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5)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5)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5)(考生版)试卷题量:30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gH7S8iK一、单项选择题1、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2、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DNA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3、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
2、口的细胞不会发生()。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DNA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4、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5、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数和生殖能力均相同,自然状态下。下一代中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AB、BC、CD、D7、图1
3、所示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一乙和丙一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8、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处理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8/11A、每组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数量相同的枝条B、各组处理枝条的时间可以不同C、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D、甲组2,4-D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9、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
4、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10、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 是()。A、AB、BC、CD、D1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B、C、D、1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5、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1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
6、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5、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如图2所示,酶系1、酶系2和酶系3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6、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在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f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B、与cd过程相比,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e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时有4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成相同D、秋水仙素作用
7、于c点之前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17、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
8、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B、C、D、20、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 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茎叶夹角最大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养出最适于密植的植株B、如玉米的夹角为x-3y,则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D、如AA与aa杂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种表现型,说明A与a问有明显显隐性关系2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
9、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2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要()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3、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A、日常术语B、专用语言C、教学术语D、
10、教师术语24、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A、标志强化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D、变换方式强化25、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二、简答题26、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3分)(2) 甲
11、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6分)(3)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6分)27、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 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 酶和 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 ,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将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 组织,然后经过 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6分)(2) 上述杂种植株
12、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一。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6分)(3) 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3分)三、材料分析题28、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细胞呼吸部分复习呼吸方式的判断时,与学生一起构建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时两者比例关系的数学模型。生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假设两者氧化分解葡萄糖为M mo1,释放的总能量为Q kJ,则有:问题:(1) 除材料中的数学模型外,模型的种类有很多,请列举生物课程中的模型分类,并举例说明模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
13、0分)(2) 模型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直观教具的一种,请列举其他种类的直观教具,并简单谈谈每种直观教具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10分)29、材料:某教师在教学中绘制了如下概念图:问题:(1) 材料利用了概念图教学,简要说明概念图的绘制规范。(i0分)(2)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10分)四、教学设计题3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设计一份能体现生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案(1课时)。(材料见P118P119)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0Aver
14、y,1877-1955),而艾弗里的 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 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做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 叫做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 因此是无毒性的。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入32所示。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上分离
15、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 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
16、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图33)。、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含碳元素,故A错 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故B错误;细胞中的大多无机化合物中不含碳,故C错误: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故D正确。2、【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核酸、糖原等是生物大分子,但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上主要合成蛋白质,A错误。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排列顺序而不是空间结构,B错误。蛋白质结
17、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物种中通用,D正确。3、【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伤口愈合的过程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B、C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选D。5、【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
18、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3n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A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错误;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发生自交。基因7、【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甲一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一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丙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C错误;ATP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D正
19、确。8、【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A正确、B错误。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对甲、乙组起对照作用,甲组2,4-D溶液浓度促进生根,乙组抑制生根,C正确。和丙组对照,可以看出甲组2,4-D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D 正确。9、【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10、【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但原核生物不全为生产者,如乳酸菌为分解者,根瘤菌为消费者。11、【答案】B【解析】【答案】B
20、。解析: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个种群,故错 误;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故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正确;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故错误。12、【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用黑布将培
21、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项不会发生: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会发生;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会发 生。13、【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
22、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14、【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酶1作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
23、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酶2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和H,场所是线粒体;酶3作用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酶1、酶2、酶3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16、【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ef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A错误。根据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de为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此过程中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e点后是秋水仙素作用加倍后的有丝分裂,都是纯合子,在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丝形成,后期分开的姐妹染
