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专业建设规划2014.4.20目 录一、院专业建设现状1(一)专业依托机构概况1(二)教师队伍1(三)专业学生概况1(四)专业发展概况2(五)科研概况2(六)法学院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培育3(七)知识产权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培育4二、建设指导思想、原则4(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5三、已取得成就与还存在的问题5(一)已取得成就51.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和产业需求的适应度增强52.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升63.学生学习效果、毕业要求达成程度明显提高64.就业质量提升65.毕业生就业发展持续跟踪效果良好76.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77.社会评价提高7(二)还
2、存在的问题81.潜在的生源危机始终存在82.教学力量与资源并未凸显专业特色83.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学科梯队尚未真正形成84.总体科研水平的社会口碑不高95.学生学习动力不足96.就业质量影响招生质量97.扩大宣传力度不够9四、未来改革举措10(一)专业办学定位10(二)要像抓教学工作那样抓招生工作10(三)通过内生外引进一步夯实科研战线11(四)改造传统专业举措11(五)调整专业结构举措11(六)提高与一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12(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13(八)加强实验室等专业设施、环境和条件建设15(九)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6(十)采取切实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17
3、法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一、院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依托机构概况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成立于2013年9月。其前身是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系。学院设有法学教研室、知识产权教研室等教学单位,并设有法学研究所、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教学设备先进、齐全,设有图书资料室,建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物证鉴定三个实验室,正积极筹建知识产权实训中心、福建工大司法鉴定所。(二)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敬业爱生、有较强凝聚力、充满生机与活力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4名,正高职称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2.5%;副高职称7人,占
4、专任教师总数29.2%;中级职称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8%;初级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2.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9.2%;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3%;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26.5%。近年来,我院法学专业获福建省“法律进校园”先进集体一项,先进个人一项;省“五四奖章”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三育人”1人,校“优秀教师”2人,校“我最喜爱教师”1人。(三)专业学生概况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41人,18个教学班,另有双专业学生36人。目前已经有七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将有第一届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毕业。2008至2011届毕业生
5、就业率均为100%,2012届就业率达98.25%。几年来,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就业率持续保持良好稳定态势。法学院专业人数年级法学专业人数知识产权专业人数合计20111650165201214155196201314551196201413549184合计586155741(四)专业发展概况发展阶段专业名称专业个数年份初创阶段 法学本科12004-2008建设阶段 法学、公共管理22009-2011中期发展 法学、知识产权22012-2015长期发展 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2016-2020法学院十分注重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2008年法学专业被评为校首批八
6、个重点专业之一;2008年法学专业成功申报民商法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法学专业获批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知识产权新专业获批。现有婚姻继承法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经济法学、法理学、合同法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是全校精品课程比例较高的专业。近年主编了物业管理法、合同法、经济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亲属身份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简明刑法教程、律师法学等多部教材,获校级教学成果2项,三等奖3项。专业建设得到不断增强,极大地提升了院专业发展水平。(五) 科研概况近几年,我院获准立项数量和经费数额取得可喜成绩。年度研究经费数额(万元)与2009年相
7、比备注2010年6.95100%2011年1.4521%省部级项目1项2012年11.15161%省部级项目3项2013年13.40193%省部级项目1项2014年31.80458%省部级项目1项2010年达到6项,经费6.95万元,与2009年科研经费相同。2011年达到3项,经费1.45万元,经费出现负增长,其中省部级项目1项。2012年达到6项,经费11.15万元,是2009年的1.61倍,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2013年达到14项,经费13.40万元,是2009年的1.93倍;其中省部级项目1项。2014年达到23项,经费31.80万元,是2009年的4.58倍,其中省部级项目1项。20
8、10-2014年,科研到位总经费共计64.75万元,比以前有较大增长。在研究成果方面,近年来,我院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省、厅和校科研课题,积极撰写论文,取得较丰硕的成果。2010年至今,教师共承担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16项,校级课题16项,法学院项目13项,横向项目1项,共计合同经费64.75万元;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撰写论文7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收入,4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10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我院在鼓励科研的同时,也强调教研相长。我院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科研成果外,还通过举办沙龙讲座等方式,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
9、学科研的紧密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科研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六)法学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培育1.坚持工程法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1)应用性。不同类型的工程单位对法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要求,所侧重的能力各有不同。考虑到毕业生的流向,目前主要侧重于房地产工程方面的法律人才培养。(2)复合性。我们把“工程法专业”作为我院法学教育的特色与品牌建立并发展起来。该培养计划的复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法律+工科”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二是提倡双学历制,制订可行的选课制度,提倡法学院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相关工科课程。(3)实践性。除了模拟法庭之外,我们对课外实践能力的提升也遵循渐进
