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29417445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ppt课件.pptx(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变化逐渐形成个体素质、品格或才能特征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

2、动因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内发论-孟子性善论一、“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内发论-孟子性善

3、论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四、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讨论如果眼前一个老人倒地,你敢扶吗?性善?性恶?教育缺失了吗?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教学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那些等到大学生拿硫酸泼狗熊或者用铁锤锤死了几个同学,才在电视上放马后炮的教育家,为什么没想到同情与爱才是应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呢?-吴非内发论-弗洛依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

4、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人,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潜意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libido)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1904

5、)、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等。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6、,为本我服务。 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内发论-威尔逊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代表作昆虫社会社会生物学论人的天性论人的天性主要观点新自然主义有限范围内追溯人类天性面临的精神困境基因遗传与个体发展和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的四大天性及其关系(攻击性、性、利他主义、宗教)人类价值体系和精神体系的确立问题威尔逊的

7、著作开创了社会生物学的新天地,获得普利策奖。内发论格塞尔格塞尔,阿诺德(1880196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克拉克大学期间深受G.S.霍尔影响而开始研究儿童发展问题。内发论格塞尔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内发论格塞尔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内环境)关系较大,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时机而且。格塞尔孪生儿爬梯试验格赛尔

8、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生子有相同的基因,格赛尔得出结论: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三因素论答案:A2、外铄论外铄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

9、生外铄论 -荀子 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故枸木必将待隐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

10、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外铄论-洛克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惟一来源。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外铄论-华生关于行为的环境决定论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

11、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是:第一,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环境对于某种特性的形成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作用,往往依赖于这种特性的遗传基础。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遗传可

12、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二是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遗传。如,新生儿总是带着各自不同的气质(神经类型)来到人间,有的好哭好动,有的文气安静。第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个体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个方面: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是指认知和情意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社会适应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特性及能力的发展,包括人的个性特点、人的主体意识、

13、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社会素质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密切相关。人的发展的过程既有连续的、渐近的量的变化,也有飞跃的质的变化。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互补性和协调性等特点。个体发展的特点个体发展的动力:生理发展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作用,逐步发育完善的;而社会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内因,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其中,受教育者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外在的社会适应要求不断转化为其内在的社会适应能力。三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14、性与阶段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相似性与个别差异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婴儿期(0-3岁)幼儿期(3-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又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

15、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展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青少年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

16、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思考:填空: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_。多项选择: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 荀子 B 华生C 孟子D 弗洛伊德E 洛克答案:抓关键期ABE,孟子和弗洛伊德都是内发论者。关键期关键期这一概念的引用,应推到奥地利习性学家K.Z.洛伦茨的研究。洛伦茨发现出生的小鸡、小鹅有印刻现象。他指出,个体印刻现象只能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关

17、键期”发生,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关键期例如,有的研究者发现人类胚胎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关键期是怀孕后6周以内,即主要器官发育时期。一切先天缺陷都发生在妊娠的关键性的头3个月内。有的研究者提出,大脑发展的关键期为生后第510个月。在这时期,如果疏忽或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会使发展受到损害。关键期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关键期的发展对日后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到3、4岁的阶段中,如被剥夺感性经验,缺乏社会交往,疏忽智力教育或没有双亲的抚爱、照料等,都会严重影响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人的关键期已有研究指出:2岁

18、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少年期(11、12岁)以前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语音方面)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蒙台梭利敏感期蒙台梭利敏感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一、语言敏感期一、语言敏感期(0-6岁)二、秩序敏感期二、秩序敏感期(2-4岁)三、感官敏感期三、感官敏感期(0-6岁)、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五、动作敏感期五、动作敏感期(0-6岁)六、六、 社会规范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七、书写敏感期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八、阅读敏感期八

19、、阅读敏感期(4.5-5.5岁)九、文化敏感期九、文化敏感期(6-9岁)关键期研究注意事项对于关键期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所要注意的是:要科学地确定儿童发展各方面的关键期,而不是出于简单的推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良好时机,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发展,而不是等待自然发展。要重视关键期对发展的作用,但不局限于此;错过关键期的儿童或成人仍可通过适宜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

20、,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4、个体身心发展的相似性与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

21、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影响个体的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四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五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素质的概念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2、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

22、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必须的生理基础,但是它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思考思考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请问: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成熟的概念格赛尔(美国)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

23、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存在于人们周围并能给予一定影响的客观世界。环境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范围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思考: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哪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

24、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有如下方面: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四、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 影响的活动。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 进行的。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四、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五、主观

25、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从过程结构角度: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活动水平角度: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 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选择怎样的人生表情,你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噢!想想看,这样的心情和姿态,换作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呢?勤于思考,

26、对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很重要!思考: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结合你所了解和熟悉的教育现象,谈谈我国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精神力量、身体力量)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1.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教育对人的价值的体现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发的表现出来,而是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被充分发掘。教育对潜能的开发,又必然要受到种种条件特别是社

27、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人的身体力量发展有多种途径,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体差异性。意识倾向性体现为个体的信念、理想、人生观;个体差异性体现为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第四节 普通中等

28、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特征初中年龄段:13、14-16、17岁心理断乳期、危险期特点: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况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方面:帮助学生

29、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高中年龄段:16、17-19、20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是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在认识方面容易出现两类极端问题: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

30、缺乏信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学校教育的目标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本地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乐山一中“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的办学理念乐山外国语学校以“让普通学生得到理想发展,让优秀学生得到卓越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厚德载物、张扬个性、做适应国际竞争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以创办“百年名校”为奋斗学目标草堂高中“踏踏实实做事,友友爱爱共事,同心同德创业,快快乐乐生活”学校软环境五中(初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研引导,质量为本,名师塑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对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一家负责,对社会一贯负责”的教育承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教学信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