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pdf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939617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02 页窗 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优越性,区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 使学生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促进学生发展。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起点,以研究本班近视情况为主要情境,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运用的优越性。借助“倒饮料”环节,使学生体会果蔬汁含量不变

2、,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百分数“仅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这一本质含义。本节课的设计既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 奠定了基础。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虽然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本节课中并未浓墨重彩地进行讲解,而是在交流百分数环节中解决了读法教学,在认识百分数的含义中解决了写法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搜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每个小组准备一台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初步交流,感受百分数的意义师:同学们, 昨天大家已经搜集

3、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谁来说说你都是从哪些物品中找到了百分数?生 1:我是从饮料瓶的商标中找到的。生 2:我是从小食品袋上找到的。生 3:我是从报纸上见到的。生 4:我是从衣服标签中找到的。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可真多,无处不在。师:你知道所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生 1:我认为这里的“柠檬汁12% ”表示把整瓶饮料平均分成100 份,柠檬汁占了12份。生 2:我认为“酒精度56% 表示酒精占整瓶酒的一百分之五十六”。生 3:我认为这里的“80% 棉”表示整件衣服成分有100 份的话,棉占其中的80 份。师: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百分数到

4、底表示什么意思呢?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设计意图: 由于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就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课前收集、 课上交流生活中的百分数,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合作探究,体会百分数产生过程1. 创设情境,体会研究必要性师:前几天,隋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组信息。(出示课件)看完这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生 1:我觉得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太严重了。生 2: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了。师:是啊, 我国小学生的近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那咱班的近视情况

5、怎么样?要不这样,咱们来个现场统计可以吗?来,请眼睛近视的同学举手。学生举手,数数,汇报。师: (板书 9 人)隋老师在此之前,对我教的二班也做了一次统计,我们班的近视人数是 8 人。 (板书 8 人)哎?你们班近视的有9 人,而我们班只有8 人,看来,你们班的近视情况更严重一些!是不是这样?生:不一定。因为并不知道两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师:也就是说要看两个班的近视情况,只比较近视人数行不行?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呢?生:在两个班的总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师:那告诉我,咱班一共有多少人?生: 31 人。师: (板书31)可是,我们班只有26 人。现在总人数不一样,那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

6、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注意: 组长把你们的研究思路写在报告单上,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计算器。设计意图: 以小学生的近视情况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贴近学生, 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问题的解决中。现场进行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具有冲击力,更加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与知识的生成。以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近视情况为背景,以比较“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为“导火索”,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比较“绝对数”到比较“相对数”的转变,为后面体会百分数的含义与优越性奠定了方法上的基础。2. 研究汇报,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师:现在到了展示大家集体智慧的时候了,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组 1: 我们是先求出两个班近视人数占总人

7、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把3110和269进行通分比较,最后的结论是二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大家同意吗?组 2: (质疑)如果我们需要比较10 个班的近视情况呢?通分是不是也太麻烦了?师:那你们有什么简便方法吗?组 2:我们是利用计算器直接计算出小数,再进行比较的。10310.32 , 9 26 0.35 。因为 0.35 大于 0.32 ,所以二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师:相比刚才的方法,大家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那好,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完善板书: 10 310.32 , 926 0.35 )你们知道这里的0.32 表示什么意思吗?生:(不好解释。 )师:来看这里, (出示百格图)想一想

8、,如何在图中表示出小数0.32 ?生:从中选择32 个格子涂上颜色。教师涂色。师:还能用那个数来进行表示呢?生:10032。师:现在能说说这10032表示什么意思吗?生:一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032。师: 0.35 还可以写成哪个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0035。表示二班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035。师:像这里的10032与10035都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几,它们就是百分数。百分数一般不写作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直接加上百分号。注意看。(板书: 32% )读一下。来,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下一个,先写35,再写 % 。师:看一下,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为严重一些?为什么?生

9、:二班,因为35% 比 32% 大。师:为什么刚才9 和 10 不能直接比较,到了现在就能比较了呢?生:因为现在两个班总人数统一了。师:当我们把两个班的总人数统一以后,它们的近视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哎,那刚才第一种通分的方法是不是也统一了总人数?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 1: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简便。生 2:第二种,因为这种方法更便于比较。生 3:第二种,这种方法更直观。师:正是由于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便于人们去比较和分析,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喜欢使用百分数。设计意图: 思源于疑。 学生在质疑、 释疑的过程中寻找到两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通分比较”和“小数比较”。在进一步的

10、对比、探讨中,又促成研究方法的优化,即多组数据比较时,小数表示更为简便。随后以百格图为桥梁,沟通小数与分母是100 的分数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充分体会到用分母是100 的分数表示的优越性时,教师适时点出“像这里的的10032与10035都表示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几,它们就是百分数”,使学生不仅经历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还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在此环节中,还顺便教学了百分数的写法,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3. 丰富感知,总结百分数的概念师:再来看看刚才的百分数,现在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了吗?生 1:表示柠檬汁是整瓶饮料的12% 。生 2:表示酒精含量是整瓶酒的56% 。生 3:表示棉的含量是整件

