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卫生职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577573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PPTX 页数:119 大小: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5.2卫生职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16.5.2卫生职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5.2卫生职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5.2卫生职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ppt课件.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级基础知识要点串讲第一章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康复医学概述 基本内涵: (1)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措施。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一、定义和内涵二、与相关学科关系二、与相关学科关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核心理念以人体疾病为中心以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为核心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学模式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工作对象各类患者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临床评估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治疗目的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身命,逆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以功能障碍为

2、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治疗手段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合理训练工作模式专业化分工模式团队模式三、共性原则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持之以恒主动参与主动参与全面锻炼全面锻炼四、政策和法规联合国决定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中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残疾人教育法残疾人节日:中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二、残疾分类 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2001年5月 残损 活动受限 参与受限 中国残疾分类标准

3、介绍中国残疾分类标准介绍 19861986年年1010月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五类残疾标准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五类残疾标准 五类残疾标准包括:五类残疾标准包括:视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肢体残疾精神病残精神病残疾疾 内内脏残疾没有包括在内,使用时加以注脏残疾没有包括在内,使用时加以注意意! 康复医学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等; 二级预防:疾病发生后,积极康复介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三级预防: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通过积极地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三、康复团队组成: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

4、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文娱治疗师、职业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第二章第二章 解剖学解剖学体表标志点体表标志点间接连接(滑膜关节或关节)间接连接(滑膜关节或关节)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关节窝关节头关节头(1 1)关节腔基本构造)关节腔基本构造 关节面的形状: 滑车关节滑车关节: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内的运动 椭圆关节:椭圆关节: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轴在两个平面内运动:屈伸、内收外展、环转; 球窝关节:球窝关节: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回旋、环转。 2 2、人体的轴与面、人体的轴与面 轴: 垂直轴:自头顶至尾端,与地面垂直 矢状轴:自腹侧面

5、达背侧面,与垂直轴直角相交 冠状轴:人体两侧同高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平行2 2、人体的轴与面、人体的轴与面面: 水平面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矢状面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左右两部分的平面 冠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前后两部分的平面4 4、关节活动的类型、关节活动的类型(1)生理性运动形式:四种基本形式 滑动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活动量微小; 角运动:邻近两骨远离或靠拢,导致角度变化。 屈曲、伸展屈曲、伸展:绕冠状轴冠状轴在矢状面矢状面内的运动,导致相关两骨接近,角度减小为屈,反之为伸; 内收、外展内收、外展:绕矢状轴矢状轴在冠状面冠状面内的运动,导致骨向正中线移动为内收,

6、反方向为外展;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环绕垂直轴垂直轴在水平面水平面内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环转运动:上端在原位转动,下端则做圆周运动 。神经系统 1、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C14: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 C5T4: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 T58: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 T912: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 L15:相当于第1012胸椎体。 S15、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 2、臂丛的组成3、12对颅神经4、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功能比较5、感觉关键点、运动关键肌循环系统主动脉弓 呈弓状凸向上,凸侧发出三大分支自右至左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又

7、分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分布于头颈部。左右锁骨下动脉分布于上肢。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呼吸系统上呼吸道:鼻腔、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胰岛泌尿生殖系统第三章 运动学力矩(M)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人体的各种运动多是肌肉的拉力矩作用于相应环节,使之围绕关节轴转动而实现的。肌力的测定和训练一般是就肌力矩而言。 脊柱由大量的韧带结构支撑 枕寰枢关节屈曲运动学枕寰枢关节屈曲运动学(难点)(难点) 寰枕关节寰枕关节 后伸时枕骨隆突枕骨隆突沿凹陷的寰椎上关节突向后滚动向后滚动,屈曲时则向前滚动。根据凹凸运动学理论,枕骨隆突可同时向与滚动相反与滚动

8、相反的方向滑动滑动。 覆膜、关节囊及寰枕膜的张力可限制枕骨隆突的滑动范围。 头颈区约一半的轴向旋转发生于寰枢关节复合体 其余部分发生于C2-7。脊柱运动学小结脊柱运动学小结 (一)脊柱屈伸的生物力学作用(一)脊柱屈伸的生物力学作用 1、屈曲 倾向于使椎间盘向后移动,靠近神经组织。 增加椎间孔开口处的直径。 将负荷由小关节转移至椎间盘 增加后部结缔组织的张力和纤维环后缘厚度 压缩纤维环的前缘 2 2、伸展、伸展 倾向于使椎间盘向前移动,远离神经组织。 减小椎间孔开口处的直径。 将负荷由椎间盘转移至小关节。 减小后部结缔组织的张力和纤维环后缘的厚度 拉伸纤维环的前缘运动生化一、一、运动对血糖浓度的