10、性的课程安排。除增加实践性课程科目和学时以外,现有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法律文书写作、证据法学、物证技术学等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都设置了课内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工程法专业方向的培育(1)突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要求通过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模拟代理”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和接轨能力,集中培养学生在工程法真实案例中模拟处理各类法律实务的能力,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体化能力培养,最终切实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突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要求突出与行业、
11、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拟定和修改培养方案、共同确定培养模式、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和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四个方面。(3)突出解决存在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对相关教学的中心和重心做适当的调整,根据司法考试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进行全面的梳理,有力帮助学生获得通向应用型人才的入门券,突出解决存在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七)知识产权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培育1.坚持专利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法学院现有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福建工大司法鉴定所三个以专利为主的省级平台可以借力,并且在省内知识产权专业本科教学中以及专利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先行优势和
12、特色。2.注重专利专业方向的培育做精主干课程:专利管理;做优支撑课程:专利代理实务;做活拓展课程:专利检索与分析。二、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主创新,夯实专业基础,凸显专业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提升科研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改革和科研扶持的力度,创新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模式,使我院的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基本原则实行招生
13、、教学、科研、就业齐头并进的原则。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尤如一棵参天大树,招生好比树根,教学好比树干,科研好比树皮,就业好比枝叶。它们相互依存,融为一个有机生物体,缺一不可。它们的功能和作用相辅相成,互补共荣。如果不重视招生这一树根,教学最终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届时教师也会下岗失业,学校领导也不得不出面解决教师无课上问题,以避免更大社会影响的出现和扩散。如果只注重教学这一树干,科研成就不辉煌就会成为光皮大树,残缺不全,严重时会危及大树的存活。就业这一茂密枝叶会源源不断地经教学树干传递养分,最终影响招生这一树根的存活。因此,法学院应坚持招生、教学、科研、就业齐头并进的原则搞好专业建设。三、
14、已取得成就与还存在的问题(一)已取得成就1.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和产业需求的适应度增强根据21世纪学科高度综合、交叉渗透的趋势,依照学校发展规划,本着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文科人才的宗旨,结合实际情况,转变传统“专才教育”观,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改变办学模式和培养规格的趋同化现象,进一步明确了“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主动适应并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提高质量”的教学指导方针,明确了培养厚口径、宽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同时,我们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与特色
15、,加大专业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力度,形成我院特有的特色与优势。以教学为主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已初步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文科教学院系。充分利用我校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改变办学模式和培养规格趋同化现象,拓宽学科基础,加强专业融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周边地区建设培养了8届法学专业人才。2.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课堂教学方面,法学院专业的课堂教学督导问题通报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在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方面,正在完成模拟法庭实验室改造工作,启动了福工大司法鉴定所工作,增设了3个校外实习基地(法院除外);根据建成实验室条件,有针对性增加了实践实验内容,并对所涉课程进行整
16、合,增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教育实践教学课程。 3.学生学习效果、毕业要求达成程度明显提高专业教学工作扎实,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拓宽专业视野,实现专业渗透和知识融合。法学院教师开设了多门公共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福建省高校各类法制比赛,学生参加各类相关比赛达30多人次,从而扩大了我校法学院专业在榕城各大高校中的影响力,加强了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博采各家所长,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法学院专业的综合办学水平;以活动为契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我院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优化人生的广阔舞台。重视英语、
17、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英语四级国家级考试成绩通过率达到90%,英语六级国家级考试成绩通过率达到30%,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40%。毕业生在知识应用能力、实务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大幅度提高,大三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每年均达30%以上。4.就业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较严峻。尽管如此,法学专业在选调生、选聘生“三支一扶”工作获得了学校肯定,每年圆满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法学院注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技能人才找准市场,提高社会认同度。充分利用了政府、学校、企
18、业的优质资源,探索多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就业市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拓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坚持“办学融入社会、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教育发展理念,为实现学生优质就业提供了支撑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技能,使就业质量得到提升,毕业生近年就业满意度明显提升。5.毕业生就业发展持续跟踪效果良好本专业将形成毕业生就业发展持续跟踪的长效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法学院注重拟建毕业生QQ群或微信群,保持与毕业生的经常性联系;多次组织并举办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和已就业毕业生的座谈、访谈或讲座会、用人单位座谈会,走访许多家用人单位,以获取业态变化,
19、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实现教学、就业的良性衔接和互动。6.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法学院能正确处理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做到就业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使毕业生不仅好就业,而且就好业。同时,法学院能正确处理好毕业生、政府、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毕业生、政府、用人单位三者相互满意的统一。在这三者之间,政府满意是前提,用人单位满意是基础,毕业生满意是核心。如果离开任何一方谈满意,也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满意。毕业生近年就业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基本满意度均较高。 7.社会评价提高高等教育需求主体是多元的,除学生个人外,还包括办学主体的各级政府、用人单位的社会经济部门。高校培养的学生
