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语 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
2、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
3、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 “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
4、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评
5、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出现于宋朝,到明朝发展成熟,其特征是综合、直观、凝练。B“评点”关注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通过分析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来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C“评点体”的评论绝不脱离原作品,既能和原作品融为一体,又是对原作品的再创造,是使作品成为经典的主要推动力。:学重要科网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在视听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似乎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用纵向的结构,介绍说明了评点体这种文艺评论形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B一、二段将传统评点体和“弹幕”进行
6、对比,指出“弹幕”发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证评点者将会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金圣叹”“搬运工”二词十分形象。D尾段从两个角度对“弹幕”这种新的评点形式可能的发展路径作了大胆的推测,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乐观的预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弹幕”之所以被称为“弹幕”,是因为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B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优秀文艺评论者。C弹幕时代的一些“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
7、地更容易地欣赏作品。D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应该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9年12月20日,云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中考体育的分值上调到100分。这意味着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在中考成绩上,体育将和语数外一样举足轻重。几乎同一时间,天津市教委出台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施方案,明确了自“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中考体育成绩从30提高到40分。
8、 至于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则不得不提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令人发愁的塑料体格。如果在1995年那一年,你正处于7-18岁之间,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是近30年来,身体素质最硬的一届中国少年。2019年9月,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卫生的研究论文向我们揭示了这一事实。科研人员利用1985年至2014年间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将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肌肉力量、50米短跑和长跑成绩计算成体质健康指数(PFI)。数据显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各项指标下降明显,长跑成绩更是一落千丈,2014年女子800米耐力跑成绩要比1985年慢25.8秒,201
9、4年男子1000米耐力跑成绩要比1985年慢28.3秒。这与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摘编自孩子们的体育课,都被谁占用了?,新京报2020年1月16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新目标。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育,曾相继采取过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尤其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近年来取得成效,自1985
10、年以来的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止跌”“向好”态势明显,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部分指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然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完全扭转的情况还不明显,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体能素质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同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新的问题,如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问题继续存在,视力不良尤其近视率居高不下。“文弱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摘编自2019年11月26日新浪教育强化多元评价机制 破解学生体质困局)材料三:“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认为,除了青少年学生运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育学科领域中遵循和应用的理论与方法相对落
11、后。一方面,我国沿用至今的青少年体能训练,基本源自前苏联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它已不再先进,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健康理论、健身理念及体能训练方法不断取得进展,但是,这些被国内引进并运用到中小学的却非常少。另外,一直以来,对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缺乏可量化的运动负荷要求(强度和密度)和内容要求,导致了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增强体质的无效性,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要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调研显示,造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部分体能薄弱、超重肥胖学生的测试成绩不好,局部
12、影响整体。研究还显示,家庭体育锻炼对提高小学生体能效果明显,而影响学生体能状况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次是:积极反馈锻炼情况的家庭、母亲健康行为、学生年龄。由此可以得出,父母督促孩子进行体能训练,重视饮食结构、母亲喜欢运动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有巨大影响。(摘编自精准干预 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中国教育报2020年2月10日)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9年底,云南和天津的教育主管部门以上调体育中考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B2014年的男女耐力跑成绩比1985年的成绩均慢二十多秒,这与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C在1985-2014这三十年间,19
