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电视总台为例目录绪论一 、选题的缘起二 、相关概念的解析三 、研究方法第一章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发展二、职业倦怠的代表性理论观点简析第二节 职业倦怠研究现状第二章 对xx电视台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的对象二、测量工具三、数据收集处理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二、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分析三、导致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第三章 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缓解和预防职业倦怠的策略第一节 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及影响一、电
2、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二、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三、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第二节 社会方面的积极支持第三节电视台方面的积极改善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二、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三、提供职业与健康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四节自身状态的积极调控一、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要具备提高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二、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要积极主动的调控自身行为三、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要灵活调节自身多重角色结语附录:1.调查问卷附录:2.调查报告参考文献致谢摘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职业倦怠的理论,大多引用西方观点。针对国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更是一个空白。心理学
3、理论把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倦怠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如何克服这种职业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某电视台从业人员的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就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特征解析,分析职业倦怠的来源、危害,从职业倦怠干预的角度和媒体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职业倦怠;媒体;工作环境;D
4、omestic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and countermeasuresIn jiangsu TV reception, for exampleDomestic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and countermeasuresTHE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burnout, the theory of wes
5、tern ideas, mostly references. For domestic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of research is a blank.The theory of psychology in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of long-term nervous and interpersonal tension and stress response of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syndrome called burnou
6、t. Also called vocational exhaustion, it is a kind of mental burnout caused by work, is in the office work under pressure to tired, energy is exhausted, the feeling of tiredness and physical tiredness is not the same, but from the psychological fatigue.How to overcome this feeling of tiredness caree
7、r? Rediscover enthusiasm for a job? To best meet th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ased on a television practitioner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method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data analysis metho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rnout
8、 analytical source and harm, job burnout Angle of intervention from aspects of media work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job burnout, Media: Work environment,DIRECTORYintroductionA selection, the originSecond, the related conceptsThird, the research methodsTh
9、e first chapter of the basic theory of burnout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burnoutA job burnou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Second, job burnout of representative theory analysisThe second day job burnout research situationThe second chapter to xx television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s
10、urvey and analysis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objects and methodsA, the object of studySecond, the measuring toolThird, collecting data processingThe second quarter results and analysisA,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statusSecon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analysisThird, caus
11、e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causes analysisThe third chapter TV media professionals to alleviate and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tirednessThe first quarter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causes, and influenceA,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 causesSecon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
12、urnoutThir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job burnout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social supportThe third quarter television positive improvement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ormulat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Two, establish good evaluation mechanismThird, provide professional and healthy ps
13、ychological counselling and consulting servicesThe fourth quarters own state of positive controlA, TV media professionals to raise the abilit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responseSecon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to active control your own behaviorThird, TV media professionals to adjust their multiple roles
