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9514916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7一、 储能领域:将打开逆变器行业第二增长极7二、 国内龙头厂商加速出海9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2一、 逆变器:光伏发电的“心脏”和“大脑”12二、 集中度提升,中国是主要生产大国14三、 分布式光伏高增长驱动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提升15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15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7第三章 项目绪论19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9二、 项目建设地点19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9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20五、 建设背景、规模21六、 项目建设进度22七、 环境影响22八、 建设投资估算22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3主要经济指标

2、一览表23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25第四章 项目选址方案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加速推动区域发展格局全面优化30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五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3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5二、 建设方案37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8第六章 运营管理40一、 公司经营宗旨4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1四、 财务会计制度44第七章 SWOT分析52一、 优势分析(S)52二、 劣势分析(W)54三、 机会分析(O)54四、 威胁分析(T)55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6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1二、 董事64三、

3、高级管理人员68四、 监事70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72一、 编制依据72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72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2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3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4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4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5八、 清洁生产75九、 环境管理分析77十、 环境影响结论80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81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8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2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84一、 项目节能概述84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5能耗分析一览表85三、 项目节能措施86四、 节能综合评价88第十二章

4、 项目投资计划89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9二、 建设投资估算90建设投资估算表94三、 建设期利息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6四、 流动资金96流动资金估算表97五、 项目总投资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9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101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1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7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8五、 偿债能力分析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0六、

5、经济评价结论110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112一、 项目招标依据112二、 项目招标范围112三、 招标要求113四、 招标组织方式115五、 招标信息发布119第十五章 项目综合评价120第十六章 补充表格1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储能领域:将打开逆变器行业第二增长极储能是大规模发

6、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支撑。储能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例如对光伏发电来说,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发电功率波动会给电网系统带来冲击,光储一体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冲击,有利于实现光伏发电灵活并网和充分消纳。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三大类:1)发电侧:平滑发电,减少弃风、弃光应用,主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波动性和消纳问题;2)输配电侧:改善电能质量,实现调频、调峰功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3)用户侧:消峰填谷、应急供电、负荷平滑、电网扩容,提升发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储能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产业链上的必要环节。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

7、能逆变器和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其中,储能逆变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是储能系统中的必要环节,占比储能系统成本约15%。从光伏储能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来看,将光伏所发电能的多余能量存储到蓄电池,在电能富余情况下选择性并入电网,在电能不足时,蓄电池放电供本地负载使用,从而降低对电网和传统能源的依赖。从储能逆变器的功效来看,该逆变器集成了光伏并网发电和储能电站的功能:1)克服了光伏组件受天气变化发电不稳定的缺点,提高电网品质;2)通过波谷储存电能,波峰输出电能,大幅削减电网峰值发电量,大幅增加电网容量,提高电网利用率。海内外政策驱动储能装机量上行。从短期来看,储能装机量上行

8、主要依靠国家政策驱动。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政策以促进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主要可分为:1)在储能尚未推广或刚起步的国家或地区,发展储能逐渐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政府开始制定储能的发展路线图;2)在储能已具备一定规模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多采用税收优惠或补贴的方式,以促进储能成本下降和规模应用;3)在储能逐步深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开放区域电力市场,为储能应用实现多重价值、提供高品质服务创造平台。从中国范围内来看,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为储能产业发展蓄势,逐步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储能系统成本不

9、断下探驱动储能行业景气上行。从长时间维度来看,因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配备储能系统是必然发展方向,储能行业主要驱动因素将由政策逐渐过渡到经济性提升。储能系统的成本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其中电池和储能变流器为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分别占比总成本59%/15%。在锂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驱动下,锂电池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叠加设计进步以及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驱动了储能变流器等其他硬件成本显著下降,储能系统成本不断下探。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统计,2020年一个完成安装的、4小时电站级储能系统的平均成本为299美元/千瓦时,同比下降10%。根据BN

10、EF预计,到2030年该成本将较2020年下滑44%至167美元/千瓦时,主要系电池成本下降幅度较大。二、 国内龙头厂商加速出海2018年“531”政策之后,国产逆变器出海进程加速,2019年逆变器累计出货数量2883万个,同比+30%,累计出货金额27.59亿美元,同比+49%。展望未来,国内龙头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是行业发展趋势之一,主要得益于国产逆变器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渠道建设逐步完善。随着国内技术进步,国产逆变器产品质量已接近国外水平,部分产品在性能上甚至反超国外产品。举例来看,目前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等公司产品的最大转换效率已超过Fronius、SMA等老牌光伏逆变器龙头。此外

