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影像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影像学重点.doc(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骨伤科影像学重点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 CT MRI 超声 核医学成像 骨密度成像一、 X线检查透视高密度 黑 骨组织 钙化灶中密度 灰 软组织器官结构及血管低密度 白 脂肪及气体优点:简便易行,可任意转动方向,观察病变,可观察器官的运动缺点:不能保存,不利于讨论,不易于显示微小病变X线摄片:高密度 白 骨组织 钙化灶中密度 灰 软组织器官结构及血管低密度
2、黑 脂肪及气体优点:留下影像学资料,用于学习讨论缺点:易掩盖病变拍片位置:正位:前后位:X线球管在患者前面,底片在患者后面 后前位:X线球管在患者后面,底片在患者前面侧位:X线球管在患者一面,底片在患者另一面,与正位片结合观察斜位:侧位重叠太多或需要暴露特殊结构摄片范围:包括骨关节及邻近周围软组织,四肢长短骨至少包括邻近关节,以确定解剖位置CT:骨关节病变用平扫,肿瘤性病变用增强平扫。常规检查骨窗 10002000HU,窗位200250HU软组织窗 400600HU,窗位3060HUCT值:组织密度的量的概念,CT检查中特定的密度单位,单位为HU,是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相对值。窗位 图像上所包
3、含CT值的范围的中心值 骨 水 脂肪 空气 1000 0 -100 -1000白 高密度 骨骼组织和钙化黑 低密度 增大窗宽,显示范围增大,结构显示减少,灰度差别减小减小窗宽,显示范围减小,结构显示增多,灰度差别增多MRI是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常用检查法。与构成的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T1WI:低信号 长T1 水 高信号 短T1 脂肪T2WI:低信号 短T2 脂肪 高信号 长T2 水韧带在T1 T2下均为黑T1越短 信号越强, T1越长 信号越弱。T2越短 信号越弱, T2越长 信号越强骨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一)儿童管状骨 主要特点: 骺线未闭合,分为骨干、干骺端、骨骺、骨骺线等部分。
4、骨骺 骺软骨 二次骨化中心 骨骺。 骨骺板和骨骺线 骨骺板 骨骺线 最终消失。骨龄 :骨骺内骨化中心的出现,完全骨化及与骨干闭合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进行,由此来推测年龄为骨龄。通常7岁以前观察腕部,7岁以后观察肘部。(二)成人管状骨1.骨干(1)骨皮质 :骨密度构成,骨干中段最厚,两端变薄X片上骨皮质可见一斜行细条状透亮影,注意观察是否为滋养动脉。走行:上肢朝向关节,下肢背向膝关节。 (2)骨松质 X片表现为致密的网格状骨纹理结构。(3)骨髓腔 (4)骨膜:正常骨膜在X线摄片上不显影。2.骨端 骨端的骨皮质多较薄且光滑锐利,但在韧带附着处形态不规则。3.常见变异(1)致密骨岛 是一种骨松质内局
5、限性骨质生长变异,表现为14cm圆形致密影,以骨盆,足部常见。(2)软骨岛 松质骨内未能转变为骨质的软骨团块,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透光区,边缘清楚,常有硬化辺环绕。钙化时,呈圆形致密影,与骨岛相似,但无骨纹理。(3)生长障碍线 表现为干骺区出现的一条或数条横行致密线,为长骨纵向生长中受到障碍而影响正常骨化遗留下来的痕迹。(4)籽骨是产生于骨骺附近肌腱中的骨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以手足部多见,无骨膜。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5)副骨骨骺:儿童出生后不同时间内出现的二次骨化中心。它与骺板均是未成熟的四肢长骨生长区域,也是儿童骨骼最薄弱,最易骨折的地方。 (三)关节1.关节间隙 为两个骨端骨性关节面
6、间的透亮间隙。双侧对称,大关节间隙较小关节间隙宽,儿童的关节间隙较成人宽,逐渐变窄;老年人的关节间隙较成年人窄。2.骨性关节面 关节边缘光滑锐利的线样致密影。 3.关节囊 一般不显影,在关节囊外脂肪层的衬托下可见其边缘。关节积液时,由于内层滑膜肿胀可显影。4.韧带膝、髋和踝关节附近的韧带在脂肪的衬托下有时可显影。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表现1手腕部指骨及掌骨,均为短管状骨。末节指骨远端扁平较宽大,称为爪粗隆。第1掌骨的骨骺位于基底部外,其他的掌骨均位于远端。(四)各部位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2.肘部及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桡、肱尺和近端尺桡三个关节组成。 X片可见肱桡关节间隙。 3.肩胛部 肩关节由肱骨
7、头和肩胛盂构成,肱骨头连接肩胛盂。 4.足踝部 (1)趾骨及跖骨 (2)跗骨 (3)距小腿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5.膝部 膝关节由股骨髁、胫骨髁、髌骨构成。 6.髋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成人髋关节测量: Shenton线:髋关节正位片,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的连线,正常为一光滑的曲线。 Skinner线:由股骨大粗隆顶端向股骨干轴线引出的垂直线,通过或低于圆韧带窝。 颈干角:股骨颈纵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内侧夹角,正常为120130度。 Perkin方格:经双侧“Y”形软骨中心作一水平线A,再经髋臼窝的外上缘作一垂线B,一侧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区域内。 髋