14、Epilogue:Appendix: 1.the questionnaireAppendix: 2 survey reportReferencesthanks绪论第一节选题的缘起前段时间,央视大火的社会反映很大,反映出社会各个方面对新闻媒体的一些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私下场合,央视从业人员对自己单位遭遇火灾的反应则耐人寻味。本来,消防部门的结论已经表明,央视大火的火源来自于其工作人员不听治安民警的劝阻而擅自燃放烟花,而央视自称是工程部主任未经批准擅自雇佣人员,为庆祝工程竣工而燃放的。 中新网记者赖海隆报道:“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骆原在十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央视新址北配楼
15、火灾是由于业主单位不听民警劝阻执意燃放 A 类烟花所致他说,9日晚,中央电视台雇用了湖南某烟花公司,擅自在失火大楼西南角空地燃放了数百枚礼花弹,这些礼花弹燃放必须经过北京市政府批准。”事后北京市网络监察部门又急急忙忙下令网站采用新华社通稿,报道重点也是某某领导亲临火灾现场等。对央视无视消防法的情节已成为公认事实,而且三名央视高官被司法控制,同时牵出腐败案件。作为央视从业人员,本来应该表现出对火灾的损失痛心和惋惜,积极维护央视也是自己单位的形象。但此后不久,就有人以央视从业人员的名义在网上发帖,揭示“央视大火真相”,提出当时调用了四台摄像机拍摄烟花燃放的美丽夜景,当晚在某礼堂举行典礼,花费某某数
16、额的钱进入观礼等等。从其描述细节和各方面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业内人士所为,可信度较高。从后来网站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删帖的后续情节来看,更加印证了可信度。对央视大火真相的调查自然有专门机构来进行,但是,从上述发帖的内容来看,除了对所谓“事实真相”的披露以外,表现出来的幸灾乐祸心理很值得我们深思,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从业人员对单位不满而表现出的职业倦怠现象。心理学上把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Burnout)。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各种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思
17、想压力过大、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强、合作意识淡薄、信仰缺失、职业道德受到挑战等问题。在央视大火表现出来的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国内电视等公共媒体的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存在、具体情况和职业倦怠情况的分布、类别、发生原因和应对的方法的调查和研究,在国内属于空白。电视作为公共传媒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仅是一种公共大众传媒的途径和工具,而且是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了解和体察民意,加强公共管理部门和大众联系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受众娱乐、休闲的工具。从某种(例如时效性)方面考虑,电视甚至是政府部门发布公共信息的主要途径,1939年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政府通过广播告知全体人民战争的消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已
18、经成为政府发布重要文献、公告的主要途径和平台,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CNN做了同步报道,但是美国政府还是通过CBS、ABS等电视台播放布什总统的电视讲话,体现政府安抚民众的作用。从电视发明以来,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媒体形式,发展一直很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电视的舆论中心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而且越来越稳固。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媒介。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可低估。与其相反的是,上世纪70年代,CNN全程转播越南溪山大战的场面,使得美国公众对越战的厌恶感上升到一个极点,成为美国退出越战的发端。从那时起到现在,无论是登月飞行,挑战者爆炸、入侵海地、巴拿马等重大事件中,都少不了电视媒体
19、的影响。也就是因此,美国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当前互联网比较普及的背景下,电视的新闻主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 交互性,高清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进一步巩固了其主流媒体老大的地位。因此,其从业人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等情况,对电视台的主流电视媒体的具体工作,不仅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而且已经影响很大。 这种由职业倦怠引起的负面影响,不仅对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形象、同时也对作为政府宣传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反效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职业倦怠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乃至身体健康的损害性极大,工作受损的结果是个人缺乏成就感,进而
20、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在本文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基于专业所学,联系工作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本人选择了“国内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论题,希望推进对此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一点来自心理学方面的建议与支持。第二节相关概念的解析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的;马斯拉池(Maslachc)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皮特斯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与耗竭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的状态,其主要特征为疲
21、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界定彼此不同,却仍有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不得已而为之,感到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心理学理论把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之为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倦怠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22、职业倦怠的症状主要症状是:1.对本职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不易控制。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情感表现漠然。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具体表现:(1)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头晕、血压升高等,胃溃疡、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也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2)心理方面:感觉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把工作看成是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对工作失去应有的兴
23、趣,厌倦,经常觉得焦虑和烦恼,见到困难就躲开,不愿钻研。(3)行为方面: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因为经常感到压抑,所以对工作没有进取心,减少或者拒绝接触他人,用固定化的语言对待同事和家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对同事常持多疑的态度。职业倦怠的危害从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从业者健康和绩效的危险因素。职业倦怠的不良后果不但会使个体身心受损,还会表现为一种“溢出”效应,把情感枯萎等负性体验带入到生活的其它方面QuickJC,TetricLE。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o
