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习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88946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后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生理学(课后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后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后习题).doc(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选择题:1、 生理学研究需要阐明的问题是(B) A、机体的组织结构 B、机体的功能活动 C、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D、疾病的发生机制2、 在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时,正确的观点是(B) A、离体实验结果最可靠最准确 B、急性实验结果不一定完全符合整体生命活动规律 C、动物和人的生理完全相同 D、慢性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多而价值低3、 对一个体重为60kg的正常成年人,细胞外液量约为(B) A、6L B、12L C、18L D、24L4、 生理学中视为内环境的机体组成部分是(B) A、细胞内部 B、细胞外液 C、体腔内部 D、循环血液5、 下列对调定点的描述

2、,错误的是(D) A、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工作点 B、即为许多正常值的均数 C、在负反馈控制中都有 D、在正反馈控制中都有6、 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B) A、血液凝固 B、体温调节 C、排尿反射 D、胎儿娩出7、 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控制的是(A) A、血液凝固 B、维持正常血压 C、躯体运动 D、心脏泵血8、 火焰灼痛皮肤引起受刺激肢体回撤动作的调节形式是(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9、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体内代谢活动的主要调节形式是(B)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10、 一定范围内增加

3、骨骼肌收缩前长度可增加肌收缩力的调节方式是(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11、 下列物质的跨膜转运中,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的是(A) A、O2 B、Na+ C、葡萄糖 D、乙酰胆碱12、 经载体易化扩散所不具备的生理特性是(C) A、特异性 B、饱和性 C、门控性 D、竞争抑制性13、 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中的钠通道是(B) A、非门控通道 B、电压门控通道 C、化学门控通道 D、机械门控通道14、 产生和保持细胞内、外Na+、K+浓度不均衡分布的膜蛋白是(C) A、载体 B、通道 C、离子泵 D、受体15、 一般情况下,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所引起的物质跨膜

4、转运是(C) A、2个Na+出细胞,3个K+入细胞 B、2个Na+入细胞,3个K+出细胞 C、3个Na+出细胞,2个K+入细胞 D、3个Na+入细胞,2个K+出细胞16、 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的转运方式是(D)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17、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跨膜转运方式是(D)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膜泡转运18、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最普遍的膜受体是(A) A、G蛋白耦联受体 B、酪氨酸及酶受体 C、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D、通道耦联受体1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C) A、cGMP B、

5、IP3 C、G蛋白 D、Ca2+20、 与霍乱毒素引起严重腹泻有关的肠上皮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是(B) A、G蛋白耦联受体 B、G蛋白 C、磷脂酶C D、cGMP21、 介导大部分生长因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B) A、G蛋白耦联受体 B、酪氨酸及酶受体 C、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D、通道耦联受体22、 记录细胞静息电位的正确方法是(C) A、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都放置在膜外 B、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都放置在膜内 C、参考电极置膜外,记录电极插入膜内 D、参考电极接地,记录电极置膜外23、 下列对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电位跨细胞膜两侧 B、膜外为负,膜內为正 C、电位水平相对平稳

6、D、受膜两侧K+浓度影响24、 引起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A)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25、 下列对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正确描述是(A) A、可受阈刺激而引发 B、接受阈上刺激时幅度增大 C、可沿细胞膜电紧张传播 D、可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2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基础是(B) A、K+外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Ca2+内流27、 下列电位水平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的是(B)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l-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28、 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是(A)

7、 A、幅度增大 B、频率加快 C、传导速度减慢 D、持续时间延长29、 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所不包含的条件是(A) A、一定的刺激频率 B、一定刺激持续时间 C、一定的刺激强度 D、一定的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30、 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周期中,阈值最高的时期是(A)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长期 D、低常期31、 下列对细胞膜局部兴奋的正确描述是(C) A、“全或无” B、可远传 C、可总和 D、局部膜产生兴奋32、 引起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关键因素是(D) A、局部反应 B、局部电位 C、局部兴奋 D、局部电流33、 运动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引起递质释放的关