8、臼角:从髋臼窝斜面引出的斜线,与“Y”形软骨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新生儿为30度,两岁20度,成人为10度。 7.脊柱 (1)脊椎的生长发育: 脊柱为软骨内成骨。每个脊椎有三个原始骨化中心,一个形成椎体,另两个形成椎弓,出生时均已完成骨化。 (2)成人脊柱: 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3至5个。除第1、2颈椎及骶尾椎外,椎骨由椎体和附件构成;附件又由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构成。 8.胸骨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9.肋骨 肋骨包括头、颈、结节、体和肋软骨五个部分。正位片: 椎体两侧可见横突影,椎弓与椎体连接处为椎弓根,呈环状致密影。棘突表现为椎
9、体中央偏下方类三角形的致密影侧位片:棘突指向后下方。斜位片:腰椎斜位片显示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 颈椎斜位片显示椎间孔呈卵圆形,上下径大,颈34椎间孔较小脊柱各段的X线特点:正常CT表现正常MRI表现(一)骨骼 骨组织在所有序列中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为极低信号。 骨松质内的骨髓: 黄骨髓 在T1WI与T2WI上均为高信号。 红骨髓 在新生儿期T1WI上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儿童期T1WI信号可不均匀,呈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成人期T1WI红骨髓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红骨髓在T2WI上信号强度增高。(二)脊柱 椎体骨髓:T1WI上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中等或略高信号。 椎体边缘骨皮质、前及后纵
10、彻带、黄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最外层纤维在各种序列上均为低信号,不易区分。 椎间盘:T1WI上为较低信号,在T2WI上,髓核和纤维环内层呈高信号,纤维环外层呈低信号。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在T2WI上可呈低信号。 椎管内脑脊液: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MRI还能显示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和脊髓等结构。(三)关节 关节软骨:在SE序列T1WI上,关节软骨呈介于肌肉和脂肪之间的中等信号强度,T2WI上为相对低信号,与高信号关节内液体形成对比。脂肪抑制序列关节软骨为高信号,关节积液中等信号,软骨下骨板及骨髓为低信号。 半月板:在绝大多数序列上呈低信号,膝关节半月板的断面呈三角形或弯弓状。
11、 骨性关节面:在T1WI与T2WI上均呈清晰锐利的低信号。 骨髓腔:在T1WI与T2WI上均呈高信号。 韧带、关节囊:在T1WI与T2WI上均呈低信号。 关节腔内的滑液:在T1WI呈薄层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骨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一)骨质疏松 2.X线表现 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变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分层、疏松化。椎体内呈纵行条纹,皮质变薄,椎体内陷,椎间隙呈梭形,椎体压缩骨折,呈楔状变形。二)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osteom
12、alacia)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 与骨质疏松相似,不同之处为骨骼压缩变形,骨盆内陷,椎体双凹变形,骨干弯曲变形等。有时可见假骨折线。儿童可见干骺端和骨骺的改变。(三)骨质破坏骨质破坏(bone destruction)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缺失。X线表现 早期,骨松质局限性骨小梁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严重时呈弥漫性溶骨性破坏。不同性质骨质破坏的特点: 良性骨肿瘤 囊状或囊状膨胀性改变。 慢性炎症 破坏较局限,可见点片状致密死骨影。 恶性肿瘤或急性期炎症 进展较迅速,破坏形态多不规则,呈大片状,边界模糊。 神经营养性
