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doc(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下可采用。在非防渗体部位可采用满足保护分散性粘土要求的滤层。透水堤基处理浅层透水堤基宜采用粘性土截水槽或其他垂直防渗措施截渗。截水槽底部应达到相对不透水层,截水槽宜采用与堤身防渗体相同的土料填筑,其压实密度不应小于堤体的同类土料。截水槽的底宽,应根据回填土料、下卧的相对不透水层的允许渗透坡降及施工条件确定。相对不透水层埋藏较深、透水层较厚且临水侧有稳定滩地的堤基宜采用铺盖防渗措施。铺盖的长度和断面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计算下卧层及铺盖本身的渗透稳定。当利用天然弱透水层作为防渗铺盖时,应查明天然弱透水层及下卧透水层的分布、厚度、级配、渗透系数和允许渗透坡降等情况,在天然铺盖不足的部位应采用
2、人工铺盖补强措施。在缺乏做铺盖土料的地方,可采用土工膜或复合土工膜,在表面应设保护层及排气排水系统。深厚透水堤基上的重要堤段,可设置粘土、土工膜、固化灰浆、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地下截渗墙,截渗墙的深度和厚度应满足堤基和墙体材料允许渗透坡降的要求。特别重要的堤段需要在砂砾石堤基内建造灌浆帷幕时,应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确定堤基的可灌性。对于粒状材料浆体可灌性差的堤基,可采用化学浆材灌浆,或在粒状材料施灌后再灌化学浆材。采用灌浆帷幕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的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规定。多层堤基处理多层堤基处理措施可采用堤背水侧加盖重、排水减压沟
3、、排水减压井等措施。处理措施,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表层弱透水层较厚的堤基,宜采用盖重措施处理。盖重宜采用透水材料。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规定。表层弱透水覆盖层较薄的堤基如下卧的透水层基本均匀,且厚度足够时,宜采用排水减压沟。排水减压沟可采用明沟,也可用暗沟。暗沟可采用砂石、土工织物、开孔管等。弱透水覆盖层下卧的透水层呈层状沉积,各向异性,且强透水层位于地基下部,或其间夹有粘土薄层和透镜体,宜采用排水减压井,应根据渗流控制要求和地层情况,结合施工等因素,合理确定井距和井深。排水减压沟、排水减压井的平面位置宜靠近堤防背水侧坡脚。设置排水减压沟、排水减压井后,应复核堤基及渗流出口的渗透坡降
4、。当超过允许渗透坡降,应采取其他防渗和反滤等措施。防渗、反滤可用天然材料或土工膜、土工织物等。岩石堤基的防渗处理岩石堤基,当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防渗处理。强风化或裂隙发育的岩石,可能使岩石或堤体受到渗透破坏的;因岩溶等原因,渗水量过大,可能危及堤防安全的。当岩石堤基强烈风化可能使岩石堤基或堤身受到渗透破坏时,防渗体下的岩石裂隙应采用砂浆或混凝土封堵,并应在防渗体下游设置滤层。非防渗体下宜采用滤料覆盖。岩溶地区,在查清情况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材料的情况,填塞漏水通道,必要时,可加设防渗铺盖。岩石堤基上的堤段当设置灌浆帷幕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堤身设计一般规定
5、堤身结构应经济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并应满足防汛和管理的要求。堤身设计应依据堤基条件、筑堤材料及运行要求分段进行。堤身各部位的结构与尺寸,应经稳定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土堤堤身设计应包括确定堤身断面布置、填筑标准、堤顶高程、堤顶结构、堤坡与戗台、护坡与坡面排水、防渗与排水设施等。防洪墙设计应包括确定墙身结构型式、墙顶高程和基础轮廓尺寸及防渗、排水设施等。通过故河道、堤防决口堵复、海堤港汊堵口等地段的堤身断面,应根据水流、堤基、施工方法及筑堤材料等条件,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经专门研究后确定。筑堤材料与土堤填筑标准土料、石料及砂砾料等筑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土料:均质土堤宜选用亚粘土
6、,粘粒含量宜为,塑料指数宜为,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铺盖、心墙、斜墙等防渗体宜选用粘性较大的土;堤后盖重宜选用砂性土;石料:抗风化性能好,冻融损失率小于;砌墙石块质量可采用,堤的护坡石块质量可采用;石料外形宜为有砌面的长方体,边长比宜小于;砂砾料:耐风化、水稳定性好;含泥量宜小于;混凝土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有关规定。下列土不宜作堤身填筑土料,当需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淤泥或自然含水率高且粘粒含量过多的粘土;粉细砂;冻土块;水稳定性差的膨胀土、分散性土等。采取对土料加工处理或降低设计干密度、加大堤身断面