13、95年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最好的一年。D近年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取得成效,但自1985年以来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还未得到完全扭转。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是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不断提高。B.超重和肥胖、营养不良和低体重、视力不良等健康状况问题的存在,说明青少年“文弱之风”的现象还很普遍。C.我国沿用至今的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源自前苏联,较为陈旧落后,很难适应当今时代需求。D.从影响学生体能状况的三个主要因素中可以看出家庭中母亲对待运动的态度对孩子起着决定作用。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怎
14、样有效提高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饥饿与尊严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196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15、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唱歌,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含义。 母亲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
16、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坊、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17、。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大家都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
18、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
19、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描绘了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为彰显文章主题做了铺垫。B.为了得到豆饼,作者也曾做出过丧失做人尊严的行为,受到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但当时的作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C.“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运用比拟手法,表现了童年饥饿给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痛苦的回忆。D.文章批判了在饥饿岁月里人的生命尊严被践踏的现象,赞美了在苦难中抗争,坚守人的尊严与风度的
20、高贵人格。8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母亲形象。(6分)9文中“人生记忆”对作者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10-13题。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
21、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
22、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B.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23、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C.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D.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年命名,成年取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髫龀,髫,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龀,小孩换牙。髫龀,谓幼年。C.青紫,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亦指显贵之服。文中借指高官显爵。D.学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宋以后泛指各级儒学的教授,负责在学生员的管理教育。12 下列
2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自新天资聪慧,求学若渴。他幼年丧父,家境困难,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B.张自新性格方正,行为率真。他敬爱母亲,又甘愿代兄受杖;他不能容忍同舍生懈怠,也敢于当面斥责别人的过错。C.张自新才华出众,但命途坎坷。归有光欣赏张自新的文采,对其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离世,写文章悼念他。D.张自新孤高敏感,个性复杂。他有奇伟气概,议论古今,意气慷慨。同时又极自卑,因交不出“贽金”,多次被笞辱,最后郁郁而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
25、何人者?”(2)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老歌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开门见山,“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深山务农,土地贫瘠,交代了造成“家贫”的自然原因。B.三四句中“苗疏”与“税多”构成鲜明对比,“化为土”体现了辛苦耕种的果实被官家践踏、盘剥的悲惨现实。C.五六句描写了岁末农闲,山农呼唤孩子一起上山捡拾橡实的情景,生
26、活气息浓厚,为全诗增添几分暖意。D.全诗语言朴实平易,叙述简单,直陈山农的遭遇,却字字包含血泪,读来至为沉痛。15.诗歌最后两句与传统的“卒章显志”的作法完全不同,似乎与前文的山农野老没有联系,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 ,”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2)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自己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27、-19题。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制造业造成的影响_,因此各国需要通过更多协同合作来应对。全球产业链不会同时全部停止,也难同时全部重新启动,因此需要全球层面的协调,_一切阻碍经济复苏的贸易壁垒。在中国,制造业正在复苏,这是好消息。日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间合作更加紧密务实。在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作用下,在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但是,全球消费,尤其是中国以外的消费尚未完全重启。各国发布的本国计划只是_,远远不足以刺激全球经济复苏。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需要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更加团结、弱化逐利、禁止投机的基
28、础上恢复全球产业链。这对确保新能源以及生态转型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尤其重要。_目前这种情形,在经济复苏期间,合作比竞争更为明智。作为制造业强大的经济体,中国和欧盟的合作日益密切,( )。双方有关合作表明,完善经济全球化是可以实现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可思议 废置 杯水车薪 鉴于B.不可估量 废置 隔靴搔痒 基于C.不可估量 废止 杯水车薪 基于D.不可思议 废止 隔靴搔痒 鉴于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际合作更加紧密
29、务实。B.日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间合作更加紧密务实。C.目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际合作更加紧密务实。D.目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间合作更加紧密务实。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欧投资协定在疫情期间更受世人关注,它是由双方积极推动的B.双方积极推动的中欧投资协定在疫情期间更受世人关注C.在疫情期间世人更加关注双方积极推动的中欧投资协定D.中欧
30、投资协定由双方积极推动,在疫情期间更受世人关注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这段时间,。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为湖北拼个单”;山东烟台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同时,一些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纪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的流行一是因为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向电子商务谋生存。2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图画的内容,并说