13、障碍引起的骨破坏 骨关节严重破坏,结构紊乱,见碎骨片。临床上自觉症状轻微。(四)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osteosclerosis)是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 全身性 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或消失。 局限性 也称成为骨质增生。在关节边缘,肌腱、韧带和骨间膜的骨刺、骨桥、唇样增生等。 肿瘤骨 棉絮状、象牙质样、针状、放射状骨质密度增高影。(五)骨膜增生 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又称骨膜反应,指在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而产生骨膜新生骨。X线表现 (1)形态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针状、放射状等。 (2
14、)骨膜增生的特点: 长骨骨干较明显,炎症较广泛,肿瘤较局限; 良性病变边缘光滑、致密。急性炎症或高度恶性肿瘤密度低、模糊。 针状或放射状骨膜反应 常提示病变进展迅速、侵蚀性较强; 层状骨膜反应 见于良性或恶性病变; Codman三角常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骨发育期轻微的骨内病变,往往能引起较为广泛的骨膜反应; 骨膜增生随着病变的好转而吸收与消失。(六)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osteonecrosis)是指骨组织的局部代谢停止,细胞成分死亡,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 早期:无改变。 中期:骨质坏死12个月以后,死骨局限性相对密度增高影;继而出现骨质疏松区和囊变区; 晚期:骨质密度增高。MRI表现
15、 可早期发现骨质坏死。 在骨密度和形态无变化前,坏死区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中到高信号。 双线征:死骨外周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最外侧为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晚期,坏死区出现纤维化和骨质增生硬化,在T1WI和T2WI上一般均呈低信号。关节基本病变(一) 关节肿胀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结构层次不清,脂肪垫和肌肉间隙变形或模糊消失,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大量关节腔积液时,关节间隙可增宽。(二)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间隙异常可表现为增宽、变窄或宽窄不均X线片可显示增宽、变窄或宽窄不均,并可发现局部骨质的改变。(三)关节破坏(destruction
16、of joint)是指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四)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是指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代替,引起骨质增生硬化伴有关节囊增厚、韧带骨化等改变X线表现 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和部分消失。中晚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韧带骨化,严重者可发生关节变形。(五)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是构成关节的骨端的正常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或距离增宽。关节组成骨完全脱开为全脱位,关节部分脱开者为半脱位。(六)关节内游离体(intra-articular loos
17、e body )又称关节鼠,可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或混合性。(七)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ankylosis)是指滑膜关节骨端之间被异常的骨连接或纤维组织连接,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X线表现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部分性或完全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关节间隙变窄,无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软组织基本病变软组织钙化和骨化(ossification )可发生在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淋巴结等处。多为各种不同形状的高密度影。软骨组织钙化多为环形,点状高密度影,不会见到骨小梁。骨化性肌炎碎片呈斑片状,可见骨小梁,甚至骨皮质。第二章肘内、外翻:组成肘关节的肱骨与尺骨之
