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成语、语病、连贯专题解题技巧及专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成语、语病、连贯专题解题技巧及专题练习.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高考成语、语病、连贯专题解题技巧及专题练习导语:本学案内容以“高考试卷1至22题”为顺序,重温一轮复习资料三维设计的解题技巧,并赋予一定量的专题练习,再次强化知识储备和解题技巧。专题十六成语、语病、连贯2018年高考开始,试卷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完全颠覆了高考语文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将语病、成语、连贯这3个考点放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2020年高考应当依然这种题型。一、成语:(一)成语题解题方法: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先易后难,逐项排除定答案。读文段,需把握语境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
2、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成语义必须与语境义一致。(二)熟记易混易错成语:回看三维设计“微积累”201页“清单一练中辨清近义成语”二、语病:(一)解题策略(二)运用“三查”初判断:查主干、查枝叶、查逻辑查逻辑: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查找,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要看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三)熟知病句6大类型,锁定病症“在哪里”: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并列不当、自相矛盾、否定失当、强加关系、不合事理、数词使用不当)三、连贯:常考的3大
3、题型连贯题无论怎么考,可以说是变型不变质,都是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考查。(一)常考3大题型1.语句复位:选择题,文段设题,一个内容四个句式选恰当一句。2.语句排序:选择题,单独设题,五个句子排列组合。3.语句补写:简答题,单独设题,字数限制补写。(二)通用技法:结合上下文找依据排除、补写(三)“连贯”解题6大“着眼点”着眼点一:话题是否一致着眼点二:逻辑或事理是否相承着眼点三:前后是否呼应着眼点四:意境是否协调着眼点五:句式是否恰当着眼点六:音节是否和谐(四)“4步骤”速解补写句子题附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广东佛山5月考)当前国际形势复杂
4、多变,()。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的过程。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不可能,更不可能。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著和研究。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
5、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B.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C.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D.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按部就班良莠不齐一蹴而就一举千里B.由浅入深良莠不齐一挥而就一劳永逸C.由浅入深参差不齐一蹴而就一劳永逸D.按部就班参差不齐一挥而就一举千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
6、一项是(3分)()A.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B.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C.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D.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湖北武汉5月考)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
7、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的沉郁顿挫,“,”的人间疾苦,“,”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已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4.依
8、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争议日新月异总是心照不宣B.热议日新月异仍然心领神会C.热议日增月益仍然心照不宣D.争议日增月益总是心领神会5.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引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A.B.C.D.6.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之一已之欢。B.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C.尽管一生颠
9、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D.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广东佛山5月考)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式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
10、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如何在不让自已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或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答: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川成都4月考)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且能见度低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首先沙尘源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与气候密切相关:当气
11、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壤表层干燥疏松时,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此外,。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面对沙尘天气,。日常多吃一些清肺去火的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等。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家中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这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减少沙尘天气对我们的侵害。答:参考答案1.C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承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排除 B、D 两项。文段中心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12、的问题,且“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是前提, 是因,“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是果,故选 C。)2.C ( “按部就班”:部,门类、类别;班,次序。原指写文章按类别安排文义,按顺序组织文辞。后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照应前面“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用“由浅入深”更能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莠,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不整齐。文本说的是“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因此用“参差不齐”更为合适。“一蹴而就”: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13、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应用“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费一次劳力而得到永久的安逸。“一举千里”:举,飞。一飞就是千里之路。比喻前程远大。根据语境,此处讲“结果”应用“一劳永逸”。)3.D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1)“就”缺少与之搭配的“进行”;(2)“部署和研究”中,“部署”“研究”两者的顺序颠倒。选项 A 存在错误(2);选项 B 把“就”改为“对”,但仍然存在错误(1);选项 C存在错误(1),故正
14、确答案为 D 项。)4.B (“争议 指事情上在争论中,没有一致结论;“热议“指对某事的强烈关注、热烈讨论;“日新月异”是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现象;“日增月益”指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总是”强调频率高,经常,老是;“仍然”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仍旧,照样;“心用不宜”指被此心里明白,面不公开说出来;“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指深刻领会5.D (句适合儿童,出自律诗之冠登高;突出其抑扬顿挫,强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体现忧国忧民)6.C“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但”后缺主语:被“一己之欢”拘束,增加表被动的“于”字。)7. 这种入侵被称为感
15、染 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或“细菌或病毒”) 将其注射到人体中 (每点 2 分,共 6 分。)题中所给文字是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处后面提到“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处前面是对“感染”的解释,因此处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可填“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处后面是“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可知该空应填免疫系统起作用的条件,而从前面“免疫系统会记住”“这种疾病”来看,这个条件应该是“身体遇到同样的细菌、病毒或敌人”。处提到科学家设计出疫苗,后面解释疫苗产生作用的机理,据此可以推断处所填内容应为疫苗的进入人体。8(分)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形成还有人为原因(因素)我们要注意(重视)保养防护(每处分,语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