7、和放缓边坡等措施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土堤的填筑密度,应根据堤防级别、堤身结构、土料特性、自然条件、施工机具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粘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压实度确定。压实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级堤防不应小于;级和高度超过的级堤防不应小于;级以下及低于的级堤防不应小于。无粘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相对密度确定,、级和高度超过的级堤防不应小于,低于的级及级以下堤防不应小于。有抗震要求的堤防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料。堤身排水可采用伸入背水坡脚或贴坡滤层。滤层材料可采用砂、砾料或土工织物等材料。堤身的防渗体应满足渗透稳定以及施工与构造的要求。堤身的防渗与排水体的布设应与堤基防渗与排水设施统筹
8、布置,并应使两者紧密结合。防渗体的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土质防渗体的断面,应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其顶部最小水平宽度不宜小于,底部厚度不宜小于堤前设计水深的。砂、砾石排水体的厚度或顶宽不宜小于。土质防渗体的顶部和斜墙的临水侧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当地冻结深度。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防渗体可采用面板或心墙等型式。防渗体和填筑体之间应设置垫层或过渡层。土工膜与土工织物用作土石堤的防渗与排水材料时,其性能应满足强度、渗透性和抗老化等要求。表面应加保护。防洪墙城市、工矿区等修建土堤受限制的地段,宜采用防洪墙。防洪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高度不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结构。墙顶高程应按本规范第条计
9、算确定。防洪墙应按本规范第章规定进行抗倾、抗滑和地基整体稳定计算。地基应力应满足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防洪墙应满足强度和抗渗要求。结构强度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基底渗流轮廓应满足地基渗透稳定要求。防洪墙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抗冲刷和冻结深度的要求。防洪墙应设置变形缝,钢筋混凝土墙缝距宜为,混凝土及浆砌石墙宜为。地基土质、墙高、外部荷载、墙体断面结构变化处,应增设变形缝。变形缝应设止水。堤岸防护一般规定堤岸受风浪、水流、潮汐作用可能发生冲刷破坏的堤段,应采取防护措施。堤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并宜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
10、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方法。根据风浪、水流、潮汐、船行波作用、地质、地形情况、施工条件、运用要求等因素,堤岸防护工程可选用下列型式: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其他防护型式。堤岸防护工程的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坚固耐久,抗冲刷、抗磨损性能强;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强;便于施工、修复、加固;就地取材,经济合理。堤岸防护长度,应根据风浪、水流、潮汐及堤岸崩塌趋势等分析确定。堤岸顶部的防护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险工段的坝式护岸顶部应超过设计洪水位以上;堤前有窄滩的防护工程顶部应与滩面相平或略高于滩面。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延伸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深泓逼岸段应延伸至深泓线,并应满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要求;在水
11、流平顺段可护至坡度为的缓坡河床处;堤岸防护工程的护脚工程顶部平台应高于枯水位。堤岸防护工程与堤身防护工程的连接应良好。防冲及稳定加固储备的石方量,应根据河床可能冲刷的深度、岸床土质情况、防汛抢险需要及已建工程经验确定。河床可能最大冲刷深度应按本规范附录计算。坡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护坡的结构型式,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下部护脚部分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岸坡情况、水流条件和材料来源,采用抛石、石笼、沉排、土工织物枕、模袋混凝土块体、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块体、混合型式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抛石护岸应满足下列要求:抛石粒径应根据水深、流速、风浪情况,按附录有关规定计算或根据已建工程分析确定;抛石厚度不
