费或办公费/本期总支出100%。衡量被审单位三项费用的支出水平。12、总资产增减率。总资产增减
18、率(离任时资产总额任职初资产总额)任职初资产总额100。衡量被审单位总资产保值增值情况。13、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离任时固定资产总额任职初固定资产总额)任职初期资产总额100。衡量被审单位固定资产总规模的增长情况。考虑到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不平衡,单位无偿调入、基本建设交付使用、上级投入等增加的资产应予说明。14、国有资产完好率。国有资产完好率离任时完好国有资产总额/任职初国有资产总额100。衡量被审单位资产安全、有效使用情况。15、负债增减率。负债增减率(期末负债总额-期初负债总额)/期初负债总额100。其中,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初负债总额100。衡量被审单位资产与负债比例是
19、否合理、家底及资产安全保障程度。16、帐务处理差错率。帐务处理差错率帐务处理差错总额/审计资金总额100。(四)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 审计内容:国家财经法规制度执行,内部各项制度规定的合法合规性,重大违规违纪事项及造成的损失,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规定,分析评价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审计指标:违规金额比率。违规金额比率违规行为金额/审计资金总额100。该指标是指查出的任期内各项违纪违规金额占该项目审定金额的比率,评价被审对象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纪律情况。三、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指标分析审计人员在出真实、准确的审计指标之后,要通过对经济指标的分析对比,客观评价经济效益。分
20、析对比的有:l、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计划指标相比较,可以认定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此衡量被审单位的政绩或业绩的大小。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或最高水平)实际指标相比较,可以了解被审单位工作努力程度,了解被审单位的发展趋势,衡量被审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3、实际指标与本地区同行业一般水平或先进水平指标相比较,可以更全面、更具体、更直接地评价被审单位的工作业绩,更便于认定其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指标正确选用和分析对比,同时要注意指标的可比性,使指标的计算口径、计算基础、时间、单位保持一致。使用的数据必须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核实后的数据。如果选择有关单位提供的数据,应
21、标明所使用数据的来源,以达到客观公正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业绩的目的。四、做好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对经济效益审计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一是通过和宣传,使全系统了解实施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在查处支出违规、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违规违纪案件以及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的同时,更主要的应是通过实施效益审计,教育干部、引导干部和鞭策干部如何“与时俱进”,以“效能革命地税先行”的精神状态,改进工作、明辨是非,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益。二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吸引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
22、于效益审计中来,使他们真正关心单位,关心决策,关心效益。三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系统上下内审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将来在进行效益审计中所要承担的职责,以及良好地完成和履行这些职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为进一步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奠定坚实的、高素质的人才基础。(二)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长期以来,对地税部门的内部审计是以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主,以发现和揭露违规违纪线索为重点展开审计,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于从财务收支资料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缺乏从经济效益角度发现、分析问题的意识,没有从效益角度全面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因此,从事地税系统内部审计的人员必须提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23、,大胆探索。以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具有地税特色的经济效益审计路子,开拓进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探索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为促进地税部门完善管理,强化内控制度,防范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审计支持。(三)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经济效益审计是从效果、效率和效益出发,就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服务大局、完善制度的目的。对地税部门的经济效益审计,其目标就是要促进加强管理,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益和效果。具体来讲,就是以促进改善管理、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出发点,通过对地税系统各级的微观审计,揭露影响其经济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并在综合分析后,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对地税系统经济效益审计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根据具体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四)有效利用,促进转化。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成果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审计能否进一步深化和实施。只有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把经济效益审计成果于对部门和干部使用考核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处罚的重要依据,才能使“经济监督卫士”起到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作用,起到对不廉行为的震慑作用,起到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