8、键因素是(D) A、生物电的直接作用 B、接头前膜通透性增大 C、Na+进入末梢轴浆 D、Ca2+进入末梢轴浆34、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A)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谷氨酸 D、5-羟色胺35、 能阻断骨骼肌终板膜中N2型胆碱能受体阳离子通道的毒物是(D) A、肉毒梭菌毒素 B、破伤风毒素 C、黑寡妇蜘蛛毒素 D、筒箭毒碱36、 产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是(D) A、增加乙酰胆碱合成 B、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C、减少胆碱酯酶合成 D、抑制胆碱酯酶活性37、 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生理作用是(A) A、将动作电位传向细胞深处 B、Ca2+出、入细胞的通道 C、链接相邻的肌

9、质网终池 D、储存和释放Ca2+38、 按肌丝滑性理论骨骼肌收缩时肌节中明带与暗带的改变是(B) A、明带长度不变,暗带缩短 B、明带缩短,暗带长度不变 C、明带和暗带都缩短 D、明带和暗带长度都不变39、 生理情况下,人体骨骼肌的主要收缩形式是(D)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40、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后负荷,骨骼肌收缩时的力学改变是(A) A、收缩张力增大 B、开始收缩的时间提前 C、缩短的长度增加 D、缩短的速度加快41、 血细胞比容的定义是(D) A、血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血细胞与所有血细胞容积之比 C、血细胞在血浆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D、血细胞在血液中所

10、占容积百分比42、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百分比是(B) A、6% B、8% C、10% D、12%43、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血浆成分是(C) A、HCO3- B、HPO42- C、NaCl D、葡萄糖44、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血浆成分是(D) A、a1-球蛋白 B、a2-球蛋白 C、r-球蛋白 D、白蛋白45、 下列各种溶液中,属于等张溶液的是(C) A、1.9%尿素溶液 B、2%甘露醇溶液 C、0.85%NaCl溶液 D、0.5%葡萄糖溶液46、 在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缓冲对中,最为重要的是(D) A、K2HPO4/KH2PO4 B、KHCO3/H2CO3 C、N

11、a2HPO4/NaH2PO4 D、NaHCO3/H2CO347、 可使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增大的因素是(D) A、血红蛋白变性 B、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C、红细胞膜弹性降低 D、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48、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生理特性的改变是(C)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变形性差49、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是(B) A、胸腺 B、骨髓 C、肝 D、脾50、 行胃大部分切除或回肠切除的患者可发生的贫血类型是(C)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恶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51、 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A)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

12、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52、 细菌感染时循环血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白细胞是(A)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53、 寄生虫感染时循环血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白细胞是(C)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54、 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白细胞是(D)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55、 下列对血小板生理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参与生理性止血 B、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C、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释放多种抗纤溶物质56、 来自组织的凝血因子是(A) A、FIII B、FVII C、FIX D、

13、FXI57、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C) A、血小板减少 B、维生素K缺乏 C、某些凝血因子合成不足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58、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C)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59、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C) A、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B、前者凝血因子都在体内,后者需加入体外因子 C、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D、前者需要血小板磷脂表面,后者不需要60、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B)

14、 A、尿激酶 B、抗凝血酶 C、蛋白质C D、激肽释放酶61、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B)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促进纤维蛋白西服凝血酶 D、抑制因子X的激活62、 临床上用枸橼酸钠储存血液的抗凝机制是(D)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的激活 D、除去血浆中的Ca2+63、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B) A、降解凝血酶等凝血因子 B、分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C、抑制激肽释放酶 D、激活蛋白质C系统64、 当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时,红细胞将发生的变化是(A) A、凝集 B、凝固 C、叠连 D、聚集65、 ABO血型的

15、分类依据是(B) A、红细胞膜上特意凝集素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意凝集原的类型 C、血浆中特意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特意凝集原的类型66、 某人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其血型为(B)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67、 ABO血型系统中,天然抗体的本质是(D) A、IgA B、IgE C、IgG D、IgM68、 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膜上同样抗原的人类血型是(C) A、O型 B、AB型 C、Rh阳性血型 D、Rh阴性血型69、 Rh血型系统中,免疫性抗体的本质是(C)、 A、IgA B、IgE C、IgG D、IgM70、 对输血原则的正确认识是(D) A、AB