12、宜小于抛石粒径的倍,水深流急处宜增大;抛石护岸坡度宜缓于。柴枕护脚应满足下列要求:柴枕抛护其上端应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处,其上应加抛接坡石。柴枕外脚应加抛压脚大块石或石笼等;柴枕的规格根据防护要求和施工条件,枕长可为,枕径可为,柴、石体积比宜为,柴枕可为单层抛护,也可根据需要抛两层或三层。柴排护脚应满足下列要求:采用柴排护脚,其岸坡不应陡于,排体上端应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处;柴排垂直流向的排体长度应满足在河床发生最大冲刷时,在排体下沉后仍能保持缓于的坡度;相邻排体之间应相互搭接,其搭接长度宜为。土工织物枕及土工织物软体排可根据水深、流速、岸床土质情况采用单个土工织物枕抛护,个土工织物枕抛护及土工织
13、物枕与土工织物垫层构成软体排型式防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工织物材料应具有高强度、抗拉、抗磨、耐酸碱等性能,孔径应满足防渗、反滤要求;当护岸土体自然坡度陡于,坡面不平顺有大的坑洼起伏及块石等尖锐物时不宜采用土工织物枕及土工织物软体排护岸;土工织物枕、土工织物排的首部应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以下;土工织物软体排垂直流向的排体长度应满足在河床发生最大冲刷时,排体随河床变形后坡度不陡于。土工织物软体排垫层顺水流向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并采用顺水流方向上游垫布压下游垫布的搭接方式。铰链式混凝土板土工织物排应满足下列要求:排首应位于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处;混凝土板厚度应根据水深、流速经压载防冲稳定计算确定;沉排长
14、度符合本章条的规定;顺水流向沉排宽度应根据沉排规模、施工技术要求确定;土工织物垫层的搭接宽度可采用;沉排排首可用钢链挂在固定的堤顶桩墩上,排尾端可加压重混凝土板。坝式护岸坝式护岸布置可选用丁坝、顺坝及丁、顺坝相结合的“”字形坝等型式。坝式护岸按结构材料、坝高及与水流、潮流流向关系,可选用透水、不透水;淹没、非淹没;上挑、正挑、下挑等型式。坝式护岸工程应按治理要求依堤岸修建。丁坝坝头的位置应在规划的治导线上,并宜成组布置。顺坝应沿治导线布置。丁坝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整治规划、水流流势、河岸冲刷情况和已建同类工程的经验确定,必要时,应通过河工模型试验验证。丁坝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丁坝的长度应根据
15、堤岸、滩岸与治导线距离确定;丁坝的间距可为坝长的倍,处于治导线凹岸以外位置的丁坝及海堤的促淤丁坝的间距可增大;非淹没丁坝宜采用下挑型式布置,坝轴线与水流流向的夹角可采用。强潮海岸的丁坝,其坝轴线宜垂直于强潮流方向。不透水丁坝,可采用抛石丁坝、土心丁坝、沉排丁坝等结构型式。丁坝坝顶的宽度、坝的上下游坡度、结构尺寸应根据水流条件、运用要求、稳定需要、已建同类工程的经验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抛石丁坝坝顶的宽度宜采用,坝的上下游坡度不宜陡于;土心丁坝坝顶的宽度宜采用,坝的上下游护砌坡度宜缓于。护砌厚度可采用,重要堤段应按本规范附录计算分析确定;沉排叠砌的沉排丁坝的顶宽宜采用,坝的上下游坡度宜采用
16、。护底层的沉排宽度应加宽,其宽度应能满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要求。土心丁坝在土与护坡之间应设置垫层。根据反滤要求,可采用砂石垫层或土工织物垫层,沙石垫层厚度宜大于。土工织物垫层的上面宜铺薄层砂卵石保护。在中细砂组成的河床或在水深流急处修建不透水坝式护岸工程宜采用沉排护底,坝头部分应加大护底范围,铺设的沉排宽度应满足河床产生最大冲刷的情况下坝体不受破坏。冲刷深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有关规定。对不透水淹没丁坝的坝顶面,宜作成坝根斜向河心的纵坡,其坡度可为。顺坝以及丁坝与顺坝相结合的“”字形坝的技术要求,可按本章条规定执行。墙式护岸对河道狭窄、堤外无滩易受水流冲刷、保护对象重要、受地形条件或已建建筑
17、物限制的塌岸堤段宜采用墙式护岸。墙式护岸的结构型式,临水侧可采用直立式、陡坡式,背水侧可采用直立式、斜坡式、折线式、卸荷台阶式等型式。墙体结构材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等,断面尺寸及墙基嵌入堤岸坡脚的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及堤身和堤岸整体稳定计算分析确定。在水流冲刷严重的堤段,应加强护基措施。墙式护岸在墙后与岸坡之间可回填砂砾石。墙体应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处应设置反滤层。在风浪冲刷严重的堤段,墙后回填体的顶面应采取防冲措施。墙式护岸沿长度方向应设置变形缝,分缝间距: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为,混凝土结构可为,浆砌石结构可为。在堤基条件改变处应增设变形缝,并作防渗处理。墙式护岸墙基可采用地下连续墙、