20、如果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学生本人自然也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也就满足了学生与家庭的需求;如果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各个行业与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那么,这些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发展前途。所以,法学院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方面,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提高了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使得学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法学院还注重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业,建立就业服务体系、通畅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社会评价大幅提升。(二)还存在的问题
21、1.潜在的生源危机始终存在据统计,近年高中生选报我院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的第一志愿生历年每专业均不足10名,其他被我院录取的高中生均是通过调剂等手段录入,因此法学院潜在的生源危机始终存在。国家的教育政策随时都会变,比如,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国家正式公布文理不分科,逐渐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由此看来,如果国家教育政策突然变化,将高考生按高校填报志愿的办法改革为按专业填报志愿的办法,调剂生现象将不复存在,那么第一志愿生不足的我院势必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22、。由于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和部分地区出生人口的下降,部分地区高中毕业生人数下降,对于“三类本科”院校、部分高职院校和许多民办高校已开始无法完成招生指标,甚至少量民办高校由于招生数量不足,学生大量流失而面临资金链断裂即将倒闭的尴尬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我院也将持续面临生源不足的压力,而且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招生难。2.教学力量与资源并未凸显专业特色近年来,法学院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挤压学时水分,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明显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举措并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比如工程法方向)的实践环节教学从而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群和教学体系,仍显不足。3.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学科梯
23、队尚未真正形成拥有优势学科的法学院才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优势学科的发展,不仅在于资金、仪器设备等硬件指标,更重要的是学科带头人、科研梯队的建设。加强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必须拥有一批既掌握学科理论又能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几位在学术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随着学科人才梯队的建成,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也就会稳步提高,进而提升学院在该专业领域的权威性、竞争力和知名度。专业名声的提高和培养质量的保证也必定会在科研成果、好的就业率等方面体现出来,并通过学生们的口口相传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吸引到更多的第一志愿报考生源。令人遗憾的是,我院近几年学科建设的发展虽然迅猛,引进人才的数量增长很快,但不得不承认
24、,我院目前在科研人才梯队上仍然没有集中优势力量并取得令社会广泛认可的成就,不仅不利于原有传统优势专业方向的后继人才培养,而且在新专业建设上也没有很快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高水平的科研梯队。如此不稳速发展的学科建设,怎能吸引众多高质量的第一志愿报考的生源?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才能解决我院生源的发展瓶颈问题。4.总体科研水平的社会口碑不高只有教学成就和经验的辉煌,没有科研成果支撑的特色专业(工程法)最终吸引不了很多高考生。除了招生量剧增造成就业岗位明显不足、社会对法学专业的偏见等社会原因以外,科研水平不强的法学院终究吸引不了高质量的高考生填报我院专业,没有高质量的学生,法学院的健
25、康发展将会成为大问题。5.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多进入我院的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只是怕丧失入学机会而“服从分配”进入我院专业学习,许多学生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实际上是一种有志愿学生的“招生难”,即招进了许多不愿学习所学专业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生源少,那么众多通过调剂进来的调剂生学习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的激情显然不足,学习效果也不会很高,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就业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它们反过来又会对招生产生极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6.就业质量影响招生质量 就业质量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质量。更为理智的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甚至就业后的薪酬水平。如果我
26、院的就业质量不高,社会口碑不良,那么它最终会影响将来高质量高考生填报我院专业。招不到高质量的高考生,法学院的长久发展和良好发展势必成为空谈。7.扩大宣传力度不够我院对外宣传力度略嫌不够,主流媒体对我院教学改革和成果的关注也不多,致使考生及其家长对我院的了解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通,无法提高高考生对我院的报考兴趣。因此导致报考我院的第一志愿高考生始终偏少。四、未来改革举措(一)专业办学定位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袁贵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秉持“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人才是关键,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
27、念。以知识产权专业为重点,大力加强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建设;通过以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努力提高整体实力,成为在专业建设上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服务功能和办学优势,积极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逐步建成在省内外同类院校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型法学院。(二)要像抓教学工作那样抓招生工作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生源的竞争。没有生源,教师就没有工作岗位。生源少,教师收入也不会很高。哪个学校能够招收到充足、优秀的生源,那个学校就处于竞争的强势。高质量生源的充足,能保证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和生均经费的不断增加,也为遴选优秀生源打下良好基础,而优秀的生源又是培养优秀毕业生的
28、基本前提。我院第一志愿生少,招生难的现象较突出。它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谋而合。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普及)化阶段,都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部分院校、专业“招生难”。如美国、欧洲大批高校大举进军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生源市场,也是在本国遇到“招生难”、为化解资金紧张矛盾采取的措施之一。国家最终也不会养无课上的老师。由此看来,我院将来也必将面临招生难问题。如果招生难问题已出现时再抓招生问题,那时将会为时已晚,无力回天,终将被市场淘汰。所以,目前,我院要像抓教学工作那样抓好招生工作。我院要着手成立领导班子,配备人员,挑选良将,组织科研骨干,积极寻求获得学校支持和帮助,投入急需资金,