16、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者时应少量缓慢71、 以下对心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B、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有关 C、新房、心室没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D、心房、心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72、 下列对心率正常变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男性较女性快 B、成年人较小儿快 C、老年人较青壮年快 D、妇女怀孕时加快73、 左心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74、 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始开放的瞬间是(A) A、等容舒张期末 B、快

17、速充盈期末 C、减慢充盈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75、 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的时刻是(D) A、减慢射血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充盈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76、 使心室充盈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C、胸內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D、骨骼肌的挤压促进静脉血回心77、 心脏内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除压力差以外的主要因素是(D) A、血液的重力作用 B、心房与心室依次收缩 C、心室主动泵血 D、瓣膜适时启闭78、 心输出量的定义是(A) A、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心室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 C、每秒钟心室射出的血量 D、每分钟心房进入

18、心室的血量79、 心指数的定义是(C)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80、 在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中,受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影响的是(A)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心肌收缩能力 D、心率81、 在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中,受大动脉血压影响的是(B)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心肌收缩能力 D、心率82、 听诊时听到第一心音,标志着(B) A、心房收缩的开始 B、心室收缩的开始 C、心房舒张的开始 D、心室舒张的开始83、 产生第二心音的主要原因是(D) A、心室开始收缩,动脉瓣突然开放引起的震动 B、心室开始收缩,房室瓣迅速关闭

19、引起的震动 C、心室开始舒张,房室瓣突然开放引起的震动 D、心室开始舒张,动脉瓣迅速关闭引起的震动8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产生机制是(A) A、Na+内流 B、Ca2+内流 C、K+外流 D、Cl-内流8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C) A、0期去极化幅度大 B、1期复极化快 C、出现平台期 D、3期复极化快86、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机制是(D) A、Na+内流,K+外流 B、Na+内流,Cl-内陆 C、Ca2+外流,K+内流 D、Ca2+内流,K+外流87、 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是(C) 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快慢 B、动作电

20、位平台期长短 C、动作电位4其是否自动去极化 D、动作电位幅度大小88、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产生机制是(C) A、Cl-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外流89、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的主要原因是(A) A、K+外流进行性衰减 B、K+外流进行性增强 C、K+内流进行性衰减 D、K+内流进行性增强90、 心脏工作细胞不具备的生理特性是(C) A、兴奋性 B、传导性 C、自律性 D、收缩性91、 心肌细胞兴奋性最主要的特点是(D) A、有局部反应期 B、有相对不应期 C、有超常期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92、 期前收缩之后常伴有代偿间歇的原因是(B) A、额外刺

21、激落入窦性节律的有效不应期内 B、窦房结兴奋落入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 C、窦房结兴奋落入期前兴奋地相对不应期内 D、窦房结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93、 心脏正常节律的起源部位是(A)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心室肌细胞94、 影响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是(D) A、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B、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 C、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D、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95、 心肌组织中,兴奋传导速度最快的是(C) A、心房肌 B、房室交界 C、末梢浦肯野纤维 D、心室肌96、 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B) A、心房肌 B、房室交界 C、希氏束 D、心室肌

22、97、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C)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肌收缩力 C、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D、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98、 心电图中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是(A) A、P波 B、P-R间期 C、QRS波群 D、T波99、 心电图中QRS波群反映的是(C) A、心房去极化 B、心房复极化 C、心室去极化 D、心室复极化100、 与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相对应的解剖学血管名称是(B) A、中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大静脉101、 容量血管指的是(D) A、大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静脉102、 静脉系统大约能容纳的血量百分比是(C)

23、A、40%-50% B、50%-60% C、60%-70% D、70%-80%103、 影响血液循环中血流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 A、小动脉口径 B、大动脉口径 C、小静脉口径 D、大静脉口径104、 安静时,体循环中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是(C) A、主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毛细血管105、 下列对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主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内压的变动幅度相同 B、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C、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 D、正常的动脉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106、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的是(A) A、搏出量的多少 B、外周阻力的大小 C、大动脉弹性的

24、好坏 D、循环血量的多少107、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的是(B) A、搏出量的多少 B、外周阻力的大小 C、大动脉弹性的好坏 D、循环血量的多少108、 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明显改变是(B) A、收缩压降低 B、脉压增大 C、舒张压增高 D、平均动脉压减小109、 大失血时动脉血压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B) A、心脏射血无力 B、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降低 C、外周阻力减小 D、血管容量增大110、 中心静脉压可反映的是(D) A、外周阻力的大小 B、心率的快慢 C、大动脉可扩张性的大小 D、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111、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C) A、血流速度加快