9、影响: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浓度正常空腹时约为3.9-6.0mmol/L。1 1、安静时肌肉吸收血糖的量不多,运动时血糖的变化取决于肝脏输出葡萄糖的速率及相关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主要是由工作肌的摄取利用量来决定。2 2、进行1-2min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功能,血糖浓度基本上无明显变化。3 3、进行4-10min全力运动时,血糖明显上升,甚至可超过肾糖阈,达到10-11.1mmol/L,出现尿糖。 4 4、进行15-30分钟全力运动时,血糖浓度由原来的明显上升到回落,仍显著高于安静状态,大约在7.2-7.7mmol/L之间。 5 5、进行1-2小时长时间运动至疲

10、劳时,血糖浓度显著下降。 6 6、进行2-3小时运动至疲劳时,如没有外源葡萄糖的补充,会出现低血糖,严重时会出现低血糖休克,运动3小时以上血浆葡萄糖水平可降至2.5mmol/L。因此运动时血糖浓度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营养、训练、情绪及补糖有关。二、二、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脂肪代谢,对脂肪酸利用以及对血脂代谢方面:1 1、运动时脂肪的代谢:运动可使骨骼肌、血浆以及脂肪组织中的三酰甘油的消耗量明显增加。2 2、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运动过程中,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而这些血浆游离脂肪酸参与各组织器官的氧化功能,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运动时,血浆游离脂

11、肪酸利用明显。 3 3、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运动对血脂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上,一般认为急性运动对血浆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不大,而长期有规律的耐力训练可使血浆总胆固醇保持在较低水平,中低强度有氧锻炼有利于血浆三酰甘油的降低和肝三酰甘油的转运,对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有积极作用。三、三、耐力训练影响脂代谢的机制:、耐力训练影响脂代谢的机制:耐力训练可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提高运动员耐力运动能力。其机制有:1、运动训练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脂肪动员的速度加快,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上升,脂肪酸供能比例升高。 2 2、耐力训练能引起骨骼肌局部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使毛细

12、血管内皮表面积增加,骨骼肌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3 3、耐力训练使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中的各种氧化酶活性上升,细胞色素的含量有明显增加,使骨骼肌细胞在运动时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氧化脂肪酸,释放能量。 4 4、耐力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为脂肪氧化所需的氧气提供保证。四、四、葡萄糖葡萄糖- -丙氨酸循环的意义: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 1、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 2 2、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而导致的乳酸增加。 3 3、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 五、五、糖异生的意义:

13、糖异生的意义: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其意义为: 1 1、弥补体内糖量不足,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2 2、乳酸异生为糖有利于运动中乳酸消除。 3 3、协助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4 4、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第四章第四章 生理学生理学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 单纯扩散 概念: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影响扩散量的因素:浓度差:是物质扩散的动力;通透性:通透性愈大,扩散量也愈大。 (二) 易化扩散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质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三)主

14、动转动 概念: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二者区别: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钠钾泵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 简称钠泵钠泵,也称Na+-K+依赖式。 作用作用: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2个K+移入膜内,因而保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 意义: 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 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人细胞内,对维持细胞的正常

15、体积有一定意义; 钠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和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 膜电位几种状态 极极 化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超极化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 去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 复极化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有恢复到极化状态。(二)动(二)动 作作 电电 位位 概念概念: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意义意义: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 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

16、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与阈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与阈电位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阈电位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阈电位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小101020mV 20mV 。 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动 作 电 位 的 特 点 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它的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就会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布,而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 脉冲式

17、: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能重合在一起,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的间隔而形成脉冲式图形。局部兴奋的基本特性局部兴奋的基本特性 (1)不是“全或无”的,而是随着阈下 刺激的增大而增大;(2)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的传播; (3)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 包括 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胞体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在这里进行着维持在这里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 . 树突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轴突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用是传导刺激到:较长

18、,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用是传导刺激到它联系的各种细胞它联系的各种细胞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信息交换的。大脑加工的也是这种神经冲动。神经元内,冲动传导的方式神经元内,冲动传导的方式电传导电传导神经元之间,冲动传导的方式神经元之间,冲动传导的方式化学传导化学传导神经元内的冲动传递-电传导 (一)概念: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1、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2、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二)电传导的法则 全或无的法则:

19、“全或无”法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刺激阈值u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u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神经脉冲发放。(一)、突触的含义和结构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 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 突触间隙:突触后部分: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后膜含有分子受体。(二)化学传导 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兴奋作用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

20、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的受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递质与分子受体的结合具备两个条件:1 1 不能有其它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到分子受体上不能有其它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到分子受体上2 2 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兴奋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 Ca2+内流 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电位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 兴奋性兴奋性: :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生去极化去极化, ,使该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