24、logicalAssociation,2002:245265。可以说,为这种具有传染性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就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具体表现是:1,缺乏工作热情,对政治理论学习抱着轻视、鄙视甚至嘲弄的态度。2,人际关系淡漠,对同事、领导没有耐心,缺乏合作态度;3,寻求刺激,认为自己工作比较稳定,已经满足了。没有上进心,为了调剂生活中、工作中的乏味,处处寻求刺激,表现行为偏激。4,业务上得过且过,没有危机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资格和从业经验、关系,不求上进;5,认为工作压力较大,长期从事单一的任务是虚耗青春岁月。想跳槽又觉得自己工作稳定,不愿意从事挑战性的任务;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
25、宣传工具,作为广大受众的重要信息渠道,从业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很大,必须采取积极干预的手段。第三节 研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职业倦怠、职业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料,明确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阐述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理论,呈现国内外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文献研究作为本研究架构的基础,为其后的调查分析寻找切入点,为探讨原因及提出对策提供理论参考。(2)问卷调查法选取国内xx电视台向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发放问卷,用来搜集数据,以了解电视媒体从
26、业人员职业倦怠现状。本文所编制的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问卷拟采用马斯乐的倦怠问卷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skson联合开发的,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再测信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等。MBI-GS量表适用各个行业的所有正常人群。和Kimetal.的工作压力问卷量表。(3)访谈法选取多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问卷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修正和改善。访谈的应用是为了具体了解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工作状况及其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为本文的
27、原因探讨和对策分析提供支持,同时访谈可以为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供一些参考。(4)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在问卷调查中的研究结果初步呈现之后,针对特定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作统计分析。所作分析将为呈现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对策提供科学的支持。第一章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职业倦怠”理论是美国学者费登伯格于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理论产生至今30年来,在国外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长期、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危机感和压力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对工作和个人的健康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发展从广
28、义上说,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很多,如上述所言,长期、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和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引发的危机感和压力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基本原因。就具体来说,电视台等媒体从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媒体(所在单位)因素与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于社会因素,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共性比较明显。但是,电视等媒体从业人员有其特殊性,我们结合调查实际分析的依据和特点,主要针对后两种因素。希望从中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防止的对策。以体现本文的研究目的。(一)社会因素角色变化带来的挑战:当今时代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电视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需要
29、电视台等媒体的从业人员不断应对这种技术挑战。同时,各种社会新生事物也不断涌现,这就对这些从业人员提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要求,否则就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比如对于采编人员来说,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会运用先进的工具、要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电视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认真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把握宣传报道的主流方向,而且,不断更新的媒体技术手段、报道方式和途径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给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随着媒体人事制度的改革,新的人事制度带来了更多、更大的人才竞争。由于电视台开办各种栏目的需要,产生了特聘制度和相关人员的进入,从经济收入的层面上看,这些特聘人
30、员由于自身的专业特长,收入较高,加大了电视台内部的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各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硕士、博士生大量进入电视台等媒体,随着他们引进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新型的工作方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传统观念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另外,单位内部业绩考核和上述的人才竞争的情况,读给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各种地方电视台的不断涌现、互联网信息互动性好等其他媒体的竞争,使得电视台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反映到个体对象,就是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节目质量,加大广告收入等一系列硬性的业绩考核指标,对个体形成压力。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性: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阶段,价值观念迷茫、社会基尼系数加大,社会问
31、题、公众事件、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等传统问题尚未解决,诸如民族问题等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作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避免不了与这些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社会现象产生互动,同时,作为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避免不了与社会黑暗面打交道。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与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官僚、腐败等现象,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同时还要保持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和歌颂,因此,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倦怠。(二)媒体因素电视媒体由于它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从台长到编辑、记者、工人,形成多个层次,人员众多,专业性强,而且,由于新闻的时效性要求高,管理层每天忙于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传统的激励和调适从业人员良好心理状态的团委、工会、妇联等