25、B、心输出量增多 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动脉血压升高112、 下列对微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直捷通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B、动-静脉短路主要分布于骨骼肌组织 C、迂回通路是血液与组织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D、全身真毛细血管平时一直处于开放状态113、 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D)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乙酰胆碱 D、组织代谢产物114、 能使组织液生成增多的因素是(C) A、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B、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115、 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导致水肿,其主要原因是(A) 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26、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116、 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D) A、淋巴液回流减少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D、有效率过压升高117、 丝虫病引起局部水肿的原因是(C) A、局部炎症反应 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淋巴回流受阻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118、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B)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心房钠尿肽119、 右侧心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是(A) A、增快心率 B、加快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 C、加快兴奋在心肌中的传导 D、加强心肌收缩力120、 心肌细胞

27、膜上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是(B) A、N受体 B、M受体 C、受体 D、1受体121、 支配体内几乎所有血管且多数血管仅接受其单一神经支配,这种神经纤维是(C) A、交感胆碱能纤维 B、副交感胆碱能纤维 C、交感肾上腺素能纤维 D、副交感肽能纤维122、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密度最大的血管是(A) A、皮肤血管 B、骨骼肌血管 C、肝血管 D、冠脉血管123、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所在部位是(B)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124、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出现的效应是(C) A、颈动脉体、主动脉体感受器兴奋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C、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D、血

28、管收缩125、 下列情况中,可使心输出量增加的是(B) A、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B、颈动脉窦内压降低 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D、心率超过180次/分126、 心肺感受器受刺激兴奋时产生的效应是(D) A、促进血管升压素释放 B、使心迷走紧张抑制 C、使心交感紧张加强 D、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127、 在血管紧张素生成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B)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C、氨基肽酶 D、羧基肽酶128、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对血管紧张性活动调节最重要的物质是(C)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血管紧张素 D、血管紧张素129、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

29、最强的物质是(D)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血管紧张素 D、血管紧张素130、 临床上常用作为“强心”急救药的是(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多巴胺131、 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舒张因子是(B) A、前列环素 B、一氧化氮 C、内皮素 D、阿片肽132、 平时对血压不起经常性调节作用,而主要起抗利尿作用的体液因子是(A) A、血管升压素 B、血管紧张素 C、心房钠尿肽 D、激肽133、 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的体液因素是(D)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 C、内皮素 D、心房钠尿肽134、 决定冠脉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 A、心舒期的长短 B、大

30、动脉收缩压的高低 C、交感神经兴奋 D、迷走神经兴奋135、 正常情况下,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脑的动静脉压力差 D、局部化学环境136、 呼吸的全过程由若干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但不包括(C) A、肺换气 B、组织换气 C、呼吸调节 D、气体的血液运输137、 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A、呼吸机舒缩活动 B、肺内压改变 C、胸膜腔内压改变 D、肺的扩大与缩小138、 平静吸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是(C)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回升 D、先上升后回降139、 平静吸气过程中,胸膜腔内压的变化是(A) A、持续下降

31、 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回升 D、先上升后回降140、 形成胸膜腔负压的主要原因是(A) A、肺回缩压 B、胸廓回位压 C、呼气肌收缩 D、吸气肌收缩141、 在正常情况下,肺通气阻力的主要来源是(C) A、气道阻力 B、组织的粘滞阻力 C、肺泡表面张力 D、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4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C) A、保持肺泡内表面湿润 B、加强肺弹性组织回缩力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营养肺泡上皮细胞143、 与肺弹性阻力不同的是,胸廓弹性阻力的作用特点是(C) A、永远是吸气的阻力 B、永远是吸气的动力 C、可为吸气的动力和阻力 D、与呼气的动力和阻力无关144、 改变气道阻力最主要