18、间的轴线关系异常。肘关节的内翻畸形、外翻畸形,主要由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的骨骺发育不平衡,可导致内外髁的大小形态不一致,使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形成的外开的角度异常,造成肘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X线表现: 测量方法:以前臂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肘关节相交处的外开的角度来判断内、外翻的程度。前臂外开角正常男性约为170度;女性约为160度。角度变小为肘外翻,角度为180度则称为直肘,大于190度为肘内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是常见的先天性骨关节畸形,是由于股骨颈部骨化障碍所致。1.X线表现 (1)髋臼: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 (2)股骨头:股骨头骨
19、骺出现比健侧晚,小而扁平,且不规则。股骨头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的外上象限,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可与髂骨翼形成假关节。股骨颈可变短小。 (3)髋关节软组织密度增高,为髋关节外上方弧形或三角形的软组织影。移行椎(transitional vertebra)为最常见的脊柱发育异常,由于脊柱错分节所致。某一段脊椎数目减少或增加而由另一段脊椎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椎体的总体数目不变。 腰椎骶化:第5腰椎移行为骶椎,腰椎为4个,骶椎6个。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宽而长,与骶髂骨融合或形成假关节,腰5、骶1椎体融合。 骶椎腰化:第1骶椎向上移行为腰椎,使腰椎为6个,骶椎4个。 颈7椎胸化:
20、第7颈椎出现横突过长、颈肋形成,两侧可不对称。 胸12腰化:胸12椎体的肋骨短小或完全缺如,形如腰椎。 腰1胸化:腰1椎体出现短小的肋骨,较少见。腰椎横突的特点:一短二平三长四翘五肥大脊柱裂(spina bifida)是先天性的脊椎发育异常,脊椎椎弓的骨性连续性中断,最常见于腰骶椎。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1.X线表现 正位片上,儿童可因较薄的椎弓重叠在椎体上,不易显示缺损,仅表现为椎弓根距离增宽。 隐性脊柱裂:椎弓中央有透亮裂隙,椎板部分或全部缺如。棘突可完全缺如;游离在缺口内,称为游离棘突。 显性脊柱裂:伴发脊膜膨出时,侧位片上可见棘突后向膨出的软组织影。脊柱滑脱症(spondyloli
21、sthesis),指相邻两个椎体的位置异常,以上一椎体相对于下一椎体的滑移。分为先天性和创伤性两种。 1.X线表现 (1)正位片:可在椎弓下方显示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斜形透亮间隙,边缘不规整。(2)侧位片:椎弓峡部缺损位于椎弓的上下关节突之间,为自后上斜向前下方呈透亮裂隙样,边缘可有骨硬化。 Meyerding方法测量:椎体向前滑动超过1/4为度滑脱;在1/42/4为度滑脱;2/43/4为度滑脱;大于3/4为度滑脱。(3)斜位片:椎弓峡部见一带状透亮裂隙。左右斜位片。是诊断椎弓峡部裂的最佳位置,一般去后斜位45度。正常椎弓的投影死似猎狗形,狗嘴为同侧横突,耳为上关节突,眼为椎弓根的断面,前腿为下
22、关节突,颈部为椎弓峡部,狗体部位为椎板,后腿为对侧下关节突,狗尾部位对侧横突。若有椎弓峡部裂,狗颈部见一带状透亮裂隙,犹如带了个项圈,若为颈椎滑脱,表现为狗头被砍掉第四章 骨关节创伤(一)创伤骨折1.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骨折线是骨折的直接征象。一般表现为锐利的透明线; 特殊表现形式。 带状或线状密度增高影;骨皮质皱折、成角、凹折、裂痕;骺离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的对位对线: 判断标准:以近折片为基准,观察远折片移位的情况。 对位: 骨折两端位置关系。 A.横向错位-指远折端向内、外、前后错位 B.纵向错位-远折端缩短(重叠)移位和远折端延长(分离) 移位。 对线: 骨折片轴线之间的关
23、系。 A.纵轴成角-两折片纵轴相交成角的方向来表示。 B.纵轴旋转-按解剖学标准姿势为基准说明两折片旋转关系。(2)CT表现:是X线摄片的重要补充,可显示的隐匿骨折、骨性重叠及结构复杂部位的骨折。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全面地了解严重骨折的整体情况。 (3)MRI表现:能更敏感发现隐匿骨折和骨挫伤,清晰的显示关节软骨,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的损伤,显示脊柱脊髓的损伤。结构复杂及重叠部位的骨折显示不如CT。 骨折在T1WI上表现线样低信号,与骨髓的高信号形成明显的对比,T2WI上为高信号,代表水肿和肉芽组织;由于骨折后骨折端血肿及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与演变过程不同可表现多种信号(二)疲劳骨折长期、反复、
24、多次的外力作用于正常骨的某一部位引起的骨折 。骨折起病慢,最初的症状为局部疼痛,逐渐加重,并引起功能障碍。长途行军的战士、体育竞赛的运动员、舞蹈演员或其他劳动者发生率高 。 1.X线表现 骨折线横行、光滑,骨折线周围可有骨膜反应,皮质增厚,局部增生硬化。大的管状骨疲劳骨折线发生于一侧骨皮质,不贯穿骨干。 2.CT表现 CT扫描可在疲劳骨折不规则骨硬化中发现骨折线。 3.MRI表现 骨折线呈低信号,新的骨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化的部分信号相对增高。骨髓广泛水肿,骨外软组织肿胀。(三)病理骨折病理骨折是指骨内的病变破坏了骨的正常结构,或全身骨疾患造成骨失去正常支持能力,即使轻微的外力