18、沉井或桩基,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其断面结构尺寸应根据结构应力分析计算确定。其他防护型式可采用桩式护岸维护陡岸的稳定、保护堤脚不受强烈水流的淘刷、促淤保堤。桩式护岸的材料可采用木桩、钢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大孔径钢筋混凝土管桩等。桩的长度、直径、入土深度、桩距、材料、结构等应根据水深、流速、泥沙、地质等情况通过计算或已建工程运用经验分析确定。桩的布置可采用排桩,按需要选择丁坝、顺坝、“”字型坝型。排距可采用。同一排桩的桩与桩之间可采用透水式、不透水式。透水式桩间应以横梁连系并挂尼龙网、铅丝网、竹柳编篱等构成屏蔽式桩坝。桩间及桩与堤脚之间可抛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等护桩护底防冲。具有卵石
19、、砂卵石河床的中、小型河流在水浅流缓处可采用杩槎坝。杩槎坝可采用木、竹、钢、钢筋混凝土杆件做杩槎支架。根据水深、流速、防护要求不同,可选择填筑块石或土砂、石等构成透水或不透水的杩槎坝。有条件的岸、滩应采取植树、植草等生物防护措施,可设置防浪林台、防浪林带、草皮护坡等。防浪林台及林带的宽度,树的行距、株距应根据水势、水位、流速、风浪情况确定并应满足消浪、促淤、固土保堤等要求。用于堤岸防护的树、草品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土壤等条件及环保要求选择,并应满足枝叶繁茂、扎根深及抗冲、抗淹、抗盐性能强等要求。堤防稳定计算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河堤、湖堤应进行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计算求得渗流场内的水头
20、、压力、坡降、渗流量等水力要素,进行渗透稳定分析,并应选择经济合理的防渗、排渗设计方案或加固补强方案。海堤的渗流计算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土堤渗流计算断面应具有代表性,并应进行下列计算。计算应符合附录的有关规定:性,其安全系数可按非常情况采用。土堤抗滑稳定计算可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当堤基存在较薄软弱土层时,宜采用改良圆弧法。土堤抗滑稳定计算应符合附录的规定,其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土的抗剪强度应根据各种运用条件选用,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表的规定。作用在防洪墙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基本荷载:应包括自重;设计洪水位时(或多年平均水位)的静水压力、扬压力及风浪压力;土压
21、力;冰压力;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特殊荷载:应包括地震荷载;其他出现机会较少的荷载。防洪墙设计的荷载组合可分为正常情况和非常情况两类。正常情况由基本荷载组合;非常情况由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合。根据各种荷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选择不利的情况进行计算。防洪墙的抗滑和抗倾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有关规定。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本规范表和表规定的数值。防洪墙在各种荷载组合的情况下,基底的最大压应力应小于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土基上的防洪墙基底的压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粘土宜取;砂土宜取。岩基上的防洪墙基底不应出现拉应力。土基上的防洪墙除计算堤身或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性外,还应核算堤
22、身与堤基整体的抗滑稳定性。沉降计算沉降量计算应包括堤顶中心线处堤身和堤基的最终沉降量。变形缝和止水措施。穿堤建筑物周围的回填土干密度不应低于堤防工程设计的要求。修建穿堤工程,不宜采用顶管法施工。当需要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选择土质坚实的堤段进行,沿管壁不得超挖,其接触面应进行充填灌浆处理。公路、铁路、航运码头或港口与堤防工程交叉的陆上交通闸,闸底板高程应尽量抬高。闸门结构及启闭型式可结合运用情况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跨堤建筑物、构筑物桥梁、渡槽、管道等跨堤建筑物、构筑物,其支墩不应布置在堤身设计断面以内。当需要布置在堤身背水坡时,必须满足堤身设计抗滑和渗流稳定的要求。跨堤建筑物、构筑物与堤顶之间的
23、净空高度应满足堤防交通、防汛抢险、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要求。上堤交通坡道和临堤航运码头与堤防连接时,不应降低堤顶高程,不应削弱堤身设计断面。设在临水侧的坡道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顺堤轴线方向傍堤坡修筑。上堤的人行或禽、畜坡道可采用砌石阶梯式或土石混合斜坡式,坡道路面应设置排水设施。当码头或港口与堤防交叉时,其交通宜采用跨堤式布置。堤防工程的加固、改建与扩建加固已建堤防的堤身或堤基隐患严重,或洪水期发生过较大险情,经安全鉴定认为堤的断面尺寸、强度及稳定性不能满足防汛安全要求的,均应进行加固。堤防安全鉴定,应对堤防的安全状况作出评价,并应提出需要加固的堤段范围和可能采取的加固措施。加固设计应按不同堤段存在