29、设计好计划和措施,开展法学院招生工作的研究与宣传。要做到未雨绸缪,抢人之先,为最终赢得市场竞争作好充分的必要的大量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对外宣传,才能保证学校有充足的生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认真开展招生校园开放日,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改革动态、优秀毕业生和“村官”的工作业绩,以学科带头人、科研梯队及辉煌科研成就隆重包装,不断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考生及其家长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也为不断扩大考生优质后备队伍奠定基础。(三)通过内生外引进一步夯实科研战线学科建设是学院和专业发展的软实力和后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也没有什么捷径而言。它的发展主要靠人才。
30、高学历、高职称、高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大,它能持续长久地带动一批学术团队,营造学术氛围,极大促进教学、就业乃至招生工作发展。学科历史积累、特色优势、知名度和科研能力对考生的吸引程度远比传统的优势学科高。因此,我院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培育新生的内生高职称、高学历队伍,瞄准学科发展目标,集中优势力量跨步发展,形成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并获得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四)改造传统专业举措法学院着力对传统法学专业进行适当改造,使得各专业或专业群知识与技能结构较为清晰。总体上对改造传统专业采取三个举措:1.主干专业“扩展型”,如:法学专业为主干,
31、根据行业需要,派生出知识产权专业这一新主干。这两个专业相互借力,以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为共通领域,相互支持,形成较好的发展格局。2.主干专业“交叉型”,如:法学专业和建筑专业结合,拓展工程设计和制图等课程;知识产权专业和机械专业结合,拓展机械制图和技术方案阅读等技术性课程。3.主干专业“集约型”,如:按行业技术要求与发展,法学专业注重工程法特别是房地产法方向的拓展;知识产权法则从政产学研合作角度,重点拓展专利检索与分析的实务教学。(五)调整专业结构举措1.基于区域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法学院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建地区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工程法和知识产权为重点,逐步探索“突出
32、特色,岗位标准,校企联动,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尝试突破。2.基于工作领域构建专业体系在优化专业结构中首先要研究产业结构态势与需求,搞清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区域内行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预测工作领域未来发展的走向。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主流产业,根据学院办学实际,寻找、确定一些行业,作为法学院专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比如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以机械工程领域为龙头,未来兼顾电学工作领域的专业体系。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用“平台+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平台”课是针对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工作过
33、程平台。“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来设置,由能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如法学中有工程法方向模块和涉外商务法方向模块;未来知识产权拟分设专利实务模块和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模块。4.基于工作环境构建实训体系实训基地建设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法学院模拟现实工作环境需求,把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为:(1)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2)校企合作企业的教师培训基地;(3)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企业贯标)。(六)提高与一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专业建设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福建省对外经济、
34、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外向型企业与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省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企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能胜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注重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对具体工作环境具有较强、较快适应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中,复合是指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本专业应根据高等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特点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教育内容紧密贴近社会现实要求并反映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深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35、,使专业的建设体现出现实的针对性。应用性是指学生不仅要具有法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解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只有及时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将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确立法学院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在解决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问题、教风学风问题等方面力争取得更好成效。1.构建全新法学院院本科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法学院高等教育的教
36、学内容必须丰富起来,应当包括三类知识体系。第一类是基础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在长期法律演变中逐步形成的那些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这些理念与原则长久适用,并以其相对稳定的权威规范影响社会秩序和法律创新,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社会中各种复杂法律问题。第二类是经验知识。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科学生进入社会既是探新创造过程又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因此法学院教育应传授给学生经验知识,并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问题,造就学生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三类是前端性知识。前端性知识是与时代发展同步、反映时代精神的知识、是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学生应当及时把握的知识。2.进一步加强实践
37、能力培养。法学院专业应用性强,法学院本科教育应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应在法学院教育本科阶段加强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1)在课时安排上,要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鼓励开设实践性、技术性强的法律实践课程,如律师诉讼技巧、商务法律实用、非讼处理、谈判技巧等。(2)在教材建设上,应采用和编写以素材为主、适合于课堂讨论的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以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3)在教学内容上,课堂讲授内容要增加启发性、动态性知识,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用多样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法律咨询、旁听审判、实务操作等。(4)在教学环境上,法学院本科应用型