25、也可产生的骨折。 1.X线表现 可以显示局部原有的病变,合并有不规则的骨折线。良性病变局部为囊状破坏,骨皮质变薄。恶性病变表现为骨折线模糊、疏松,骨折部位常见溶骨性破坏。 2.CT、MRI表现 CT发现骨破坏比X线敏感,在破坏区的骨骼内可见有骨折线的存在。MRI显示骨髓的病理变化及骨质破坏最敏感,为病理骨折提供更明确的诊断。(四)骨骺损伤骨骺损伤为干、骺愈合之前骨骺部发生的创伤。 Salter-Harris分型: 型:骨骺与干骺端完全分离,整个骺板的所有层都断裂。此型骨折多发于婴幼儿期,预后良好; 型: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骨折,骨折线通过骺板的薄弱区再向干骺端延伸,引起干骺端小撕脱骨折片,最常见;
26、 型:为骨骺骨折延伸至干骺端,骨折波及关节面,可部分与干骺端分离,骺移位整复良好者,预后良好,此型不常见; 型:为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过骨骺、骺板和干骺端的骨折。由于横跨骺板断裂,其内出血机化形成纤维桥。纤维桥进一步骨化形成骨桥。常影响骨发育或引起畸形; 型:骺板的压缩性损伤,由于强大的垂直挤压暴力,使骺板部分或全部的软骨细胞压缩而严重破坏。此型损伤虽少见,预后不好,可导致骺板早闭或骨发育畸形。四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发生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老年人较多,有手或肘部着地摔伤史或肩部直接暴力击伤史。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和伤肢纵轴叩击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等。 (2)
27、X线表现: 内收或外展型 伸展型损伤 屈曲型损伤 (3)CT表现: CT轴位扫描能显示易被X线摄片重叠而漏诊的骨折线。 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多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 (1)临床表现:患臂肿胀、疼痛、不能抬举,且有明显的压痛和纵轴叩击痛等。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2)X线表现:可见横行、斜行、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线。肱骨干下1/3的骨折因暴力方向、前臂及肘关节的位置不同而异,多数有成角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 (1)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明显,肘部畸形,活动障碍,髁上部位压痛
28、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2)X线表现:伸直型 屈曲型 (3)鉴别诊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相鉴别尺桡骨干骨折 青少年多见,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可有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X线表现: 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等。 桡骨干单骨折:较少见。 尺骨干单骨折:极少见。 Monteggia骨折 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Galeazzi骨折 为桡骨下段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Colles骨折 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 (1)临床表现:感腕部剧痛,不能活动,局部肿胀明显,手
29、指呈半屈曲位,不敢握拳,如伴正中神经损伤,可有手指麻木等表现。其典型体征为“餐叉状”畸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枪刺状”畸形(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 (2)X线表现:骨折线横形发生于桡骨远端,距腕关节面23cm处,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或下尺桡关节分离。老年患者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Smith骨折 少见,骨折发生机制与Colles骨折相反,暴力从腕背侧而来迫使腕掌屈。骨折远端向掌侧近侧移位。 (1)临床表现:前臂远端肿胀、疼痛、压痛、局部活动功能障碍,腕部畸形与Colles骨折相反,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腕呈屈曲状。 (2)X线表现:桡骨远端横断骨折
30、,骨折片远端向掌侧移位,常发生桡腕关节向前脱位。 (3)CT表现:主要了解骨折线是否波及关节面,可分为: 关节外型 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最为多见,骨折线呈横形、斜形; 关节受累型 骨折线波及关节,较少见。舟骨骨折 舟骨靠近桡侧,跌倒受伤时,手掌着地,舟骨受压于桡骨与头状骨之间,易致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鼻咽窝处及舟骨结节处有压痛。第2、3掌骨头纵向叩击痛。 (2)X线表现:需拍摄腕关节正位、侧位、舟骨位(斜位)片。骨折线多为横行。骨折可分为舟骨中段、近段及结节部骨折,以中段骨折最多见,多为横行骨折。近段骨折经常发生骨缺血坏死。 (3)CT表现:注