24、问题的特点分段进行。加固设计应广泛搜集已有的勘测、设计、施工和工程观测、隐患探测、险情调查等资料,按照本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试验研究及抗滑、渗流稳定的复核工作,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不同堤段的加固方案。堤身出现局部滑塌,宜开挖重新填筑压实,必要时可放缓堤坡。当堤身存在较大范围裂缝、孔洞、松土层或堤与穿堤建筑物结合部出现贯穿裂缝时,应开挖并回填密实,对难以开挖部分宜采用充填灌浆进行加固。高度以上且填筑质量普遍不好的土堤,宜采用劈裂灌浆进行加固。灌浆的主要技术参数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需结合灌浆消灭白蚁时,可在浆液中掺入适量的灭蚁药物。堤身断面不能满足抗滑或渗流稳定要求或堤顶宽度不符合防
25、汛抢险需要的堤段,可用填筑压实法或机械吹填法帮宽堤身或加修戗台。当堤身渗径不足且帮宽加戗受场地限制时,可在临水坡增建粘土或其他防渗材料构成的斜墙,也可采用粘土混凝土截渗墙、高压定喷墙、土工膜截渗,必要时,在堤背水坡脚加修砂石或土工织物排水。修建于透水地基或双层、多层地基上的堤防,经渗流计算,堤防背水坡或堤后地面渗流出逸比降不能满足本规范节的要求或者洪水期曾出现过严重渗漏、管涌或流土破坏险情时,应按照本规范第、节和附录的有关规定采取加固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堤基两侧地面的天然粘性土层因近堤取土遭受破坏,应采用粘性土回填加固;堤基覆盖层较薄时,可在背水侧堤脚外设置减压沟或埋设塑料微孔排水管,其位
26、置、深度和断面尺寸应由计算确定;堤基下卧的透水层不深时,宜采用垂直截渗墙加固;覆盖层较厚且下卧强透水层较深的堤基,可在背水堤脚外适当的位置设置减压井。其井径、井深和井距等,应由计算确定。减压井井管和滤网材料的选择,应满足防腐蚀和防止化学淤堵的要求;当堤背水侧地面需施加盖重时,可采用压实填筑法或吹填法。其盖重材料宜采用透水性大于堤基覆盖层的透水土料。盖重厚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式式计算确定。盖重范围应由计算并结合已发生险情的实际部位综合分析确定。遭受强风暴潮或洪水严重破坏的堤防,应及时加固修复。因块石重量偏小或砌筑厚度不足而遭受破坏的砌石护坡,加固时,应采用坚硬大块石并加大砌体厚度,新老砌体应牢固结合
27、。堤脚遭受淘刷或堤基、堤坡坍滑的堤段,可采用土石填塘固基或加修镇压平台、放缓边坡等措施进行加固。防洪墙的加固措施应根据原有墙的结构型式、河道情况、航运要求、墙后道路及施工条件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墙基渗径不足,宜在临水侧加修铺盖或垂直截渗墙;墙的整体抗滑稳定不足,可在墙的临水侧或背水侧增设齿墙或戗台,也可加修阻滑板,或在墙基前沿加打钢筋混凝土桩或钢板桩;墙身断面强度不足,应加固墙体。需在原砌石墙临水面加贴钢筋混凝土墙面时,应将原墙面凿毛并应插设锚固钢筋;加固钢筋混凝土墙体时,应将老墙体临水面碳化层凿除,新加钢筋与原墙体钢筋应焊接牢固,新加混凝土层厚,不应小于;墙体及基础变
28、形缝止水破坏失效的,应修复或重新设置。堤岸防护工程应根据水流淘刷深度、风浪作用大小、工程结构型式和破坏程度及时进行修复、加固,并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改建当现有堤防有下列情况时,经分析论证,可进行改建:堤距过窄或局部形成卡口,影响洪水的正常宣泄;主流逼岸,堤身坍塌,难以固守的;海涂淤涨扩大,需调整堤线位置的;原堤线走向不合理;原堤身存在严重问题难以加固的;其他有必要进行改建的。改建堤段应按新建堤防进行设计。当改建堤段与原有堤段相距较近且筑堤材料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变化不大时,其设计可适当简化。改建堤段应与原有堤段平顺连接,改建堤段的断面结构与原堤段不相同时,两者的结合部位应设置渐变段。扩建现
29、有堤防的堤高不能满足防洪要求时,应进行扩建。土堤及防洪墙的加高方案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进行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及断面强度验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结合加高进行加固。土堤宜采用临水侧帮宽加高。当临水侧滩面狭窄或有防护工程时,可采用背水侧帮宽加高,堤弯过急段可两侧或一侧帮宽加高。靠近城镇、工矿区或取土占地受限制的地方,宜采取在土堤顶加修防浪墙或在堤脚加挡土墙的方式加高。砌石或混凝土防洪墙加高应符合下列要求:墙的整体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断面强度均有较大裕度者,可在原墙身顶部直接加高;墙的整体抗滑稳定或渗透稳定不足而墙身断面强度有较大裕度者,应加固堤基、接高墙身;墙的稳定和断面强度均不足者,应结合