11、,欧洲效率反映了欧洲不同光照资源区实际工作效率,部分国产逆变器在欧洲效率方面也已超过欧洲老牌企业,从产品质量角度来看,国产产品在欧洲等海外市场极具竞争力。从成本端来看,中国逆变器企业平均单瓦成本显著低于海外逆变器厂商,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工及制造成本较低,叠加大部分原材料均已实现国产化,且大部分原材料为市场通用材料,供应商较多,市场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目前IGBT功率模块主要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品牌包括德国的英飞凌、西门康,日本的富士、三菱,未来随着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原材料成本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此外,根据国内龙头企业内外销毛利率对比来看,外销毛利率远高于内销毛利率,主要原因系海外

12、逆变器市场较成熟,产品价格仅是考虑因素之一,产品质量、品牌及服务等均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故海外市场准入壁垒、品牌壁垒高,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中国厂商来说,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具有较高性价比。逆变器具有较强的toC属性,渠道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国内厂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上的扩张。举例来看,阳光电源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50余个服务网点,拥有80多家认证授权服务商和多个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锦浪科技则建立了自身海外营销团队负责市场推广,在澳洲设立子公司负责澳洲地区营销推广,且在北美、欧洲、印度、拉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委托第三方境外机构协助公

13、司进行市场服务、推广和维护工作。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逆变器:光伏发电的“心脏”和“大脑”(一)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心脏”光伏逆变器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电网之间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通过功率模块转换成可以并网的交流电。从逆变器的必要性来看,光伏阵列所发电能为直流电,但直流供电系统存在较大局限性,不便于变换电压且负载应用范围十分有限,逆变器可以将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生活所需的交流电,故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从逆变器的重要性来看,逆变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平稳运行,具体体现在:1)其转换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太阳能光

14、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2)其使用寿命将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年限,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都将进一步影响到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收益率(IRR)。综上所述,光伏逆变器在光伏发电并网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二)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大脑”。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技术不断提升,叠加智能电站概念的提出,光伏逆变器除了具有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作用以外,更承载着信息采集、电站监控、人工交互等更多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具体来看,1)信息采集:逆变器能检测记录所有与电网及光伏系统相关的故障信息,如电网电压过高/低、电网频率过高/低、光伏并网逆变器过载/过热、通讯失败、漏电保

15、护、绝缘故障等;2)电站监控:逆变器能将检测到的各种故障信息上传到用户的监控设备上;3)人机交互:逆变器通过GPRS、以太网、Wi-Fi等方式将数据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或本地电脑,并与云平台进行大类数据交互,使用户可以在互联网、手机或电脑上查看相关数据。从逆变器智能化属性重要性来看,逆变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电站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查看和管理更加便捷,大幅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综上所述,逆变器是整个产业链上极具智能化特点的核心部件,是光伏系统唯一具备多种数字化功能、同时又直接衔接电网的智能设备,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逆变器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和辅材。从逆变器产业链

16、上游来看,逆变器主要由电子元器件(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电感磁性元器件、PCB线路板、电容、电感、开关器件、连接器等)、结构件(散热器、压铸件、机柜机箱、钣金件等)和辅助材料(胶水、包材、塑胶件等绝缘材料)组成。原材料供应商所处行业总体属于充分竞争状态,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数量较多。从逆变器成本构成来看,直接材料占比最高,2020年平均占比超过85%。根据固德威招股说明书,电子元器件为直接材料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占比达到约50%。逆变器下游涵盖终端用户、系统集成商、EPC承包商和安装商。从逆变器产业链的下游来看,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需与其他部件集成后销售给下游电站投资业主、家庭

17、户用、工商业主等终端用户。光伏发电系统在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之前,还需经历系统设计、部件集成及安装环节,虽终端用户均相同,但设备也可以由中间环节的某一类客户采购,故逆变器下游客户既包括了投资业主等最终用户,也涵盖了光伏系统集成商、EPC承包商、安装商等中间环节的客户。二、 集中度提升,中国是主要生产大国逆变器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中国已成为主要生产国。从全球逆变器的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根据WoodMackenzie,CR10市占率(按出货量分)由2013年的55%提升至2020年的80%。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占率较高,是逆变器主要生产大国。根据WoodMackenzie,202

