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试讲稿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试讲稿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下半年高中生物教资逐字试讲稿汇总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生物老师的一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 ) 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我们开始上课了,请同学门看一组图片。(图片显示的是 2008 年“三鹿”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事件,在乳制品中只要添加三聚氰胺就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检测量。)稍微给大家普及一下小知识,一般来讲蛋白质中含氮量是比较稳定的,根据含氮量就可以测到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含氮量特别高,所以添加三聚氰胺就可以增加蛋白质的量,而实际上这些牛奶含氮量很低,婴儿吃了后造成组织水肿,所以
2、出现了大头娃娃现象。)师:在咱们平时吃的食品中哪些物质蛋白质含量高呢?生:鸡蛋、牛奶、大豆、瘦肉等。(二) 新授师:蛋白质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下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我们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那蛋白质是不是直接就被我们吸收了呢?生:不是,要经过消化师: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氨基酸才能够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大约 20 中。大家看一下这些氨基酸,看一下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一个 C原子上,这个 C 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
3、链集团,这个侧链集团用 R 表示。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 基的不同。师:那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呢?请大家阅读这段小短文。生:有八种氨基酸(一家来写两三本书)是人体细胞所不能合成的叫做必须氨基酸,另外 12 中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自动合成的,叫做非必须氨基酸。师:据我所知生物界的蛋白质具有 10101012 种,可氨基酸的数量只有 20 种,那 20种氨基酸怎样构成如此众多的蛋白质呢?生:氨基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一样师:各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后,空间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那氨基酸分子是怎样结合形成肽链的呢?生:脱水缩合师:是在哪里脱水呢?(肯定学生有多种脱水缩合的方式,引导学
4、生最正确的)生: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师:那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叫?生:二肽师:三个呢?生:三肽师:那 n 个呢?生: 多肽师:肽链盘曲折叠,就形成了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三) 巩固 练习师:那大家想一下 n 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 n 个氨基酸形成 m 条肽链呢?生:n-1,n-1,n-m,n-m(四) 小结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让我们的身体充当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个多肽。两只手相当于氨基和羧基,脚相当于氢基,头相当于 R 基,躯干相当于连接这四个基团的碳原子。生:(做活动加深对知识
5、点的理解)师:咱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辛苦了,谢谢!种群的特征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假设屏幕上为一块面积为 100 平方米的草地,图中每个红色点代表一株蒲公英,绿色三角代表其他植物,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假设你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除草剂,为了检验除草效果,在两块农田中做了对照试验,怎样才能既简单又准确的获得统计数据呢?师:呵呵,大家不要担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什么叫种群密度,很好,请坐。我们知道了种群密度的含义,接来了课本就给我们介绍了两种估算密度的方法,一种是样方法:在被调
6、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 61 页关于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虽然受条件限制我们不能去实践这个活动,但是同学们还是需要了解样方法的实验步骤和原理,并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讨论环节的几个问题。师:我看大多数同学已经讨论出结果了,有没有人愿意说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好的,请靠窗户边的女生来说一下。好的,请坐。她说之所以采取随机取样,是为了更有代表性,使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说的很正确。那么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的结果吗?谁愿意回答
7、一下?好的,最后一排的靠路边的男生你来说一下,很好,他说样方的多少是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因为样方的数越多,分析得到的数据就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为了节省成本,也不能一味的取很多样方,毕竟样方法是一个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师: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与讨论,我们学会了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那么如果是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还能不能用啊?许多同学都说不能,那么如何对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呢?很好,我已经听到有人说用标记重捕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标记重捕法的实验过程与方法。师:标记重捕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根据重捕到的动物
8、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师:大家想一想,标记重捕法有什么好处,嗯,我听到有人说可操作性强,结果比较可靠;嗯,大家再想一想种群密度能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的同学说不能,那你能在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吗?师:说的非常好,种群密度反映的是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他数量特征。由于时间问题,同学们课下,再自学一下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以及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概念。下节课上课时我们再来讨论。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细胞分裂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以及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值这两部分内容,知道
9、真核细胞有三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一下真核生物主要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师:首先请同学们利用五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有丝分裂这部分的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1)如何理解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生:(看书思考中)师:好,时间到!下面请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细胞周期。(学生回答)师:恩,很好!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板书: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这里,同学们要注意两点:首先,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
10、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就不具有细胞周期。其次,是从分裂完成时开始到分裂完成时为止。我们如果在细胞周期图上标出甲乙这两个点的话,那么细胞分裂间期也就是从乙到甲的这一段,甲到乙的这一段表示细胞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从乙到甲再到乙的整个阶段。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师:这张表格显示的是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同学们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分析一下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恩,我刚才听到有的同学说分