30、加高全面进行加固,无法加固的,可拆除原墙重建新墙。堤防扩建,对新老堤的结合部位及穿堤建筑物与堤身连接的部位应进行专门设计。经核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改建或加固措施。土堤扩建所用的土料应与原堤身土料的特性相近,当土料特性差别较大时,应增设过渡层。扩建所用土料填筑标准不应低于原堤身的填筑标准。堤岸防护工程的加高应按本规范附录有关规定对其整体稳定和断面强度进行核算,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结合加高进行加固。堤防工程管理设计一般规定堤防工程管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观测设施、交通和通信设施、防汛抢险设施、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的设计;并明确管理体制、机构;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工程
31、规模和防洪任务,设置满足工程运用要求与现代化管理需要的管理设施。管理设施的建设,应与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按期投入运用。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按有关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标准的规定,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安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主要包括:堤身、护堤地、各种防渗设施与观测设施、堤岸防护工程、各类穿堤、跨堤建筑物、安全保护区和专用地等。护堤地的宽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保护堤身及防渗、导渗设施;临、背水侧营造防浪林带和护堤林带;为堤防工程防汛抢险、维修加固提供必要的场地。观测设施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堤型及工程运用要
32、求设置必要的观测项目及观测设施。观测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有效、可靠、牢固、方便及经济合理的原则。观测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选定观测项目和观测点布设能反映工程运行的主要工作状况;观测的断面和部位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堤段,并应做到一种设施多种用途;在特殊堤段或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堤段,如故河道、老溃口、软弱堤基、浅层强透水带、承压水以及有穿堤建筑物等,可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及观测范围;选择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观测仪器、设备;各观测点应具备较好的交通、照明等条件,观测部位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堤防工程宜设置下列一般性观测项目:堤身垂直位移;水位或潮位;堤身浸润线;堤基渗透压力、渗透流量及水质;表面观测:
33、主要包括裂缝、滑坡、坍陷、隆起、渗透变形及表面侵蚀破坏等。、级堤防可根据管理运用的实际需要,选取下列专门性观测项目进行观测:近岸河床的冲淤变化;堤岸防护工程的变位;河道水流形态及河势变化;滩岸地下水的出逸情况;冰情;防浪林带消浪防冲的效果;堤身水平位移。专门性观测项目的设置宜有重点,有针对性,对于观测设施及安装埋设方法应进行充分论证。交通与通信设施堤防工程管理的交通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道路;交通运输能力能满足正常管理和防汛的物资运输及人员交通的需要;能满足各管理区、段与生产管理、生活区之间的正常联系;对内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合理;当有水运条件时,应充分利用水运及水陆联运。堤防工
34、程管理的专用码头、渡口、船只应根据经常性管理及防汛抢险需要设置。上堤防汛专用道路宜沿堤线每布置一条。专用道路应与公路干道相连接,并应与堤防附近的乡镇或人口集中的居民点连通。上堤防汛专用道路的宽度、路基、路面和建筑物的技术标准应满足汛期主要车型和运输强度的运行要求,并保证全天候通车。堤顶防汛道路的宽度,级堤防工程应满足双车道行车要求,其他堤防工程应满足单车道行驶的最小宽度。当堤顶宽度小于时,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坡道或错车段。当堤顶道路在各管理点或堤防终端附近无坡道时,宜设置回车场。交通道路应设置安全、维修、养护及管理等设施,路口应设置安全管理标志和拦车卡。堤防工程通信网络的建设应根据流域或地区统一的
35、通信网络规划进行。堤防工程的通信设施应满足工程管理单位与防汛指挥部门、各管理区等之间信息传输的要求,并应保证通信的迅速、准确、可靠。堤防工程通信网的主干线应设置专用有线通信线路和无线通信网。当防汛指挥需要时,可采用机动通信车或便携式无线通信方式。通信设备的制式应统一,各种通信方式应连接使用,并与邮电通信网络联网。重要的堤防通信网设施应具有选呼、群呼、电话会议等功能,蓄、滞洪区的通信网设施还应增加预警功能。堤防通信网设施应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特别重要的堤防在必要时,可增加图象传输功能及微机联接的接口。通信设备的选用应技术先进,并应满足性能稳定、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要求。、级堤防工程的通信设备除提供