32、机构作用不力等因素,使得媒体本身无力关注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这一点,我们要格外重视。(三)自身因素媒体从业人员的情绪、期望与归因:从人格特点来看,知识丰富、谦逊礼貌、有利他精神等是理想的媒体从业人员的优良品质,但有些从业人员追求完美,忽略了社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过分追求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如果一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过分自责,对他人怀有敌意,无疑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与外界的交流。结合上述第一种情况,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感到无能为力,因此丧失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淡漠,这是一个重要因素。角色的冲突:同上所述,电视等媒体的从业人员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33、,是社会公共舆论的树立者、是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和信息传播的平台。必须对党和政府、对社会高度负责。因此,报道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既要树立媒体的权威,又要做受众的朋友,既要担负起新闻报道的责任,又要充当社会舆论管理者的角色,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与外界沟通协调。这种种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给媒体从业人员带来心力交瘁的感觉。个人生活的影响:媒体从业人员工作量大,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顾及父母的身体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单一,缺乏乐趣。这也会影响到与家人的关系,另外,媒体从业人员的地位与工资偏低,住房等实际问题所产生的角色落差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失衡。二、职业倦怠的代表性理论观点简析1.三维理论:马乐斯认
34、为职业倦怠三因子中,情感倦怠最先出现,然后是去个性化,最后是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分别代表了职业倦怠的个体应激维度、人际情境维度与自我评价维度。其中,情绪耗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耗竭代表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同时,职业倦怠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在此进程中一个维度促进了另外维度的发展。2.组织观点:组织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奎内思。他倾向于从工作环境方面来研究。认为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并不现实,因此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如在学校,教师不能选择自己的学生。他还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3.社会历史观点:社会历史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的萨若森。他认为
35、“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因此,他在研究中强调,职业倦怠不仅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上述观点将职业倦怠本质特征和发生原因归结于个人而不是工作环境RossE。PreventingburnoutamongsocialworkersemployedinthefieldofAIDS/HIV。SocialWorkinHealthCare,1993,18:91108其次,即使不考虑职业倦怠来源,人们也通常认为应对职业倦怠是个体的责任,而与组织无关MacBrideA。Burnout:Possible?Probable?Preve
36、ntable?CanadasMentalHealth,1983,31(8):23。再次,提倡职业倦怠的个体干预与个体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生存哲学相吻合HeanayCA,VanRynM。Broadeningthescopeofworksitestressprograms:Aguidingframework。AmericanJournalofHealthPromotion,1990,4:413420。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个体进行职业倦怠干预的成本要远远小于干预组织所付出的。GroschWN,OslenDC。Prevention:Avoidingburnout。InSussmanMB。Aperiou
37、scalling:Thehazardsofpsychotherapypractice。NewYork:Wiley,1995:275287第二节 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职业倦怠”理论是美国学者费登伯格于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理论产生至今30年来,在国外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有较深入的研究。首先,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职业倦怠。有费登伯格的精神分析观,马斯乐的社会心理观,奎内思的组织观,萨若森的社会历史观,特别是表马斯乐制作的倦怠量表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被此后的研究者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倦怠问卷。而Kimetal.(1996)研制的工
38、作压力问卷量表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工作压力源调查量表。其次,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现了相关研究的重要价值。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延伸到更多的领域,西方各种心理学流派从不同视角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临床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历史观点。临床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费登伯格。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费登伯格是从临床角度理解倦怠的,他侧重于描述和解释职业倦怠的症状、病因、临床过程等。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乐斯和佩斯。他们运用
39、社会心理学方法对倦怠现象进行研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因素,还涉及到其他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压力、组织公平、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等。还企图通过相关的研究,找到职业倦怠的具体成因。马乐斯对于职业倦怠的定义也最为人所引用:“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这一定义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多维度概念,即倦怠感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无效感。其中,情绪耗竭反映了职业倦怠感的压力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自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表现出没有精力、过度疲劳等现象;非人性化反映了职业倦怠感的人际交往维度,描述了个体以一种负性的、冷漠的或是极端
40、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或工作,表现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等现象;个人无效感则反映了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评价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无能、工作没有成效,表现出士气低下、缺乏成绩感等现象。这个多维的概念,不仅精确地描述了倦怠感中的压力成分,而且还考虑了由压力所导致的个体对他人和自我的反应与评价,因而也就奠定了其在职业倦怠感研究中的主导地位。马乐斯认为职业倦怠三因子中,情感倦怠最先出现,然后是去个性化,最后是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分别代表了职业倦怠的个体应激维度、人际情境维度与自我评价维度。其中,情绪耗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耗竭代表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同时,职业倦怠的发