11、衣服成分的80% 。师:那你们找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学生互相说手中百分数的意义。师:谁能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概念)师:同学们,请看这里。(出示农夫果园饮料)看看,这里的果蔬汁含量是多少?生: 30% 。师:仔细观察。(从瓶中倒出少部分饮料到透明杯子。)现在,杯中饮料的果蔬汁含量是多少?( 30% ) (继续倒入多一些的饮料)现在呢?(30% ) (再倒一点)那现在呢?生:还是 30%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果蔬汁含量依然是30% 。哎?是不是说明这杯子里就有30 毫升的果蔬汁?生:不是。师:

12、那 30% 表示什么?生: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的一种关系。师:你说得太棒了!也就是说,这里的30% 并不能表示具体数量,而是表示果蔬汁与整杯饮料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正是由于百分数仅仅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完善板书)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感性材料,丰富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总结归纳“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倒饮料”环节就像一剂“催化剂”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实现了概念的守恒,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 深化理解,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我们两个班的近视情况,那么全国学生的

13、近视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关注信息。(出示课件)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感觉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保护自己的眼睛。生:大学生的近视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每100 人中就有80 人近视!师:其实, 我们同学中大部分的近视还属于假性近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与保护进行矫正的。还有一点,大家知道吗?(播放课件)师:现在,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刚才信息中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想一想:哪些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进行替换?组内讨论一下。生: (小组内进行讨论)师:谁想来说说你们的看法?生:我们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替换成百分数,因为在这里它们都表

14、示两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个不可以,因为它带着单位名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师:大家同意吗?这正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最大的区别!(课件替换成百分数)设计意图:在了解了本班学生近视情况之后,重新回到“全国学生的近视情况”的信息中。通过比较, 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百分数在统计中便于分析、比较的优越性,还适时地进行了“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在由此延伸的信息中,通过解决“哪些可以用百分数来替换”的问题,沟通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三、及时运用,升华对百分数的认识师:同学们,快要下课了!今天的知识你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请自

15、认为已经学会的同学举举手!嗬,都举手了!如果用一个百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生: 100% 。师:那可不可能超过100% ?生:不可能超过。因为我们只有31 个人,举手的不可能超过这些人。师:那是不是说明100% 就是最大的百分数了?生:不是,还有更大的!比如说某公司今年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120% 。师:老师也见过。 (课件出示)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说明了什么问题?生 1:女教师太多了,男教师太少了!生 2:女教师人数都是男教师人数的5 倍了。师:说得是啊!那大家此时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幸福?生: (笑)师:既然没有最大的百分数,那有最小的百分数吗?生:没有。师: 1% 不是吗?生:不是。还有更小的:0

16、.1%,0.001%师:如果出现诸如大家所说的百分之零点几,或者百分之零点零几,甚至是百分之零点零零几的时候,我们在表示起来还那么方便吗?生:不方便。师:这时候,一种新的数产生了,知道是什么吗?生:千分数。师:对!感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下课。设计意图:几个小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思考“ 100% 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 “有没有最小的百分数”等问题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引向深入,通过本校男女教师比例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千分数”的出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种“学犹未尽”的感觉。课后反思:

17、以前也曾经几次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课堂中学生积极的表现,良好的互动,曾让自己满足于对这节课的设计。然而,在经历了这次研课的过程之后,才明白何谓学无止境。相比以往,我认为本次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 抓住学生认知起点,以学定教, 不浪费任何一秒课堂教学时间。百分数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生活中, 学生绝大多数已经会读百分数,有的已经会写百分数,甚至对百分数的含义已有粗浅的了解。鉴于此,我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介绍找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解决了百分数的读法问题。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 对于百分数的写法教学也并没有单独进行,而是融合在其他环节

18、的教学中,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浪费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2. 创设学生熟悉情境,激发兴趣, 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百分数作为一种常见的统计量, 是一种相对数的比较。教学中, 我通过营造比较两个班级的近视情况这一问题情境,通过现场数据调查让学生思考“要比较两个班的近视情况,只比较近视人数行不行”使学生经历从绝对数比较到相对数比较的过程,从而为百分数的研究打下第一层基础。之后,让学生经历对结果表示方法的探讨,对比用“小数表示”相比用“分数表示”的优势,为百分数的产生奠定了第二层基础。最后,通过询问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借助百格图的启发,使学生最终落脚到了分母为100 的分数上。

19、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既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到运用百分数表示的优越性,也为“百分数、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整个过程力争做到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 抓住概念本质, 巧用力气, 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百分数总结出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之后,学生对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一实质性含义还并未深刻理解。此时我借助“倒饮料”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30% 并不表示具体数量,其实表示前后项同时缩小的比,即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借此引出百分数的另外两个名称“百分比、百分率”更显得恰如其分,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含义。纵观本节课, 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之后回到了主情境,让学生比较大、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本意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这一特点,而却忽视了一个问题: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率比较过程中,“分子、分母”并非是“同时变化”的,小学生的总人数并不等同于大学生的总人数,但近视的学生却大多去了大学。这与之前“倒饮料”环节中所体现的概念守恒稍显违背。总之, 通过这次研课,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生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