32、的因素是(C) A、气流速度 B、气流形式 C、气道口径 D、气体粘滞度145、 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PO2和PCO2大幅波动的肺容量是(B) A、深吸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肺总量146、 在肺纤维化患者,其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的测定结果是(A) A、两者都下降,后者占前者之比基本不变 B、前者下降更明显,后者占前者之比明显增大 C、后者下降更明显,后者占前者之比明显减小 D、两者都不变,后者占前者之比也不变147、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其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的测定结果是(C) A、两者都下降,后者占前者之比基本不变 B、前者下降更明显,后者占前者之比明显增

33、大 C、后者下降更明显,后者占前者之比明显减小 D、两者都不变,后者占前者之比也不变148、 假定某人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其通气量的改变是(C) A、肺通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 B、肺通气量减少,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通气量不变,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通气量不变,肺泡通气量增大149、 肺换气的动力是(D) A、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B、大气与肺泡气间的压力差 C、大气与血液的气体分压差 D、肺泡气与其周围血液间的气体分压差150、 肺气肿患者肺换气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D) A、肺泡无效腔增大 B、肺血流量减少 C、呼吸膜厚度增加 D、呼吸膜面积减少151、 肺纤维化患者肺换气功能下降的

34、主要原因是(C) A、肺泡无效腔增大 B、肺血流量减少 C、呼吸膜厚度增加 D、呼吸膜面积减少152、 可使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的是(A) A、肺泡无效腔增大 B、呼吸膜通透性增大 C、解剖无效腔增大 D、功能性动-静脉短路153、 氧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 A、HbO2 B、HHb C、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物理溶解形式154、 下述关于O2与Hb结合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是氧合过程 B、反应快速而可逆 C、需要酶的催化 D、具有协同效应155、 决定Hb氧饱和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 A、PO2 B、PCO2 C、血液pH D、Hb含量156、 可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

35、移的是(D) A、血中PO2升高 B、血中PCO2降低 C、血液pH增加 D、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加157、 如果在高空中吸入气PO2大于60mmHg,Hb氧饱和度水平可为(D)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158、 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B) A、HbO2 B、HCO3- C、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物理溶解形式159、 关于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最为关键的中枢部位是(B) A、脊髓 B、低于脑干 C、下丘脑 D、大脑皮质160、 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是(B) A、舌咽神经 B、迷走神经 C、舌下神经 D、交感神经161、 中枢化学

36、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B) A、血液中的H+ B、脑脊液中的H+ C、血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低氧162、 为使正常人肺通气量明显增加,宜选择吸入的混合气体是(C) A、21%O2+79%N2 B、17%O2+83%N2 C、2%CO2+98%O2 D、20%CO2+80%O2163、 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B) A、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B、血中一定浓度的CO2 C、血中一定程度的缺氧 D、血中一定浓度的H+164、 临床上对严重肺气肿患者不宜以吸入纯氧来改善缺氧的原因是(D) A、避免高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B、高氧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无刺激作用 C、反使

37、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减弱 D、维持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165、 血液中H+浓度升高加强呼吸运动的主要作用途径是(A)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D、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166、 下列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兴奋性高 B、自律性高 C、没有紧张性 D、富有伸展性167、 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取决于(A) A、慢波频率 B、慢波幅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动作电位幅度168、 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起源于(A) A、Cajal细胞 B、迷走神经 C、交感神经 D、内在神经丛169、 下列对消化道内在神经

38、丛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含感觉神经元 B、含运动神经元 C、可完成局部反射 D、与外来神经无纤维联系17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是(D) A、调节消化道运动 B、调节消化腺分泌 C、促进消化道组织生长 D、提供分解食物的能量171、 唾液中含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的酶是(B) A、蛋白水解酶 B、淀粉酶 C、溶菌酶 D、核苷酸酶172、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特点是(C) A、量少,溶质成分少 B、量多,溶质成分多 C、量多,溶质成分少 D、量少,溶质成分多173、 下列对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灭人胃的细菌 C、促进胃液的分

39、泌 D、促进胰液的分泌174、 胃液中所含的酶属于(B) A、淀粉水解酶 B、蛋白质水解酶 C、脂类水解酶 D、核酸水解酶175、 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B) A、为酶发挥作用提供合适环境 B、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C、参与胃黏膜屏障的形成 D、刺激促胃液素的分泌176、 与胃粘膜表面黏液屏障层关系最密切的离子是(D) A、Na+ B、K+ C、Cl- D、HCO3-177、 下列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需在食物刺激口腔后分泌B、分泌调节无体液因素参与 C、胃液分泌量不受情绪影响 D、分泌的胃液酸度高、消化力强178、 下列物质中,能抑制胃液分泌的是(A) A、促胰液素 B