31、意是否有以下征象: 舟骨结节的骨皮质断裂; 舟骨结节部或关节间隙内的小游离骨折片; 舟骨一侧或两侧关节面骨皮质出现中断或有垂直于关节面的细小裂隙、皱褶、台阶样改变等。股骨头骨折 发生于股骨头的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常见于老年人。 (1)临床表现:患肢局部疼痛或有压痛,功能障碍。常发生于髋关节脱位,合并有股骨头内下方或上部骨折,亦可呈粉碎性骨折。 (2)X线表现:显示透明骨折线。对髋关节脱位者CT检查可发现X线片不易显示的骨折线。外伤容易导致其血供中断,而产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 是指发生在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1)临床表现: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 痛,
32、或有局部的功能障碍。无错位骨折或嵌入型骨折,患者仍可以行走。局部肿胀可不明显。若有明显错位时,大粗隆明显突出;外旋畸形、患肢短缩等。 (2)X线表现: 1)嵌入型: 2)错位型: 头颈型 头下型 颈中型股骨干骨折 指自股骨小粗隆下至股骨髁上25cm的股骨骨折。 (1)临床表现:为伤后肢体剧痛、肿胀明显、有异常活动,患肢短缩、畸形,髋膝不能活动。可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2)X线表现:骨折多为粉碎、横行、斜形或螺旋形,断端可明显错位、短缩或成角。 股骨干上1/3骨折 股骨干中1/3骨折 股骨干下1/3骨折股骨髁上骨折 指发生在股骨内外髁上5cm以内的骨折。属关节囊外骨折。 (1)临床表现:骨折局部
33、肿胀疼痛,股骨髁上部的环状压痛及传导叩击痛,骨折远端侧向移位,膝部屈曲畸形,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 (2)X线表现: 屈曲型:多见,骨折线为横形或斜形,斜形骨折线多为由后上斜向前下走行。 伸直型:少见,骨折线为横形或斜形,斜形骨折线则由前上至后下斜行。亦可见粉碎性骨折。胫腓骨干骨折 (1)临床表现: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不能负重行走,或有成角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腓骨单骨折时,除有时可有骨擦感外,患者尚能行走。(2)X线表现: 胫腓骨双骨折 呈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胫骨干骨折 常发生于中下1/3处,横行、斜行、螺旋行或粉碎性骨折。胫骨上1/3多为疲劳性骨折。腓骨干骨折 较少见,为上段的横行、斜行
34、或粉碎性骨折。 关节软骨及软组织损伤(一)关节软骨损伤 急性外伤如撞击或骨折可引起关节软骨损伤;慢性劳损也可引起软骨软化,或形成退行性骨软骨炎。二、 半月板损伤.MRI表现 正常半月板在MRI的任何序列图像上都呈低信号。以T2WI脂肪抑制像显示半月板最好。关节液和关节软骨在T2WI和脂肪抑制像均为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半月板形成良好对比。 (1)半月板撕裂诊断原则: 矢状面和冠状面上都看到半月板内线形高信号延伸至其关节边缘,而线形或球形高信号影不延伸到关节边缘则提示变性;半月板的形态异常:半月板边缘不规则,在关节面处出现小缺损或看到异常小的半月板碎片。 (2)半月板损伤分级: 0级:正常的半月板
35、级: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的椭圆形或球状的信号增高影。 级:水平的、线形的半月板内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 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根据高信号的形态不同又分为: A型:线状的高信号到达关节边缘。 B型:不规则高信号到达关节的边缘。四、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正常交叉韧带在MRI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完全性撕裂:韧带的连续性中断,断端可以有移位或退缩,或可见扭曲和波浪状的形态改变,韧带全程或局部信号可见增高。 部分性撕裂:则可见韧带不同程度松弛,韧带全程或局部信号增高,可伴发出水肿或邻近骨端的撕脱性骨折等。 可出现局部的粘连,分界不
36、清。如韧带周围结构信号紊乱较重,有可能会掩盖韧带信号。关节积液则表现为T2WI的高信号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疾病。感染途径以血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及骨干。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一)X线表现 1.软组织肿胀 2.骨质破坏 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多发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边缘模糊,融合成大片状;骨质破坏很少跨过骺板累及骨骺。 3.骨膜增生 可见单层、多层或花边状。骨膜增生广泛可形成包壳。 4.死骨形成 死骨形态不整、大小不一,多为长条状
