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SL3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 36-92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2 引用标准3 一般要求4 焊接工艺5 焊前准备6 焊接7 焊件矫形及热处理8 焊缝质量检查9 修补附加说明1992-05-30发布 1992-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素钢及低合金钢的手工电弧焊和埋弧自动焊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电力系统水工金属结构的焊接;也适用于水利电力系统其它机械产品钢结构的焊接。2 引用标准 SL 35 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SD 263 焊工技术考核
2、规则 SDJ 201 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GB 5ll7 碳素钢焊条 GB 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 983 不锈钢焊条 GB 1300 焊接用钢丝 GB 5293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GB 985 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GB 986 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SD 340 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JB 3092 火焰切割面质量技术要求 GB 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JB 1152 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SDJ 6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 GB 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
3、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 一般要求31 焊接工作人员311 焊接工作人员除焊工外,还应配备专门的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检查员和无损检验人员。3111 焊接技术人员的职责: a掌握工程概况,熟悉并正确运用有关标准; b对设计进行工艺性审查; C组织和参与焊接工艺评定及制订焊接工艺; d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 e整理焊接技术资料; f掌握焊工技术状况并参与焊工考试工作。3. 1. 1. 2 焊接检查员的职责。焊接检查员必须经过必要的技术培训, 其职责如下:554 技术文件要求时,可设置焊接衬垫。保留垫板应沿焊缝全长设置,垫板需设接头时应符合对接焊缝焊透的质量要求。5. 5. 5 埋弧自动焊应在焊缝两端设
4、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引弧板与引出板的材质、坡口型式及坡口尺寸应和焊件相同。引弧板和引出板的尺寸一般应大于等于50mm100mm,与焊件接头处应封底或垫以焊剂垫以防烧穿。556 手工电弧焊的引弧板和引出板可根据需要确定。6 焊接61 施焊的基本要求611 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监测,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可焊接。 a雨天和雪天的露天施焊; b施焊场地风速大于五级(8ms); C环境温度低于-10; d相对湿度大于90。612 施焊前焊工应对焊件的组对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尺寸超差或坡口及其附近有缺陷,应及时提出,进行修复。613 焊接规范应严格按工艺指导书的规定执行。当设计对焊接接头
5、的冲击韧性有要求时,施焊中应严格测定和控制线能量。614 严禁在非焊接部位的母材上引弧、试电流及焊接临时支架。615 要求预热的焊件为多层焊时,应保持层间温度不低于规定预热温度的下限值。616 多层多道焊时,应将每道的熔渣、飞溅物仔细清理,自检合格后再进行下层焊接;层间接头应错开30mm以上。617 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缝外,允许对中间焊缝进行锤击,以降低焊接应力,防止产生裂纹。618 相邻管节焊时,环缝的焊缝接头应与纵缝错开100mm以上。619 设保留垫板的焊件焊接,应保证焊缝金属与垫板熔合良好。6110 双面焊的焊缝,一侧焊后,另一侧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碳弧气刨清根。碳弧气刨清根后应修磨刨槽
6、,除去渗碳层。6111 焊接完毕后,焊工应仔细清理焊缝表面,并检查外观质量,必要时可作局部修补,但应符合9.2条有关规定。6l12 工卡具的去除应采用砂轮磨削或碳弧气创方法进行,不得伤及母材,严禁用锤击和气割方法去除;去除后应将残留痕迹打磨修整,并认真检查。6113 引弧板和引出板不得用锤击落,允许用气割去除,但应用砂轮修磨平整。6114 一、二类焊缝焊后应在其附近打焊工钢印号。62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除应满足6.1条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条规定。621 工件尽可能置于平焊位置进行施焊。 6. 2. 2 单道角焊缝及多层焊缝的根部焊道或打底焊道的最小尺寸应足以防止产生裂纹。并将修补情况记入产品质量档案。927 修补后,应按原焊缝的质量要求对修补处及其附近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应视缺陷性质及修补程度由检验部门确定。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水利部机械局提出。本标准由水利部、能源部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能源部、水利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负责起草。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