36、工程供电外,并应配置通信设备专用蓄电池或油式发电机组等备用电源。防汛抢险设施堤防工程的重要堤段及险工段应按维修管理及防汛抢险需要,在堤的背水侧设堆料平台,储备一定的土料、砂石料等。、级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配置防汛抢险需要的定位仪、测深仪、红外线测距仪、隐患探测仪等观测、探测仪器;并配置载重车、越野车、机动船、快艇等运载、交通工具。、级堤防工程的重要堤段及险工段应配备防汛抢险需要的固定照明设施及便携式照明设施。生产管理与生活设施堤防工程管理单位的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包括:生产办公设施、生产附属设施、生活设施、环境美化设施等。堤防工程应根据经常性维修养护需要设置各种必要的仪器和专用设备。级及以上的堤防
37、工程应沿堤线设置防汛屋,其间距、面积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堤防工程应按行政区划和分段管理范围设立界碑和里程桩。堤防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应设立界标。总则我国洪、潮灾害十分严重,堤防是抵御洪、潮水危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全国已建堤防总长余万公里,在历次抗洪、潮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加固、扩建及改建堤防工程的任务将日益繁重,而堤防工程设计几十年来无标准可循,与大量的堤防建设需要极不适应。由于缺乏反映堤防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标准,堤防工程设计难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要求。因此,制定堤防工程设计的标准,是适应国家堤防建设的需要,也是
38、使堤防工程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堤防工程设计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国堤防种类繁多,按抵御水体类别分为河堤、湖堤、海堤;按筑堤材料分为土堤、砌石堤、土石混合堤、钢筋混凝土防洪墙等。工程建设性质又有新建堤防及老堤的加固、扩建、改建之分。本条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充分考虑我国堤防工程的不同类别及新、老堤建设的具体情况,使本规范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堤防工程是防洪、防潮工程的重要设施,在河流、湖泊的综合规划或防洪专业规划中,为实现防洪总体目标,作为防洪体系中的水库、堤防、滞洪区、分洪道等工程措施承担不同的任务,堤防工程设计须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进行;城市堤防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总体规
39、划的组成部分,须按总体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城市防洪工程又是河流、湖泊、海岸带综合规划或防洪专业规划的组成部分,且是规划防洪的重点。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应以上述两类规划作为依据。基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是搞好堤防工程设计的前提,根据各设计阶段不同的精度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水利工程按基建程序通常规定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和施工详图等设计阶段。堤防工程根据堤防级别、工程规模和主管部门要求,可对各设计阶段适当合并或简化。不同的设计阶段对资料的要求既有相异之处,又有相互联系和各设计阶段通用的地方,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时,既要注意各设计阶段对资料精度要求
40、,又要通盘考虑,尽可能避免重复,以达到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减少资料收集的工作量。为了保证基本资料完整和可靠性,需要对收集、整理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验证工作。为确保堤防工程在设计条件下的安全运用,使堤防工程有效地抵御设计条件下的洪、潮水危害,堤防工程设计应满足稳定、渗流、变形等直接涉及工程安全的基本要求,这是本规范中的堤基处理、堤身设计、堤岸防护等章节中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条对这一共性问题作了原则规定。我国堤防工程堤线长,保护范围广,堤防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在堤防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达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在总结经验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必要时应进行科学试验。本条作了对地震烈度度及其以上地区的堤防工程抗震设防措施的限定规定。是因为:其一,堤防工程遭遇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