21、性升高使该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 抑制性抑制性: :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超极化, ,使该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使该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小结u人脑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和传导刺激。人脑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和传导刺激。u神经元内的神经冲动主要通过电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主要通过化学传导。u神经元之间连接和传导都是非常复杂,脑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神经元之间信息的相互传导。第六章 人体发育学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2、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 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四)语言发育 语言发育包括发音、理解、表达与交流。 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咿呀发音;6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岁小儿平均能说23个字;1岁半时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2岁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3岁时能指认许多物品名,并能说由23个字组成的短句;4岁时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第七章 物理学基础(一)(一) 电疗

23、法电疗法 电压:伏特(V、mV ) 电流:安培(A、mA ) 电阻:欧姆() 频率:赫兹( Hz 、KHz、MHz、GHz) 波长:米(m、cm、mm、nm、)电、光疗法常用单位电、光疗法常用单位 定义 电疗法(Electrotherapy)即应用电流或电磁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种类 直流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01000Hz 中频电疗法:1100KHz 高频电疗法:100KHz低中高频电流生物物理特征比较特征低频中频高频对神经肌肉兴奋能力每一周期均有可能引起一次兴奋综合多个周期才能引起一次兴奋不能引起兴奋热效应无稍有有,且明显电解作用明显多无,半波时有无组织对电流的阻力大中小电极能否离开皮肤不

24、能不能能生物物理学作用离子移动,电解,作用于血管神经作用于血管神经热与非热效应(二)(二) 光疗法光疗法 利用各种光辐射能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 常用种类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激光1 1、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 定义 应用电磁波谱中的红外线部分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物理特性 红外线为一种不可见光线 波长:0.760.76400um400um 短波红外线:0.761.5um 长波红外线:1.5400um 热作用2 2、紫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 定义 采用紫外线治疗患者的方法。 紫外线是指在紫光外波长范围为400nm180nm 的不可见光。 医用紫外线分为三段 长波紫外线

25、400320nm 中波紫外线320280nm 短波紫外线280180nm3 3、激光疗法、激光疗法 定义 利用激光器发射的光治疗疾病的方法。激光是受激辐射而发的光,它既具有一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物理特性,又具有相干性好、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亮度等特性。激光疗法分为低能量激光疗法和中、高能量激光疗法。康复医学科中以低能量激光疗法为主,主要为半导体激光疗法和氦氖激光疗法。(3 3)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Ultrasonic Ultrasonic ThreapyThreapy1、定义 次声波(亚声):16Hz 正常人听阈:1620,000Hz 超声波:超声波:20,000Hz20,000Hz应

26、用5005000KHz的超声能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机械效应 “微细按摩”、“细胞按摩”、“内按摩” 临床意义 “加速剂”通过加强细胞膜通透性以及弥散过程,影响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增强组织营养,提高细胞组织再生能力。 “质点摩擦”改变细胞内部结构,引起细胞活动能力的变化。如肥大细胞脱粒,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同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变、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等。热效应:“组织内生热” 是一种声能转变热能过程产热原理 声能被组织吸收转变成为热能。 正负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热能。 超声波通过不同组织界面时,因波的反射、干涉、驻波形成而产生热。

27、实验证明:1MHz、强度1W/cm2作用大腿前下部,骨骼与肌肉界面1cm内升温约570C。 体液中由于空化作用而释放出的高热。理化效应(1)空化作用 是强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一种特有 物理现象。0.62.6W/cm0.62.6W/cm2 2、100400W/cm100400W/cm2 2原理: 超声波使液体介质中气泡生长-闭合-破灭,在闭合的瞬间产生发光、放电、高温及冲击波等物理效应。 正压时液体受压缩,负压时液体受到拉力而牵张。当压力超过介质内聚力时液体出现细小空腔,压力变化时空腔闭合破裂。 冷水浴(26以下) 提高神经兴奋性 凉水浴(26-33) 提高神经兴奋性 不感温水浴(34-36)

28、镇静 温水浴(37-38) 镇静 热水浴(39以上) 发汗一、物理化学特性 1、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的无水、无臭、无味的固体。 2、中性,不易与酸碱反应,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乙醚、汽油、苯、煤油、氯仿等。 3、医用高纯度石蜡:熔点为5056,沸点为110120 一、物理化学特性4、比热:0.5 cal/(g)0.78cal/(g) 热容量大,导热性小(导热系数0.00059)易被人体接受。5、加热的石蜡冷却时能放出大量热量。每千克石蜡熔解或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的热平均为39cal。6、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粘滞性和延展性。第八章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需要、动机和意志 意识和注意 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 情绪和情感 能力和人格第九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一、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分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二、免疫基础定义: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