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78760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ppt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情概览年份年份篇目篇目考情分析考情分析2012201220162016近近5 5年年, ,全国卷全国卷均考查小说阅均考查小说阅读读, ,未涉及散文未涉及散文阅读。阅读。近年来全国卷以考查小说为主近年来全国卷以考查小说为主, ,虽未考虽未考查散文查散文, ,但并不意味着但并不意味着20182018年不考。从年不考。从前几年全国卷及近两年单独命题省市试前几年全国卷及近两年单独命题省市试题看题看, ,所选散文出自名家的居多。根据所选散文出自名家的居多。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高考现代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选文可分为写景状物散文、文阅读散文选文可分为写景状物散文、叙事散

2、文、哲理散文、文化游记散文四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文化游记散文四类。考点一般均衡地分布类。考点一般均衡地分布, ,尽量照顾考尽量照顾考纲各考点纲各考点, ,题型一般会延续一个五选二题型一般会延续一个五选二的客观题的客观题, ,三个简答题三个简答题, ,其中一个是探究其中一个是探究题目。题目。真题体验一、(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分)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

3、间。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

4、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

5、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

6、雍容华贵的气度。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相传,

7、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

8、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之功。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

9、,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把云和梯田比作梯子,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根据“攀”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根据“湿淋淋金灿灿”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第二问,首先要对四个叠音词作内容上的分析,它们描写了云和梯田色彩的丰富与鲜明,再指出它们的朗读效果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等。答案:比喻、拟人、排比。节奏鲜明

10、,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及思路。文中,“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这句话承上启下,全文以此为界,内容上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云和梯田展现出的自然奇观,第二层写云和梯田体现的人文意义。云和梯田的魅力也由这两层体现出来。自然景观方面,包括色彩、形状、地势及四季不同的色彩变化;人文意义方面,云和梯田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及劳动人民生存智慧的体现。 答案:依山就势,形状各异。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慧。人与

11、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3.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分)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及对重要词语和段落的理解。最后一段在文中有升华主题的作用,故本题实际上考查对散文主题的把握能力。作者在文末给“梯田”加上引号,至此完成了梯田意义上的升华,使它由自然景观上升为一种象征。梯田以“不可移动”(不变)对抗时代的“移动”(变),默默坚守着人类共同的家园,故梯田又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或文明的象征。答案:引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加上引号以后梯田就不仅是一种具体事物,更是一种象征。“移动”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梯田”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

12、我们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E.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解析:AD本题考查体会主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

13、品的内涵的能力。B项,文中说“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并没有提到“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C项,在山区建的梯田,的确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但说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有故意拔高其意义之嫌。根据文本的描述,在山区建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受地理条件制约,因地制宜的结果,是劳动人民生存智慧与经验的体现。E项,作者对云和梯田进行优美的描写、细致的刻画,让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说作者向往农耕生活,则属于无中生有,从文本中不能读出这种情感。二、(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22分)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还有

14、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

15、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

16、为生动形象。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解析:A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作者没有对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详细的描绘,原文是“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作者只写了“我接触到的”太湖。D项,“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误,此段只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四个画面;且第段是从不同角度写太湖的,不是移步换景。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第段从三个角

17、度叙述“胜概”,一是从观赏上说,包括山、花、农作物等方面;二是从生产上说,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三是渔民的勤劳。表达对太湖美景的热爱,歌颂渔民们勤劳、勇敢的品质及征服自然的精神。答案:文章第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6.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丰富含意及作用的能力。“锦”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一般比喻美丽或美好的景色、前程,如“锦绣山河”“锦绣前程”等。“碎锦”在本文中指零星的

18、美丽的景色,用以比喻太湖景色的美丽多彩。同时用“碎锦”作标题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撷取零星的场景描写,再进行聚合,以呈现太湖的整体秀美之色。答案:“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7.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此题为探究题,考生可赞成可

19、反对,任选一个角度,从本文和生活实际中找依据,还要从审美跨越到生活。如主张远观,可以选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等例子;如主张近看,可以举“小荷才露尖尖角”“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例子。注意需要举生活实际的例子,加以阐述。8.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 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 答案:(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滃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

20、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一、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

21、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引发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散文的分类散文类别散文类别文体特点文体特点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典型作品典型作品抒抒情情散散文文写景写景散文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抓住景物特征描绘, ,渲染气氛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烘托情感, ,表现主题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于景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春春状物状物散文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描摹刻画具体物件, ,托物寄意或赋予社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和情感会内容和情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象象征征白杨礼赞白杨礼赞叙事散文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段记人叙事包

22、含所有叙述、包含所有叙述、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背影背影金金岳霖先生岳霖先生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以议论为主, ,文笔灵文笔灵活活, ,寓哲理于形象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的苇草(三)散文常用的表达技巧1.记叙(1)叙述方式顺叙顺叙故事的基本因素交代清楚故事的基本因素交代清楚, ,使叙述自然顺畅使叙述自然顺畅, ,使文章层次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晰, ,眉目清楚。眉目清楚。倒叙倒叙 造成悬念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引人入胜。插叙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使情节更加完整节更加完整,

23、,结构更加严密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对下文做某些交代。(2)叙述人称第一第一人称人称优点优点: :给人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感受给人自然亲切、真实可信的感受, ,便于直抒胸臆便于直抒胸臆, ,能自由地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缺点表达思想感情。缺点: :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 ,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第二第二人称人称优点优点: :兼有拟人的意味兼有拟人的意味, ,语言生动语言生动; ;便于对话、交流感情便于对话、交流感情,