31、明其寓意。(不超过7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谁是你的偶像?从董存瑞到钱学森,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00后一代,已再难有统一的答案。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这位在疫情中讲真话、金句频出的医生具备镇定人心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篮球明星科比陪伴了无数人的青春时光,他的那句“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激励了无数个在黑暗中砥砺前行的人们。 这三者,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其
32、中一类偶像,你更愿意成为哪一类?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0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D(A张冠李戴,原文是“始于唐”;扩大范围,原文是“主要特征”。B以偏概全。并不是所有的评点都是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并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来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C夸大程度。“主要推动力”错。).(无有生有和夸大程度。原文一二段没有对比,传统评点也有主体性,所以不是“发掘”了主体性。)3. C(偷换对象。“作品”应为“文艺评论”,“化难为易”应为“化深奥
33、为通俗”。)4C5A(B项原文是“文弱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非“普遍存在”;C项原文是“基本源自”;D项原文是“有巨大影响”而非“决定作用”。)6转思路,探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新理念新方法量化考核,保证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科学干预体能薄弱群体,整体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家校结合,将体能训练向家庭延伸。(任答三点可得6分)7.C (手法应为通感)8.饱尝生活的痛苦与艰辛。母亲一生中遭受战争、饥饿、疾病。乐观向上。母亲辛苦劳作却哼唱小曲。坚韧勇敢,保持生命的尊严。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绝不放弃生命,彰显出生命的尊严。(每点2分)9.母亲教育,让作者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懂得人要忍
34、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爷爷和父亲的教育,让作者懂得人活着要有尊严和风度,待人处事要坚守人性的底线和自己的价值标准。童年最初的记忆使作者形成了全方位调动所有器官来感知生活和记忆世界的方式,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饥饿岁月的体验和记忆,成了作者创作的宝贵资源,其作品在揭示人性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也没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任答3点得6分)10B 11A(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12D(“敏感自卑”表述错误,文中“自新一切不省”。另外不是“郁郁而死”,文中“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13(1)县吏对自新的意气感到奇怪,
35、正要施与杖刑,他就停了下来,问:“你是什么人?”(怪:对感到奇怪 方:正在,刚刚 而:你 各1分,句意2分)(2)(张自新)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省:探亲、探望 敝衣草履:穿着破衣草鞋 具:准备 各1分,句意2分)14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为了种那些粮食,老农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到头来自己却没有吃的,无奈之下,老农“呼儿登山收橡实”。“橡实”,乃一草木果实,本非普通食品,乃劳动人民在饥灾发生时临时充腹之品。老农叫孩子登山收橡实,可谓老农贫饿致极,说明劳动人民最后的可怜结局。15最后两句写从长江西面来的商贾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要用斛去计量,就连船上
36、养的狗也长年吃肉。表面上看似乎与前面直陈山农的悲苦生活没有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贾客的奢侈生活、狗的饱食终日和山民的食不果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巨大反差中寄予了作者对山农悲惨命运的同情,抨击当时社会的不公。(每点2分)16.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17.C 不可思议和不堪设想,两个成语都有“不可想象”的意思。异:前者所用的对象是奇妙的事物,或者深奥的、不可理解的的事物或者道理;后者所用的对象是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废止:多指法令制度等被取消,停止实施;废置:认为无用而搁置在一边。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
37、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鉴于: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者作为经验教训的事情;基于:主要表依据。18.C 原句中的错误:日前,不合逻辑;“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语序不当;国际间,重复。19.B 根据前后一致的原则,选B。20.“直播带货”成为消费热词 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 二是因为消费者足不出户21.内容:山顶之上平衡木的两端,一端是一头熊,一端是一个拿着枪朝着熊的猎人。熊和猎人处于平衡状态。寓意: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38、,揭示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打破和谐共生平衡关系,最终会毁灭自己。 参考译文: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其他学子们勤奋不懈也无所获,自新随口就能答出,仿佛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刚直简朴,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因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都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他将离人世时,我也
39、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兄长以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收取。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对自新的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停了下来,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年仅二十岁,自新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
40、,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佻不庄重,(喜欢穿)艳丽光鲜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就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十分奋发,(以致)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可人们都不了解。我曾把他的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能够得到他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但他唯独称赞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安葬了他。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也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攘攘,他也不很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会有用来表现自己才干(的东西)。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