40、、促胃液素 C、乙酰胆碱 D、组胺179、 实现胃容受性舒张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是(B)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抑胃肽 D、促胰液素180、 主要营养性食物在胃排空中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A) A、糖、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脂肪、糖 C、蛋白质、糖、脂肪 D、糖、脂肪、蛋白质181、 下列各项中,可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B) A、促胃液素作用加强 B、胃内容物的扩张刺激 C、十二直肠内酸度增加 D、十二直肠内渗透压升高182、 肠-胃反射的作用(D) A、抑制胃排空,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液分泌 C、促进胃排空,抑制胃液分泌 D、抑制韦德排空,抑制胃液分泌183、 能

41、激活胰蛋白酶原为胰蛋白酶的特异性酶是(C)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肠激酶 D、羧基肽酶184、 能激活糜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D) A、组织液 B、胃酸 C、肠激酶 D、胰蛋白酶185、 辅脂酶的作用是(D) A、乳化食物脂肪 B、促进脂肪酶分泌 C、活化脂肪酶 D、使脂酶附于脂滴表面186、 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的特点是(C) A、水多,HCO3-和酶含量低 B、水和HCO3-少,酶含量高 C、水和HCO3-多,酶含量低 D、HCO3-多,水和酶含量高187、 促进胰酶分泌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D) A、胰多肽 B、促胰液素 C、促胃液素 D、缩胆囊素188、 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最重

42、要的胆汁成分是(A) A、胆盐 B、卵磷脂 C、胆固醇 D、胆色素189、 下列胆汁成分中,与胆结石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C) A、胆盐 B、HCO3- C、胆固醇 D、卵磷脂190、 各类食物中,刺激胆汁分泌和排放作用最强的是(C) A、糖类食物 B、高脂肪食物 C、高蛋白食物 D、高纤维素类食物191、 下列对胆囊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A、分泌胆汁 B、储存胆汁 C、浓缩胆汁 D、调节胆管内压192、 正常情况下,引起排便意识的有效刺激是(C) A、结肠蠕动 B、多袋推进运动 C、粪便进入直肠 D、肛门括约肌受刺激193、 以小肠绒毛中毛细淋巴管为直接吸收途径的营养物质是(D) A、

43、葡萄糖 B、氨基酸 C、中链脂肪酸 D、长链脂肪酸194、 下列物质中,能促进消化道黏膜吸收铁的是(A) A、盐酸 B、维生素D C、植酸盐 D、内因子195、 小肠中能主动吸收维生素B12的部位是(D)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 D、回肠196、 体质指数的正常范围是(B) A、28197、 通常情况下不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物质是(A)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酸 D、甘油三酯198、 人体内可向组织细胞直接供能的能源分子是(C) A、葡萄糖 B、甘油三酯 C、三磷酸腺苷 D、磷酸肌酸199、 人体内主要用于储能,但不能直接供能的能源分子是(B) A、ATP B、CP C、ADP

44、D、cAMP200、 测定机体能量代谢时,应注意避免的是(D) A、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B、寒战产热 C、非寒战产热 D、骨骼肌做外功201、 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C)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202、 下列对测定基础代谢率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清晨卧床 B、禁食12h C、精神放松 D、深度睡眠203、 与基础代谢率成正比的参数是(D) A、身高 B、体重 C、腰围 D、体表面积204、 下列对基础代谢率生理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幼儿比成年人低 B、同一个体青春期最高 C、老年人较成年人低 D、女性比同龄男性高205、 下列检测到的体温中,最接近体核温度的是(A) A、肛门体温 B、口腔体温 C、腋窝体温 D、掌心体温206、 正常人在一周夜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段是(C) A、上午2-6时 B、正午11-12时 C、下午13-18时 D、晚上19-21时207、 机体在安静情况下,产热量最高的器官是(C) A、脑 B、心脏 C、肝脏 D、骨骼肌208、 下列对寒战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受寒冷刺激而发生 B、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