11、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没错,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90%95%。另外,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比如说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为 17.3 小时,而人的肝细胞细胞周期为 22 个小时。师:下面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这幅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的模式图,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各时期细胞的变化,尤其注意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小组内讨论,总结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十分钟后我们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好,刚才老师旁听了几个小组的讨论,看到大家都很积极的参与,那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
12、讨论结果呢?好,这位同学!(伸手示意)恩,总结的很好,请坐!还有哪个小组对他们的总结有补充的?或者说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的吗?好,那位同学!恩,非常好,请坐!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归纳一下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检测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是否全面准确。师:首先看一下分裂间期细胞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比较左右两幅图,我们发现,细胞核内染色质发生了变化,右图中的每个染色质都包含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实质上,这是染色质复制的结果。之前我们在学习细胞核的结构时,讲到染色质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所以染色质的复制实质上是 DNA 分子的复
13、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分裂间期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另外,间期细胞还存在适度的生长。那么间期染色质复制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接着往下分析。这个是正常情况下的染色体(实际情况是以染色质丝的状态存在),这个是细胞分裂时才出现的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正常情况下的 1 个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经过复制,DNA 数目加倍,变成两个。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点的数目,也就是说当我们看细胞中有多少染色体或者染色质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数有多少个着丝点。所以,复制前后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变的。归纳一下就是,每个染色质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细丝状。细胞中 DNA
14、数目加倍,染色质数目不变。师:有丝分裂的前期,我们首先来看染色质的变化,比较前后两幅图,我们会发现,前期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这是染色质螺旋缠绕,缩短变粗的结果。另外前期细胞中的核膜、核仁消失了,而且从细胞两端发出了很多丝状结构,我们把这种丝状结构称为纺锤丝,众多的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我们用两句话来总结一下前期的特点,那就是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这里,老师教给大家四句口诀,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分裂前期的口诀为“膜仁消失显两体”。膜仁指核膜和核仁,两体指染色体和纺锤体。师: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点主要在于染色体的变化,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
15、板上。赤道板是一个与纺锤体纵轴相垂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是假想出来的,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板状结构的存在。另外,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那么中期特点的记忆口诀是什么呢?“形定数晰赤道齐”基因在染色体上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给我们复述一下这两个定律的内容。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师:很好,说的非常正确,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将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师:嗯,说的很好,你由此联想到遗传因子和同源染色体应
16、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除此之外,人只有 23 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可能有对应关系吗?师:大家都各持己见,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1903 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后,提出了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那么萨顿为什么得出这样的推断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7 页萨顿的分析。师:第一条说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第二点说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
17、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和染色体的变化相一致,由此得出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师:萨顿最后将非同源染色体和非等位基因进行了对比,发现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而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学习了这几条分析,不知道同学们同不同意上述分析,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就在课本思考与讨论部分的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师:大家讨论的很激烈,现在有没有人能把你和同桌讨论的结果给大家分享一下,好,请第二排边上的男生
18、你来说一下。嗯,很好,请坐,这位男生说,他们结合图片发现纯合的亲代在 F2 代性状发生了 3:1 的分离,其中高茎植株为 3,矮茎植株为 1,由此可以推出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因此亲本的纯合矮茎植株用 hh 表示,则纯合高茎用 HH 表示,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配子 H 和 h,F1 代的基因型为 Hh,表现型为高茎,F1 代经过减数分裂后,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形成的配子自由组合,F2 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师:这位学生说的非常好,说明他对上一节课我们学的内容掌握的很好,还有没有同学也愿意说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好,请第四排扎马尾辫的女生来说一下。师:好,请坐,这两位同学说的都非常
19、正确,萨顿的假说是将我们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发现其结果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从而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叫类比推理,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师:那么科学家又经过怎么的实验来证明这个观点呢?下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 28-30 页的内容,提取出信息:摩尔根为什么选果蝇作为研究材料,他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来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呢?从摩尔根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师:哪位同学愿意回答一下刚才的几个问题,很好,刚才的几位同学各抒己见,说明他们都很认真的阅读了教材中的内容,说明大家是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师:在摩尔根身上我们应该看到科学家锲而不舍,谦虚谨慎的科研精神,以及大无畏的探究精神,我们既要向他们学习又要向他们致敬!师:最后,课本上得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大家默读两遍,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本节课主要由假说到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事实,从而归纳总结出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实质。同学们课下可以把课后的练习做一做,巩固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师: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