24、 ,给人以给人以亲切感亲切感; ;便于抒情便于抒情, ,增强感染力增强感染力, ,有呼告的效果。缺点有呼告的效果。缺点: :受环境限受环境限制制, ,需有明确的倾诉对象。需有明确的倾诉对象。第三第三人称人称优点优点: :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 ,显得客观冷静显得客观冷静; ;不受空间和时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间的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便于叙事和议论。缺点便于叙事和议论。缺点: :缺少缺少真切感。真切感。2.描写从内容看,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2)环境描

25、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其主要作用:生动再现景物特征;渲染一种气氛(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为议论、抒情作铺垫;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社会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其主要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烘托或强化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环境描写方法:运用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比喻、对比、夸张、比拟衬托、对比、渲染3.结构形式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1)以时间为序;(2

26、)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3)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1)以空间为序;(2)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4.修辞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等。(1)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4)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

27、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5)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6)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5.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1)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知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

28、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4)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5)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

29、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6)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7)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来表达主题思想。(8)借景

30、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给读者景中有我的感受。二、散文整体阅读思路(一)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散文题材不同,阅读时提取的重要信息也不同。具体如下:1.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如故都的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风物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

31、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把握所写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把握所言之“志”(情)。2.哲理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在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如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运用比喻的手法,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是很脆弱渺小的,但是人会思考,这就比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要伟大。3.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阅读时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4.叙事散文首先搞清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

32、者情感或主旨。如孙犁的亡人逸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亡妻的勤劳、淳朴、善良等美德,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的思念和爱恋之情。(二)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1.抓标题,揣摩文意散文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信息,有的点明写作对象及特点,有的暗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的是文章的线索,有的反映了文章主旨。读散文的标题,应推测文章内容、主要的线索和手法,甚至是主题。2.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 态度。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3、。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才容易被我们捕捉。(三)抓住关键语句,理思路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关键语句主要有:(1)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结尾句。(2)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3)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4)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找出这些关键语句,再将它们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思路,同时还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四)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所以,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

34、象画面,作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五)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主旨之后,可对散文作品的局部语言,结合上下文环境,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对局部或细处语言的分析能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当然对散文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章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涉及句子和段落,分析表现手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意。(六)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把握散文思路的过程,可总结为:一是先化整为零,对全文通读,肢解每段,把握每段段意;二是再化零为整,概括完每段段意

35、后,总结全文思路,把握主旨。阅读示范真题文本真题文本阅读提示阅读提示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看标题,揣文意。“浣花草堂”即杜甫草堂,本文可能围绕浣花草堂,讲述与之有关的人、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读开头,明意图。开篇写在蜀道上重读杜诗的感受,从杜诗写起有统领全文、引

36、出下文的 作用。抓特殊句。该句是议论句,表明作者对杜甫严肃的创作态度的认可及对其才华的赞叹。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

37、,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抓行文脉络。写草堂寺为下文作铺垫,行文曲折有致。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

38、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归纳段意。本段主要描写草堂景色,渲染了庄严幽静的氛围。归纳段意。四座厅堂是草堂的主要建筑。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

39、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抓关键词。“却”“没有”“不能不说”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表现杜甫本色的肯定。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抓关键段。描写草堂的环境,突出其

40、简朴、清疏的特点。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把握画面意境。化用杜诗,写出了作者沉迷草堂美景的情态,凸显了杜诗的意境美,与开头呼应。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

41、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抓关键段。本段是议论抒情段,表现了杜甫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草堂及周围的景观,表现了新视角下对杜甫的认识。 【考点索引】考点考点题源题源设问方式设问方式理解重理解重要词语要词语的含义的含义20

42、152015年天津年天津卷卷云和梯田云和梯田文章最后一段文章最后一段, ,“梯田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 ?谈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6分分) )20152015年重庆卷年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甘森的西红柿怎样理解文中用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十分醒目”和和“海市蜃楼海市蜃楼”这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2?(2分分) )20152015年江苏年江苏卷卷比邻而居比邻而居请结合文章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第段中说明第段中“孱弱孱弱”的含意。的含意。(4(4分分) )理解重理解重要语句要语句的丰富的丰富含意含意20152015年湖南卷年湖南卷

43、童年随之而去童年随之而去“有人会捞得的有人会捞得的, ,就是沉了就是沉了, ,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只要不碎就好吃吧吃吧, ,不要想了不要想了, ,吃完了进舱来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最后一句很轻很轻轻很轻,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呢什么意思呢? ?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6(6分分) )20152015年北京卷年北京卷说起梅花说起梅花本文结尾写道本文结尾写道: :“梅花梅花, ,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魂香, ,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44、”请紧扣请紧扣“书香书香”与与“诗心诗心”,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4分分)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考点解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知识储备“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的词语(代词);5.表明比喻、借代、反语等的特殊词语;6.

45、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了的,往往含有某种特殊意义,即语境义。与一词多义不同,语境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这种含义与词的基本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与基本义不同。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在考查本考点时侧重考查语境义。典题引路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

46、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

47、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

48、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

49、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

50、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1.(原创)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A.第一段以人们日常见面的问候语开篇,既亲切自然,又很巧妙地引出粮食的话题,突出粮食的重要性。B.那些植物以不同的方式吸收阳光,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把阳光的生命转化成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必需的粮食。C.文中“养猪送猪”的情节,综合运用了动作、心理、语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