24、色单体不能移向两级也没有分到两个细胞中去,使得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的二倍体,所以秋水仙素是c点之后导致染色体加倍,D错误。17、【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信息获知该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包括心脏,其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而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18、【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得多,这与南方热带
25、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故选C。19、【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内的正电荷增加,膜外的正电荷减少,逐渐变成外负内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20、【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 所以AABBCC植株的夹角度数最小,为x-6y,所以最适合密植的植株是AABBCC。根据自交法获得AABBCC的个体,则亲本
26、的3对基因中,每对基因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即至少有3个显性基因,所以做亲本的植株夹角最大的个体为AaBbCc,夹角为x-3y,因此A正确。玉米的夹角为x-3y,即植株的基因中有三个显性基因,具体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7种基因型,因此B正确。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 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即显性基因个数为0,1,2,3,4,5,6共7种,C正确。AA与aa杂交得到的F1(Aa)自交后的F2 有三种表现型,即显性基因个数为0,1,2,该表现型是由A的个数决定的,不能说明A与a之间有明显显隐性关系,D错误。2
27、1、【答案】C【解析】【答案】C。22、【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教科书编写应当融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一体,充分体现三者的互动,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注意介绍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和发展。题干中的教材,符合此要求。故本题选C。23、【答案】C【解析】【答案】C。24、【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标志、符号、文字、图形或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象征性的奖赏,从而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的行为方式。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 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如有针对性地让学
28、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 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的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如用 非语言方式(体态语言)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的表现。变换方式强化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对同一教学内容、概念、规律和词汇等,教师采取不同的强化刺激(信息)反复多次,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故本题选B。25、【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分类。配置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施与适当的教学和辅导
29、如性向测验、综合如下考试等。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如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期末考试。根据各评价的特点,本题选B。二、简答题26、【答案】【解析】【答案】(2) 捕食;消费者(3)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知识。(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逐级递减,所以就应该是戊一乙和丙一甲一丁。(2) 甲以乙为食,为捕食关系。戊在生态
30、系统是生产者,其他生物乙、丙、甲、丁为消费者。(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C、H、O、N、P、S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27、【答案】【解析】【答案】(1) 纤维素酶;果胶酶;原生质体;愈伤;再分化(或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2)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3)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
31、、B,再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长成完整植株,以上获得杂种植株的方法叫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 植物A、B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是四倍体,且该杂种植株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配子,理沦上是可育的;但如果将甲和乙有性杂交形成二倍体,减数分裂时,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无法形成正常配子,不可育。(3) 在植物组织培养至胚状体阶段,可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人工种子。三、材料分析题28、【答案】【解析】【参考答案】(1) 模型可以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生物仿制品、实物放大或缩小制品和简约表达生命过程的示意
32、制品;也可以 是一些与概念相关的能够量化的公式。模型的类型包括: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举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概念模型: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举例: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数学模型:根据具体情景抽象出数学规律并用公式或图表的形式表达。举例: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酶活性的变化、孟德尔杂交实验的“3:1”和“9:3:3:1”。(2) 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
33、模型、挂图、演示器、替代物、电视录像等。实物是生物活体,不便演示构造和生理,不易控制,受时空、个体大小和生态保护的限制。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小体积的标本,信息传递面受限制。模型,具有一定缺点,不能作为全真替代物;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细微之处演示效果不好。挂图是绘有生物图像的纸制品。难以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演示器是仿照生物体的结构人工制成的模拟生物的生理功能的仪器。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模拟的生理功能简单化,设计及制作难度大。替代物是无须加工的现成物体,作教具使用而无损于物体本来的性能。无真实感,作用有限。电视
34、录像,集电影、录音、摄影、幻灯的功能于一身。使用过程中难以及时反馈,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29、【答案】【解析】【参考答案】(1) 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每个概念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明确的词: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连接默认的指向是由上向下,当由下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要加箭头;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联系词则不用。(2) 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概念图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概念图能以简练的形式展示所要教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学的工具。概念图可以用作课堂笔记或者用来整理笔记和组织学习过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贯通整个
35、课程内容以及整合跨学科的内容评价的工具。概念图既可以评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也可以为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反馈信息。四、教学设计题30、【答案】【解析】【参考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
36、原理和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刨设情境,设疑导入多媒体展示一则有关亲子鉴定的新闻案例,引出遗传物质是DNA。启发学生思考:虽然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但是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却是一个艰辛而有趣的过程,从而引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教师设问:(1) 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2)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探究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演示F1ash: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设问: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菌
37、和活的R型菌混合可以导致小鼠死亡?导致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促进活的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质? 本实验蕴含了哪些科学实验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加热杀死的S型菌能够促使活的R型菌转变为活的S型菌,即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使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一转化因子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经过高温作用会变性失活。蕴含的实验方法有:分组对照和对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2) 介绍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教师设问:蕴含了哪些实验设计原则?能得出什么结论?明确:体现了控制变量原则和对
38、照性原则,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师引导: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思路有很大相似之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由学生代表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适时进行补充:这个实验比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步在哪里?运用了哪些新的实验技术?学生认识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探究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RNA病毒,指出由于这些病毒仅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 学生总结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
39、物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三)总结提升结合板书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知识概念图。(四)巩固练习1/11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关键是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开。(五)课外拓展教师展示材料:1997年美国科学家Prusiner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朊病毒,是一组至今没有查到任何核酸的蛋白质颗粒,它 是导致疯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的病原体。让学生推测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自行探究。四、板书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R+转化因子=S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转化因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转化因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