41、生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在此进程中一个维度促进了另外维度的发展。组织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奎内思。他倾向于从工作环境方面来研究。认为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并不现实,因此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如在学校,教师不能选择自己的学生。他还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社会历史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的萨若森。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因此,他在研究中强调,职业倦怠不仅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2)国内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与国外的职业倦怠研究相比,我国职业倦怠研究起步较晚。对职业倦怠的理解,国内学者基本没有超出国外学
42、者对该问题的认识。在关于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文章中,基本引用国外学者的概念来定义职业倦怠。我国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职业倦怠研究起始于2003年,职业倦怠研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心理学专业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约有50%的论文是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和综述(李永鑫,2003,2004;王晓春,甘怡群,2003)。但研究主题比较分散,如有学者对MBI进行了修编(王国香等,2003),也有学者对MBI-GS进行了修订(李超平等,2003)。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医生、警察等的工作倦怠问题。在倦怠的前因变量方面,李小妹等(2000)考察了护士的各种工作压力源与其倦怠之间的关系,蒋奖等(2004)则考
43、察了银行职员的倦怠状况与其应激水平之间的关系。有些研究考察了某一倦怠应激形式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如有研究侧重于组织公平因素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李超平,时勘,2003),也有研究关注于工作一家庭冲突与倦怠之间的关系(李超平,时勘,2003)。另外,还有研究考察了A型人格、控制源、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与倦怠之间的关系(许燕、蒋奖,2004;王芳,许燕,2004;冯莺,骆宏,叶志弘,2004)。少量研究还涉及到倦怠与其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李永鑫在其博士论文中,以医护人员、教师、警察三种职业人群为例,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丰富了我国职业倦怠的研究框架。十分遗憾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大众媒
44、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做实证性研究的还很少,关于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基本是一个学术空白点。目前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业内人士的一些感性认识、电视台人事管理与激励制度,以及电视节目受众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等方面。如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办公室主任熊光磊在集团化背景下媒体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的把握及对策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为例分析(2008)一文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思想压力过大、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强、合作意识淡薄、信仰缺失、职业道德受到挑战等问题。管理者要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把握和掌控,因时而变、因势利导,适时缓解员工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各
45、种压力,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搞活用人机制、建设学习型集团等措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进一步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江西电视台责任编辑杨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2004)也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感强、情绪不够稳定等问题。并对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三点建议: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积极的人生心态;学习运用心理技术,随时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自信心,不断激励自己;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北京广播学院教师高福安和
46、张艳在我国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透视与对策(2003)中指出:我国的电视媒体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新观念,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建立队伍优化机制;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基于SA8000标准的体系。宗明受众眼里的电视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调查报告(2004)通过分析2003年10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委托社会专业调查公司组织的一次对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调查结果,了解社会各界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在社会职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成效等各方面的评价和意见。公众对于电视从业人员的总体评价比较积极,但公众对电视从
47、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要好于对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公众认为目前电视从业人员最欠缺、最亟需提高的是创新意识。此外,其中近四成的人认为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应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近三成的人认为应该依靠奖惩制度和相关的行业规范,五分之一的人认为需要依靠自我约束。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于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待起步阶段,这个领域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开发和探讨。第二章对xx电视台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第一节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xx电视台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编辑、记者、技术人员和工人。涵盖他们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互动和家庭环境
48、。二、测量工具本文所编制的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问卷拟采用马斯乐的倦怠问卷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 和Kimetal.的工作压力问卷量表作为主要的测量工具,根据测量工具,得出相应的数据。三、数据收集处理上述问卷调查完成以后,数据使用 spss软件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 SPSS公司已决定将其全称更改为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进行处理,得出统计结论。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第二节: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xx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详见附录:2.XX电视台从业人员职业倦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