18、0年,中国共有6家企业上榜“全球逆变器出货十大厂商”,分别为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固德威,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3%/19%/5%/5%/4%/4%,6家企业合计市占率高达60%,同比+11pct。从历年累计出货数量来看,华为和阳光电源均已累计出货超过100GW,是行业内的绝对龙头。三、 分布式光伏高增长驱动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提升集中式和组串式为最主要类型,组串式逆变器逐渐成为主流。从逆变器需求结构来看,国内光伏逆变器以集中式和组串式为主,两者市占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由2016年的32%提升至2020年的67%,现已逐渐成为主流类型。组串式逆变器渗透

19、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组串式逆变器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受益于分布式光伏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占比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相较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减少对电网供电依赖、灵活智能等优点,是未来发展趋势;2)组串式逆变器也可应用于集中式大型电站,组串式逆变器经济性提升驱动其在大型电站的渗透率提升。随着组串式逆变器功率持续变大,成本不断下行,与集中式逆变器平均每瓦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强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

20、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引航企业”培育计划和“千企升级”计划,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提升创新载体。全面融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空间集中、要素集聚、功能聚合的原则,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增强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的创新支撑能力,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行业领先的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建设一批创新社区、创新楼宇,完善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备、集聚力强的创新“孵化器”。集聚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

21、转化基地。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合作,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落地。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大学生“聚镇”计划,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引进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技艺传承、群众致富的本地人才。积极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在外镇江乡贤来镇发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创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优化创新生态。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大力度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完善创新创业容错机制,整合扶持政策和服务渠道,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加快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更多新技术助力高质

22、量发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

23、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镇江光伏逆变器项目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7.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

24、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

25、、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技术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

26、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储能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支撑。储能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例如对光伏发电来说,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发电功率波动会给电网系统带来冲击,光储一体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冲击,有利于实现光伏发电灵活并网和充分消纳。

27、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三大类:1)发电侧:平滑发电,减少弃风、弃光应用,主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波动性和消纳问题;2)输配电侧:改善电能质量,实现调频、调峰功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3)用户侧:消峰填谷、应急供电、负荷平滑、电网扩容,提升发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1333.00(折合约17.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9487.61。其中:生产工程14207.85,仓储工程2344.9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873.34,公共工程1061.51。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光伏逆变器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

28、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等,通过污染防治措施后,各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并且保持相应功能区要求。本项目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本项目各种污染物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96.6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55.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97%;建

29、设期利息6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1078.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9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855.3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4235.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95.74万元,预备费123.95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2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469.58万元,纳税总额1377.06万元,净利润2221.6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0.57%,财务净现值3944.4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6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

30、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1333.00约17.00亩1.1总建筑面积19487.611.2基底面积6233.151.3投资强度万元/亩275.082总投资万元5996.682.1建设投资万元4855.302.1.1工程费用万元4235.612.1.2其他费用万元495.742.1.3预备费万元123.952.2建设期利息万元62.652.3流动资金万元1078.733资金筹措万元5996.683.1自筹资金万元3439.743.2银行贷款万元2556.944营业收入万元12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9469.586利润总额万元2962.227净利润万元222

31、1.678所得税万元740.559增值税万元568.3110税金及附加万元68.2011纳税总额万元1377.0612工业增加值万元4581.3413盈亏平衡点万元3800.96产值14回收期年4.6415内部收益率30.5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944.44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第四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

32、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8、应与居民区及

33、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镇江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工贸和风景旅游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万,现有丹阳、句容、扬中3个市,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和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镇江市清新秀丽、生态优良。镇江市素有“城市山林”之称,全市有235座山体,河流63条,林木覆盖率达25.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建设试点城市。镇江市底蕴丰厚、人文荟萃。镇江市有文字记载的历

34、史超过3000年,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刘备招亲”“水漫金山”等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昭明文选文心雕龙等巨著成书于此。拥有7所高校和20多所中专院校,在校生10万余人,城市创新力位居全国第18位。镇江市交通便捷、资源丰富。镇江市位于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处,5条铁路和5条高速公路穿越境内,1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拥有江苏最长的长江深水岸线,港口吞吐量3.4亿吨。镇江市经济发达、社会和谐。镇江市主要人均指标位居江苏省前五位,丹阳、句容、扬中均为全国百强县(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特色鲜明,航空航天、智能电气、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江发展仍然处于大有

35、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相互交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在镇江交汇叠加。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镇江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是产业结构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创新亟待突破,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更加紧迫;二是融入区域一体化缺乏广度深度,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机遇,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路超越更加紧迫