37、,周围见透亮带环绕。 5.窦道形成 6.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破坏区周围也可见到骨密度增高影,范围较局限。 7.可见病理性骨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X线表现 1.骨质增生硬化 2.骨膜增生 3.骨质破坏和死腔 4.死骨 第六章骨骺、干骺端结核是长骨结核中最常见的,由结核菌经血行进入血管丰富的长骨干骺端骨松质内,引起结核性骨髓炎,并易侵及邻近骨骺和关节。好发部位:多见于儿童,好发于股骨上端,尺骨近端,桡骨远端1.X线表现 早期,干骺端常见局限性骨质疏松;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清楚,有时见斑点状死骨。病变发展,穿过骨骺板侵及骨骺和关节。晚期,病灶可破坏骨皮质和骨膜,进入软组织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短骨
38、结核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短管状骨骨干结核,较少见,又称为结核性指(趾)骨炎、骨囊样结核或“骨气臌”。骨气臌:结核杆菌入侵髓腔,继而蔓延至邻近骨皮质和骨膜,造成骨干膨大和骨皮质变薄,故称骨气臌。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发病特点:腰椎胸椎颈椎骶尾椎(成人),儿童以胸椎常见。绝大多数病变在椎体1.X线表现 (1)椎体骨质破坏:椎体中央型 :椎间边缘型;椎旁韧带下型;附件型 (2)椎间隙变窄 (3)椎旁脓肿:颈椎脓肿;胸椎脓肿;腰椎脓肿。 (4)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5)椎体融合骨肿瘤骨肿瘤(bone tumor)是指发生骨(软骨、骨、骨膜)及骨的附属组织(骨髓、神经、脂肪、血管等)的
39、肿瘤。肿瘤样病变(tumor-like disease)是指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上与骨肿瘤相似而并非真性肿瘤,却具有骨肿瘤某些特征如复发和恶变的一类疾病,如骨囊肿(一)骨质破坏 1.囊性骨质破坏 见于良性及恶性骨肿瘤 2.膨胀性骨质破坏 多见于良性肿瘤 3.浸润性骨质破坏 多见于恶性肿瘤。早期骨皮质破坏多为筛孔样,虫蚀样或细条透光区。 (二)软骨破坏 关节面破坏、塌陷、骨折和关节间隙狭窄等 。 (三)肿瘤骨 象牙质样、片絮状、放射状等肿瘤骨 (四)瘤软骨 瘤软骨内钙化,环状、点状、条状、半环状钙化。 良性瘤软骨:钙化密度高且边缘清楚; 恶性瘤软骨:钙化密度浅淡、边缘模糊。(五)肿瘤的反应骨
40、在骨髓内为肿瘤周围的硬化环,在肿瘤外围形成的骨包壳及单层状、葱皮样、针样及Codman三角等各种形态骨膜增生。 Codman三角:长骨骨肉瘤位于干骺端的骨髓腔中央或为偏心性。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此三角称为 Codman三角,又称骨膜三角。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恶性生长情况: 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 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转移情况: 无转移 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 膨胀性骨破坏,边缘清晰 浸润性骨破坏,界限模糊边缘不整 骨膜增生: 无,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 多有骨膜增生 常见Codman三角软
41、组织肿块: 多无,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 如有,其边缘可模糊不清,其中 见钙化和骨化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单发及多发两种,多单发者又称为外生性骨疣、骨软骨性外生骨疣;多发者称为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干骺续连症等,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部位:长骨多于扁骨;长骨的下肢多于上肢,膝部最多见。肿瘤发生于骺端,宽基底或蒂状骨性突起,由骨膜、软骨帽、骨松质及骨干构成。1.X线表现 干骺端的骨性突起,呈蒂状或宽基底;肿瘤的骨体与骨干相连,顶端有软骨帽;可见软骨钙化。 生长异常活跃时呈菜花样改变,分叶状改变,钙化环多且密度不均匀软骨瘤(chon
42、droma)为良性骨肿瘤,较为常见。发生于髓腔者称为内生性软骨瘤;骨皮质骨或骨膜下者称为外生性软骨瘤。多发软骨瘤合并畸形,又称Ollier氏病,属于先天软骨发育不全。指骨、掌骨最为常见,其次为长管状骨。早期可无症状。外伤后局部有疼痛和肿胀。可以有肿胀,但无痛或有微痛。 短管状骨的骨皮质变薄呈壳状,长管状骨髓腔面均有侵蚀性的嵴突和沟纹。瘤内一般有钙化和骨化。X线表现 骨干内一个椭圆形骨质破坏,很少侵及骨骺。皮质膨胀变薄,其中点状或环形钙化。骨瘤骨瘤(osteoma)为良性骨肿瘤,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骨瘤多见,仅发生于膜内成骨骨骼。 由骨皮质组成称为致密骨瘤;由骨松质组成为松质骨瘤。前者多见;松质骨瘤内可含骨髓组织,向骨髓腔方向生长。颅骨表面 局部弧形突起,大小形状不一。 颅内板骨 内板增厚,向颅内突入。颅骨骨瘤瘤体过大 内、外板均受累。长骨 为皮质处增生,可围绕骨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