38、实践教学需要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奠定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法学院建设投入和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法律实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支持。一方面,学校应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加大实验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所依托行业优势,争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民主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授课活动中应根据实际情
39、况广泛采用。教学手段虽然只是连接教学各要素的介体,但它对于教学目标实现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尤其在计算机、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推动下,教育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手段也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从繁琐的传递信息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带领学生去理解、思考、分析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和活动空间大大拓广,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网络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环境与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网络教材,增强学生学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4.进一步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方面,第一,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以培养社会
40、主义优秀接班人为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乐于教学、安于教学,满腔激情地开展教学工作;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同等爱护每一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规范自我言行,牢记“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拟定教学方案,精心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自觉维护教学秩序,严格执行教学作息时间,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做到不随意调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努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把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风建设方面,其一,
41、构建和谐课堂,如课堂上着装得体,不允许随便讲话、说笑、睡觉,不允许吸烟、吃早点零食、喝饮料,不得穿拖鞋、背心、超短裙、吊带衫进入教室;不携带与学习无关的用品,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进出或擅自离开教室。其二,严格课堂管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如依照课堂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准迟到、早退和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应事先请假,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关闭通讯工具或调至静音状态,不得接听手机及收发短信。其三,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5.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制定更为务实、灵活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机制和教
42、师教学考核制度;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指导老师的引领作用,强调教师要跟队指导以及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从事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应给予充分肯定。实践活动要真实有效。此项工作的进行也要循序渐进,不可冒进,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应怀谨慎之心,制定详实的具体实施计划,有效推进。同时在有些方面,如课堂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毕业论文、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松绑,并积极扶植,以使教学改革有效推进。6.以监督与评估为手段,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各项教学工作具体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教学监督。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积极开展督导评教
43、活动,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评教活动,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监督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成立法学院专门机构,负责教育教学监督与评估工作,主要职责就是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评估,是学校本科教学的监督、咨询机构。(八)加强实验室等专业设施、环境和条件建设法学院本科应用型实践教学需要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要求学校加大对法学院教育建设投入,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法律实务部门也积极配合、支持。一方面,学校应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加大实验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所依托行业优势,争取建设
44、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规划期内拟新增3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方面,法学院专业教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将模拟审判,课堂讨论、旁听法庭审理案件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聘请法律实务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与实务部门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九)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改革。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一直被视为大学生在校四年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最后展现,是法学院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因此理论和实践对其要求的差异较大,单纯的理论研究很难全面体现法学院专业本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法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中应
45、当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认真思考,使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法律诊所教育在我国的总体发展趋势可谓“方兴未艾”,诊所式法学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恰好与我国目前所强调的“实践教学”这种大的教学改革背景不谋而合,故而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具有比较美好的推广前景。但必须承认,我国很多高校(包括我校)在对诊所式法学院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成本问题、观念问题、现有法律制度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在规划期内,本专业将对法律诊所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打造具有我校本土特色、能够真正在法学院教育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法律诊所教育。2.加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力度。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