36、;三是各板块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优化发展布局,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市域均衡协调发展更加紧迫;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加紧迫;五是突出民生问题仍然较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能力,更好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更加紧迫;六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紧迫,等等。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

37、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值分别达到4250亿元和13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48%;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上市挂牌企业达到387家,镇江高新区实体化运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称号。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戴庄经验”在全省推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重点领域风险有效控制。连镇铁路、五峰山大桥、新312国道、镇丹高速、丁卯高架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成通车。百姓生活实现新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茅

38、山老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位列全省第一,高校园区建成启用,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招生;创成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超过90%;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获评国家海绵城市优秀试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稳步推进。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涌现出赵亚夫、王华、糜林等重大先进典型,“啄木鸟行动”文明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

39、文明城市实现“三连冠”。率先在全省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西津渡创成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地方立法、基层网格化治理不断深化,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改革开放催生新动能,“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率超过96%,生态文明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入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三、 加速推动区域发展格

40、局全面优化坚持把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对内加快提升市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一)主动融入重大战略。抢抓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在区域融合发展中充分彰显镇江优势和特色。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镇江作为”。按照“五新三主”总体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持续整治“重化围江”、非法码头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入江排污口,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加快推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系

41、统打造长江风光带,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发展、园区开发等领域跨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资本市场分工协作体系,助力长三角地区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全面对接南京,加快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推动沿线创新资源整合,共建宁镇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功能性合作平台,打造长三角G42产业创新带重要板块、宁镇扬一体化发展重要支撑。积极对接扬州,推进镇扬重要交通节点无缝衔接、毗邻地区先行融合发展,统筹产业对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42、供给,加快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宁镇扬协同治理机制,系统开展环境整治、安全保障等方面跨区域综合治理与应急联动。(二)加快市域一体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功能互补、集约有序,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总体布局。提高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集聚力。推动现有中心城区“双向拓展”,“向西”沿G312串联镇江高新区、韦岗、高资、下蜀、宝华片区,推动镇江高新区和丹徒经开区的联动发展,实现镇江主城直接对接南京主城。“向南”推进镇江老城区、南徐片区、丹徒新城、官塘创新社区连为一体,通过G312、S240南延、镇丹二通道(宝平路)等与丹阳中心城区紧密相连,推动丁卯科技新城、丹徒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发展,稳步推

43、进丹阳练湖新城建设,形成镇丹一体化的空间支撑。紧扣人的需求、产业的需求,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让中部“硬核”展现更强硬实力。引导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特色发展。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包括镇江新区、扬中、丹阳北部以及谏壁、京口经开区等区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特色,推动产业统一规划、协同布局、联动发展,加快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加强镇江新区、扬中、丹北之间的骨架路网建设,协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高地、镇江制造业发展“主引擎”。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包括句容中南部、丹徒南部地区,发挥毗邻南京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创新+产业”模

44、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南京形成有效互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生态经济,共建溧水句容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快融入南京“南部田园”。统筹打造三条发展带。北线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主要包括长江沿线及滨江区域,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明确划定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控制利用区,优化岸线保护利用。推进沿江增植补绿,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绿廊”。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电气、汽车零部件、航运物流等产业。中线产业创新发展带,以沪宁交通大通道为轴,“西端”与句容“西部干线产业创新带”有效串联,建设高品质社区,吸引创新要素集

45、聚,形成“组团+节点”的空间组织形式,全面对接南京紫东地区;“东端”与镇江主城深度融合,逐步向丹阳经开区、高新区等板块延伸,增强对市域整体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南线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以省道S122、规划建设的扬镇宁马城际为轴线,重点布局高效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适当预留创新经济发展空间,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全力支持茅山老区发展。全面提升“多片区”建设水平。推动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提质增效,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提档升级,强化现有重点产业片区的骨干支撑。依托交通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加快推动官塘创新社区、高校园区、滨

46、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世业镇“健康岛”、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区、句容环南京创新产业带、扬中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对镇江东站片区、韦岗片区等进行战略规划,形成梯次开发、有序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第五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建筑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8、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9、钢结构设计规范(二)建筑防火防爆规范本项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安全疏散两方面考虑。一是防火。所有建筑均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使火灾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迅速蔓延,同时建筑内均设置了消火栓。防火分区面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二是疏散。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物间距、道路宽度等均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尺寸、结构选型及构造处理根据工艺生产特征、操作条件、设备安装、维修、安全等要求,进行防火、防爆、抗震、防噪声、防尘、保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商业计划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